APP下载

传统文化培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24-06-27梅江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0期
关键词:习俗北京课文

梅江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起点,无疑是其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承担着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为例,探讨如何在传统文化培养理念下实施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北京的春节》,使学生能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学生认识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感受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北京的春节》,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在课堂的开始,教师精心准备一段关于北京春节的音视频资料。随着悠扬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北京人忙碌而喜庆的春节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孩子们穿着新衣,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幕幕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北京春节,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吗?

学生1:老师,我最喜欢过春节了!每年春节,我们都会贴春联、放鞭炮,还有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特别开心!

教师(点点头,微笑):春节确实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团圆的节日。那么,其他同学呢?你们的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学生2:我们家每年春节都会包饺子,妈妈还会在饺子里放一个硬币,说是谁吃到了就会有好运,我觉得特别有趣!

教师(笑着赞同):这位同学的描述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包饺子的情景,真的很温馨。看来,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有它独特的魅力。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的笔触,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看看与我们自己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异同。

(设计意图:这样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不仅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老北京春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为后续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同时,师生之间的轻松对话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带领学生初读《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通过朗读,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人情,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景象产生共鸣。

教师(微笑):同学们,我们已经对老北京的春节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北京的春节》这一课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同学们,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1:老师,我不太理解“截然不同”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师:“截然不同”的意思是两种事物完全不同,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在课文中,它用来形容除夕夜的热闹和元旦的安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象。

学生2:“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万象更新”的意思是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在课文中,它描绘了春节过后,一切都充满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那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1: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学生2: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很有传统特色,有很多风俗活动。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老北京的春节确实是一个充满热闹和温馨的节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和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激发了对老北京春节文化的兴趣。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教师将课文分段,让学生逐段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和思考。

在细读课文后,学生填写下面的表格(见表1),详细记录老北京春节各个时间点的主要习俗。

教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春节的习俗?它们各自有什么寓意?

学生1:课文中提到了腊月廿三过小年,这一天要祭灶王爷,这寓意着祈求来年家庭平安、吉祥如意。

学生2:文中提到腊月廿九贴对联、贴窗花,这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寓意着吉祥、幸福、美满。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补充介绍了春节的起源、意义等传统文化知识)教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农耕文化,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求丰收和吉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期待。

通过细读课文和教师的补充介绍,学生对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细读课文和讨论,我们对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寓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传统习俗丰富了我们的节日生活,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已经对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朗读活动。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特别的朗读活动。首先,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分享你们的感受。

学生1(朗读了一段描写除夕热闹的段落):我特别喜欢这一段,每次读都仿佛能看到老北京除夕的热闹景象,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年味。

教师:很好,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投入,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除夕的热闹。那么,同学们,你们能从文中找出哪些关键词语,来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呢?

学生2:老师,我找到了“赶”“到处”“都穿起”“贴好”这些词语,它们让我感受到了人们为了过年而忙碌,但同时也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教师:这位同学找得非常准确。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我们的理解和感受。

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让他们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同学们,你们过春节都干些什么呢?有没有什么特别有趣的经历可以分享给大家?

学生3:春节的时候,我最喜欢和家人一起贴春联、放鞭炮了。那种喜庆的氛围让我觉得很开心。

朗读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他们讲述了自己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有趣的经历,表达了对春节的期待之情。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整个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向学生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践,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同学们,刚才的朗读活动,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朗读,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与喜庆,还深入了解了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那么,谁能来分享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春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学生1:老师,我觉得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朗读和讨论,我了解到春节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教师:很好,春节确实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除了春节,我们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呢?

学生2:老师,我还知道中秋节、端午节和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各自的习俗,如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师:没错,这些节日都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有多重要呢?

学生3:老师,我认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它们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还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桥梁。通过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文化自信,也能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教师:非常棒,这位同学说得很到位。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只有我们珍惜它、传承它,才能让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下课!

教师(布置作业):为了促进大家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和传承,我布置一项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自己家的春节习俗,并写一篇短文来介绍。你们可以从准备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等方面入手,详细描述你们家过春节的方式和氛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更加活跃和有趣。

然而,本次教学也有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师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充分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导致部分学生对作业缺乏兴趣,完成质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首先,要注重将知识点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传统文化培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少年。

(作者单位:大方县兴隆苗族乡石板小学)

编辑:陈鲜艳

猜你喜欢

习俗北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