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纵深处的精神再现

2024-06-27刘永松

金沙江文艺 2024年6期
关键词:傣族老妇人小说

刘永松(昆明)

李绍海比较擅长历史题材小说书写,他的首部长篇小说《梦断山筋》以云南历史上显赫800余年的武定罗婺部落第十七代土司——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凤阿英为人物线索,描写了凤阿英逐鹿金沙江南岸的爱恨情仇,再现了罗婺部落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历史进程。该小说人物形象鲜活,呼之欲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还穿插了金沙江畔的一些神话传说。

他的长篇小说《一线天上的太阳》讲述了红军在武定播撒革命火种,唤醒劳苦大众与剥削阶级作斗争的故事,钩沉了滇北与川南地区四大土司从兴盛走向衰亡的那一段历史。此书结合地方史实和民间传说,对滇北和川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节日习俗作了非常细致的描写,生活气息浓郁。

该小说从神话入手,从天神英叭开天辟地说起,至秦越战争结束,穿越了上万年时空。历史、时空跨度较大,但作家依然能娴熟驾驭,逼真再现傣族先民从远古时期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社会、医药发展演变历史,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傣族历史长卷。

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百越风云》较之前两部,更加厚重、成熟。

该小说最明显的特征是体现了傣族独特的民情风俗和地域特色。

“合老子口味”“咋个不是哟”“款白”这些方言的运用,一下就把人们带到了彩云之南,带到了孔雀的故乡,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充满人间烟火味。眼前不禁出现傣族的竹林、云海、吊脚楼、金沙江,想起水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圣洁、吉祥的象征,能祛邪除魔,让人一生平安,谁的身上越湿谁就越幸运。“越人自古依山傍水,建家立国,水是越人的生命,从远古开始,越人无水不居,因此称为水的民族。人们崇拜水,依恋水,渴求水,怎么能离开水呢?”不管认不认识,只要照面就要让对方身上沾满水,把祝福送给对方,尽管人人从头湿到脚,但所有人都喜笑颜开,大家相互泼洒着祝福,泼洒着欢乐,泼洒着友谊,这就是傣族一直延续至今的“泼水节”。

每一处美丽的风景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让人在饱览美景,醉心于神话传说中,不自觉走进诗的意境,走进世外桃源的腹地,忘却尘世的烦恼,让灵魂栖息在童话世界。

“百米水洼开莲花/粉红淡紫谁胜地/神仙在此惊叹过/独见观音坐宝塔”这是关于莲花潭的诗,旁边就是莲花寨,这样的住所,怎能不令人神往。“一个莲花潭充满灵气,那花白的、红的、蓝的、紫的,一朵朵水灵灵的,大得出奇,在微风的吹动下好似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在笑脸迎接心爱之人的到来。阿宝妈的心情也特别的好,她顺手摘了一朵红色的莲花放进背箩。古丽曼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会儿跑这,一会儿跑那。她一下摸红色的莲花,一下摸白色的莲花。姐妹俩人说笑声不绝于耳。”这样幸福、快乐、闲适的生活怎能不令人羡慕。

绿茵潭,一个听着就充满诗意的地方。“何为绿茵潭?这个不知,倒是那水,这大热天的,你只要往潭边一站,清凉无比。那潭更是让人着迷,四周百丈红岩环绕,那红红的山岩倒映在水中,潭中四周莲花如两轮半月环绕,就是天上的神仙到那里也不想回家喽。”诗意的名字,美丽的潭,清凉的水,可以涤荡身心,令人愿意永远栖息在这里。

这样充满诗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滇武阳,“群山绿树葱葱,江河环绕,山下坝区草坪上孔雀成群,大象结队,蝶飞蜂舞,金沙江南岸一山脉直奔江边而来,那山到江边突起一山包,那山包好似龙头,山包上竹林中隐隐约约地现出吊脚楼来,吊脚楼上空炊烟缭绕,山包下金沙江江面上,一叶小舟正向北边划去,此地,真是人间胜地。”

傣族的竹筒饭和米酒,是家喻户晓的美食。这在小说中有美好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竹筒饭是因为没有用具,也为了携带方便,流传至今却成了一道美食,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播。

米酒,则是一越人烤了竹筒饭招待朋友,吃剩一筒,出门捕鱼后忘了带,等七天七夜回到家中,发现剩下的竹筒饭还在,饥不择食的他拿起就吃,结果出人意料,那竹筒饭发酵成了绿绿的水汁,酸甜且清凉爽口,喝完之后迷迷糊糊睡去,醒来神清气爽。此后,就专门发酵米汁酿成米酒,用来解渴,解除疲劳。

大象参加战争的奇观让人难忘。“越人武士骑在大象上,那大象‘哞哞哞地吼叫着,甩动着长长的鼻子,朝秦军阵营冲来,那大象的鼻子将秦军将士们卷起抛向半空中,重重地落地时的一声声惨叫和越军将士手握血淋淋的长戈、长矛、大刀向秦军喊杀而来时的情景,这一切让他毛骨悚然。最让他想不到的是译吁宋这个蛮子会把大象赶来参加战斗。而且,越人会把大象驯养得如此听话,难道苍天要亡秦吗?”

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神仙都是容貌清丽、衣袂飘飘、仙风道骨,而且具有非凡的法力,他们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如英叭始祖,“这英叭,见风就长,一会儿工夫便长成巨人,身高十万约扎拿,臂长三万九千约扎拿,腿长四万约扎拿,眉似半月,两只神眼比太阳大,能望穿十亿约扎拿,一对大神耳,耳片宽大可遮天,听觉灵敏得惊人。千万约扎拿以外的声音他都能一一听得清,鼻如泰山,嗅觉十分灵敏,可以闻到一亿约扎拿以外的气味。嘴大可吞四海三江。这英叭满脸大胡,每根胡须粗有一万抱,长五千约扎拿,像竹梢垂到胸脯。”这样的始祖刻画让人觉得有趣,充满了神力和威严。

对古丽曼的描写也非常精彩,他下凡沿长江而上,一会幻化成仙风道骨的老者,一会幻化成美少女,一路体察民情,帮助碰到危险、灾难、病痛的凡人,对恶人进行惩处。作品以他为主线,把金沙江沿岸发生的一个个奇妙故事贯穿起来,巧妙地把神与人的传说故事融为一体,展现了傣族先民为了繁衍生息与大自然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情景,让读者体验到神话故事带来快感,使小说具有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

背水的老妇形象令人难以忘怀。“田中大太阳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满脸汗水淋淋,正弯着腰,从水桶中一瓢一瓢打水浇往快干涸的稻田中。那水浇到苗根脚,地皮发出吱吱声,冒出股股热气。老妇人浇水的上方稻谷已黄,那鸟成群结队地飞翔在空中,一会儿落在田中吃谷子,老妇人时不时抬头‘哦嘘,哦嘘地吼上一阵,那鸟飞起一会儿又落下,老妇人又吼,那鸟又飞起一会儿又落下,老妇人也着实无奈。”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傣族先民们生存之艰难,碰到干旱,加之鸟吃稻谷,要使庄稼有收成得付出的艰辛劳作,这老妇人就是这样从早到晚到遥远的金沙江边去背水、浇田驱赶鸟类,但她毫无怨言,执着而坚韧。

令人感动的是,即使在这恶劣的环境下,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时,这老妇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她把最后一点水浇给了秧苗后,发现一个口渴难耐的老者。她不但没有责备他出现不合时宜,反而因为她没有水给老者而向他致歉,还贴心地让老者一边休息一边等她背水回来给他饮,随后邀请他去家中吃饭。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小说写仙、写神写鬼,最后都是要反映现实社会,都是写人性的。背水老妇也得到了老者的相助,原来老者就是神仙古丽曼所化,他不但帮老妇人把偷吃粮食的鸟驱逐干净,还在田边引出了五股水,从此乡亲们再也不用为灌溉农田而发愁了。

对大将李贵的描写也极为精彩:“当头的这人身材魁梧,身穿银灰色的战袍,战袍外是血一样红的披风。他手握月牙形大刀,座下是紫红色的高头大马,这人正是译吁宋。他的身后左右两个大汉,身高两米朝上,左边的身着藤甲战袍,方脸,满脸胡须,狮子鼻,手拿鱼叉,座下是一匹黑色高头大马,这人正是李彪。右边的枣红色高头大马上骑着一个身着藤甲战袍的大汉,丹凤眼,高鼻梁,大嘴巴,右手紧握长矛,左手牵着马缰,摆成一副随时迎敌的架势,这人正是李贵”。

关于敌方首领的刻画,作家没有脸谱化,或者故意贬低。“走在前面的是秦军主帅屠睢,只见他头束双股发髻,身着金色铠甲,护肩披于双臂上,腰束金带,颈系彩条,手握长矛,坐下是雪白的高头大马。后面左右两匹紫红色的高头大马上,左边那大汉,身穿银灰色的战袍,乌黑的头发盘在头顶上,方脸,浓眉下一双大大的眼睛,鼻如大蒜,满脸的络腮胡,厚厚的嘴唇,略略上翻,这大汉手握青龙月牙刀,威风凛凛。右边的大汉,身穿银灰色战袍,白净面皮,貌似书生,这大汉手握一把三尺青铜短剑。”

通过双方首领和将士的人物形象刻画,我们知道了越军首领及士兵们的骁勇善战,团结一致,为了保卫家乡宁死不屈的精神,为民族而战的精神,这是越人战无不胜的精神。同时,作为敌方的秦军也是训练有素,武器先进,将领作战经验丰富,力量强大,加之秦军兵力远远胜过越军,这样的战争激烈、残酷。把双方首领士兵的人物形象刻画得那么逼真,极具吸引力和审美效果。

这部小说大量植入诗歌和民歌。工整、对仗的诗歌使小说具有了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蕴,把诗和小说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多重审美效果。小说中还有民歌的植入。

秦越决战在荒野,

刀箭飞舞祸九天。

哈三一笑出奇谋,

金沙江畔乾坤颠。

这一首诗极好地描写出了秦越战争的状况,写出了越军将领哈三的足智多谋。

情为何物不可知,

真真假假让人痴。

魂牵梦绕难挥去,

高唱一曲西归时。

这一首描写秦军将领和女妖爱情的诗歌,伤感中还带着一种宋词的味道,给残酷的战争平添了一丝温情。

春风吹兮/百花开/蝴蝶飞舞兮/来回把花采/放筏的哥哥兮/离去要回来/异乡好兮你莫呆/野花好兮/你莫采/洗衣的小妹在岸边等你归来/归来兮/归来……

这一首情歌唱出了傣族姑娘和小伙之间纯朴、浪漫的爱情,那么的欢快,那么的质朴,直抵人心。

综上所述,该小说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傣族优秀历史小说,正如阳庆富在序二中所说:“绍海的《百越风云》把傣族远古时期的传说与地方史实结合起来,再现了傣族先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再现了傣族先民与天斗与地斗的顽强精神,他笔尖下构思出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物,让人过目难忘。这部书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长江流域远古时期到秦越战争时期傣族先民的风土人情和节日习俗,跨越时空上万年,是他对文学创作的又一次尝试,也是他为民族文化发展所作的一大贡献。”

当然,这部作品也有瑕疵。主要体现在神话故事篇幅太长,刚开始读会有种不是小说的感觉,直至进入秦越战争才出现小说的味道。如果神话只是作为一个引子,秦越战争的节奏不拖沓就更完美,更加吸引人。或者神话故事在秦越战争中适当引入,也许效果会更佳。

(作者系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学智

猜你喜欢

傣族老妇人小说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鞋子里的老妇人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老妇人与店员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一位老妇人和她的猫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