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探索
2024-06-26岑丽莎
作者简介:岑丽莎,1985年生,广西河池人,本科,学士,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与改革。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失智、失能的老人越来越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将成为社会养老的核心模式。针对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岗位需求,南宁市卫生学校基于成果导向(0BE)教育理念,整合“1+X”证书制度下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知识内容及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知识点,重构教学内容;以成果导向教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分别从聚焦“学生产出”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实施过程及以增值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培养适合医养结合模式下具备“慢性疾病护理+生活照护+保健养护”知识的新型养老照护岗位人才。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医养结合;老年照护;成果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1-0100-0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19.80%;2023年8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 400万人。按照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目前至少需要1 466万专业照护人员,而当前各类养老专业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老年照护的技能人才急缺,难以满足老年群体对专业服务提供的迫切需求[1]。社会对高素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也暴露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专业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在养老服务行业中,随着医养结合模式成为今后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之一,老年护理岗位、老年照护岗位能力要求提升,如何培养适合医养结合模式下具备“慢性疾病护理+生活照护+保健养护”知识的新型养老照护岗位人才是摆在职业卫生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如何推进新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将养老照护与医疗卫生服务相结合,不仅需要具备照护老年人生活的能力,同时又要掌握老年人身体评估、健康指导、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医疗护理方面的知识,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易复发的慢性病老人,大病恢复期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绝症期老人,通过给予老年人更专业、更及时的医疗、养护服务,能够切实提高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2]。目前,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岗位需求的是具备“慢性疾病护理+生活照护+保健养护”知识的新型养老照护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课程支撑,如何将专业护理知识与老年康养知识相互融合,满足医养结合模式下新型养老服务岗位人才的需要是目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建设的研究方向。医养结合老年照护是一门在“1+X”证书制度下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与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工作岗位相衔接的新开发课程,该课程的教学严格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实际工作需求,重点聚焦“学生产出”,注重对学生护理评判性思维、整体护理、人文关怀和沟通等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以获取各类养老等级证书、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以及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以“核心技能、学科竞赛、岗位训练、实习就业、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二)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阐释
成果导向(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先进教育理念[3]。OBE理念不局限于现有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来设置课程,不再以少数人的成功为标准导向,而是强调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收获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达成什么成果目标,然后根据学生学习成果的产出为出发点,以终为始反向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资源投入等,重构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对课程进行持续的改进与完善[4],能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推动课程内容的优化,利于教学方式的革新。
二、教学模式探索
(一)重构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中没有专门对接医养结合养老照护岗位的教材,南宁市卫生学校选用的科学出版社老年护理教材又存在内容广度、深度不足,结构单一,知识点过于碎片化,且偏向于单纯的理论知识,缺少职业技能知识和康养知识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型养老服务岗位需求。笔者认为,开发出一本内容涵盖“慢性疾病护理+生活照护+保健养护”等知识点的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校本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是适应临床护理、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岗位能力需求,以获取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导向,将护理专业的课程护理学基础、老年护理、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教材的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的一门课程。笔者通过深入养老机构调研、与临床专家探讨,再结合行业标准、岗位技能需求,遴选了大量临床案例、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融入养老技术新进展,使课堂教学贴近岗位实际需求,紧跟养老护理发展的步伐。同时,笔者还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考试内容及的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块,强化专业护理与生活照护综合应用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涵盖养老护理技能比赛及“1+X”证书制度下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涉及的职业认知、安全防护、冷热应用、饮食照护、排泄照护、清洁照护、睡眠照护、转运照护及危机应对等九个工作领域;失智老年人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涉及失智照护与职业素质、认知与活动功能维护、失智与健康促进照护、失智与身体综合照护等四个模块。此外,我们还将护理学基础护理职业安全防护、饮食护理、排泄护理、休息与睡眠、清洁护理、冷热疗技术、转运技术、口服给药技术、消毒隔离技术等九个章节,内科护理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五大常见基础疾病,外科护理的烧伤护理、心肺复苏和老年护理教材的绪论、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护理、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精神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安宁疗护八个章节的知识内容选进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1+X”证书制度下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是将以上四门护理专业相关知识点及康养护理知识点进行融合,结合老年照护(初级)、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如下页图2所示),整合形成13个能力模块,包含职业认知、安全防护、冷热应用、饮食照护、排泄照护、清洁照护、睡眠照护、转运照护、急危应对、口服用药照护、消毒隔离、基本康复锻炼、心理照护等,每个模块设置若干工作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以培养适合医养结合模式下具备“慢性疾病护理+生活照护+保健养护”知识的新型养老照护岗位人才为教学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分别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维度明确教学方向(如图3所示)。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医养结合相关照护知识,特别是要求学生能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给予个性化的照护服务及健康宣教;学生能取得养老护理相关“X”证书,能胜任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岗位工作;在照护老年人的过程中学生能围绕“避免风险点,维护老人自尊,体现人文关怀”三要素,实现情感升华,强化人文关怀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2.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法设计教学,将教学的重点聚焦于“学生产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养老服务行业目前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及临床养老护理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在课程开课前,教师要发放项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到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观摩见习。学生可主动与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亲身体验养老服务工作,从不同养老护理工作者工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理解的养老护理职业认知。在见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所见所闻,能更好地认识老年人、了解老年人,从而引发共情,同时对养老护理岗位职业技能知识有直观的感受和认知,特别是对照护过程中老年人存在的风险因素有更加深刻的感知。
以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内容“饮食照护”能力模块为例。首先成立学习小组(每组7—8人),明确小组长,细化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让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其次指导学生在手机下载学习软件;最后要求学生阅读学习任务书(脑卒中老年人的饮食照护案例及工作任务),查找脑卒中老年人存在的问题及食物的选择等相关资料并观看教学微课视频,完成课前任务,并上传至学习平台。而教师则在学习平台建立班群,撰写学习任务书,任务书围绕课程能力模块(饮食照护)设置,包含课程能力模块的案例(脑卒中老年人的饮食照护)和饮食照护的微课视频;发布任务书(张爷爷,男性,80岁,退休干部,高血压病病史30年,长期便秘,2周前张爷爷因高血压脑卒中入院,现张爷爷意识清楚,右边口角歪斜,直流口水,喂食时食物易从口角漏出,右侧肢体功能障碍,肌力为二级。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张爷爷病情稳定,现在责任护士小刘正为张爷爷准备食物。工作任务:①从案例中找出护理张爷爷存在的问题。②为张爷爷选择合适的食材,有哪些依据?③为张爷爷制订喂养流程,保证进食安全)到学习平台。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度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预习情况,发现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如图4所示)。
在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后,教师利用周末或自习课(半天)安排学生到养老机构见习,学生在养老机构评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观察脑卒中老年人存在的护理问题,特别是在饮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向机构带教老师请教解决风险的方法,最终确定适合脑卒中老年人的食材和进食方式。
(2)课中施教
教师结合岗位需求确定教学重点,并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明确教学难点,将课堂模拟成养老照护工作的场景(如下页图5所示),结合课程模块内容出示课前已发放给学生的个性化案例(失能、失智或慢性疾病老人),每个模块的案例设定都围绕三个任务展开。在课堂教学中,由每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分别展示本小组课前讨论的学习成果(角色扮演),其他小组进行点评,且分别说出理由,再由教师补充点评,分析重难点,查漏补缺易错点。教师梳理知识点后安排学生按照照护任务流程分组练习,随机抽出2名学生进行演示,并给予点评、总结。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案例(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老年人的尊严、安全、人文关怀等)融入教学过程。模拟工作场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将碎片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整体照护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上个教学任务中,笔者将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夯实基础,识别风险—学以致用,能力提升—知行并进,思政育人—总结”五个环节(如图6所示),每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知识深度层层递进,综合能力稳步提升。整个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教师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设计教学环节三过程中,教师特意在众多的仿真食材中放入食盐和油,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最后发现学生给老年人搭配营养餐时选择的食材一味地强调低盐低脂,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食盐和油。教师在点评时特别指出“少盐、少油”不是“无盐、无油”,强调了当摄入的食盐和油不足时,老年人表现出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的现象,很容易出现跌倒的危险,同时也影响康复,所以合理的饮食搭配、营养均衡才是关键。该环节巧妙地突出了重点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在教学环节四时,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角色扮演:手脚不灵便的半失能老年人,因长期依赖家人或护理人员照护,内心的愧疚和不安加深了他们的自卑。照护过程中学生是否考虑到老年人的尊严,对老年人的态度、沟通的语气如何,整个环节是否有鼓励或教会老年人使用助老用品提高自理能力,是否维护老年人的尊严?教师还要观察学生选择的食材是否容易造成噎食、导致老年人病情恶化等风险,进食过程是否及时避开风险点(误吸、呛咳、烫伤),从而保证老年人进食安全。教师点评时自然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整个教学重、难点的设计都紧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护理服务这个目标。
(3)课后检测
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对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做好教学评估及教学反馈,我校课后安排学生以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到养老机构见习,接受养老机构的考核,通过实践验证教学效果,实现岗课一体融合,真正做到教学与岗位接轨。
整个教学过程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推行校企双育人模式。护理教师团队利用寒假、暑假时间进入企业实践,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教学方案,根据岗位需求和行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方向;开展校外实践课堂,聘请行业专家、养老机构技术骨干担任实践课程的校外指导老师,实施校外实践课堂评价机制,验收学生学习成果(如图7所示)。
(三)教学评价
1.增值性评价
教学评价设计以增值性评价作为衡量学生进步、成长的依据,不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进步的唯一标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也更加突出学生的纵向成长,达到育人的目的(如下页表1所示)。
2.终结性评价
安排课外任务(为机构老年人进行照护)以巩固知识和技能,强化知识运用能力,实现举一反三。医养结合养老照护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效果是衡量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金标准。学生利用周末或学校安排的见习时间到养老机构进行项目实践,在养老机构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有效照护及心理疏导,为不同老年人设计针对性的照护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并给予科学的健康指导,在照护的过程中老年人安全,没有风险因素的存在。机构带教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做到岗—课无缝对接,实现岗课融通。以学生通过养老相关证书考试结果作为课证融合效果的评价依据(如表3所示)。
四年来,我校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通过开展成果导向教学模式,中职护理学生参加的各类养老等级证书、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考试的通过率都超过99.00%;在机构实践的过程中,机构指导老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养老机构普遍认可我校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观念也由原来的排斥养老护理工作慢慢转变为接受养老护理工作。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我校专业教师在各类教师教学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教学反思
(一)重视教法设计,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以案例导入,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使用任务驱动法,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能够多角度思考,提高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既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独立探索及合作的精神;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创设临床情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通过小组分工协作,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用角色扮演法,能够模拟临床实际场景,将人际沟通、人文关怀等贯穿于老年护理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临床综合能力。
(二)做好学法设计,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比如,可让学生课前阅读“课前任务书”明确学习目标及课堂任务,然后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加强与医养机构的合作,双方共同育人,将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学习从学校转到养老院,真正实现理实一体、产教融合,缩短学生就业后岗位适应时间,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实现产业育人和职教育人的衔接,保证供给侧和需求侧互联互通[5]。
2024年是我校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开课的第四年,作为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的试点基地,每年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1+X”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培训任务,还承担了南宁市卫健委开办的医养结合机构老年照护培训班的培训工作,教学成效初现。当然,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过少,远不能满足学生临床实践需求等。针对社会对养老服务人员的需求逐渐加大,我校也会加快与养老机构的合作进程,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蔡丽娇.首批参与“1+X”老年照护等级考试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认知的调查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21(1):129-131.
[2]曹艳,晏燕,鲁丽萍,等.“医养结合—罗伊适应”整合照护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效果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22):130-132.
[3]张兴彪.基于成果导向的“轮机案例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J].航海教育研究,2023(4):92-97.
[4]王利军,王曼.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3(29):40-45.
[5]李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中职护理专业的实施探讨:以“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19):80-81.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基于‘1+X证书制度下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开发”(GXZZJG2020A072)的研究成果。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