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香千古 韵自悠长

2024-06-26孙萍

新青年 2024年6期
关键词:制墨烟灰墨香

孙萍

最近看到了一位博主复刻琅琊古墨的视频,才知道原来墨的制作工序如此繁琐,难怪有“一两黄金一两墨”的说法。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不仅让人钦佩于这位博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作出的努力,更让人感慨:用古法制出来的墨简直是经过工艺与时间沉淀的“中国限定奢侈品”。

古法制墨要经过炼烟、和料、压模、晾墨、描金等多道工序。墨的原材料是松枝或油脂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灰,炼烟就是收集烟灰的过程。过热会影响烟灰的聚集,时间过久烟灰又会结块,想要制作出上等佳墨就需要在一直重复的“等待—收墨—等待”的过程中,耐心地收集细如尘埃的烟灰。这些收集到的烟灰中混有杂质,需要放入清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一夜,待杂质沉淀后捞出备用,这个过程被称为洗烟。

可用来制墨的原料和辅料有千余种,比如,松烟墨由松枝烧烟而成,油烟墨由桐油、麻油、猪油等烧烟而成。胶有鱼鳔胶、鹿角胶、牛皮胶等,辅料有各种中草药及麝香、龙脑、金箔、珍珠粉等。墨中的每种配料都有其作用,如冰片可以防虫蛀,香料可以为墨增香。各种材料选取和不同的搭配造就了墨的多种可能性,这可是各个制墨流派的“独门秘方”,概不外传。

将胶以小火加热融化后倒入阴干的烟灰中,再加上冰片、麝香等配料充分搅拌便可以得到料坯的雏形。这时需要千锤万杵,让胶、墨及各种配料更好地融合。待到料坯表面黑亮光滑时便可以压制墨锭了。墨模上有着制墨工匠的印记,其形制、大小、纹理各不相同,有的墨模本身也是艺术精品。将墨坯称量后放入制好的模具中压实,取出后平放晾干。在晾墨过程中需要不时翻面,防止变形,也可以用石灰或草木灰对墨锭进行吸湿干燥处理。待墨锭干透后可以加漆衣,让它的表面平整圆润、更具光彩,然后进行描金,为墨锭锦上添花。

按照用途不同,墨可以分为贡墨、文人自制墨、集锦墨等。贡墨是古代地方官员为进贡宫廷而生产的专用墨。清代徽墨四大家之一的汪节庵制墨以“烟香自有龙麝气”而著名,“江南大吏,多献方物,入选之物,必用汪氏”。文人自制墨是文人雅士、书画名流自己设计墨的形制、图案、铭文等,自制或向制墨者定制的墨。这种墨生产量少,做工精致,集书画、镌刻、造型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文人自制墨自魏晋时起,历代文人都有所尝试,如唐代李阳冰、宋代苏轼、清代刘墉等。比较有名的文人自制墨有南唐韩熙载的麝香月墨、清代纪晓岚的观弈道人吟诗之墨等。集锦墨是套墨中的一种,是按照同一主题进行设计和搭配的成套墨,一般装在锦盒中,作为馈赠的礼品或收藏品。如西湖十景图墨将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等十处景点制成集锦墨,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则是由形状、规格、图案相同的五锭彩色墨组成。

墨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人工制墨出现以前,人们使用燃烧后的炭质和天然石墨进行书写和记录。据《述古书法纂》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邢夷为西周时期的人,可见造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东汉时期墨模的出现让制墨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隋唐时期的制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唐代还出现了加入雌黄或朱砂的有色墨,多用于修改或校对书稿。宋代的制墨业繁荣,其中以歙州制墨最为兴盛。宋徽宗下旨将“歙州”改为“徽州”,“徽墨”由此得名。徽墨在选料、墨色、墨香、形制上十分考究,落纸如漆、历久不褪,是历代书画家的挚爱。明朝时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制墨作坊,墨的产量和品种得到了很大提升。明墨在造型、纹饰、包装上更追求美观,成为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艺术精品,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的心头好。清末制墨工匠创制出液体墨汁,让墨的使用更加方便,但也对传统制墨业造成了冲击。

如今,书桌上留给纸笔的空间正在被电脑和键盘占据,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墨香为何物,太少的人能够真正了解墨,并去感知一块好墨经历的无数个日夜的磨炼和沉淀。正因为有了墨,我们才能看到流传千载的经典古籍,才能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才能读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作者共情,突破时空限制与古人共赏一轮明月。

墨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点点滴滴,书写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它写过群雄逐鹿时的烽火狼烟,也写过河清海晏时的太平盛世;写过“欲渡黄河冰塞川”的壮志难酬,也写过“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春风得意。墨记录着中国文人的浪漫,书写着东方文化的底色,在传承千年的墨香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无论墨的未来如何发展,它在历史画卷中留下的印记将永不褪色。

猜你喜欢

制墨烟灰墨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
孕出墨香乐育人
知是荷香慢墨香 从「青藤白阳」到海上画派
烟灰去油污的原理
墨:我的历史黑不溜丢
五里亭外墨烟张
墨香
像烟灰一样松散
落纸如漆 万载存真
——多元并进的国墨技艺
两行文字书心迹 数载春秋伴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