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24-06-25蔡艳宏

秦智 2024年6期
关键词:实施作用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得到极大的提倡与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受到更多关注。本文重点探讨了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着重分析了其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和责任感,还讨论了具体实施策略包括课程整合、体验式学习、社会参与和教师指导,认为通过关注这些美德和采取有关策略可以使大学生成为有道德和负责任的综合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大学生道德建设;作用;实施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6.024

引言

高校是知识传承创新的殿堂,是涵养精神文化的家园,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教育应当注重道德教育工作,道德建设对于塑造大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性。因此,本文探讨了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具体落实,通过探索道德品质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提升,揭示了将这些美德融入教育实践的变革性影响,旨在推动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基本概述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介绍

中华传统美德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结构中,塑造了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道德准则,这些美德不仅仅是抽象概念,还是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原则。“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仁”通常被认为是传统道德品质的基石,包括同情、仁慈和对他人的同理心,强调以真诚和理解对待他人的重要性;“义”是高尚品质,着重于道德之纯洁、刚正及公正无私,必须恪守道德准则,矢志不渝地维护正义,即便面临逆境亦应坚定不移;“礼”是指社会交往中的正确行为和礼仪,涉及尊重习俗、传统和社会规范,以及表现礼貌和礼仪;“智”意味着根据知识和经验做出正确判断及决策的能力,它强调在应对生活挑战时的批判性思维、远见和实践智慧;“信”强调忠诚、诚实、言行真诚,它涉及注重诚信,并在各种情况下保持道德一致性。上述这些传统美德与儒家思想深深交织在一起,代代相传塑造了中国人的优良道德和行为[1]。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在塑造大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应对复杂的道德困境,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期,在此期间经历了明显的个人成长,道德教育为学生提供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道德理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道德发展和道德推理技能;大学阶段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就,更关乎品格塑造,道德教育有助于灌输诚信、同情心和责任感等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在当前日益紧密联系的全球环境中,大学生应当积极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迫切的社会问题,为公共福祉作出贡献,道德教育对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它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促进正面变革和服务社会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除了学术知识和技术技能之外,当今企业也重视员工的道德诚信和道德领导力,道德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职业生涯成功所需的道德基础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至关重要,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还要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中华传统美德是指导道德教育活动的丰富资源,提供了塑造大学生态度、行为和人际关系的永恒智慧。

(一)强化品德修养

中华传统美德为大学生道德修养提供了基础,道德建设通过传输有关传统美德思想,有助于培养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行为,比如:“仁”强调同情、仁慈和对他人的同理心,通过仁爱实践,大学生可以学会善待他人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志愿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或支持有需要的同伴等善举,体现了仁爱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义”强调道德正直和正义的重要性,大学生会遇到各种道德困境,必须做出符合自己原则的决定,通过培养正义,大学生即使面对逆境也能坚持正义,并在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生活中坚持道德标准;“信”涉及诚实、真诚以及言行道德一致,在学术背景下,诚信对于维护学术诚实和道德行为至关重要,道德建设工作鼓励大学生在学习中坚持诚信,从而在大学校园内培养诚实和信任的文化氛围;“智”意味着根据知识和经验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通过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推理练习,道德建设使大学生具备应对道德复杂性的智慧,确保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正确道德选择[2]。

(二)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牢固、积极的关系对于个人福祉、学业成功和大学社区内的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比如:“仁”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他人的同理心、同情心和仁慈,为健康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通过培养仁爱精神,道德建设鼓励大学生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与同龄人、教职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礼”强调人际交往中正确的行为、礼仪和对社会规范的尊重,通过促进礼貌、举止和对他人的体贴,道德建设可以帮助大学生以优雅和尊严的方式应对社交场合,从而在大学校园内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信”对于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和信誉至关重要,通过坚持诚实、真诚和可靠的原则,大学生可以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真诚联系;此外,道德建设工作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冲突解决技能、沟通策略,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同理心的机会,有助于增强应对人际交往挑战和在各种情况下建立积极关系的能力。

(三)促进社会和谐与责任感

中华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大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归属感、促进公民参与和集体福祉,比如:“仁”要求大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相互联系,并向有需要的人表达同情和支持,通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志愿活动和社会宣传活动,就可以为社会福利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促进社会和谐和集体繁荣;“义”强调社会交往和公民参与中的道德正直和正义,通过坚持正义并倡导公平和道德实践,大学生就可以为创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公平的社会做出贡献,确保社会中每个人都受到尊重;“信”对于促进社会和公民事务中的问责制、透明度和道德领导力至关重要,通过在行为中坚持诚实、真诚和道德一致性,大学生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和信心,培养正直和负责任的公民文化;此外,道德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同理心、文化能力和全球意识的机会,增强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以及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对话、合作和集体行动,大学生可以努力推动实现积极的社会变革发展[3]。

三、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整合与设计

课程整合和课程设计,是将中华传统美德有效融入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基础。通过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工作,确保大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能接触这些美德,并在整个学习旅程中以有意义的方式进行互动探讨。哲学、文学、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是探索中华传统美德的理想平台,教师可以将《论语》《道德经》或其他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著作等经典文本纳入教学大纲中,通过分析这些文本,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几千年来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伦理框架。此外,通过跨学科整合中华传统美德可以促进对道德和伦理的整体理解,例如环境保护类课程的内容,可以研究道家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并探究这一哲学思想如何对可持续发展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市场经营类课程可以探索仁爱和诚信等儒家价值观在企业社会责任举措中的应用。通过将中华传统美德与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大学生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在各种情况下的相关性和应用价值[4]。

(二)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

体验式学习机会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并使其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实际应用,这超越了传统的课堂环境,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更加有助于强化道德原则。体验式学习的一个例子是服务学习项目,这可以让大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在实践中运用传统美德的原则。通过在当地非营利组织做志愿者、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或外展活动,有助于培养同理心、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大学生不仅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还能将良好的道德理念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实地实习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体验式学习机会,无论是在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实习、与非营利组织合作,还是参与社会发展项目,大学生都可以获得在专业环境中运用中华传统美德的直接经验,通过应对现实世界的道德困境和参与决策过程,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道德意识和领导能力。体验式学习机会不仅强化课堂学习,还使大学生成为社会变革发展的积极推动者,通过沉浸在符合传统美德原则的现实社会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道德建设及其对个人和社会转型的实际影响,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有助于道德发展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三)开展社会参与和服务项目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参与和服务项目,为大学生提供了在更广泛的社会和公民责任的背景下践行传统美德的机会,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可以培养出深厚的同理心与同情心,更能深化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与承担,从而为社会的整体福祉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与当地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无论是在养老院做志愿者、参与环境清理工作,还是为偏远农村地区学生提供辅导,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依据传统美德原则进行公民参与和社会影响的机会,也有利于研究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此外,社会参与和服务项目还可以促进大学生道德领导力技能的发展,通过组织和领导服务活动,大学生展现出诚信、同理心和社会责任等品质,在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就会成为积极变革发展的推动者,并且彰显中华传统美德价值观,同时引领其他人效仿学习[5]。

(四)发挥教师和导师的作用

教师和导师的作用,对于指导道德建设工作和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充当榜样、促进者和导师,激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原则。教师和导师应该在为大学生树立传统美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现优良美德,启发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效仿这些良好品德,通过树立道德行为和道德领导力的个人榜样,有助于在大学校园内培养道德卓越的文化。此外,教师和导师要促进反思实践,鼓励大学生批判性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信仰和道德原则,无论是通过课堂讨论、日记作业还是反思练习,都可以为大学生创造围绕道德问题进行内省和对话的机会,通过培养自我道德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促使其更深入地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及其对道德决策的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学道德教育,为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通过这些美德并实施战略举措,可以帮助大学生应对道德复杂性,培养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通过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提升,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宁.中职德育课堂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18-19.

[2]李吴金.开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20(15):166-167.

[3]钱春梅.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J].文化学刊,2020(9):103-105.

[4]郑天祥.高校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2(20):72-73.

[5]汤庭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31):34-36.

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高校辅导员研究),项目名称:高校辅导员“三全育人”的角色定位研究(项目编号:21JDSZ3169)

作者简介:蔡艳宏(1984.3-),女,汉族,山西娄烦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实施作用
品三口而知味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