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美德”之花在家庭中盛开

2017-01-21包洪艳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家庭教育

包洪艳

摘 要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具备的,为了提高国人的道德素养,应当在家庭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让传统美德之花在家庭中盛开。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美德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家庭教育;传统美德教育

1 家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丰富多彩,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瑰宝。而在家庭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热爱祖国

国家安定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保障,为了使得国家安定,每个中华儿女都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在古代有岳母在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四字,有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军,为父征战沙场。在古代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这些都表示中华儿女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这些豪言壮语都透露着一种浩然正气,这也是家庭教育所需要的。

1.2 刻苦勤劳

刻苦勤劳从古至今都是劳动人民和开明的上层人士所追捧的,这表现了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也展现了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上朝回家以后发现其母亲在织布,公父文伯便觉得很丢脸,便问母亲不怕人家笑话吗?其母亲听到了以后又是生气,又是叹息,其母亲说如果鲁国都是这样的人执政,鲁国就要灭亡了,从此以后公父文伯勤劳从政。

1.3 俭朴节约

俭朴节约是我国一直流传下来的美德,许多民谣和歌谣中都藏着俭朴节约。在古代节约清廉的官吏最受百姓的欢迎,而统治阶级也主张俭朴节约,避免铺张浪费,奢逸的生活会使得一个人的意志变得薄弱,不利于封建阶级的发展。拼命如果过上奢靡的生活,就会忘记节约,最终坐吃山空,因此俭朴节约能够使得人们养成良好的品质,以及奋发向上的意志。应当将俭朴节约纳入家庭教育中,避免学生养成攀比的心里,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资源的节约。

1.4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一直是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一直受广大家庭的欢迎。鲁迅在孩童时期受到过助人为乐这方面的教育,这使得他的文章和各项事迹都体现了助人为乐的传统品质,比如鲁迅的弟弟周建人,有一天去鲁迅家,在鲁迅家的门口看到一位受伤的黄包车夫,周建人就急忙到鲁迅的家里,然后兄弟两人拿着纱布和医药品出来为黄包车夫包扎,还给了那个车夫一些钱,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家庭教育也应当将助人为乐纳入其中,让孩子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

1.5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养成的美德,也是必须具备的品质。我国第一部教育著作《学记》上记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这里可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在古代不仅仅平民尊师重教,一些帝王将相也尊师重教,这是一种传统美德,这是对教育者的一种尊敬。比如乾隆皇帝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帝王,在教育皇太子时,让王立尔任皇太子的老师,为了尊敬老师,为了尊敬教育,因此下令所有娘娘禁止进入书院,违令者斩,这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尊重老师的教学方式。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都是呕心沥血,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因此学生应当具备尊师重教的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尊重老师。

2 中华传统美德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作用

家庭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目前家庭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目前社会上许多人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与其所处的家庭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些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没有将中华传统美德应用其中。比如在学校有的学生和老师顶嘴,甚至学生打老师的情况都存在。还有的学生在学校铺张浪费,不懂的节约,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等等。这些不好的习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家庭造成的,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没有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灌输和优良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加入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家庭成员在思想上和行为规范上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是促进人们幸福美满生活的源泉。

3 如何家庭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1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家长应率先垂范

为了使得传统美德教育能够在家庭中展开,首先家长应当做表率,家庭成员才会在家长的带领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孝老爱亲,知行合一,中华传统美德最注重的就是孝文化,所谓百善孝为先,因此孝在传统美德中的地位是比较重的,家长要做表率,孝老敬老,在对待老人时,要有礼节,让家庭成员了解孝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孝中的一些细节;其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长要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家庭成员做一个好的榜样。

3.2 在家庭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讲究方法

在家庭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应当注重一下两种方法:首先立成于幼,潜移默化,要注重孩子少儿早期教育,在古代就比较重视少儿早起教育,比如《颜氏家训》中讲到,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等等,这些可以看出我国很早就开始对婴幼儿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婴幼儿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可知,早期教育对于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早期对学生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其次要通俗移动,喜闻乐见,在第四节海峡两岸伦理学研讨会上,有学者呼吁伦理学界要协力社会教化,让一些伦理和义理生活化以及通俗化,让更多人明白其中的含义,让伦理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真正的走进家庭,而不是官方的语言或者是一些学术术语,一些家庭根本就不明白这些,此外一些书籍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应该广泛推广,让这些书籍成为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的教材。

4 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在家庭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化的提高。为了使得在家庭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家长应当做表率,此外还需要将伦理教学通俗化并引入家庭教育中。在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在家庭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俊,郭志民.家庭伦理传统的嬗变与当代价值——第4届海峡两岸伦理学研讨会综述[J].伦理学研究,2005(01).

[2]容中逵.家庭教育:你在传统文化传承中都做了些什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6).

[3]林映梅.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新西部,2014(18).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蒙县招束沟学校 辽宁省阜蒙县 123100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家庭教育
身边的传统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