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与建设路径
2024-06-24赵伦
赵伦
摘要:新媒体时代,年轻群体成为传播的主力军,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群体的数量也不容小觑,老年传播逐渐成为传播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对老年传播的概念溯源,梳理老年传播在国内的发展历程,论述了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内容、把关以及服务等四个维度出发,提出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建设路径,旨在透过老龄化社会现象,洞悉老年传播的本质,以期对解决老龄化社会的矛盾有所助益。
关键词:老年传播 新媒体 媒介逻辑 数字代沟 媒介平台
根据国际老龄化社会标准,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0%,预计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互联网用户增多的双重生态下,传播环境也发生了转变,老年传播又一次成为传播领域研究的重点。老年群体是传播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如何遵循新媒体时代的媒介逻辑,创设老年群体友好型的媒介环境,缩小银发群体与青年群体的数字代沟成为当前媒介研究的重点。
一、老年传播的概念溯源
尽管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余年,但老年传播的相关概念界定并不完善。想要理解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以及创新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发展路径,需要对老年传播这一概念进行溯源,厘清老年传播的发展脉络,了解老年传播在不同媒介时代的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20世纪末,西方率先开启了关于老年传播课题的研究,将人口学、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等三个学科领域相结合,并将“老龄化”引入传播学范畴,主要代表作有世纪之交出版的Handbook of communication and aging research,Communication and aging以及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and aging。但国外有关老年传播的研究仅停留在学术层面,主要围绕老年群体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这些传播类型对老年群体产生的影响开展研究,关于老年群体在媒介采纳、使用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一定实践性。
国内老年传播概念的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2007年台湾学者蔡琰和臧国仁发表的《老人传播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以“老人传播研究群”为例》文章,首次提到“老人传播”这一概念,之后有关老年群体在传播领域方面的研究便开始统一使用“老人传播”这一专有名词。随着国内对老年群体的重视,“老人传播”这一个体性质明显的概念才逐渐演变成具有群体性质的“老年传播”。国内一直重视老年传播研究的实践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有关老年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的内容偏好方面,更关注老年群体作为受众的内容需求,直至新媒体时代逐渐过渡到对老年群体的媒介使用模式以及媒介需求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这才使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越来越清晰。
二、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
斯蒂格·夏瓦认为,媒介逻辑是“一种描述整个制度或相对狭小的文化和社会领域的特定运作机制的方式”。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就意味着新的媒介规则和新的制度在老年群体这一领域中的运行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展现出的媒介特征、传播风格以及传播内容等都凸显出新兴媒体的适老性。
1.独特的适老特征。在媒介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更广泛地惠及大众,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不应成为新兴媒介的边缘人群,相反,在老年群体不断壮大的当下,最有时间和空闲使用媒介平台的群体就是老年群体。在传统媒体时代,老年群体在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媒介上花费的时间是年轻群体的数倍之多,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平台也开始展现出独特的适老特征,以期在彰显媒介人性化的基础上,吸引更多老年用户。
老年手机的设计不再以拨打电话为主,而是融入更多智能化因素,包括“语音识别”“语音播报”等功能,极大地便利了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2021年,我国工信部公布了首批适老化无障碍改造APP名单,微信、抖音等新媒介平台赫然在列,微信推出“大字模式”“语音输入”等功能,抖音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体验方面增设了适老化新功能。媒介平台独特的适老特征有效帮助老年群体克服了接触媒介平台的畏难心理,使其能够自然而然在老年群体间得以传播。
2.简明的传播方式。老年群体的社会文化逐渐在传播过程中被剥离和边缘化,基于老年群体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日益下降,媒介开始以简明的传播方式使老年群体原本已经分离的社会和文化逐步转向适合再现于媒介化社会的形式。媒介信息以简明的传播方式增强了老年群体的理解能力,同时其传播方式也呈现出一定优先级,即“视频大于音频大于图解大于文字”,这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短视频平台崛起后,互联网用户数量跳跃式增长,而增长的这部分用户中老年用户居多。
就老年群体接受信息而言,其对文字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渐减弱,对图片的敏感程度也在下降,难以从复杂的长篇文字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信息格式使老年群体感受到了社会对其的重新接纳,老年文化也在此形势下得以重塑。简明传播方式背后所蕴含的是老年群体正通过媒介与其他群体产生联结,或许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对同一事物的知晓渠道、方式不一,但彼此间对同一事物的理解程度也体现出媒介逻辑强大的作用。
3.适配的内容风格。新媒体时代众多的新兴媒介崛起,媒介传播体系呈现出千人千面的生态,同一年龄段、同一受众群热衷的内容领域、喜爱的内容风格也大相径庭,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内容风格更是天差地别。在老年传播过程中,媒介平台注重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内容塑造,如养生文章、健康信息以及生活小妙招等等,老年群体往往更容易被这种类型内容吸引,不仅会乐此不疲地通过社交平台转发给家人、朋友,而且还会在生活中口口相传并付诸实践。
媒介平台为老年群体提供了大量传统媒体平台不曾涉猎的内容,还有许多老年群体喜爱的节目也被放至新兴传播平台,可供其反复观摩。此外,部分专为老年群体打造的“银发综艺”,如《花样爷爷》《忘不了餐厅》等都使老年群体的形象在新媒介时代得以清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更是利用算法形成老年传播的内容生态,传播媒介的内容风格更贴近于老年群体,烘托出老年文化氛围,再造了媒介内容和老年受众日常活动之间的关系,使老年群体主动遵循新媒体时代所形成的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
4.情感的寄托共鸣。在老龄化社会程度不断加深过程中,老年群体的物质生活需要保障,其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同样应当受到关注。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除了平台的适老性、信息的简明性以及内容的适配性外,最能够打动老年群体的还在于媒介打破了老年群体的社交局限,纵使亲人朋友不在身旁,老年群体仍然可以通过媒介与之保持联系,完成线上社会交往,满足老年群体的社交需求。
老年群体可在使用媒介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存在感、满足感,并在排解寂寞和孤独感的同时,找到情感寄托,获得媒介理解,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此外,对于脱离社会生产活动的老年群体而言,利用媒介也可以继续发挥自身人生价值,越来越多的老年网红出现在媒介平台。如抖音达人“田姥姥”,爽朗的性格和搞笑的表现,既获得了老年群体的关注也收获了年轻受众的喜爱,还有部分走在时尚前沿的爷爷奶奶,其乐观向上的态度也是老年群体在新媒体平台又一次体现人生价值的表征。
三、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形成的媒介逻辑对于老年传播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在老年群体中传播信息、传递价值以及促进社交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老年传播作为近两年来在社会老龄化加剧下才得以重新关注的话题,在实践和传播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老年群体成为谣言的易感人群,加上不断扩大的数字代沟以及逐渐加深的内容偏见,进一步阻碍了老年传播的发展。
1.数字代沟。在瞬息万变的媒介化社会,即便年轻人也需要时间学习和接受媒介环境中的一切,更何况对于身体机能和思维方式都日渐退化的老年群体。由于生理等方面的不可抗力因素,老年群体在接受新媒介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程序、技能习得的困难造成老年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代沟不断扩大,对媒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相对滞后。数字代沟扩大的同时也造成老年群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与其他年龄层成员的知识差距和文化鸿沟,而且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
2.内容偏见。新媒体时代形成的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本身是为了引导老年群体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在感兴趣的媒介内容上来,但这种引导无形无声、潜移默化,老年群体逐渐将看待和理解社会事务的方式全权交给媒介逻辑,致使老年群体在与新媒介形态接触时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大众对老年群体的内容需求存在刻板印象,认为老年群体只关注养生、健康类内容,于是在媒介平台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的推动下,对老年群体的内容偏见逐渐加深,致使其难以获得媒介推荐以外的优质信息,单一的媒介内容为老年群体筑起了阻碍其通往多元化媒介世界的高墙。
3.易感人群。老年群体成长于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平台的媒介逻辑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障信息真实性,而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大多在新媒体平台完成,这使老年群体极易把对传统媒体平台的信任感迁移至新媒体平台中。但实际上,新媒体平台中信息和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部分伪科学、伪健康和谣言严重影响了老年群体的判断力,致使其成为谣言的易感人群,身体和心理都深受其害。
四、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建设路径
在老年群体不断壮大的当下,重视老年传播建设,打通老年传播渠道,使老年群体能够在逐渐媒介化的社会中快速与其他群体融为一体,一起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既能够提升媒介传播力,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也能够解决社会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技术赋能,打造适老性的媒介平台。媒介技术的升级为传播生态中的大众提供了极大便利,老年受众作为融入新媒介时代的弱势群体,需要通过技术赋能,打造适老性的媒介平台,使老年群体在接纳平台的同时接纳新兴传播技术。不论是针对现有媒介平台进行适老性改造,还是打造全新的适老性媒介平台,都需要提前了解平台的主要老年受众群,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老年群体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学历状况等,深入分析老年群体在使用媒介平台时遇到的困难,预测老年群体在使用媒介平台时遇到的问题,通过技术应用打破老年传播的技术壁垒,帮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新媒体时代。例如,抖音开启了“老友计划”,邀请老年用户参与视频特效、模板研发等事项,以期能够强化老年用户体验。
2.内容创新,丰富老年群体媒介生活。在老年群体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老年群体对媒介信息和媒介内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打破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消除对老年群体的内容偏见,进行内容创新,丰富老年群体的媒介生活,有助于激发老年传播潜力。其一,针对老年群体关注的健康内容、养生信息,应引进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入驻媒介平台,实现此类内容的垂直化生产和传播。其二,为了避免老年群体被困于“信息茧房”,媒介平台应当着重培养老年网红或老年群体的意见领袖,借助传播主体的内容创作力、创新力,为老年群体提供丰富多元的媒介内容,扩大老年群体的知识接触范围,有效缩小银发数字代沟。
3.严格把关,防止不实信息传播扩散。安全的网络生态应当注重对老年群体身心健康、个人隐私和财产资金的保护,严格把关信息传播全过程,防止不实信息传播扩散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老年群体个人信息遭到泄露,降低老年群体在媒介环境中的资金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健康类、养生类信息的控制,严格防范一些未经科学检测和权威认证的药品、保健品以软广的形式出现在传播平台,并结合法律和有关政策,加大对虚假健康信息和保健产品的打击力度。媒介平台应当恪守媒体的社会责任,利用大数据技术和舆情监测系统做好老年传播的“把关人”,重点监控老年群体的数据,及时屏蔽、下架不实不良信息。同时,要学会利用从老年用户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反哺,具体了解哪些互联网高风险老年用户被传播了不良不实信息,从而制作辟谣内容,精准反推给老年群体。
4.升级服务,提升老年群体媒介素养。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媒介平台为了获得大量关注和流量,一直将重心放在年轻的“数字原住民”身上,却忽略了被称之为“数字难民”的老年群体。实际上,老年群体才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服务的对象,各方应当升级服务,大力提升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其一,社区应当开展新媒体技术如微信、支付宝、短视频等主流APP的应用教学,帮助老年群体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其二,各大传播平台应当设置专门的银发线上服务通道,专门解答60岁以上老年群体在参与传播活动时遇到的困惑,提供个性化高效服务;其三,主流传播平台或是热门短视频平台可以联合出品针对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科学素养的线上培训课程,使老年群体通过学习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
五、结语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国,需要积极面对老龄人口第一大国的现状。老年传播既是传播领域的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社会发展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已摆脱了“数字难民”的标签,但面对日益加速升级的媒介技术,老年群体的崛起还需要多方协助和努力,只有集结社会、媒介以及其他群体的力量,才能够真正帮助老年群体走出数字之困,通过适应新媒体环境回归到现实生活。
作者单位 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孟博文,殷文.老年传播视角下新媒介适老性研究——以智能手机与微信、抖音等APP为例[J].传媒观察,2021(08).
[2]贾琦.“老年网红”传播效果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1.
[3]彭兰.老年传播中的“破壁”[J].新闻与写作,2021(03).
[4]蔡琰,臧国仁.老人传播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以“老人传播研究群”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1).
【编辑: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