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藏药材“当庚”与中药当归的鉴别

2024-06-24旦增卓玛尼珍格桑顿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鉴别

旦增卓玛 尼珍 格桑顿珠

【摘 要】  文章以藏医药中常用高原药材“当庚”与中药当归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藏医药医著集、历代本草等采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的方法,阐述藏药材“当庚”与中药 “当归”的来源、性味、功效等不同点进行综述。旨在今后入药过程中为合理性、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藏药材“当庚” ;中药当归 ;鉴别;安全合理入药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8-0065-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8.zgmzmjyyzz202408014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Danggeng and Angelica

Danzengzhuoma Ni Zhen Gesang Dunzhu *

Xizang University of Zang Medicine, Lhasa 850000,China

Abstract: Taking Danggeng, a commonly used plateau medicinal material in Tibetan medic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ources, characteristics, taste and effects of Danggeng, a Tibetan medicinal material, and Angelica,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referr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and collections of Tibetan medicine, an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tionality and safety in the future process of drug use.

Key words: Zang Medicine “Dang Geng”; Chinese Medicine Angelica; Identification;Safe and Reasonable Medicine

高原药材“当庚”是常用方剂仁青常觉、八味当庚散、十五味沉香丸、八味降香丸等的成分之一,临床上也用于治疗血隆上燥、 心肌炎、心脏不适、“培隆病”等疾病,有关藏药材当庚的方剂首次记载于《苯医四部》中:“治由“赤巴”病引起全身泛黄的九味汉香丸。”《四部医典》中十二味棱子芹果、六味然独丸,《度母本草》治疗心绞痛的方剂,《千万舍利子》中苏卡瓦的特色墨与朱砂的方剂,《秘诀补遗》中治疗心悸、心绞痛的十味沉香丸和《帝玛尔医著集》中对治“奈吞”病的硫磺方剂、仁青银器方剂等,均含有当庚,但迄今为止藏药“当庚”的品种和药材辨认方面有不同的说法。在中医里有个药食两用的植物药材“当归”,两者药名音相似而实为两种不同药材,但在现代社会上,藏药材“当庚”都被认为来源于内地,特别是从事藏医药工作者混淆藏药材“当庚”与中药“当归”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笔者通过查阅中医与藏医的历代本草、医药著作集等,对藏药材“当庚”与中药中药食两用“当归”的来源、性味、功效等不同点进行综述。

1 来源与性状

1.1 藏药材“当庚”名的来源与性状 藏医药学上的“当庚”一词,出现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首次载于《苯医四部》中:“具有清心热、解毒的功效。”  [1] 8世纪由毗卢遮那所著的经典文献《月王药诊》载:“沉香、豆蔻、桂皮、姜黄、马兜铃、茴香、圆橞草、孜然、藏木香、当庚、毛穗香薷、胡椒、木棉与冰糖混合,能够治疗呼吸不畅、痰多,腋窝瘙痒而长水痘,以及肺的伤炎。”   [2] 藏药材“当庚”在《四部医典》《金巴四部医典注释》《晶珠本草》《妙音本草》《藏药志》等藏医药经典古籍文献中均有记载。藏药材“当庚”的形状特征首次记载于藏医药古籍文献《妙音本草》中:“香君王者当庚,生产于山坡石缝和山沟中,可分雌雄,雄为叶黑绿而有光泽,茎粗而花白色,根像独活;雌为叶与雄当庚相似而无花,具有解毒、缓解流行性感冒、心绞痛的功效;对‘培根似甘露;伤寒病者煎汤喝。”   [3] 按上述记载,藏药材“当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青藏高原的山坡石缝、山沟、河边沙砾和草丛中(如图1所示)。有黑白或雌雄之分,其中“当庚嘎布”根长圆柱形,茎长圆柱形为中空,开白色的花朵(如图2A所示)。“当庚那布”则根长圆柱形,颜色为棕褐色,开黄绿色的花朵,带紫晕,花柱短而外折(如图2B所示)。果期为9月份。

1.2 中药当归的来源与性状 中药材当归为我国常用临床补血药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在陶弘景所著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首次记载了当归的功效并简易地记录了当归的生产地:“味甘,温,无毒。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洒洒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金疮。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   [4] 而当归的性状首次记载于《本草经集注》云:“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缺少时乃用之。方家有云真当归,正谓此,有好恶故也。俗用甚多,道方时须尔。”   [5] 在南朝时期因产地不同而分为马尾当归与草当归,草当归为马尾当归的替代品,且马尾当归的植物形态、生产地与当今入药当归一致,并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6] (以下简称《药典》)中记载的当归相同:“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起。根头(归头)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上粗下多扭曲, 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有浓郁的香气。”可知马尾当归亦为入药当归的首选且当归表面浅棕色,下部有少数支根与须根,多肉,气香。如图2C所示。

2 采收及入药部位的载述

药材的入药部分在不同时节所含有效成分与有害的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材的正确采收时节与入药部位对保证药物质量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四部医典》中记载“采药时须分根、茎、叶。骨脉和肌肉类的疾病可用“茎”医治,适宜在秋天汁水缩干时节采摘。 ……种子发芽或开花时节适宜采摘催吐药”  [7] 。记载了药材入药部位的正确采摘时节与之功效,强调了药材的正确入药部位与依时采摘的重要性。

2.1 藏药材“当庚”中药当归的采收与入药部位 《甘露本草明镜》记载:“全草入药,每年的藏历7月份采摘,洗净阴干。”   [8] 与现采摘时节基本相同,主要为秋季采摘洗净后阴凉处风干后入药。

2.2 中药当归的采收与入药部位 《本草图经》中记载在每年的2月与8月采根,洗净后阴凉处风干。历代本草中记载当归的采收时间、入药部位与2020年版《药典》中记载相同。

3 性味功效载述

3.1 藏药材“当庚”的性味功效载述 藏医药古籍文献《四部医典》中明确指出“味的本质是可用舌感知”,在藏药药性理论中味分为六味,即为甘、酸、咸、苦、辛、涩。

由上表1可知藏药材“当庚”的性凉,主要为清心热、解毒的功能,并能医治培根和“隆”的并发症,能缓解畏寒、身重,乏力,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等症状。经统计,如图3所示,藏药材“当庚”中六味所占比重分别为辛75% 、甘25%,能看出当庚以辛味为主,其次为甘味。在四部医典中记载,“辛味药物医治隆病和陪根病,甘味药物医治隆病”,因此按药味当庚能医治隆病和陪根病。

3.2 中药当归的性味功效载述 由表2中可知,当归的性温,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背寒痛、虚寒腹痛,具有活血补血、润肠通便等功效。当归的性效与2020年版《药典》中记载一致。并经统计,如图4所示,中药当归的六味所占比重频次为甘35%、辛35%、苦30%,药味以甘、辛为首,其次为苦,中药当归的苦味虽没记载于2020年版《药典》中,但从历代本草考证中发现明清时期当归就有味苦的记载,因此中药当归味为甘辛而微苦。

3.3 藏药材“当庚”与中药材当归的对比 根据表3可知,从藏药材“当庚”与中药材当归的味、性、功效、入药部位、生产地都有差异,一个药材生产在高原地带;另一个生产在低海拔地段,味有辛而微甘与甘辛而微苦且性有寒与热的差异,尤其是两种药材的功效不同,因此单看药名就把此药材定义为某配方的药材是有误的。中药材“当归”常用于平时生活中,与鸡肉一起炖汤,民间常将其放入石锅、火锅中作为调味剂。受此词汇影响,生长在林芝墨脱等地区的“加归”( )称之为“当归”,不仅用作食物调味剂,还在夏季采摘植物根部后进行市场销售。加归( )是生长在西藏低海拔地区的棱子芹的种类,并不是生产在内地的中药“当归”。又在《晶珠本草》记载,曰:“ 独活分为白、黄、黑三种,其中黑色称为内地当归而作为食物调味剂,用根茎熏鼻具有防病功效的说法。”  [14] 黑色珠瓦即羌活( )并不是中药“当归”这是生产在西藏贡布米林县、朗县、加查县等当地人称之为“塔布来金”( )的植物,在民间常用此植物根部与干辣椒一起食用,称之为“旁剧”。关于“塔布来金”( )植物,经咨询藏医药权威专家,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是中药当归或与之相似的羌活( );另一种则认为是生产在青藏高原“当庚”种类中的黑色当庚(雌当庚),而并没有把民间称之为“塔布来金”( )植物确定为某种药材,后期还需考证。

4 讨论与小结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对藏药材“当庚”与中药当归进行对比,发现高原植物“当庚”生产在西藏大部分与地方相邻的山坡、山区田地旁以及沙漠地带,味辛而甘,有清心热、解毒的功能。中药“当归”主要产于内地低海拔地区,味甘辛而微苦,性热,具有补气活血、散除寒邪等功效,主要用于妇科疾病的方剂中并常作为食物的调味剂。生产在高原的特色植物“当庚”与产于内地植物当归虽植物形态相似,但生产地、性味、功效都不一,经考证两种药材虽名称相似但实为异物。藏药材“当庚”的临床应用上出现混乱现象,正品与相似音药材交错使用,这对于药材在药方中产生药效有一定的危害性,且对恒定藏药材的标准及药材进一步的开发研究与临床疗效上带来一定的制约,今后应当进一步研究并规范药材使用,使藏药材“当庚”入药更合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杰布赤益西.苯医四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

[2] 毗卢遮那.月王药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12.

[3] 白若杂纳.妙音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78.

[4] 吴普.神农本草经[M].戴铭,黄梓健,余知影,点校.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75-76.

[5]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0-261.

[6]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39.

[7]宇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82.

[8]嘎玛曲培.甘露本草明镜[M].拉萨:西藏新华书店出版社:1993:117.

[9] 希瓦措.度母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

[10] 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

[11]金巴才旺.金巴四部医典注释·论述徐诠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5.

[12]蒂斯·桑杰嘉措.蓝琉璃(上册)[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380.

[13]达木门让巴·洛桑曲扎.论述布释·祖先心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0.

[14]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271-272.

[15]拉萨市藏医院.新编藏药配方[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75:276.

[1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1.

[17]米旁格列朗杰.论药性味琉璃明镜[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36.

[18]嘎务多吉.晶镜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191.

[19]嘎务多吉.藏医药药物卷·藏文大辞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178.

[20]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辑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93.

[21]兰茂.滇南本草[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42-743.

[22]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刘更生,校注.合肥:安慰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1.

[23]李时珍.本草纲目[M].武汉:崇文书局,2015:54-55.

[24]张秉成.本草便读[M]. 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36-37.

[25]吴仪洛.本草从新[M]. 李艳丽,徐长卿,点校.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2017:20.

[26]叶天士.本草经解[M].上海: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18-19.

[27]黄元御.本经逢远[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60-62.

[28]姚球.本草经解要[M].卞雅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5-27.

(收稿日期:2023-08-04 编辑:杜玲玉珊)

猜你喜欢

鉴别
山羊绒检验综述
基于PCR技术的水貂毛皮鉴别研究
胎母输血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粉色蛋白石与相似宝玉石品种的鉴别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学生在酸、碱、盐等物质鉴别中的能力
显微技术在牛黄清心丸(局方)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浅谈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