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显年轻
2024-06-24介子平
介子平
多数人没有天资
如我这般年纪后才会接受,多数人在任何领域没有任何天资,包括我自己。
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天下读书人的追求,无外乎金榜题名。庄昶《送戴侍御提学陕西序》云:“今之世,科举之学盛行,求者曰是,取者曰是,教者曰是,学者曰是,三尺童子皆知科第为荣,人爵为贵,一得第者辄曰登云,辄曰折桂,辄曰登天府,欢忻踊跃,鼓动一时。自童习以至白纷,率皆求之,殚竭心力,必获乃已。”然科路两侧,扑于左右者,不计其数,料天资不逮。
入职训练时,只须听几场宏大不乏空泛式的鼓动演讲,便会激荡出思绪的阵阵浪花,遂将无形的卓越设定为有形的目标。“祝你风光,举世无双。”话音未落,不觉已是口干汗多,五心烦热。学习焦虑,工作焦虑,情绪焦虑,容貌焦虑,焦虑已成生活一部分,林语堂似看出了其中奥秘:“世间的万物都在悠闲中过日子,只有人类为生活而工作着。他工作着,因为他必须工作,到处是义务、责任、恐惧、阻碍和野心。”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生而为人,着实辛苦。生命无非二事:一曰生存,一曰发展。在追求卓越的路途上竭尽全力,不过勉强温饱生存,此非调整目标、偏离方向,无奈之奈矣。已经不合适者,以后也难合适,成年人的选择,只得自己负责。尽管如此,无论怎样不堪,但凡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敬重。
世上许多事,一旦了解得太多太细,便会失去为之奔波的动力,小楼风雨我心灰,开始眷恋一茶一饭的平凡。平冈小坡,数竿修竹,消闲遣日,自己陪伴自己,一日清闲一日仙。然即便偶做半日神仙,心中发毛,徘徊留之不忍废,惯性使然,下海容易上岸难。上老下小一肩挑的年龄,犁公打春牛,哪里是打,不须扬鞭自奋蹄。三十发胖,四十脱发,五十眼花,六十记不住,七十睡不着,八十听不见,来日可期乎?不及寻医问药,在一个平和的早晨,有人停在了昨日。
李思训“期月方成”,吴道子“一日而就”,所谓成就,有法而无式,不受外来的强制与规范,你不会遇到第二个你,即便是你,亦无可复制。知止而后安,以热爱的方式对待生活,偶尔成就一回,便可成为平凡生命中的一次传奇。多数不负韶华跑在前面的人,都是在别人浪费时间时超前的,我看未必。漫不经心的外表,聪慧颖敏的里子,成熟,意味着停止展示,学会隐藏。绘画尺幅很大,没有焦点;论文发表不少,不见观点。好作品因少而称好,兴往神来,妙手偶得之。虞集《道园学古录》说书法甚能,“有得力于天资,有得力于学力。天资高而学力到,未有不精奥而神化者也”。生有奇禀,夙慧冠群,谓之天资高;行必端,履必深,谓之学力到。天资高而学力到,不过众人皆知之道理。枯荣有数,得失难量,有道是天资高学力也到,仍未必有所成就,如唐才常者,“以学问之深淳如张之洞,思想之高尚如张之洞,办事之练达如张之洞,识解之老成如张之洞”。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此命也;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此运也。通俗地说,不是你不够好,是你来得不够巧。
学力程度决定下限,大功俱在史,个人天资决定上限,小节无须书,古来如此。“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把创作的冲动误以为是创作的才华。”学力足天资高的钱锺书最有资格说出这番告诫。
店员的脸色
余幼时家不裕,衣食勉强,因无其他娱乐,至乐莫如读书,却无钱购买。多数时候蹭书读,蹭伙伴的书,你半天,他半天,再去书店蹭一天。
昔时闭架售书。第一本递来,快速翻阅几页,第二本递来,又快速翻阅几页,第三本便不好意思指点书名,店员也会不耐烦地问到底买不买。
正如每个单身汉都想交个厨师朋友,每个读书人都想交个书店朋友。据那廉君回忆,傅斯年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书店老板成为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鲁迅与内山完造的关系,大致也如此。内山完造《鲁迅先生》一文回忆二人初次见面情形:某次,有一先生与几个朋友来店购书,其穿件蓝长衫,胡须浓黑,眼睛澄清,个子虽小,却洋溢着一股浩然之气。挑了几种后在沙发坐下,一边喝着老板娘递送的茶,一边燃上一支烟,指着挑好的书,用流利的日语说:“老板,请你把这些书送到景云里二十三号。”内山即问:“贵姓?”回答:“周树人。”内山惶恐道:“啊,你就是鲁迅先生吗?久仰大名,失礼了。”有沙发可坐,有茶水可喝,“宾至如归”不光是一句口号。从此之后,内山开始了与鲁迅近十年的交往。据鲁迅日记统计,其间鲁迅去内山书店五百余次,购书千余种。1928年至1935年间,每年购书多则两千四百余元,少则六百元,所购多为日文书,且多自内山书店购得。同时,鲁迅著作也委托其代理,仅1936年7月至11月间,便售出所托书籍十六种,一千六百余册。鲁迅生前唯一为人作序的书,是内山完造的处女作《活中国的姿态》。内山完造《花甲录》记录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一次,鲁迅对他说:“老板,我结婚了。”“和谁呀?”鲁迅爽快地回道:“就是和那个许广平呀。”有一阵子,鲁迅会带些年轻人来店,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几人,柔石也是其一。鲁迅尝言:“学生们年纪轻,没经验,常被骗子们利用,当作垫脚石。没有比骗子更令人痛恨的了。他们为了构筑和稳固自己的位置,或者为了自我标榜,动辄把思虑欠周、血气方刚的青年当作踏板。”说这话时,鲁迅的表情显得很激动。
内山书店是日人内山完造在上海开设的一家书店,因与鲁迅关系密切广受关注,迁客骚人,时会于此。《申报》文艺部主笔朱应鹏《到内山书店》一文介绍:“店内的陈设犹如图书馆,书架没有一扇玻璃门,可自由取书阅读。且在中央放几把椅子,供随时坐下阅读。”《怀内山书店》作者史蟫回忆喜欢此店的理由,“不仅是为了那里面有我所需要的书籍,同时也为了里面的店员特别和气”,且“这种和气的态度,在中国一般新书店里也是很难见到的,因为店里卖的虽是新书,用的却仍是旧式店员”。在国人所设书店,总有一个小伙计在一旁监视,如果你翻了半天书最后却没买,则会摆出另一副嘴脸。“这种情形在内山书店却是完全没有的,店员们任你去翻阅架上的书籍,不拘多少时候,都没有人来干涉你。”此即对顾客的信任,敏感的读书人很在意这一条。
万卷图书供览,一枰棋局佐欢,一代读书人的理想,不过如此。胸藏文墨,腹有诗书,与储书盈室是两码事。虽如此,逛书店积习难改,以为那里依旧是交换思想之所,品种虽琳琅,却引不来关注。拆去塑封的那本,干干净净摆放上层,而未曾拆封的品种,也就永远无人拆封,甚至无人为之注目驻足,因为无人好奇其内容。人力成本上升,偌大店面,找不到店员,除却冷冰冰的提示牌,无须看谁的脸色。又有谁还将书店当作城市地标,名曰书店,文创产品比重过半,加之咖啡销售,图书已成红红绿绿的背景墙。多少家书店未及作别已然消失,再去时悄然改卖服装。
读书人敏感异常,冷落不得,也热情不得。对于店员的过分殷勤,戴望舒《记马德里的书市》一文颇不以为然:“第一,他分散了你的注意力,使你不得不想出话去应付他;第二,他会使你警悟到一种歉意,觉得这样非买一部书不可。这样,你的全部的闲情逸致就给他们一扫而尽了。你感到受人注意着、监视着,感到担着一重义务,负着一笔必须偿付的债了。”
中年以去,鬓影萧萧,岁月疾如流,床头书翻不上几页已昏昏欲睡,光顾书店的次数自然越来越少,其利用价值似乎走到了尽头。偶进店,拍照感兴趣的品种,随后网络下单,节省几两碎银。即便读书阶段的孩子,补习班、兴趣班占据假日,也没有泡书店的时间。各家店面的教辅书,多摆在入口或一楼位置,以便利行色匆匆的学生。四处觅职、东走西顾的年轻人,力不从心,更无余暇逛店,较之房贷车贷,读书真就是奢侈之侈,无聊之聊。不知所措的年纪,事事不尽人意,生存的烦恼,靠读书解决不了。名曰为了理想而奋斗,实则为了生存而挣扎,毕竟公众行为充满功利,面对现实,曾经的信念,无以自圆其说。
时下,读书人未必读书,退而求其次,然“书店再小还是书店,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董桥《今朝风日好》里的这句话温馨却落寞。读屏或也能读到等量齐观的内容,齐邦媛便“希望中国的读书人,无论你读什么,能早日养成自己的兴趣,一生内心有些倚靠,日久产生沉稳的判断力”。但愿如此,通过绝去功利之念的读屏,也能培养起宽容、悲悯的胸怀。
你们都显年轻
新旧道德并存,彼此融合,相生相发。全旧或全新的人固然有之,多数人大抵新旧兼从。人格上人人平等,能力上千差万别,一代不如一代的遗老心态,是对旧道德的留恋在作祟。
年少的自己,恍如昨日,你重复着别人曾经重复的日子。有韵为诗,无韵为文,人老莫作诗,永远有写不出的佳句。过去的事就不提了,有我衬托,你们都显年轻。
春至河开,又是一年,一年中的几个日子,特别适合来此。站在祖坟的荒坡上,越过黄昏线,终于看清了来时的路。一个土堆就是一代人,一个土堆就是一个隔代的故事。过去停留在此,现在游走无定,谁也不知死亡何时到来,而这正是死亡的奇妙之处。台静农悼张大千《伤逝》云:“当我一杯在手,对着卧榻上的老友,分明死生之间,却也没生命奄忽之感。或者人当无可奈何之时,感情会一时麻木的。”日子不咸不淡,习以为常,难免麻木下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凭河临风,问语苍茫。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开篇即说:“人生斯世,好像一次壮游。”只有生命美丽时,世界才美丽,而多数人不是苦旅,便是逆行,短暂的光明,不足以照亮前程。一会儿海滩,一会儿高山,一阵纽约,一阵巴黎,站在照相馆里,老板不时换着幕布,在无趣中找着有趣。生活中有一种不存在的存在,不真实的真实,眼前之事,才是上帝呈现的真实。
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早结婚的好处,大概就是离婚时也很年轻。城市越来越大,离家越来越远,十字路口太多,极易失散。有人再见,有人再也不见,从容,就是满不在乎,不肯轻易随人,自由的极致,无非随时可以离开不喜欢的人与事。有多少关系,到头来不过是礼尚往来,流于虚言,独处者,多是从热闹场早退的社交达人。趋时之人,时过境迁后,每每沦为笑柄。悔其少作、讳莫如深者,定有事事不可告人的尴尬。
不管肯不肯轮转,在轮回的轨迹上,百川归一。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人生就像在圆圈上行走,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回到起点的,不是容颜,也非童真,而是一些类似孩提的行为。就我而言,那个年月,吃饭是一种享受,现在,琢磨吃喝的时间,又多了起来。
责任编辑:施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