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
2024-06-23刘彬彬
【摘要】在幼儿园开展数学区域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幼儿的数学探索精神。遵循生活化、多元化和适配性要求创设数学区域活动,能增强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文章以提升幼儿数学能力为目标,以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为教学的主要途径,从活动材料、活动情境、活动形式、活动指导和活动评价等方面,浅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育人优势、设计要求和有效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作者简介:刘彬彬(1990—),女,福建省晋江市第四实验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涵盖“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等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能为幼儿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开展数学区域活动是落实数学能力培养目标的可行性策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充分重视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优化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为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育人优势
(一)趣味性优势: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阶段开展数学区域活动,能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所熟知的生活场景中,通过生动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开展数学区域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提升数学能力。
(二)实践性优势:提升幼儿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区域活动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具有实践性优势。设计数学区域活动,让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提升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多种方式,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开展数学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自主性优势:培养幼儿数学探索精神
数学区域活动注重幼儿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和学习数学。在这一活动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展数学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要求
(一)生活化要求
开展数学区域活动需要教师遵循生活化要求,将丰富的生活要素融入幼儿区域活动中,并以生活应用为前提和目标,设计数学区域活动。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需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多元化要求
在开展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时,教师要遵循多元化要求。因先天发育和后天成长环境的不同,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其数学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需遵循多元化要求,以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幼儿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多元化的设计能为幼儿提供指向性指导,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适配性要求
在设计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需对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进行适配性调整,使其既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教师需随着幼儿的发展逐步调整活动难度和复杂程度,以保持幼儿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巧用生活材料,渗透数学活动主题
在数学区域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将数学主题巧妙地融入其中。生活材料的选择需遵循易取易得、质优价廉的原则。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纸盒、瓶盖、吸管等物品,引导幼儿进行空间感知、数量统计等数学活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自带家庭照片、玩具等生活材料参与活动,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融入更多个人情感和生活经验。生活化材料的巧妙应用,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其环保意识,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数学认知[1]。
以幼儿园“熊妈妈几点了”主题数学区域活动为例。该数学区域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以看钟表、电子表等方式认识时间单位。在该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投放生活材料,借助生活材料来诠释活动的主题,营造主题氛围,搭建主题空间。教师可以依托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巧妙运用废旧纸盒和瓶盖制作一个简易时钟。在实际教育环节,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时钟的结构,引导幼儿认识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刻度。而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不同瓶盖作为时钟的数字,将瓶盖按照顺序贴在纸盒上。接着,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熊妈妈几点了”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拨动时针和分针,让幼儿观察并回答“现在是几点钟”,从而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时间工具,如闹钟、手表、挂钟、手机里的时间模块等。贴合生活实际的材料投放能让幼儿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到时间的价值。
教师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投放生活材料,能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活动主题。
(二)优创活动环境,感知数学实用价值
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活动环境入手,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促使幼儿发散思维,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结合教育主题,选择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场景,对活动空间进行主题化布置。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场景的功能,搭建功能区域,为幼儿进行主题互动创造机会。生活化的场景能让幼儿更好地感知数学的实用价值,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以幼儿园“七巧板”主题数学区域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七巧板”这一传统智力玩具,创设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环境,带领幼儿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并将该知识沿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结合活动主题“七巧板”,在活动空间摆放巨大的七巧板活动材料,并结合七巧板中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在活动空间张贴生活中三角铁、窗户及典型建筑的摄影图片。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介绍七巧板的基本构成和玩法,让幼儿了解如何利用七块不同形状的板子拼出各种图形,使幼儿在游戏中训练空间感知和图形识别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与区域环境互动,让幼儿结合所学的几何图形知识,在摄影图片中寻找相应的几何图形。
在活动中,幼儿能与环境深入互动,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师以活动环境为阵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能有效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三)丰富活动形式,渗透数学知识内容
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是激发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兴趣的关键。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活动中,以此落实育人目标,突显数学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适合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形式包括角色扮演、故事讲述、观察实践、竞赛挑战等。通过多元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区域活动设计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内容和活动主题,优选活动形式,以增强活动的适配性,提升数学区域活动的育人实效[3]。
以幼儿园“数字王国”主题数学区域活动为例。该数学区域活动旨在让幼儿认识数字,学会比较数字大小,加深对数、量的理解。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趣味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准备数字卡片,让幼儿扮演“数字宝宝”,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也可以让幼儿根据数字大小排队,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观察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门牌号、电话号码、车牌号等,让幼儿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数字寻宝”活动,让幼儿在教室或幼儿园内寻找含有数字的物品,以此提高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多元的活动形式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活动指导,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幼儿的数学实践能力。首先,教师需对活动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明确活动所要达到的数学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其次,教师需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操作、思考和探索。最后,教师需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4]。
以幼儿园“分苹果”主题数学区域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分苹果的场景,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来学习和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苹果和盘子,向幼儿介绍活动的目标,引导幼儿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尝试将苹果平均地分给每个人。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苹果分成等份,并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四份或更多份。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密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操作不当或理解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重新尝试或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同时,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能在操作中逐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了解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同时形成正确的数学认知,掌握实用的数学实践技能。
(五)生成活动评价,提升数学活动效果
活动评价是提升数学区域活动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细致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形成对动态学情的解读,生成活动评价,为今后的活动设计和补充性教育指导提供参考。教师需以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兴趣表现、数学能力的提升情况等多个方面为评价依据,并采用幼儿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教师需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幼儿,鼓励幼儿继续努力,为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5]。
例如,在幼儿园“漂亮的对称图案”主题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对称图形的奥秘。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活动评价,提升活动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表达自己在设计对称图案过程中的感受。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同伴互评,让幼儿相互欣赏彼此的作品,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和技巧。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幼儿从同伴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拓展数学思维。最后,教师可以结合个人经验,对幼儿本次活动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分析说明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兴趣表现、技能的提升情况等。
通过多元的活动评价,教师可以整理学情,为今后的活动设计和指导提供参考。同时,评价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数学区域活动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育人活动。通过巧妙运用生活材料、优化活动环境、丰富活动形式、加强活动指导和生成活动评价等策略,教师能有效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探索精神,实现数学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慧莉.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23(20):69-72.
[2]谷玲辉.幼儿行为观察视角下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3
(9):41-42.
[3]高登秀.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组织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3(17):108-110.
[4]林琳.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开展策略研究[J].教师,2023(15):93-95.
[5]邓超,和晓春.大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3(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