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学视域下人才引进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2024-06-23谢康王旭顾全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协同理论保障机制

谢康 王旭 顾全

摘 要: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人才。在协同学视域下,人才引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和保障机制是这一系统的序参量。对安徽省人才引进工作的调研结果表明,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和保障机制都对人才引进效能产生积极影响,且四者协同作用的影响程度更大。安徽省在未来人才引进过程中应做到明确人才标准,合理界定人才;制定科学政策,激发人才效能;开发多维平台,提供多方服务;完善保障机制,健全人才体系。

关键词:人才引进效能;协同理论;人才政策;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39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这为安徽省实现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在全国“人才争夺战”逐渐白热化的背景下,各省市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吸引、培养、选拔、激励、保障的“政策包”,积极引才、以才引才、以业塑才,推动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然而,人才引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各项工作的协同。人才引进的效能受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和保障机制等多因素的影响,且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对人才引进工作的影响更大。有鉴于此,本文从协同学理论的视角,构建人才引进效能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基于对安徽省科技人才以及科技人才管理者的问卷调研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的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检验,以验证各影响因素对人才引进效能的影响路径及效果,并提出优化建议。

1 理论依据

1.1 协同学理论

协同学理论由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哈肯认为协同学是一门研究系统(结构)的横断学科,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独立与协同的复杂关系,各子系统之间的运动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人才引进效能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宏观的概念,是一个涉及多要素的大系统。它的提升有赖于人才工作各要素的综合作用。然而,各要素相互独立且又具有自主协同的内在特点决定着对于人才引进效能的研究,应当突破微观的、部分的、割裂的研究视角,转向宏观的、系统的、协同的研究视角。基于此,本文将人才引进效能作为母系统,将人才引进效能涉及的各要素作为子系统,构成了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协同学的研究视角,对人才引进效能系统的序参量进行寻找和分析,有助于发挥各要素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才引进效能。

1.2 理论模型构建

科技人才标准是人才引进效能的核心因素,决定了“引进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核心问题,还是整个人才引进效能系统运行的效果表征,标准一旦确定,就会对人才政策的制定以及项目平台的建设起到导向的作用,且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人才政策是人才引进的工作载体,决定着“如何引进人才”这一关键性问题,其完善度与成熟度是系统运行状态的有效测度指标,人才政策的制定与人才标准层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即相对稳定性。项目平台是人才引进的关键抓手,决定着“如何吸引和使用人才”这一重要问题,项目平台的搭建能够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价值,提升人才的效能感,完善的项目平台对人才标准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项目制定与运行需要的时间较长,具有稳定性特点。保障机制是人才引进的必备条件,回答了“如何支持人才引进”这一重要问题,人才政策、人才标准、项目平台确定后,关键是落实,落实程度决定了其他人才工作实际能够发挥出的引才作用。

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保障机制皆是来自人才引进效能系统内部的因素,能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度和表征,且都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符合序参量原理的要求;这四个因素在人才引进效能的全部影响因素中属于少数的、主要的影响因素,符合使役原理的要求;四个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四者协同对人才引进效能的影响大于单独的影响之和,符合自组织原理的要求。结合序参量原理、使役原理以及自组织原理的要求,本文选择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保障机制这四个因素作为主要序参量。

2 研究设计

2.1 指标选取

近年来,学者们对人才引进效能、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也为本文确定衡量指标提供了依据。通过对众多学者相关研究的分析可知,在人才引进效能方面,学者们对人才产出以及经济效益两项指标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人才标准方面,研究的重点是提高对人才定位的精准程度;在人才政策方面,主要围绕人才政策与人的匹配程度以及执行方式展开;在项目平台方面,主要关注平台的数量和质量;在保障机制方面,人才对已出台政策的关注度和满意度是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重要指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人才引进效能、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和保障机制细化为指标,如表1所示。

2.2 数据搜集

根据表1所得指标,本文设计了两份问卷,分别针对安徽省科技人才和安徽省科技人才管理工作者展开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11份。调研对象以中青年群体较多,年龄与学历基本上呈现正态分布,样本分布合理,样本所属单位涉及范围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满足抽样调查的要求。

2.3 数据分析

2.3.1 描述性分析

在人才标准方面,针对人才定义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认为安徽省发布的相关人才政策中,对科技人才的定义较为准确、合适,占比第一,认为偏重学历、忽视了专业和特长的占比紧随其后,调研表明,安徽省对科技人才的定义基本准确,但仍有受访者认为政策仍存在优化的空间。

在人才政策方面,关于人才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人才引进的相关组织及人力资源规划皆存在制定但是执行效果较差的现象,认同该现象存在的样本在总体的35%~45%之间。由此可知,加强人才政策的贯彻落实是提高人才政策效能的重要措施。

在项目平台方面,受访的科技人才中,认为所在地区科技创新载体和机构少、所在地区科技创新园区科技服务能力弱、国际学术交流渠道和平台缺失占比都超过了30%,综合来看,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服务能力待提高。

在保障机制方面,关于政策落实调研结果显示,在政府奖助、税收优惠、项目服务、业务代办、购房补助、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子女教育优先安排、体检、疗休养等政策服务,有关教育培训、创业政策或资金支持等人才优惠政策和服务中,表示未享受的人数占比最大,未享受到相关服务的群体占调研人群的绝大多数,表明人才政策落实仍存在漏洞,尤其是针对入职年限较长的科技人员。

2.3.2 路径分析

根据显著性检验分析(P<005)模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影响关系,若存在显著性,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直接的线性影响,可通过标准化路径系数对影响效率量进行深入分析。若P值小于005,则水平呈现显著性,拒绝回归系数为0的原假设,若VIF值低于10则不存在共线性问题。运用SPSSPRO进行路径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可以得到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保障机制四种变量的路径分析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水平呈现显著,因此此路径有效,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173、0446、0137、0364,说明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保障机制对人才引进效能存在影响关系。

2.4 研究结论

人才标准的界定对人才引进效能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为正向影响。人才标准是人才引进的前提,决定了“引进什么样的人才”这一前提性问题,当人才标准的界定符合省内实际情况,人才引进的效率及匹配度也将提高。

人才政策的制定对人才引进效能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为正向影响。人才政策是人才引进的关键,决定了“如何引进人才”这一关键性问题,当省内人才政策精准、合理之时,将更有利于满足人才的需求,发挥人才整体效能,因此,人才政策的制定是人才引进的重中之重。

项目平台的建设对人才引进效能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为正向影响。项目平台决定了“如何吸引和使用人才”这一问题,当项目平台的建设更加完善,即创新平台、本土人才开发及引进人才培养平台、政策配套平台皆完备之时,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才引进效能的提高。

保障机制的构建对人才引进效能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为正向影响。保障机制决定了“如何支持人才引进”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实际能够发挥的人才引进效能程度,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当文化保障、组织保障、信息保障皆完备且能够发挥协同作用之时,实际能够发挥的人才引进效能也将得到提高。

只有先明确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接着才能确定如何吸引以及引进人才,而保障机制则决定了这些人才工作实际能够发挥的效能。人才标准的合理界定是引才工作开展的前提,对于人才政策的制定以及项目平台的建设都具有导向作用;人才政策以及项目平台的建设对于人才标准的界定具有反作用,当人才政策制定及项目平台设置科学合理时,将促进省内人才层次整体提高,人才标准界定亦会随之提高;保障机制对于其余三者皆起到支撑作用。因此,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保障机制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合理设置以上四个要素将能够产生“1+1+1+1>4”的协同效应,对人才引进效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3 意见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表明,人才标准、人才政策、项目平台、保障机制是影响人才引进效能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安徽省可在科学界定人才标准、精准制定人才政策、加大项目平台建设和优化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升人才引进的效能。

3.1 明确人才标准,合理界定人才

一是要明确本省定位,结合实际引才。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交流,找准本省定位,与本地发展实际现状紧密结合,做好自身的人才标准界定,与长三角其他省市错峰发展,优势互补发展。二是要突出需求导向,精准引进人才。将标准与产业需求结合,以产引才、以业塑才,针对性地为有需求的产业输入合适的人才,实现以标准引导、产业指导、企业协同的人才发展布局,促进人才链和本省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助力人才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3.2 制定科学政策,激发人才效能

一是要重视政策主导,实现错峰发展。在制定人才政策之时,要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的稀缺性,围绕自身特色,因才施策,实施差异化人才政策,实现人才发展的分工协作,确保人才政策与安徽实际相互结合,与长三角其他省市政策相区分,突出安徽特色。二是要优化科研配置,激发整体效能。优化省内科研配置,围绕重点科研项目,促进省内合作,统筹协调省内各地级市的发展情况,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不同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链与各地级市的产业链相互链接,实现互补发展,激发人才的整体效力。三是要加强需求调研,精准制定政策。避免人才政策与人才需求之间的脱节,加强省内人才需求调研,准确理解人才的需求,针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关的人才政策,完善政策的普及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需求人才政策对科技人才的吸引作用。

3.3 开发多维平台,提供多方服务

一是要加快平台建设,发挥人才效能。引进和孵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高新企业园区,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更多创新平台。注重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也要加快推进各类科研机构、开发区和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坚持“开发为主引进为辅”的理念,努力实现产业带动、企业助推、人才支撑,为产业、企业齐头并进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保障,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效能。二是要加强政策匹配,协调人才发展。注重开发政策配套平台,针对不同层次科技人才,要适时调整配套政策待遇,提高政策—人才匹配度,完善人才认定、引进、培育、使用、评价、激励、监督综合政策体系,注重服务待遇的外部公平性和内部一致性,衡引进人才和自有人才,促进待遇配套科学化、合理化、公平化,提高政策系统性和协调性,从而避免科技人才流失。

3.4 完善保障机制,健全人才体系

一是要健全企业组织,加强人才规划。以政府机构为主导,加强企业与政策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完善企业人才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增强人才规划意识,健全企业人才引进、培育、考核和激励制度。二是要打造文化品牌,形成体系特色。充分发挥徽文化的引人育人作用,将徽文化中的儒商观念、徽商精神等核心内涵融入科技人才引培理念之中,逐步打响安徽省文化品牌工程,增强对外部科技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形成以徽文化为内核的人才集聚效应。三是要完善信息机制,提高信息服务。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健全信息保障机制,完善省市信息化服务平台,借鉴成功经验,打造属于安徽省的“一站式服务”流程。同时,全面推进建设数字化政府,加强省市之间的信息数据对接,建立科技人才数据库,为科技人才的跨地区共享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人才共享,实现科技人才资源的省内协同调配、充分利用,促进科技人才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雪菲,周雷.基于协同理论的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农机,2023,(03):4648.

[2]吴岚.数智供应链下的新物流变革对高职物流人才的定位分析研究[J].科教导刊,2023,(05):8688.

[3]张恬奕,任林琇.典型国家或地区人才引进政策比较分析及上海的对策[J].科学发展,2023,(02):1319.

[4]刘海鹏.以人才平台广泛集聚人才[J].人才资源开发,2021,(14):1.

[5]占铖锴.杭州市余杭区人才引进政策落实情况调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协同理论保障机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重庆市铁水联运协同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促进机制研究
多方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对新时期完善警察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考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