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建构及意义

2024-06-23朱科任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私有财产共产主义

朱科任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建构的共产主义理论,先是对其他共产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包括对蒲鲁东“平均工资”理论的批判,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粗陋的和政治形式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在此基础上从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出发,再到实现人的本质复归,最后是对历史之谜的解答建构起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充分展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持久影响和当代适用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私有财产;劳动异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5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开端,共产主义理论作为他在《手稿》里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虽然这时候的马克思还没有完全科学论证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唯物史观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是《手稿》足以闪烁出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天才火花,他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未来方向,对当下也有着深刻意义。

1 《手稿》中马克思对其他共产主义思想的批判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在他之前有不少思想家就如何实现理想共产主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手稿》中他对这些错误的共产主义观予以深刻地批判,并在此过程中建构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

1.1 对蒲鲁东“平均工资”的批判

马克思在《手稿》中首先是批判蒲鲁东。蒲鲁东主张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改良,把“平均工资”当作社会革命的目标。蒲鲁东认为,矛盾来源于工资的不平等,只要把工人联合起来生产社会范围内所能容纳交换的产品,一个劳动者生产出的产品就足够补偿另外一个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但是生产出额外的劳动产品不属于交换之中,它与社会无关,这样就不会破坏工资平等。蒲鲁东只是局限在交换领域要求通过工资平等实现人的平等,却没有进入到劳动领域要求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果只是从表面上对私有财产的一些特殊存在方式予以批判和改造,并不足以消除私有财产对人的劳动异化,工资平等只会造成人们劳动生产普遍消极,社会进入普遍贫穷的状态。蒲鲁东的“平等”是把社会理解为抽象的资本家,将私有财产代替为“公有财产”,每个人都平等地占有“公有财产”,企图消灭资本的私有财产,但没有揭示出人的劳动在工资中表现为异己性。所以,马克思认为,没有把人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中解放出来就谈不上人的解放。

1.2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在《手稿》笔记Ⅲ中,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产主义观点加以批判。傅里叶把农业劳动看作是最好的劳动,他认为,资产阶级的工业劳动造成的财富分化使人的道德感败坏,所以这种资产阶级社会制度是万恶的根源。因此,傅里叶主张农业劳动,消除工业劳动,消除有害的根源,强调工业劳动只是对农业多样化作业的辅助性工具。圣西门则是主张工业家对社会独占统治,增加社会财富,整个社会和个人以此摆脱贫穷现状。他们只是把阶级对立矛盾寄托于某种劳动形式。欧文却认为共产主义是现实的博爱,共产主义是从无神论的抽象博爱开始,所以实现博爱的共产主义必须破除宗教的桎梏。空想社会主义者企图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但是空想社会主义仅是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没有主张扬弃私有财产,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共产主义观点只能是空中楼阁。

1.3 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在《手稿》笔记Ⅲ中,继续对两种错误的共产主义观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进行批判。作为共产主义的最初样式,以巴贝夫为代表的粗陋的共产主义倡导将私有财产关系普遍化。这种普遍化强调摒弃个性、意识、思想等人的差异。只是把物质的直接占有看作人生存的唯一目的,把人当作抽象的、私有财产物化的原子人,并用普遍的公有财产来反对私有财产。例如公妻制是把妇女变为社会公有财产,反对婚姻使妇女变为单个男人的私有财产。因此,粗陋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卑鄙表现,这种私有财产力图创造虚假的共同体满足人对物的需要,没有扬弃私有财产对人和物的异化。

政治形式的共产主义有两种路径:一类是提倡推进民主,强调人民主权的共产主义思想;另一类是推崇废除国家,建立革命专制的共产主义思想。关于政治的共产主义认识到私有财产的概念,主张在私有财产下寻求人的政治解放。但是他们在面对消灭私有财产时仍表现出消极性,尚未破除私有财产对人的异化影响,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

2 《手稿》中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建构

关于如何实现共产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共产主义,在《手稿》笔记Ⅲ中,马克思围绕对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强调人的本质复归,实现合乎人性的未来社会,这个未来社会便是对当下“历史之谜”的解答。

2.1 共产主义扬弃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首先肯定劳动对人的价值,指出劳动是作为人最根本和现实的活动方式,但是私有财产把劳动异化,并使人同自身相异化。因此,对比蒲鲁东把私有财产变为“公共占有”的观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则要求积极扬弃私有财产。在马克思看来,由私有财产促生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人于自己而言是非人的对象,个人的生命表现作为一种外化表现,个人的现实化就是他的非现实化。所谓“生命的外化表现”,是指在资本主义市场中,劳动者的生命存在被当作可赎买的状态,生命延续是维持劳动者的商品属性,死亡作为个体的泯灭,又“似乎是类对特定的个体的冷酷的胜利”,它让劳动者不再成为被兜售的商品;所谓“个人非现实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环境下,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商品,既是劳动结果的客观存在,又是使劳动者自身失去的存在。同时,人同身边的事物不能发生深刻的对象性关系,因为“货币的力量有多大,我的力量就有多大。货币的特性就是我的——货币占有者的——特性和本质力量”,人与对象世界都是相互异己的存在物。与此相反,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扬弃私有财产,现实的人与人的本质破除“物”的隔阂,获得“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人可以自由直接同对象发生关系,人在观察事物时,看到的是事物的特性,而非事物的价格;人和他人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思想上的共鸣或是精神上的慰藉,而非金钱往来或是利益交换。

2.2 共产主义实现人的本质复归

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人和社会作为紧密联系的概念,社会性是人的特性,社会的人是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重要表现。在私有财产之下,人们常常不具有社会性,因为社会性的前提是平等和交换。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劳动生产被资本家用不平等的工资作为交换,二者贫富差距也表现为高贵和低贱的社会地位。这种剥削和占有把人的本质从社会中剥离出来,割裂人与自身社会属性。所以,共产主义是恢复人的社会性,实现人的本质复归的整个运动。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劳动生产不再表现为对物的生产,而是对人的生产。第一,每个人在生产过程中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对自身存在的确证;第二,人生产的劳动产品供给他人的实践需要,反之,他人的劳动产品也供给我的实践需要,在这样的交换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确认对方的存在,互相生产出他人,“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进行直接联系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恢复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所以,与粗陋的共产主义把人的特性剥离达到的“复归”不同,马克思建构的共产主义理论追求的“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他坚持唯物史观的客观规律,强调人的复归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环节,认为人的发展最终是从必有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复归。

2.3 共产主义对历史之谜的解答

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是对历史之谜的解答。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财产的劳动异化引起人与自然界、人与人、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客观矛盾,这6对矛盾是束缚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之谜,共产主义作为这些客观矛盾的解答,就要予以解决的现实路径。

第一,共产主义由于消除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实现社会的人的复归,正如前面提到人的劳动作为“人”的生产,所以,人与人的矛盾得以克服。第二,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可以通过劳动为中介进行合乎人的需要对自然进行改造,对自我存在的确证形成人化自然,解决了对象化和自我确证的矛盾。第三,当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人的复归也是人的自然属性复归,人作为自然发展的中心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把自然界带向更高形式的发展,这一过程便克服人与自然的矛盾。第四,不仅如此,合乎人的需要对自然的改造,人实现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克服存在和本质确证的矛盾。第五,社会存在物的人,他的生命活动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确证,个人活动与社会活动相协调,个体和类之间的矛盾也将得到和解。第六,当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人摆脱资本主义下必然性的支配,获得自觉自在的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过程是人从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的飞跃,是自由和必然的和解。

3 《手稿》中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手稿》中马克思探究了共产主义的现实性和应然状态,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批判的武器。作为21世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旗帜,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核心内容。《手稿》作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初探,其中深刻的共产主义理论核心要义,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1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

马克思对人的劳动异化考察时,既看到工人现实生活的贫困,又看到机械化劳作使工人的精神世界面临贫瘠。所以,人的复归是“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里的财富不仅是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人们要想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权利,不仅要物质获取自由,其精神意志也必须获得解放,而且这个解放是更高形式的发展。基于对这一理论探讨,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工作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我国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物质需求。与此同时,人民对个性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逐步增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全民教育、终生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社会生活全过程,倡导正确社会价值取向,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供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2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共产主义思想建构中,马克思一方面证明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又从人的本质视野认识到,自然界在对人的本质属性确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劳动异化,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结果。因此,达成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融合,追求人、社会和自然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共产主义的题中之义。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面临资本主义私有制带来的环境影响,过去为了追求多快好省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忽略了对大自然的保护,造成人与自然的矛盾加深。继承发展好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必须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新道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上,提高环保评估标准,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经济体系,逐渐替换传统高碳产能工业;在生态修复上,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在居民生活上,倡导绿色简约的低碳生活方式,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优化消费需求,倒逼经济绿色转型,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共享的宝贵财富。

3.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建构是把人作为社会问题的尺度,从人的主体性去探究社会问题的本质。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赓续,尊重人的主体性,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一以贯之的发展思想。首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在3个方面:(1)广大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2)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社会的建设和创造主体;(3)广大人民群众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权利主体和价值主体。其次,坚定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在党的各项事业工作中体现人民情怀,把人民作为立身之本。再次,坚持改善民生,以人民为中心完善保障体系,在对问题的“产生—分析—解决”考察过程中,要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人民关注的、与人民关切的、体现人文关怀的各项事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不仅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刻的视角,而且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手稿》中对于私有财产的批判、劳动异化的分析,以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为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转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基础上的具体实践,要求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阐释和应用。表明在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都为当今各国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以期构建公平正义、自由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张雷声.马克思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的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89(09):273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M].孙署冰,译.北京:商务印出版社,2011.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2016.

[6]牛利坡.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探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06):1521.

[7]习近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猜你喜欢

私有财产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刍议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
基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分析
论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
关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
从平权到身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