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师范类高校思政课程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2024-06-23梁颜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思政课程师范生

梁颜

摘 要:师德师风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正火热开展。文章旨在探讨将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师范类高校思政课程的意义及路径,以提高师范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同时为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实施路径。文章认为师德师风教育对增强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以及师范生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师范类高校可以通过确立清晰合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培养等方式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师范类高校课程有机融合。

关键词:师德师风;师范生;师范类高校;思政课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33

0 前言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教师被视为社会的权威和道德榜样,教书育人被认为是一项神圣的职责。教师和教育崇高的社会地位离不开历代教师崇高的师德师德素养及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中国的师德师风教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儒家强调师道尊严和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被要求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宋明理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教师被视为学生的启迪者和引路人,要求教师德才兼备,注重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近现代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师德教育也相应发生了变革。特别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改革的目标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师德教育强调教师的政治觉悟、职业操守和教育责任,鼓励教师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师德重要性日益凸显,师德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完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重要论述,师德的内涵意义更加凸显。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教师行为规范的“十准则”,“师德”概念也同时扩展为“师德师风”。

在当代,师德师风教育是指对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旨在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增强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师德师风教育的内涵包括道德修养、职业行为规范、责任意识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师德师风呈现为一定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能力水平和行为表现。师德师风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在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那么,对师范生进行师德师风教育是否有必要呢?如何有效地对师范生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呢?文章旨在探讨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师范类高校的意义及路径。

1 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师范类高校思政课程的意义

师范类高校是培养教师的主阵地,是向社会输送教师的重要摇篮。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储备人才,其师德教育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形象。在师范类大学生进入教育岗位前,对其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符合“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同时,大学思政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思政课程和师德师风建设在建设目标和建设路径上有很多共同性,两者相互促进的长效运行和协同创新机制,是确保高校立德树人取得实效的关键。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师范类思政课程,对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提高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为培养优秀教师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1 有助于增强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对于职业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师德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育,能够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师范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学生将来走向教师岗位、形成正确的教育行为习惯奠定思想基础。首先,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可以帮助师范生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重要性,并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其次,师德师风教育能够加强师范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地履行教育职责。最后,师德师风教育能够帮助师范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走向教育工作岗位后能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个别差异,注重公平公正。

1.2 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教育发展的要求。师德师风教育是提升师范生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师风师德教育能够增强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师范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适应和胜任未来的教育工作。同时,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教师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对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促进师范生努力提升创新思维,提高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教育实践中的挑战,并提出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1.3 有助于师范生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持有的关于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的观念和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对学生发展的理解、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对教学过程的设想等。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通过师范类思政课程中的师德师风教育,可以向师范生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他们崇尚真善美的情操和高尚的师德情怀,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师德师风融入高校师范类思政课程的路径

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师范类思政课程不能盲目开展,需要深刻思考、全面规划,探明融入的有效路径才能顺利进行。本章将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师资培养等4个方面探讨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师范类思政课程的有效路径。

2.1 确立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关系到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确定。 清晰合理的培养目标是确保师德师风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关键环节。课程目标的确立应紧紧围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总体目标进行,着力提升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具体培养目标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点:(1)培养师范生作为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感。要求师范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道德情感,包括廉洁奉公、诚信守约、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等。(2)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养和教育理念。要求师范生具备高尚的教育情操和专业素养,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师范生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高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4)培养师范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能力。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能力,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5)培养师范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要求师范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能够与同事共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2 优化课程内容

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人才储备,师德师风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课程内容的确立应以课程目标为基础,紧紧围绕教育部出台的教师行为规范“十项准则”进行。同时,我国的教育文化也应作为重要课程内容。教育文化是在教育领域形成的具有特定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文化元素。教育文化融入师范类高校思政课程有利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其将来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方式、定位教师角色等奠定良好基础。在内容形式上,一方面,不仅要有翔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鲜活的典型案例,突出典型树德。尽量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应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活教材。

2.3 丰富教学策略

教师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探索、丰富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师德师风教育效果最大化。在传统的讲授法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生动地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师德师风的概念。同时,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分析真实或虚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师德师风行为和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总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思想的成长。

2.4 善用实践活动

师德教育的融合不应局限于思政课堂,而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多元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也符合“三全育人”理念。首先,思政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师范生实习、见习等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并提供实践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的师德师风行为。其次,思政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调研,了解不同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状况,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师德师风观念。最后,思政课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师德师风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师德师风意识。

2.5 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政课程的排头兵,是传承和弘扬师德教育的重要主体,其自身师德素养及教育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高尚的师德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重要力量源泉。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思想认识,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理解和运用思政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拥有相应的师德师风水平。思政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加强自主学习,着力提升自身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师德师风素养、牢牢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文化,并具备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将师德师风素材有效地融入具体教学内容的能力,才能使师德师风润物细无声地熏陶学生,使师德师风入心、入脑、入行。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师德师风研究能力,不断探索师德师风教育鲜活元素、师德师风教育新方式,才能使师德师风教育“动起来”“活起来”。然而,教师队伍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的提升不是教师个人的事,高校应采取多元措施不断强化思政教师的教育品格,夯实师德师风理论和文化知识,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水平。师范类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项提升项目,定期安排师德师风相关培训课程或邀请外教学名师到校开展讲座、交流会等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师范类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师德系列竞赛,如师德主题演讲比赛、教学竞赛等,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提升教师师德教育的思想意识、知识涵养以及教育能力。此外,师范类高校还可以安排骨干教师外出深造或交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对师德师风教育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提升师德师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丰富学校师德师风教育的力量。

3 结语

将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师范类思政课程,有助于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扎实、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师德师风教育是师范类高校思政教育中重要且独特的内容,思政课程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将其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师德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会立竿见影,需要多管齐下、一以贯之,方能久久为功。鉴于此,师范类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精研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程之道,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增强育人能力,努力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师范类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354921.html.

[2]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9-12/16/content_5461529.htm.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7):123127.

[5]刘铭,郗厚军.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内涵、形态与建设理路[J].半月谈.2018:2126.

[6]解傲,郭春梅,郭艳杰,等.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培育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101104.

[7]戚湧,贾怡炜.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互促进机制研究[J].高教论坛,2023,(27):5255.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思政课程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