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的探究

2024-06-23夏祥慧徐珊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夏祥慧 徐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四史”教育的关键课程。“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融合发展,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特点和目标,聚焦教材重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创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形式和平台,探索推进差异化融合、针对性融合和多样态融合的实践路径。这也有助于巩固增强思政的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凸显其在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发挥思想育人、情感育人的教育价值,对于大学生传承革命精神、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四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68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发挥历史的资政育人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育人育才的关键课程,也是“四史”教育在高校全面铺开的主阵地。作为与“四史”学习教育有较高契合度的基础课程,高校思政课改要主动担负起新时代高校育人育才的重要任务,发挥好知识功能、价值引领功能,引导青年大学生筑牢政治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1 围绕课程建设目标,提升思政课教学手段

高校思政课每门课程在教学目标、功能定位上均有差异化设置,根据教学内容围绕“四史”来调整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要准确认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问题,首先,此处所指的融入不是将有限课时进一步移交“四史”教育,更不是削弱减少思政教学内容,而是强调基于教纲基础上两者的深度融合;其次,思政课程体系内部要强化统筹、衔接,“四史”教育知识点要避免重复。要采取集体备课、论坛研讨等方式,集思广益,选好用好“四史”知识点,使之更好促进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差异化、多元化地加强“四史”与各门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活跃思政教育氛围。

1.1 用革命先烈初心故事,夯实学生理想信念根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点是要使学生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理论渊源、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以及其时代化发展特征,要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讲解观点;要阐释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和新时代相结合的探索,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指导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真理。“四史”教育涉及到不少经典文献著作,以及先进人物追寻、信仰、捍卫真理的历史故事,是教育青年大学生的生动素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时,要以影视资料、纪录片、文献故事等形式生动讲述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真实历史,让学生感受到真理的味道。

1.2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学生清楚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这一课程是思政理论学习的基石,对理论阐释的生动性、延展性有极高要求,课堂理论教学要从党的建设发展的各个阶段逐个展开,要分析时代背景特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剖析解读好历史语境。“四史”的内容具有延续性与关联性,也反映出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创新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推动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列宁在与帝国主义的战争中提出新经济政策。讲好“四史”中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1.3 用鲜活史实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蕴含深厚的红色资源,其知识点展开紧紧围绕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一主线。因此其章节设置方面,该门课程“四史”知识的衔接度、融合度明显提高,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纲要”课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党史教材,其中列举的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革命先进人物事迹、重大事件以及伟大成就,都可以与“四史”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拓展讲述共产党人一代接着一代干,拯救沉沦中国、富强中国的革命史和建设史,指导学生研读学习党的三个决议,在正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中获得党性教育和精神鼓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党史观。

1.4 用英雄模范感人故事,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系统讲述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使青年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塑造上接受全面深入的洗礼,由此培育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补足精神之钙。“四史”教育要讲述好革命先辈带领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事迹,瞻仰革命道路上的一座座精神丰碑和人格丰碑,其中有陈延年、陈乔年等党的优秀领导人坚持斗争、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有陈毅元帅“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气概,有毛泽东主席、贺龙元帅满门英烈等催人泪下的革命故事,要用“渡江第一船”“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等支前故事讲述好党与人民风雨同舟、血水相融的历史故事。党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要看到英雄人物是推动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从无产阶级革命家到无名烈士,他们都堪称忠于理想、忠于人民事业的伟大战士,他们获得共产主义理想的感召,与顽固势力、艰难险阻作出最坚强的抗争,迸发出无穷力量。书中记载的感人至深的话语,正是他们最朴素、最真挚的心声。习近平强调指出:“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轻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准确把握革命先辈的昂扬斗争精神和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立德修身,成长成才。

2 聚焦教材重难点,挖掘思政课教学深度

“四史”内容跨越党的百年历史,涉及历史知识丰富,是以史育人的理想教材。要践行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为突破口,推动思政课改创新。就要将教材重难点知识的解读与回应社会热点、人民关注问题结合起来,突出讲好“四史”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充分运用好辩证唯物史观,有建设性也有批判性地看待历史问题。特别是要“敢于批判和揭露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地进行剖析和批判”。当前国际形势风云诡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思潮的激荡涌动中,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阵地,一些错误思潮如共产主义“渺茫论”以及看衰马克思主义、看空中国经济发展的言论渗透进入学生群体。对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将“四史”教育作为有力抓手,主动出击,有力回应,击退击垮错误思潮对青年学生群体的侵袭腐化。

2.1 针对“共产主义渺茫论”,用历史发展前进性曲折性廓清历史迷思

释疑解惑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功能,对于社会舆论面上存在的尖锐敏感问题,教师应予直面回应,毫不遮掩地解释回答。如,党在革命建设史上出现的曲折和失误、苏联解体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打击等。解释好此类问题,直接关乎公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信任,是思政教育不可忽略、不能随意绕过的问题。习近平明确指出:“思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尖锐敏感的问题,把这些深层次理论、实践问题、热点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涉及到此类问题,思政课教师应当直面学生的质疑,回避或遮遮掩掩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作为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坚持大历史观,挖掘利用好党史案例素材,使学生透过历史理解社会主义终将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主义史中知晓历史曲折前进的原因,在探究中掌握真理,使“四史”以史鉴今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2.2 针对“唱衰中国论”,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

思政课的育人功能集中体现为两方面,即塑造灵魂、塑造新人,是“五育”并举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育人育才,以德为先。其中涉及到“德”的解读,首先就是要看受教育者能否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有无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是最根本的一点。习近平多次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国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刻,一些敌对势力愈是恐慌,他们在各类媒体频繁发声,终日“唱衰中国”,批判中国政治体制或人权制度,歪曲丑化中国国际形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对于此种论调,思政课教师要用好用活“四史”教育资源,讲事实、列证据,拓宽学生的“四史”学习视野,使学生回望过去走过的道路,进而坚定“四个自信”,以清醒头脑辨识、驳斥错误思潮,昂首迈进新时代新征程。

2.3 针对抹黑历史人物,借助文献和史料澄清是非

革命英模是时代的先锋,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史征程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先进模范人物,成为无数青年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但一段时间里,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横行,将抹黑英雄、质疑先烈作为谈资,质疑邱少云、黄继光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是编造的、子虚乌有的,用阴谋论攻击党的领袖人物,大肆污蔑、全盘否定革命先辈乃至于革命时代的一切历史成就,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乱,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抵制。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着力营造崇尚英雄模范的浓厚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青年学生正面临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榜样引领尤其关键,思政课教学在这一阶段发挥的引导作用也愈发突出,必须尊重青年成长成才规律,讲好“四史”,讲好革命先烈、英模事迹,讲好百年党史中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找寻救国救民道路、筚路蓝缕强国富民征程上作出的伟大贡献;引用确凿无疑的史料文献,证伪歪曲污蔑邱少云等英雄烈士的谣言蜚语;用好视频、文献等思政素材,讲述好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改革时期先进模范的初心使命。

3 创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提高思政课教学温度

思政课改革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树立“大思政课”的理念,不但要巩固加强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还要将思政教育引入社会生活实践课堂,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教育中使学生获得成长提高。“四史”教育要无缝嵌入、紧密衔接思政课,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要注意知识性内容的显性嵌入,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实践教育的价值性引导功能,强化隐性教育,用好用活社会实践、红色教育、网络新媒介等思政教育载体,熏陶感染青年大学生,使其深刻感悟“四史”,真正做到扎根心田。

3.1 在实践中强化“四史”教育

习近平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课堂教学延展至社会实践,是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客观要求。据2019年末统计数据,全国备案登记、面向公众开放的革命纪念场馆820家,展出革命文物及藏品超270万件。作为加强“四史”教育、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平台,发挥革命场馆的红色教育价值成为“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亟待关注的课题。“四史”内容要深度融合思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首要任务在于促进理论、实践教学高度关联。尤其是后者要发挥好“辅”“补”的作用,为学生呈现教材以外立体、鲜活的革命人物事迹和历史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四史”知识离自己并不遥远,增强思政教育的感召力。其次是规范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核心特质在于体验、感知,要鼓励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在社会调查、田野调查中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生活。鲜活、接地气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党史,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四史”教育,取得“身入”“心至”的效果。再次,实践教学要形成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实践主体要主动融入实践教学,对革命场馆讲解介绍、青年学生感悟思考以及教师点评总结有全面系统的认知,以此作为拓展知识、专业学习的有效突破口,在价值观正确塑造上获得启迪,以实践行动赓续红色血脉。

3.2 在红色资源中凸显“四史”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决不能忽略思政教育,要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史、校训发掘利用好“四史”资源,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我国为数不少的高校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起到了积极传播作用,培育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共早期党员,为孕育中共早期组织以及地下组织活动提供了种种便利和支持。将校园文化作为“四史”育人的重要载体,就要挖掘好红色校史,将赓续党的红色基因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统一起来。一是开放高校红色历史文化场馆,二是宣传弘扬校友中的革命英模事迹。校史馆要将革命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先进人物的壮烈事迹浓墨重彩的记录下来,充分展现红色资源的鲜明底色,引导学生厚植革命精神、赓续红色传统。

3.3 在网络育人中丰富“四史”教育

高校立德树人面向的是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工作重点要始终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新媒体平台作为育人育才的有力工具,要灵活运用起来,推动线上线下教育联动开展,发挥起舆论引导、育人育才的双重功能,不但能够在线即时沟通,也要“面对面”“背靠背”地交流讨论。首先要深入挖掘、利用“四史”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特别是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党课开讲啦”、人民网等平台思政教育素材,重点推介《不忘初心——父辈的长征》《红岩》等系列公开课,坚持充实完善好思政教学资源库,面向青年大学生推介好线上思政“金课”。其次是要动员学生社团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开展好理论大讲堂、读书沙龙等活动,依托“网上重走长征路”等在线竞答活动开展好“四史”教育,丰富学习教育形式。再次是“四史”教育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力求多元化、特色化。利用VR视频重现革命历史场景,通过在线参观革命纪念场馆、革命历史遗存,使青年大学生接触理解“四史”,从红色记忆中获得感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总之,“四史”学习教育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改必须把握的关键机遇,在推动思政教育不断趋向深入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准确把握“八个相统一”要求,在融合“四史”教育上下足功夫,实现思政教育育人育才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4]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冯雅,李刚,刘志亮,等.以史育人 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N].光明日报,20200803.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