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2024-06-23刘展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两个结合乡村振兴战略

刘展鹏

摘 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为破解乡村文化衰落难题,亟须我们以“两个结合”为方法论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关键阶段,“两个结合”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先进的思考方法与实践指引,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以文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07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立足于乡村建设的百年实践,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现状,致力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从文化即乡村文化振兴入手。乡村文化作为乡村得以延续的根基,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灵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1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尽管近些年来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得到了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产生了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其一,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中农民的主体性与自觉性遭到忽视。乡村文化是在农民日以继夜的辛勤劳动中诞生,植根于农民日常生活并从中吸取养分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作为乡村文化创造者、创新者的农民,其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直接关系到乡村文化振兴的成败。但是,近些年来的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中时常忽视农民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原本应该以村民直接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及管理的形式进行,但在事实上逐渐变成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片面推进工作进展,忽视了农民的文化需求以及农民在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甚至,一些理应为农民建设的乡村文化工程沦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政府所进行的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仅仅局限于“能提供什么”,而没有认识清楚农民“想要什么”。由于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要,一些文化工程形同虚设。

其二,乡村文化载体逐渐衰减流失。近些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群体大量外流、农村教育资源增长缓慢、传统村落逐渐消失等原因,乡村文化所依赖的人才、技术、语言文字、村落空间等载体正在流失,例如网络媒体这样具有资本、技术、人才等高门槛的新形态载体在农村难以落地扎根,使得乡村文化处于传承难、创新难的危险境地。“人”作为乡村文化载体的核心部分正在逐渐流失。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乡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流向实力更强的城市,进而造成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危险境遇。更具破坏力的是许多地区在还未摸清乡村文化实际,还没总结出乡村文化发展规律的时候,就片面地搞大规模乡村文化建设工程,盲目照抄城市建设思路重建农村,将乡村文化从其本源的空间载体中驱赶出来。在这种机械片面式的建设方式下,大量乡村特有的优秀文化被淹没甚至是破坏,原本应该进行的文化开发,变成了文化资源掠夺和重造乡村文化,导致独具乡土气息的乡村文化被消耗殆尽或者被同质化。

其三,乡村文化传播的力度不足。传播能力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文化生命力是否旺盛也可以从其传播力度是否强大观察出来。文化只有通过广泛传播,才能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来保持文化的创新与延续。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传播力度不均衡、文化传播还是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现状下,逐渐在人们的认知中形成“城市即先进、乡村即落后”的观念,使得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二者关系产生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的局面。乡村文化传播的力度不足,首先体现在农民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并不具备足够的文化传播能力。受制于现代媒体难以在农村扎根发展的现状以及与文化传播相匹配的教育资源不足,使得农民无法具备紧跟时代的文化传播能力。其次,近些年来国家官方媒体加大了对乡村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对于乡村文化的重视程度。但是先前已在人们认知中形成的“乡村即落后”的偏见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同时现代网络自媒体中,认可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文化还占少数,而当今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往往是这些现代网络自媒体,更是成为消除偏见的不利因素。

2 以“两个结合”为方法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

“两个结合”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基本遵循,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实践创新的行动指南。坚持以“两个结合”作为方法论,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方法与实践指引。

首先,“两个结合”指引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提振乡村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文化的“底色”。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根基,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内核,是中华文化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如果缺乏乡村文化自信,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将丧失文化独立自主性,那么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近代以来,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中国惨遭重创,中国人几近丧失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而“两个结合”成功唤醒了中华民族,使得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无比深厚,因为它凝结着农民几千年来辛勤劳动所创造的智慧。因此,将“两个结合”作为方法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就能够唤醒乡村沉寂已久的文化自信,同时乡村有潜力也有实力重新振作起文化自信,能够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保持住自身的乡土性,守住中华文化的“底色”。

其次,“两个结合”指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力量——农民。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怀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势的根本所在,延续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这一本质属性。因此以“两个结合”为方法论指导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首要的就是明确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问题。文化是由人来创造的,而乡村文化是由农民创造出来的,所以乡村文化振兴在一定意义上是“实现农民的振兴”,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提升。乡村文化是由扎根乡村、植根土地的农民通过生产生活实践逐步创造出来的关于乡村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农民是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力量而存在的。

最后,“两个结合”指出乡村文化振兴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之中,党始终坚持一条主线,那就是“两个结合”。如果把“两个结合”看作是一个内部浩大、要素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那么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两个结合”的实践主体,即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因此无论是“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还是“两个结合”的实践落地,都离不开党的有力领导。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领导核心,只有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障乡村文化健康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实保障,保证乡村文化的良性发展。党是乡村振兴的主要领导力量和组织力量,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的各项工作也要在党的领导下来积极开展。对于乡村文化振兴而言,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是有利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也有利于“两个结合”在乡村落地生根,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

3 以“两个结合”为方法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要求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呼唤。我们党在农村仍然面临着许多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我们抓住机遇,回应现实挑战,实现“第一个结合”的同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实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破解难题的钥匙,实现“第二个结合”。以“两个结合”为方法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乡村文化实际以及乡村文化建设规律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1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首先是要了解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现状,从而推断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实际问题。目前乡村文化振兴中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同样,乡村文化振兴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乡村人的振兴。过往百年间,乡村文化遭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一些农民开始脱离乡村,甚至开始疏远和遗忘乡村生产生活。因此,乡村文化振兴首先应着眼于“人”,去实现“人”的振兴,而非片面追求“物”的振兴。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首先就要解决“人”的问题,把农民找回来。乡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进而寻找机会留在城市里,导致老年人口占乡村人口的大多数,乡村也日渐缺乏活力。将农民找回来,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农民在乡村的就业机会,吸引青年人回乡创业,进而从整体上带动乡村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乡村发展实际,结合乡村特色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就是要把农民聚起来。乡村文化振兴一定要有农民的参与,不能把农民排斥到乡村文化振兴之外,也不能让农民作壁上观。应该充分发动农民,给予农民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的全过程之中,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过程中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出发点,不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最后,就是要把农民教出来。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我们要发挥教育对农民的塑造作用,尤其是对以青少年为核心的“新农人”的塑造作用。将优秀的教育资源向农村适当倾斜,把农村的教育水平提高上来。同时将课堂教育同体育劳动结合起来,让教育的塑造作用在农村劳动中生根发芽,培养出“懂农爱农”的“新农人”。

3.2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实践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共识以及情感归宿,潜移默化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两个结合”为方法论更要求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化,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内核。

首先,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文化是乡村产业的灵魂和内核。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并将其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之中,使之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产业,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创造性转化为经济硬实力,充分激发出乡村文化的潜力。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对“浙江现象”背后的文化力量进行过深层次思考,他把文化的力量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总是悄无声息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乡村产业需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有文化才能唤醒人们的乡愁,才能聚集起人气,才能留住人才。

其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村本土人才。要大力挖掘乡村的内在力量,培育乡村本土人才。乡村的青少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要在这个群体中播种传承发展以乡村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下大力气加强乡村家风建设,形成家庭和学校相联合的培养模式。在家庭中,家长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向乡村青少年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校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激起乡村青少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人才振兴“兜底”。通过家校联合来培养出“懂农爱农”的新时代新青年。同时,还要发挥农村老年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乡村里相当大一部分的传统手艺还掌握在老年人手中,并且他们对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切体会。要以这类老年人为核心,依托乡村传统手艺去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

再次,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乡村绿色生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讲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中国古人处理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二者是共生共存的关系,这也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要求我们,在乡村振兴中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立起绿色发展的乡村生态。乡村振兴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村民环保意识,按照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有选择性地进行开发利用,打造乡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加大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乡村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等举措中,注重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遗产,形成天人合一、生态宜居的和谐发展格局。

最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组织保障。传统村落是以家族血缘为核心的农耕文化作为纽带来维系的,其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华文化的“根”。夯实基层党组织的保障作用就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加强党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并运用其丰富内涵浸润组织建设。

4 结语

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方法论来指导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时刻警醒着我们不能脱离乡村具体实际,要尊重客观规律,以先进理论思想与优秀文化结合实际指导实践。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有必要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掘其巨大潜力,为我国发展增添新活力、激发新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宋洪远.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与制度变迁(2012-202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61.

[3]林沁茁.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8):6265.

[4]巩茹敏,罗晓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探究[J].江汉论坛,2022,(10):5863.

[5]本书编写组.共产党人“心学”必修课“三个为什么”100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73.

[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

[7]任映红.乡村文化难题破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实现研究透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01):4855+108.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振兴两个结合乡村振兴战略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广播媒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