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身份认同在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的重塑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4-06-23邹玮玮

电脑迷 2024年5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高校教师

邹玮玮

【摘  要】 文章旨在探讨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重塑与提升路径。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了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在改革背景下的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重塑与提升策略。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身份认同受到自我认知、职业环境、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事业编制改革对教师身份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职业环境、提升自我认知等策略,以重塑和提升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 高校教师;身份认同;事业编制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事业单位的体制和运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事业编制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激发创新活力。高校教师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员,其身份认同在改革背景下也面临着重塑与提升的挑战。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教师身份认同在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的重塑与提升路径,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一)身份认同的内涵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社会角色和地位的确认与接纳,它是个体内在心理与社会外在环境交织作用的产物。对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身份认同不应局限于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简单认定,更深入包含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育理念的坚守、对学术研究的热忱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首先,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体现在对教育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坚定践行上。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在教育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还体现在对学术追求的执着和坚持上。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员,他们致力于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创新知识,为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构成了他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也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上。他们深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社会发的重要性,因此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中,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塑造着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其中,自我认知、职业环境和政策制度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首先,自我认知是影响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基础因素。教师对自我能力、价值观念和职业角色的认知和评价,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份认同。只有当教师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认知和评价时,才能形成积极稳定的身份认同。

其次,职业环境是影响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工作环境、学术氛围以及职业发展机会等都会对教师的身份认同产生影响。良好的职业环境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身份认同;而恶劣的职业环境则可能导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削弱他们的身份认同。

最后,政策制度也是影响高校教师身份认同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不仅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还影响着他们的身份认同。公平合理、激励创新的政策制度能够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提升他们的身份认同;而僵化落后、缺乏激励的政策制度则可能抑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削弱他们的身份认同。

二、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变化与挑战

(一)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变化

过去,高校教师作为国家干部,享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形成了较为稳固的身份认同。然而,改革打破了这一局面,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使得高校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受到挑战,进而对其身份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改革推动了高校教师职业观念的转变。过去,高校教师普遍认为自己是国家干部,工作稳定且有保障。然而,在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角色和定位,转变为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提升的职业发展观。这种转变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还需要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其次,改革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传统体制下,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固定,晋升渠道有限。而改革则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多样化的晋升渠道。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这种自主选择权的增加有助于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二)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身份认同面临的挑战

在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身份认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应充分考虑高校教师的利益诉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首先,传统观念的影响难以消除。部分高校教师仍然抱着“铁饭碗”的心态,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传统观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校教师对改革的接受程度,而且阻碍了其身份认同的重塑与提升。

其次,职业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改革推动了高校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但同时也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资源,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最后,政策制度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也对教师身份认同产生负面影响。事业编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机构编制、人员管理、薪酬制度等多个方面。如果相关政策制度设计不合理或执行不力,就可能损害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进而影响其身份认同的重塑与提升。

三、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重塑与提升策略

(一)加强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在重塑和提升高校教师身份认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他们提供稳定而有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立法手段明确高校教师的权益和职业地位,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加大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校教师的职业培训和进修学习。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和学习机会,帮助教师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相关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同时,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内容,以满足高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期望。

(二)优化职业环境

优化职业环境是重塑和提升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工作氛围,为教师提供舒适、和谐的工作条件。首先,加强学术氛围建设。高校应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术平台和展示机会。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学术热情。其次,完善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职责和权利,规范职业行为。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为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再次,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压力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健康保障机制,定期为教师提供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帮助教师有效应对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最后,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高校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教师的反馈信息,积极回应并解决问题。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提升自我认知

提升自我认知是重塑和提升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内在要求。高校教师应积极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自身职业角色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进行自我反思与定位。高校教师应深入反思自己的职业角色和发展目标,明确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定位和价值追求。通过自我剖析和审视,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提供依据。其次,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撰写学术论文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同时,注重实践锻炼和经验积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智慧。最后,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面对改革带来的变化和挑战。高校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事物和新观念,勇于尝试和创新。

同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坚定信念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高校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并实现身份认同的重塑与提升。

(四)改革民主化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变人事管理为人才资源配置,从而真正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在此目标下,人才作为改革的核心,其地位也发生着从被管理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过程更加民主,创造条件让一线教师切实参与到整个改革过程中的逻辑是:一方面,参与过程本身即存在感和归属感的体现;另一方面,在此机制下形成的改革方案具有更强的公正性及合法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更高水平的组织归属感也更容易实现。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分析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在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的变化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重塑与提升策略。研究发现事业编制改革对高校教师身份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职业环境、提升自我认知等策略有助于重塑和提升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在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在事业编制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内部普遍存在人文关怀不足的情况。一些系部组织往往只在需要教师配合完成教学检查等工作时才会考虑教师的存在,平时很少关心教师的情况,缺乏对教师的了解和掌握,甚至在非必要情况下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这种现象使得一些教师感到自己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和管理,缺乏主体地位,进而忽视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导致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的事务置身事外,不关心学校的其他事务。此外,大多数高校虽然重视开展学生文体活动,却很少或者不开展教师文体活动或其他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活动,导致教师团队缺乏凝聚力。在事业编制改革的背景下,培养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已经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 徐丹丹,刘明亮. 数字人文范式重塑档案学教师身份认同[N]. 新华日报,2024-03-15(013).

[2] 黄兴娟,林长春. 职前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及建议:基于621名职前小学科学教师的调查研究[J]. 教师教育论坛,2024,37(01):39-47.

[3] 黄艳红,陈永利,周磊,等. 高校非事业编制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与纾解路径[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0(06):42-45.

[4] 刘晶,李君平,王小利. 基于在线教学的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研究[J]. 济宁学院学报,2023,44(06):81-87+95.

[5] 周雅慧,孙丹. 海南高校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师身份认同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6):91-98.

[6] 严建雯,叶胜超. 事业编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组织归属感探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0(03):32-36.

[7] 彭晓丹. 工作满意度对民办高校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 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高校教师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