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

2024-06-23万松强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数学运算运算能力数感

万松强

摘要:数学运算是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中从课程标准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出发,结合具体的例子,提出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常见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运算;运算能力;高中数学;数感

1 背景与问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标准》)指出: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等.数学运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手段[1].其目标是: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1].但当前部分高中教学中还存在着“满堂灌”、机械重复训练等问题,与新时代高考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的收益大大降低的考查方向背道而驰.同时,2022年的考题击中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痛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重视教材,没有把教学精力花在帮助学生掌握“四基”、提高“四能”上.从学生的解题来看,教师也不太习惯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下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是造成“运算量大”的重要原因.那么,有哪些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呢?

2 提升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教师需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比较系统多样的教学策略.

2.1 重视“四基”,理解运算对象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四基”的继承和发展.“四基”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沃土,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具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1].在教学活动中,应结合教学任务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发展学生数学运算素养.

例1  (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数学第16题)若f(x)=ln a+11-x+b是奇函数,则a=,b=.

黄海波[2]老师在文《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文科数学第16题的研习体会》中完整写出了网络流传的解法,同时黄老师也指出:“该解法利用奇函数的定义,结合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施以复杂的代数恒等变形,解绝对值方程,分类讨论,通过比较系数解得实数a,b的值.但运算复杂、过程冗长,且未能体现命题者的意图”.网络流传的解法不仅思路不完整,方法也不普适,因为没有分析数学对象的结构,这是本题“运算量大”的主要成因.

我们知道数学运算主要表现为: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求得运算结果.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理解运算对象的含义与作用至关重要,是实施运算的第一步,高中阶段数学运算的对象从具体的数、字母符号扩展到向量、矩阵、函数等.

本题若能从数学对象——函数的概念、奇函数的定义以及性质出发,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便有如下解题思路:

(1)由函数的定义域可知1I;

(2)由奇函数的定义可得-1I;

(3)由a+11-x≠0,可得(1-x)(a+1-ax)≠0,所以x≠1且 x≠a+1a,于是a+1a=-1,解得a=-12,且0∈I;

(4)进一步,由奇函数的性质f(0)=0,即可得到b=ln 2.

这个求解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关注“教材”、重视“四基”的作用,同时有效化解了运算的难点.

2.2 理解本质,掌握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是运算的依据,是推理的基础,也是结果具有唯一性的保障.数学运算法则在表达形式和使用方式上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应当让学生领会其本质,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灵活加以运用.

例2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Sn=2an+1,求Sn.

大部分学生会直接运用公式,得到如下解法:

(1)当n=1时,S1=2a2,则a2=12a1=12.

(2)当n≥2时,an=Sn-Sn-1=2an+1-2an,则an+1=32an.

综上可得,数列{an}是以a1=1为首项,3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从而由求和公式可得Sn=1-32n1-32=2×32n-2.

上述解法看似天衣无缝,实则问题百出,只需验证S2便可知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仔细思考可以发现:当n≥2时,由递推关系an+1=32an得到的数列{an}并非是等比数列,在求解过程中忽视了n=1与n≥2这两种情况下数列的前后项之间的关系并不能顺承下去.在反思过程中,学生对“由Sn求an”的运算法则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3 整体提升,探究运算思路

《标准》强调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阶段性、连续性、整合性等特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好学生数学运算素养发展的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例如,借助向量研究距离问题,前期目标是以掌握向量运算为主,到后期则是需要在通过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运算思路,不断提升,变成解决一类问题的通性通法.

我们知道,高中阶段涉及的距离问题主要有: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距离问题的常用方法——综合几何方法、解析几何方法、向量方法;进一步,利用多题一解让学生体会向量法求距离带来的便利,同时归纳用向量研究点到平面距离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通性通法,即程序思想方法:第一步,确定平面的法向量;第二步,选择参考向量;第三步,确定参考向量在法向量上的投影向量;第四步,求投影向量的长度.

又如,在教材椭圆标准方程的获取过程中不断优化运算思路.

针对初始方程

(x+c)2+y2+(x-c)2+y2=2a,①

其结构复杂,又含有两个根式,大部分学生会从等式两边直接平方入手,由此可得到x2+y2+c2+(x+c)2+y2(x-c)2+y2=2a2,然后再进行移项、平方,但看到会出现四次项而且过程复杂导致知难而退.

对根式平方是处理带根号问题的常用方法,经历了“先平方后移项”的痛苦后,有部分学生会思考“先移项后平方”,即对①移项、平方,得到a2-cx=a(x-c)2+y2,然后再两边平方得到(a2-c2)x2+a2y2=a2(a2-c2).

这样“先移项后平方”会把四次项消掉,从而降低运算难度,这样处理比第一种思路更清晰,运算更准确.

有了成功的案例后,学生的思路会更加开阔,有学生由两个根式联想到“有理化”的方法,于是将方程①变形整理为

[(x+c)2+y2+(x-c)2+y2]·(x+c)2+y2-(x-c)2+y2(x+c)2+y2-(x-c)2+y2=2a.

化简后,得到

(x+c)2+y2-(x-c)2+y2=2cax.②

联立①②,可得

(x+c)2+y2=a+cax,将方程两边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

“有理化”的方法是将根式看成一个整体,通过有理化得到方程②,再通过联立二元方程组求解出一个根式,最后平方化简.有了整体思想和方程思想后,由方程①的结构联想到等差中项的结构,于是便有了“等差中项法”,把(x-c)2+y2,a,(x+c)2+y2看成一个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于是可以得到(x-c)2+y2=a-d,(x+c)2+y2=a+d.将两式平方后作差可得d=cax,于是可得(x+c)2+y2=a+cax,最后两边平方即可.

对于第一种思路“先平方后移项”,能够通过整体思想将运算简化吗?仔细观察发现,可将x2+y2+c2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不断厘清运算对象,优化运算思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4 提升“数感”,求得运算结果

数感是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直观认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运算能力”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小学阶段主要以数的运算为主,初中阶段的运算除了求得数值结果外,还包括代数式的化简与变形、对代数式的结构与意义的探讨、方程与不等式的变形,以及研究函数的性质等.高中阶段的数学运算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更为严谨、形式化的“数学抽象”.估算是数学运算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感与估算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从小学到高中对学生估算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在小学阶段,对于圆周率π,要求能直观理解π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确定的数,大概是3.14.进一步地,在初中阶段需要理解无理数的存在性和开方运算的意义,如单位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近似值为1.41;又如黄金分割比值为5-12,0.618只是它的近似值.在高中阶段,学生需了解无理数e,e≈2.718,等等.

3 教学反思

章建跃老师说过:“推理是数学的‘命根子,运算是数学的‘童子功.”运算的重要性在数学中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运算是数学的“半壁江山”.

随着新高考的实施,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学运算的培养与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起到效果,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反复的、螺旋式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材,重视教材,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深入挖掘、再次开发,而且还需在学生掌握“四基”、提高“四能”、理解数学本质的同时,深入分析“怎么思考问题,如何进行运算”,把培养运算能力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系统地进行渗透,在课堂中留足时间让学生动笔将运算进行到底,从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运算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黄海波.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文科数学第16题的研习体会[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22(Z2):110-111.

[3]史宁中,曹一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3-70.

猜你喜欢

数学运算运算能力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下的运算能力
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步骤
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微探
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