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视角解题反思,促运算素养发展

2024-06-23陈尔明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极线运算量非对称

陈尔明

课题信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解题教学研究”,课题编号为Fjxczx22-030.

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三数学复习课大部分是解题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解大量的题目,多数学生常因为陷入题海,缺少反思意识或无暇实施反思过程导致数学学习陷入困境.在新课程标准和评价方式下,从会解题转型到会解决问题,对学生知识体系建构是否完整、探究问题是否深刻、素养能力是否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更具发展性的一般要求.那么,教师如何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解题,充分挖掘题目的内在价值,思考题目蕴含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本文中以一道圆锥曲线压轴题为例,多视角探讨解题反思.

1 试题及解答

(2023年福建省高三质检考试第21题)已知圆A1:(x+1)2+y2=16,直线l1过点A2(1,0)且与圆A1交于点B,C,BC中点为D,过A2C的中点E且平行于A1D的直线交A1C于点P,记P的轨迹为Γ.

(1)求Γ的方程;

(2)坐标原点O关于A1,A2的对称点分别为B1,B2,点A1,A2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C1,C2,过A1的直线l2与Γ交于点M,N,直线B1M,B2N相交于点Q.请从下列结论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给予证明.

①△QB1C1的面积是定值;②△QB1B2的面积是定值;③△QC1C2的面积是定值.

这是一道以极点、极线为背景的综合性圆锥曲线压轴题,主要考查圆、椭圆的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查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多种思想,同时对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第(1)问难度不大,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但对学生的作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2)问大部分学生未能预判点Q的轨迹,进而无法确定哪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导致思路受阻,后续不能选择合理的方法也导致运算变得繁琐,本问实测结果得分率较低.

解法1:(1)x24+y23=1(x≠±2)(过程略).

(2)结论③正确.下面证明:△QC1C2的面积是定值.

依题意可得,B1(-2,0),B2(2,0),C1(0,-1),C2(0,1),直线l2的斜率不为0,如图1.

(ⅰ)当直线l2垂直于x轴时,l2:x=-1.

联立x24+y23=1,x=-1,得x=-1,y=-32或x=-1,y=32.

不妨设M-1,32,N-1,-32,则直线B1M的方程为y=32(x+2),直线B2N的方程为y=12(x-2).

由y=32(x+2),y=12(x-2),得x=-4,y=-3,所以Q(-4,-3).

故点Q到直线C1C2的距离d=4,此时S△QC1C2=12|C1C2|·d=4.

(ⅱ)当直线l2不垂直于x轴时,设直线l2:y=k(x+1),M(x1,y1),N(x2,y2),且x1≠±2,x2≠±2.

由x24+y23=1,y=k(x+1),得(4k2+3)x2+8k2x+4k2-12=0,所以x1+x2=-8k24k2+3,x1x2=4k2-124k2+3.

直线B1M的方程为y=y1x1+2(x+2),

直线B2N的方程为y=y2x2-2(x-2).

由y=y1x1+2(x+2),y=y2x2-2(x-2),可得

x=2y2(x1+2)+y1(x2-2)y2(x1+2)-y1(x2-2)

=2k(x2+1)(x1+2)+k(x1+1)(x2-2)k(x2+1)(x1+2)-k(x1+1)(x2-2)

=4x1x2-2x1+6x23x1+x2+4.

下面证明:4x1x2-2x1+6x23x1+x2+4=-4.即证2x1x2+5(x1+x2)+8=0,即证8k2-244k2+3+5-8k24k2+3+8=0.

而上式显然成立,则点Q在直线x=-4上,故点Q到C1C2的距离d=4,此时S△QC1C2=12|C1C2|·d=4.

由(ⅰ)(ⅱ)可知,△QC1C2的面积是定值.

2 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罗增儒教授说过,问题一旦获解,就立刻产生感情上的满足,从而导致心理封闭,忽视解题后的再思考,恰好错过了提高的机会,无异于“入宝山而空返”.本题实测得分率不高,为了发挥试题的最大作用,培养学生对问题拓展研究的反思习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在讲评试题时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多视角反思.

2.1 对审题的反思

审题是解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解题的根本保证.多数学生审题带有习惯性和经验主义思维,看到题目信息,没有对题目进行周密的揣摩、审查以及深入的思考,最后习惯性地按照以往的解题经验答题,导致失分.本题第(1)问属于常规题,但实测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未能得满分,究其原因是审题不到位.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作出一般性的图形,结合椭圆的定义得到点P的轨迹为椭圆,由于未能考虑到图形的特殊性,造成失分.实际上,当直线l1与x轴重合时,点A1与点D重合,此时与题干“平行于A1D”的条件相矛盾,故而点P的轨迹为除去左右顶点的椭圆.这其实不是真正的马虎、粗心,而是一种学习力的问题,是审题思维浅表层凸显出来的问题.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过程.因此,平时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防止因为刷题出现经验主义审题.

2.2 对设线形式的反思

解题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运算素养水平,使学生能针对运算问题,合理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解决问题.圆锥曲线解答题的运算量庞大,有思路而解不出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合理运算、优化解法是快速解题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对细节的处理尤为重要.题中直线l2过点A1(-1,0),解法1对直线l2的斜率是否存在进行分类,相对繁琐,后续运算量也较大,如果设直线l2:x=my-1.可避免分类,整体运算量也会小很多.一般来说,直线过x轴上的定点(n,0)时,直线方程设为x=my+n;直线过y轴上的定点(0,b)时,直线方程设为y=kx+b.合理选择直线方程形式,可以减少分类,降低运算量.

解法2:(2)结论③正确.下面证明△QC1C2的面积是定值.

依题意得,B1(-2,0),B2(2,0),C1(0,-1),C2(0,1),且直线l2的斜率不为0.

设直线l2:x=my-1,M(x1,y1),N(x2,y2),且x1≠±2,x2≠±2.

由x24+y23=1,x=my-1,得(3m2+4)y2-6my-9=0,所以y1+y2=6m3m2+4,y1y2=-93m2+4.

所以2my1y2=-3(y1+y2).

直线B1M的方程为y=y1x1+2(x+2),直线B2N的方程为y=y2x2-2(x-2).

由y=y1x1+2(x+2),y=y2x2-2(x-2),得

x=2y2(x1+2)+y1(x2-2)y2(x1+2)-y1(x2-2)

=2y2(my1+1)+y1(my2-3)y2(my1+1)-y1(my2-3)

=22my1y2+y2-3y1y2+3y1

=2-3(y1+y2)+y2-3y1y2+3y1

=-4.

所以点Q在直线x=-4上.故点Q到C1C2的距离d=4,此时S△QC1C2=12|C1C2|·d=4为定值.

2.3 对整体处理的反思

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和分析运算对象的基础上形成优化的运算思路,是提升学生运算素养水平的关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难发现,联立直线B1M,B2N的方程组,求出x的表达式的运算量颇大.转换思维角度,要求x的值,可以通过方程组先求出x+2x-2的值,这样“欲擒故纵”的整体处理方式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解法3:(2)上同解法1,由y=y1x1+2(x+2),y=y2x2-2(x-2),得x+2x-2=y2(x1+2)y1(x2-2)=y2(my1+1)y1(my2-3)=my2y1+y2my1y2-3y1

=-32y1+y2+y2-32y1+y2-3y1=13,解得x=-4.

所以可得S△QC1C2=12|C1C2|·d=4为定值.

2.4 对非对称结构问题的反思

充分理解问题的解决思路,才能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通性通法.本题不同解法的解答过程中均出现了非对称韦达式结构问题,无法直接利用韦达定理代入化简.非对称问题是圆锥曲线的一大难点,平时教学中可以以微专题的形式讲透其特征以及常见处理方法.解决非对称问题的关键是将非对称结构转化为对称结构,处理策略与思路较多.比如解法1,对于非对称韦达式4x1x2-2x1+6x23x1+x2+4,利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进行处理,将证明4x1x2-2x1+6x23x1+x2+4=-4转化为对称韦达式2x1x2+5(x1+x2)+8=0的证明;再如解法2的2my1y2+y2-3y1y2+3y1、解法3的my2y1+y2my1y2-3y1非对称表达式,利用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存在的倍数关系式2my1y2=-3(y1+y2)代入化简.本题也可以利用曲线方程转化斜率来求解.

解法4:(2)上同解法2.因为x224+y223=1,所以y2x2-2=-34x2+2y2.

故直线直线B2N的方程为

y=-34x2+2y2(x-2).

由y=y1x1+2(x+2),y=-34x2+2y2(x-2),得

x-2x+2=-4y1y23(x1+2)(x2+2)

=-4y1y23(my1+1)(my2+1)

=-43y1y2m2y1y2+m(y1+y2)+1

=-43-9-9m2+6m2+(3m2+4)

=3,

解得x=-4.

所以可得S△QC1C2=12|C1C2|·d=4为定值.

2.5 对极点极线拓展知识的反思

波利亚说过,观察可能导致发现,观察将揭示某种规则、模式或定律.几何直观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几何直观能把几何情境问题转化为运算问题,借助运算得到几何的结果.本题第(2)问为结构不良问题,给出三个三角形,需确定哪一个面积为定值,如果无法确定是哪个三角形会导致思路受阻,后续的解题思路也会不明朗.细心的同学通过观察会发现这是一道以极点极线为背景的问题.事实上,直线B1B2与直线MN交于点A1,利用极点极线知识可知A1为极点,所以直线B1M与直线B2N的交点Q在对应的极线x=-4上,顺理成章地判断△QC1C2的面积是定值.近几年高考常涉及极点极线为背景的考题,高三复习时可安排极点极线的微专题讲清楚概念与常见模型,特别是优生要掌握极点极线基本模型与解决策略.

3 反思解题过程,提升运算素养

3.1 注重通性通法,夯实运算功底

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对于数学概念、定理、法则,教师除了强调其应用,还应重视其生成过程,达到夯实运算基础的目的.在解题教学中,应注重通性通法,淡化运算技巧.比如在解析几何运算中,关注零元设线,合理设直线方程,降低运算量.对于非对称问题的多种解题策略,应让学生反思体会最优方法,从一题多解中领悟通性通法,打牢运算功底.

3.2 重视简化运算,提升解题能力

简化运算是针对运算问题,通过对照不同算理,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运算.在解题教学中,对于不同的方法教师要能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考量、对比各种方法的优劣,引导学生感悟更简便的算法.比如弦长问题的本质是两点间的距离,如果直接采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势必造成运算量加大,可以通过公式变形得到弦长|AB|=1+k2|x1-x2|,进一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处理|x1-x2|,可以起到简化运算求解的目的,优化解题.再如(kx1+m-1)\5(kx2+m-1)+(x1-3n+1)\5(x2-3n+1)的化简整理,如果告诉学生去括号整理,绝大部分学生是无法完成的,教学中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并提出目标运算的算法,只需要填写x1x2,x1+x2的系数,便可以完成式子的整理,实现解题效率最大化.

猜你喜欢

极线运算量非对称
破解定值有妙法,极点极线显神威
一道高考试题的背景简介
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平面解析几何题
非对称Orlicz差体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让抛物线动起来吧,为运算量“瘦身”
点数不超过20的旗传递非对称2-设计
非对称负载下矩阵变换器改进型PI重复控制
简述与圆锥曲线的极点和极线有关的性质
圆锥曲线极线上任一点的一个有趣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