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迷人的旷野
2024-06-21杜永利
杜永利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能活成旷野一样宽广、野气的人,内心必然有一种大自在。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无法拥有这样的洒脱。他们将生活过成了轨道,在既定的程序中上演着相似的内容:找工作、存钱、买房、相亲、恋爱、结婚……毕业近十年以来,我也未能免俗,沿着传统轨道艰难地进行到了相亲这一步。唯一不同的是,渴望成家立业的我,竟被扎扎实实地卡住了。要想找出原因,必须对生活的样貌有所了解,因此,我截取了2023年前半年的生活,将其做成切片,在文学的显微镜下细细观察。
毛姆称自己是个没有想象力的人,只好老实巴交地记录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生活。这样的写实风格并不低矮,写出《人生的枷锁》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真诚,背后同样有高超的技巧在支撑。素材的最初来源只能是生活。面对素材,有人喜欢切碎熬成肉冻,有人喜欢加酒曲酿成美酒,也有人喜欢一整块烤制,保持素材最初的口感。选择哪种加工方式,跟你的偏好以及写作目的有关。有人当作家,是为了成为试验家、探险家;有人当作家,是为了成为教育家、思想家……不同的目的造就了作品不同的面目。而我选择写作,仅仅是为了成为记录者。对生活进行拙劣的模仿之后,我把自己的来处放进了文字,如此安心,好比一只蜗牛,在墙面画出了明亮的轨迹。
我总是试图以自身为门扉,通往外部的大世界,以便找出群体的共同特征。我以自己为角色,回溯过往的生活,再现彼时的细枝末梢。杜甫的可贵之处在于,正史之外,他用文学替历史留下了真实细节。而我的野心亦是,未来的人们能从文字里看见有血有肉的我们。怎样精确地记录大时代的心跳,通过个人际遇的书写,能否全面而真实地描画时代的面孔,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管窥时代,为避免主观和片面,我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慎之又慎。即便如此,走样仍然不可避免。
历史任人打扮,写散文的人通常也会端着。只有日记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真实,一旦有了想象中的读者,你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对往事的篡改。我从QQ日志开始记录生活,孤独久了,便渴望有人倾听,于是我把日志拿出来,从此变成散文写作者。我用写日记的习惯来写散文,同时又沾染了写小说的野心,因此我的文章通常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沉重、疼痛、瓷实、庞杂。这些特征之外,我更在意的是真实、真挚。
散文能够虚构已成为共识,记录生活不一定要记录原貌,有时也可以记录影子或者气息。有很多想说而不能说的故事,只能点到为止;移花接木、言此意彼、象征隐喻……诸般手法通通用上,直到我自己也忘记故事原本的走向。好在,外壳的错位并没有导致内核和细部的失真。
记录之外,我还试图进行自我疗救。我选择了传统的轨道来推进人生步伐,走了快十年,发现此路不通。原因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拥有超脱的心性,敢于跳出各种牢笼,将固定的轨道拆卸,还自己一片旷野。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无形的背包,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能够选择背包里的内容,以及背上背包时的表情。只要背负着自己最看重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幸福地微笑,在内心获得无限的宽广和从容。
评论:
高春民,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文学评论研究。文章散见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