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2024-06-21张爱芬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一方面刷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开始从关注内容变成了关注学生。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建立了多元化的理论基础,使语文教学有了创新的基础与条件。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优势、原则,并通过“借助网络,引导学生强化基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内容进行时空拓展;运用信息技术,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等策略,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优势;原则;使用策略
信息网络时代,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其需求也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基于教材,但不再局限于教材,只要他们需要或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获得所需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而且要广泛、创新地运用。既要迎合新时代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也要满足新时代高中生信息化、广泛性、灵活性的学习需求。要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并突出重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样,不仅为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也保证了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优势
(一)信息技术能强化课文的意境感
高中语文课文虽然有很好的意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变得更加纯洁、高尚。但是由于高中课文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语言讲解,并仅凭课文中的插图来辅助讲解。尽管教师一再努力,力求用自己多年的教学语言和教学经验来展现课文的意境美,但毕竟言不尽意,语言所能表达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更多课文背景的深意和意境只能靠学生去感受、去领悟。然而,以往教学条件有限,限制了学生跟着课文“天马行空”地想象,也弱化了课文学习的意义。在信息时代,只要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功能,并结合自身的讲授,就能将学生带入动态课文中,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走进课文传达的美好思想中,抒发其中的美好情感,体验描绘的美丽风景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而提高课文学习的效率。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教师在讲解时如果能配上荷塘月色的视频,让学生看到盈盈的月光、摇曳的荷叶,看到在月光下绿波漾漾荷塘,再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灵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去读课文、品课文,就能让学生看见朱自清与荷塘以及荷叶、月光的互动,能让学生走进荷塘月色的美,也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体悟作者写作的情感,从而使课文的意境感染和滋养学生内心世界,升华语文教学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过去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能给学生提供的内容,除了仅有的教材,就是自己对于专业学科的理解与积累,所以给学生传递的信息也是非常有限的。然而,语文最好的教学不是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给学生能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打开学生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仅靠一本书、一张黑板、一支笔的教学已经过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边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长其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短歌行》这首乐府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曹操并体会他诗中的豪迈气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曹操的事迹或者一些影视片段中的曹操形象给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曹操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更好地学习这首诗,还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认识人物、分析人物内心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史为鉴,明智明心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加丰富、多元的成长养分,进而为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不仅拥有先进、便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而且具有超强的辅助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便利。它能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随时像有一个“良师益友”在身边。学生可以与它交流、向它请教,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在网络上获取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料。与传统的依赖课本预习和复习,以及通过几套卷子进行学习的模式相比,信息技术不仅能从形式上和学习体验上满足学生,而且通过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源,更易于让学生接受,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学生不再害怕预习,更不排斥复习,因为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单调的内容也经过信息技术多样的处理,变得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
例如,学生在预习《沁园春·长沙》这一篇课文时,他们可能想了解作者的更多故事与背景,或者找到这首词的译文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甚至可能想继续阅读作者的其他诗词作品等。这一切原先不可能一下子实现的奢想,现在学生只要打开电脑就能从网络上就能找到作者的简介和其他作品,如《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上这些丰富的资源,不仅能充分学习课文、理解词义,还能拓展学生阅读范围,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如果学生想要复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他们也能通过网络找到各种类型的习题,如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赏析等不同题型。学生只要根据自己复习的需要,就能在网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复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一)运用信息技术以内容为原则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一些教师忘记了其初衷,导致在运用时形式化、表面化。这些教师既不考虑内容的适切性,从而难以有效支持教学内容,也不考虑某种信息化教学设备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性,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导致信息技术成了课堂上哗众取宠的技巧。这对于突出教学重点和实现教学目标都是不利的,还会影响学生对关键内容的把握,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面对这种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让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就要以内容为原则,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内容。例如,确定哪些内容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哪些内容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以及哪些课程需要网络上的视频、背景资料和图片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等。然后,在设计内容时,将信息技术学科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原则
任何课堂上,教师要关注两点,即内容与学生,就能使教学达到理想的目的。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只考虑自己教学的方便,设计的内容学生不容易接受,极大地弱化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所以,笔者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除了要考虑内容的适切性以外,还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学习经验、语文基础,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多样性,设计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迎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能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实现一举两得的教学目的。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文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一)借助网络,引导学生强化基础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始终认为,基础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只有学生的语文基础扎实了,他们才能在阅读理解、课文赏析、作文写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笔者认为在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的便捷性、辅助性、集成性与存储性,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基础学习帮助。
例如,在《雷雨(节选)》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一起对这篇小说中一些关键的字词进行赏析,分析它们在小说描写中的作用,并帮助学生识记一些字词和金句。教师还要结合这篇小说的教学,借助网络为学生准备更多小说写作、分析和欣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小说写作的更多知识,如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等;小说人物描写方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小说赏析方面: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技巧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雷雨(节选)》这篇课文有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方法,能走进课文内容,走进人物内心,理解人物情感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更能积累学生语文基础,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内容进行时空拓展
语文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学科,只要学生的想象力足够丰富,拓展能力足够强,一篇课文就能让学生想象出一部电视剧,能解读出一篇小说来。比如一首二十多字的古诗,可以有成千上万种赏析方式,甚至赏析的角度和焦点都可以各不相同。这不仅给语文学科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也使得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但遗憾的是,由于以往没有信息技术,也没有这么多先进又无所不能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师的教学只能依靠课本,内容的解读只能依靠教师自己的理解。学生能学到多少,一般情况下都取决于教师对课文、对知识解读的广度和深度,再加上学生对于课文理解以及想象力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同一堂课、同一篇课文中有不同的收获。但是信息时代,为了让语文教学更有张力,拓展课文的时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从而让语文的包容性和丰富性得以彰显,满足学生的一切想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为学生讲授苏轼的《赤壁赋》这篇古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上的资源,为学生深入解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为学生讲讲“乌台诗案”的经过,以及苏轼几经重辟、惨遭折磨的经历等。当然,教师还可以穿越苏轼的诗,超越时空,给学生拓展到赤壁之战等。甚至可以为学生展示影视片段中孙权、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战役,拉长学生欣赏和理解这篇《赤壁赋》的时空线,让学生从课文出发,看到更多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从而加深对作者当时心境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篇古文等等。这不仅能实现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还能多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知识积累,为学生学好语文以及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出现,使语文教学在设计、拓展以及教学形式、活动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以便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内容、学生等,为学生组织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度参与语文学习过程,深入内容,吸收精神养料,增长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窦娥冤》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人物情感与内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选择课文片段进行课本剧的编剧,如秦腔、京剧等,让学生在学习这个剧目并进行排练过程中,既深入了课文,进入了人物内心,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为了强化课本剧的舞台性,教师要在帮助、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音效、视频背景、灯光等方面设置恰当、应景的舞台装饰,让课本剧成功上演,加强学生的体验。再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雷雨》《哈姆莱特》等课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配上音乐,让学生分角色演绎朗读,或者剪辑《雷雨》《哈姆莱特》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等。这不仅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还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思路的拓展。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要深入了解它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功能作用,更要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一些教学软件以及学科的融合,从而使教师能够创新运用信息技术,简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保证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如在预习阶段利用微课进行辅助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上网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寻找一些灵活的适合自己的复习题。此外,还可以借助电脑制作总结性的思维导图,运用电脑进行作文写作等。通过这些方式,教与学才能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张爱芬 甘肃省临洮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正.信息化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2):176-178.
[2]杨靖.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26):21,33-34.
[3]李甲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微[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55-57.
[4]李翠英.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有效举措[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