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类综艺节目研究
2024-06-21林禹杉
【摘要】文化类综艺节目以文化为核心主题,以“文化+”的形式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使观众在提升文化素养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近年来,这类综艺节目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生动展现中国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培养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本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视综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2-0042-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2.013
【基金项目】2022年度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容生产与融合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2HZ1664)。
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意见》鼓励创办积极健康的娱乐节目,强调增强宣传教育功能,优化节目类型结构,着力提升节目质量,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1]。2013年,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应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优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切实加强管理,抵制过度娱乐[2]。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综合运用电视台等各类载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推出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3]。这些政策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支持。作为一种艺术品和媒介产品,文化类综艺节目以丰富的文化内容为主,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节目在价值建构方面既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努力融入现代元素,呼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通过娱乐形式提高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和伦理价值,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根本的精神支持,也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节目如《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上新了,故宫》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满足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切期待,又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展示传统文学、历史故事、传统艺术表演等形式,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对传统文学和历史故事的展示,观众得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先人的智慧,体验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观,以实现自我观照,进行自我认知[4]。通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观众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文化根源,思考自身在传统价值观中的立场,以及这些传统智慧如何丰富和影响个体的认知及行为。通过这种互动过程,既加深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文化传承的积极互动。
其次,通过明星、专业艺术家或文化传承人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表演或讲解,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种融合传统文化和明星效应的方式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使节目中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专业艺术家和文化传承人的参与保证了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深度的呈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有助于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明星的参与则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通过他们的表演、演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为观众提供新颖有趣的视角,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活力迸发。这种整合明星效应和专业传承的方式,有助于拓宽观众群体,使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爱好者,也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5]。
尽管文化类综艺节目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然而在这一繁荣的背后,一些令人诟病的现象也愈发显现。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形式雷同、内容相似,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复杂而多样,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避免沦为低质量和雷同的俘虏,避免节目只是空有文化之壳,而无文化之本[6]。我们要警惕文化类综艺节目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繁荣,既要注重形式的吸引力,更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创新。只有在这样的均衡中,文化类综艺节目才能真正走向长远,朝着更为健康、深度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挑战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功融入文化类综艺节目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文化传承、观众接受度、商业化冲突、文化包装失真、创新与传统平衡等多个方面。
(一)对商业性的过度追求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商业性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节目内容偏离原有的文化传播宗旨。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和广告商,制作方可能过分注重收视率和商业效益,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真实呈现和传承。其次,对商业性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节目内容趋向低俗、娱乐化,削弱了节目的深度和文化的内涵。为了取悦大众口味,一些节目可能过分追求轻松幽默、瞩目效果,而忽略了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得观众只能感受到表面的娱乐性,而无法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此外,如果注重商业效益成为主导因素,制作方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明星嘉宾,而忽视了对文化专家和传统艺术家的深度挖掘,使得文化传承的角度受到限制。最后,对商业性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观众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疲劳和审美疲劳。如果过分强调商业元素,节目形式变得单一、雷同,观众可能逐渐失去兴趣,导致对文化传播的长期影响力减弱。
这一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需要谨慎处理商业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确保商业性不过度干扰节目的文化内涵,同时启发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并且激发观众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二)对娱乐性的过度追求
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体形式,承载着传播文化、提升观众素养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当今娱乐产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呈现出对娱乐性过度追求的趋势。这种现象往往表现为节目内容简化、轻松化,甚至可能出现过于花哨的娱乐元素,而原本应该强调的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逐渐被淡化。观众更多地看到的是表面的炫耀和轻松消遣,而非文化的真正内涵。
此外,为了迎合观众喜好并形成社交媒体快速传播,一些节目可能更多地强调表面的轰动效应。这种情况下,节目往往陷入了追逐短期热点的困境,关注度集中在瞬时的轰动效应上,而非成为长期的文化传播者。观众更容易记住的是一时的刺激,而非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文化价值。这不仅影响了观众对文化的深入理解,也使得文化传播的效果难以持久。
这一背景下,如何在深度文化探讨和观众娱乐性之间取得平衡,在确保娱乐性的前提下保持对文化内涵的尊重,在娱乐性和文化保真之间找到平衡,并在平衡的基础上寻找恰当的方式将综艺元素巧妙融入节目中,确保既能吸引观众,又能传达深刻的文化信息,是制作者们亟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节目形态相对较为保守
首先,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仍然采用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形式,如纪录片式的叙述、专家学者座谈等。这种传统的节目形态可能对观众产生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年轻观众可能感到缺乏吸引力。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品位和习惯,文化类综艺节目制作者开始思考采用更具活力和富有创意的叙事手法,如故事性强、形式新颖的独创性节目,以更好地引发观众兴趣,在保持文化内涵的同时,适应观众需求,创新节目形式。
其次,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缺乏与观众的积极互动,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线上投票等,使观众更深度地融入节目中,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然而,一些节目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渠道,导致观众参与度不高,错失了与受众互动的机会。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节目制作者可以收集观众反馈、了解观众的喜好。这种实时的互动有利于制作者更敏锐地捕捉观众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节目的方向和内容,更好地迎合观众的口味和需求。
最后,部分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艺术形式上较为单一,未能发挥多样性的优势。这种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可能导致观众对节目的审美疲劳,缺乏新颖感和创意。文化类综艺节目需要打破传统的艺术局限,创造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文化体验,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够丰富节目的内涵,还有助于吸引不同层次、背景的观众,提升整体观赏性和娱乐性。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手法和巧妙设计,使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感,同时保持其本质和深度,以达到既能传承又能创新的目标,是制作者们亟需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类综艺节目需要综合考虑观众需求、社会背景、文化特色等因素。具体可以从文艺与商业、教育与娱乐、传统与现代三个方面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吸引观众,传递文化价值。
(一)文艺与商业的融合
在制作者们争取这种平衡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权衡各方利益,以创造出既具有商业价值又能够传达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这不仅要求在节目的策划、制作和推广阶段精心斟酌,还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文化的本质与商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
从节目的策划开始,制作者们需要明确文化的核心价值,并将之融入节目的主题和内容中。这不仅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还需要敏锐地抓住当代观众的喜好与期待。策划阶段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确保文化元素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存在,而是贯穿整个节目的主线。在制作过程中,对于每一步的执行都需要保持对文化的尊重。选择合适的嘉宾,设计有深度的环节,以及巧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都是确保节目既有足够吸引力又传达文化内涵的关键。同时,与广告商和赞助商的合作也需要谨慎,确保合作内容与节目核心价值的一致性。推广阶段更需要制定巧妙的宣传策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精准而有力的推广。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制造节目话题,使文化元素深入人心,而不是被商业宣传所取代。
在整个过程中,制作者们需要时刻警惕商业价值追求过度带来的文化沦丧。这需要制作者们对文化保真的坚守。只有找到商业与文化的平衡点,文化类综艺节目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既能取悦观众,又能传承文化的火种。
(二)教育与娱乐的平衡
文化类综艺节目制作者需要深入洞察观众的心理和文化需求,精准掌握教育和娱乐在节目中的比重。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不忘初心,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首先,在娱乐性的基础上注重教育性,提供有趣、富有深度的文化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内容,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知识,不仅能够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也使观众在欢笑、愉悦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例如,《中国诗词大会》巧妙地将古典诗词与比赛相结合,通过竞技的形式使文学更富有趣味性。《国家宝藏》通过明星嘉宾展示故宫文物背后的故事,揭示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既具有教育性,又给观众带来情感共鸣。
其次,注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节目的艺术品位,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艺术表现形式涵盖了多个方面:通过高水平的摄影技术,以及独特的视觉设计,呈现出精致的画面效果;注重舞美和舞台设计,通过独特的舞台布置、灯光效果等元素,营造出具有艺术感的氛围;通过音乐的运用和声音效果的设计,为观众创造出丰富的听觉体验等等。各种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情感和表现力,使传统文化更加生动、引人入胜。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通过艺术呈现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更容易沉浸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首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以焕发新生的有力证明,这既是观众深度参与的源泉,也为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节目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相融合,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引发了观众对文化深层内涵的深刻思考。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在节目内部形成了文化元素的交融,也促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因此在当代语境中得以传承,并通过与当代价值观的互动,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新颖认知。这种对话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更贴近当代社会,又使观众在娱乐中体验到文化的深层内涵,形成了一种有益而独特的文化传播形式。
其次,在传统文化的呈现过程中,网络平台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灵活的观看方式,也加强了社交媒体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中的作用。观众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与节目和嘉宾进行互动,形成了更紧密的社群关系。与此同时,节目制作方不断引入先进的制作技术,包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创意性。这种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模式,不仅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也使得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感,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互动和观赏体验。
总的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节目制作者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善于运用创新手段,同时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以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综艺节目中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EB/OL].(2011-10-25)[2024-01-25].http://news.cntv.cn/china/20111025/115675_print.shtml.
[2]地方文化产业舆情周报第18期[EB/OL].(2013-12-13)[2024-01-25].http://www.ce.cn/culture/whwx/wz/201312/13/t20131213_1915209.shtml.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4-01-25].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4]杨宇,赵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镜像叙事与共情表达[J].东南传播,2023(11):40-42.
[5]王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精品创作生产路径研究[J].传媒,2021(24):42-43+45.
[6]张金尧,张峥.论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艺术评论,2020(20):70-79.
作者简介:
林禹杉(1991.8-),女,汉族,山东临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