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乡村民宿景观文化意境营造

2024-06-21刘妙娟

新楚文化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文化意境

【摘要】本文以岭南乡村民宿景观作为案例,探讨了岭南乡村民宿景观与乡村文化的关系,解读了岭南乡村民宿景观环境的文化意境,分析各种造景要素在乡村民宿景观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宿景观;文化意境;岭南乡村

【中图分类号】TU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2-0094-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2.029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宿景观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对于吸引游客和提升民宿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独特的环境氛围,民宿景观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特色打造独特的环境氛围。而乡村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显性到隐性,将乡村文化融入民宿景观,塑造育有独特意境的民宿环境,既是对乡土性的维护,又是吸引游客更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体验乡村魅力的最直接方式。

一、乡村民宿景观的意境营造

(一)具有传统文化的乡村民宿景观意境营造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乡,传统文化反映了在不同地域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等物质空间中形成的智慧语言,不同的物质空间形态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相对于城市的复杂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的温情与质朴,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和传统的文化景观,引发人的乡村情结,使人有着归根之感。传统文化景观是由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式体现的:物质形式的传统文化景观使可见的、可触摸的、可感受的,如传统的建筑形式,传统的植物配置形式等;非物质形式的传统文化景观则是一种意境和情境的传递,例如传统民俗、宗教信仰的情境再现,传统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的情境模拟[1]。

(二)具有主题性的乡村民宿景观意境营造

民宿景观中无论是公共空间、休憩空间还是植栽及小品,都是为了体现民宿的多重功能,表达出一种民宿的文化。使用者来到民宿,首先对民宿的景观有第一眼及第一印象的了解,景观是使用者对民宿文化的最直观体现,是民宿文化在外部空间的形象表达。民宿景观的设计,应从视觉上给予人和谐的美感体验,在景观中注入民宿文化加深其内涵,让使用者与景观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民宿景观的主题性与民宿建筑有密切的关系,民宿景观是民宿建筑特色的一种延伸,岭南乡村民宿的建筑形式有几种,譬如旧民居改造、新建建筑及新建改造混合型等。建筑的风格与景观的主题一致,例如以“农耕”为主题的禾肚里民宿,整体应用的材料是乡村常见的:建筑外墙以竹子作为表皮覆盖,并将竹子元素应用在园林中,竹子的围栏、竹筒引水器等,竹、石、瓦、砖等乡土材料在建筑与景观空间的应用,营造出乡村质朴纯净的空间意境。以主题性的景观意境引发个人的情感,使景观产生特定的意趣联想,赋予整体空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使景观具有独特的诗意性。

(三)具有叙事性的乡村民宿景观意境营造

景观的叙事性,即把叙事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使景观设计阐述出生活和故事。景观环境是使人产生行为和活动的场所,不同的行为活动使之产生多姿多彩的故事,这种“故事”在景观的表达,能引起人的共鸣。在景观“景观叙事是双向的、开放的”,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观赏者接收的信息是多样的、不定向的;并且把一些文学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景观当中来,把景观叙事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结合起来[2]。相同的景观,在不同观赏者的感知里可能是“千人千面”,可因观赏者的生活与经历而有所差异。景观的叙事,增强了观赏者对景观环境的解读和情感的触动,使人更好地融入景观中。

环境知觉的体验依赖于环境信息和自身经验,景观环境刺激感官形成的知觉,经过大脑的知觉加工,使之产生感情的、美学的心理现象,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个画面和情境。景观环境是一个整体,通过视、听、嗅、味、触,各个感官的感知与传达,使人对景观的感触力更深刻。人是环境中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所以在民宿景观设计中我们需关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对环境的感知,通过满足使用者多方面的环境知觉来体现景观的生命力,才能对环境景观有全方位的美的体验和享受。

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思想审美境界[3]。园林景观的建造,是集园主的审美、生活的阅历及人生观的具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这份美好寄情于景观,渴望感染更多的人,融入自然远离喧嚣。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与对园林的概括和点睛之笔:庭院的植物反映了园主的品格,如高尚有节的翠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苍劲高洁的罗汉松等。

乡村民宿景观虽没有古典园林的繁复,但由情生景、情境交融的这份诗意,仍一直延续。园林景观中常见的“禅意”景观,提出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从那些粗糙的材料,随意的形态,以极简主义的形式体现出自然的本色之美。

(四)具有独特乡味的乡村民宿景观意境营造

独特的乡土味,是人们所熟悉的乡土元素组成,譬如乡土植物文化和乡土材料等。植物文化,从植物本身来说,是指起自身特性衍生出来的意思,如花语等;而从其文化功能上来说,更上升至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体现,譬如四君子“梅、兰、竹、菊”,是咏物诗里最常见的题材,将花草树木赋予了自己的情感,使之带有更深的含义。在乡村民宿植物中,所追求的是更符合生活的平淡情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有田有草屋,庭院栽种榆柳桃李,描述了乡村朴实无华却又宁静纯美的环境。一架子瓜棚或葡萄棚,一棵果树,一垄菜地,一架简易的秋千等,皆是乡村生活最质朴的体现。

乡土材料,是乡村中最随处可见、易于取得的,譬如屋后的竹林、田野上的稻草、建房的青砖和屋顶的青瓦等。这些材料经过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运用,除了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选择之外,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这些乡土材料不但充满着时间的积淀而且还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艺术载体,是表达中国地域性特征的重要手段[4]。未经修饰的乡土材料,有着粗糙的质感和古朴的形态,是乡村中原始的美感来源。

二、乡村民宿景观意境中的景观元素应用

(一)植物选择

在景观植物的选择上,应根据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在乔木的选择上,应多采用树冠宽阔的植物,以达到取树荫纳凉的效果;而沿海地区,应采用抗风耐咸的植物,使之更适应环境,达到景观的持久性。岭南地区素有“水果之乡”的称号,因而果木在岭南是广泛种植的经济树种,也是岭南地区的特色树种,瓜果飘香的景观环境独具乡村特色。在岭南乡村景观中,经济型乔木如果木中的杨桃、荔枝、芒果、莲雾等,是景观环境的基础构成,它更好地体现了岭南的地域特色。除此之外,近年来农作物在景观中的应用亦趋频繁,以季节栽种的农作物季节性体验更为明显,如稻田、油菜花、荷花等,其生长、结果及败落的自然生态过程,使游客更好地体验乡村的农耕文化,更好地突出乡村旅游的主题。

(二)水景

古人有云,“山以水为血脉”“园以水活”“无水不成园,城因景异”,其中道出水在景观中的重要性。水的运用极其富有变化,可赋景观于生机,或寄以情意。乡村民宿景观中的水体的布置须因地制宜,在有限的空间布置水体,景观水体有动态与静态的形式,但常以中小型范畴的水型为主,如水池、喷泉、水景缸等。或者引自然水体入景,使整体景观更具自然灵动。水景规模虽小,但点缀其中的睡莲、风车草等水生植物,追逐的游鱼,赋予景观中一丝灵动的神韵。

(三)铺地

铺地在景观建设中具有交通及提供活动的功能,提供了联系各功能空间的交通道路,常见的铺地材料有砖、石板、卵石、水泥、木材等。乡村民宿景观中,在较大面积的空间可采用规则式的铺装,既为人群休闲活动提供了场地,亦方便了桌椅的摆放,大面积的铺装给人带来平稳、舒畅的感觉。较小面积的空间,如走道,以铺地材料间隔铺设,间隔的标准应以人体工程学中人的步距为参考,在民宿景观中的使用既节省材料又带来趣味性。

自然式铺装则选择大小合适,形状自然的材料进行单一铺设或组合铺设,形成不规则的有韵味的组成形式。自然式的铺装在乡村民宿景观中较为常见,采用本土或易于获得的材料,组合铺砌成走道或汀步,看似随意的铺设,增加了视觉的动感,并给人以乡野自然的协调感。

(四)小品

小品设施是民宿景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促进了空间活动的开展。乡村民宿景观的小品设施主要以休憩设施和艺术装饰小品为主,满足了游客的使用功能外,并具有美化景观环境的效果。

1.休憩设施

民宿的室外公共空间、廊道空间、檐下空间,使用者可停留的空间,都有其休息休闲交流的需求。在面积较大的公共空间,如休息平台或树荫之下,可设置成套的桌椅,供使用者休憩或进行社会性活动,促进公共活动的交流。而在廊道、檐下或阳台的狭长空间,则可设置长凳或独立的坐凳,方便使用者作短暂的停留休息,或观赏景观。半开敞的灰空间,使人置身其中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2.艺术装饰小品

艺术装饰小品种类较多,如照明的灯具、展示的布告牌、栏杆、雕塑、造型花器等,不同造型风格的艺术小品能更好地体现景观的独特风格,增加景观的文化内涵。乡村民宿景观的艺术装饰小品的设置,如入门即可见的标注民宿名字的门牌,或是矮墙边的栏杆,或是水景边的一个土陶罐等等,经过设计的独特造型,成为景观空间中的视觉焦点,给民宿景观增添更多的乐趣。

三、乡村民宿景观意境的设计手法

(一)乡村民宿景观意境营造手法

1.借景手法

借外部的自然之景,扩大人对整体空间的感知效果,得以向外部景观延伸。景观中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使人的视觉与感官效果受到束缚,影响人在景观中的氛围应用,适当地引入外部自然景观,使人的视野更为开阔,可增加人在景观的舒适度及调整心理情绪。将内部与外部的界限弱化,如隔断的围墙采用半墙或者半通透性设计,增加内外景观的交流,使人在自然景观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增加人与景观的交流及融合。

2.虚实相生手法

在绘画构图中讲求疏密与虚实的关系,在景观中亦是如此,有虚实之分,如植物景观的疏与密,空间的开与闭等,都可使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性。从景观中的植物主次来分析,植物景观的主景为实景,配景为虚景;从密度及对照物来分析,植栽的密为实,疏为虚,建筑为实景,水面为虚景;近景为实景,远景为虚景。虚实关系的变化,在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视觉带来一定的变化。

3.联想手法

景观设计中引用某些元素,使人见景产生联想,人与景观产生交流性。如民宿景观常见的水缸景,水景空间虽小,但模拟了荷塘之景,以小见大,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千里”的联想;如慕吉灵山民宿院落景观中的沙砾地面的石头和岛形地被,让人联想到“枯山水”的山石水景。还有通过植物产生的联想,如金黄的稻田,让人联想到秋收场景;落叶的乔木或衰败的荷叶,让人联想的季节的变更等;稻田里觅食的鸭鹅,是乡村中常见的生活景象等。从景观中的构景要素来激发观赏者的情感和意愿,达到情景交融的景观境界。

(二)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手法

1.主从的对比手法

主从关系即主次关系,分清景观的主次,从景观元素的体量大小及高低的变化,对不同功能的要求,加强差异性的对比,使之主次分明,突出主体的效果。譬如植栽的高低数量,独植与群植,植物的外观或颜色的对比,软景的植物景观与硬景山石或建筑的组合,还有景观中的线条变化,从轮廓的繁简、修饰的线条对比等。这种突出主体的对比手法,从形、色、饰上引起人们的注意。

2.渗透融合手法

渗透融合包括了建筑室内与室外的渗透,还有庭院与大自然景观的延伸,在建筑空间中,内外景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空间的延伸使有限的园林空间扩大化,使园林具有更多层次感的变化,有效地丰富了景观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采用开放式的空间形态,可使景观向大自然延伸,内外环境相互融合,而植物的造景效果则丰富了生活环境,在每个空间的适当布局及设计处理,整体空间符合了人们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

3.多样统一手法

园林景观是由多种空间元素组成的空间艺术,具有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其风格、形态、材质、纹理、尺度等多种途径。风格的变化和统一,根据不同建筑的风格,以整体为营造原则,从各元素体现出地域性的变化和统一;形态的多样统一,从整体的形态为主要形式,将次要形态服从于整体,起到衬托主题及统一局部的作用;材质的多样统一,即景观元素的选材,为突出景观的本质特征,选择有不同的材质又能保持整体的一致性;纹理的多样统一,丰富处理景观材质的纹理及线条,使之富有变化又保持整体风格;尺度的多样统一,随着景观的使用对象不同,将其功能、艺术内涵等在统一中做出变化,以满足不同的使用人群需求。

四、小结

民宿景观是乡村文化的一种情感体现,从物质文化到情感文化,从空间到意蕴,影响使用者对民宿的直接感受。设计者应当从不同的乡村历史文脉及文化精神进行研究,注重对乡村文脉的传承和发扬。不同地域文化有不同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乡村民宿景观必须与当地乡村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乡村文化融入民宿景观,以此更好地传达出乡村民宿景观的独特气质。

参考文献:

[1]许砚梅,马慧.民宿景观初探——记乡愁续传统[J].城市建筑,2016(11):236-240.

[2]刘艳.“景观叙事”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4(09):95-96.

[3]刘翠鹏.意在笔先融情入境——管窥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4]俞禹滨.竹、木、砖、瓦:当代建筑中乡土材料的运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2.

[5]王瑞强.国画元素与古典园林意境的共通之处——以纪录片《中国古典园林之旅》为例[J].林产工业,2023,60(10):99-100.

[6]张灿.中国传统美学原型“象”与“兴”对园林景观意境构建的启示[J].现代园艺,2023,46(21):111-113.

[7]丛昕,殷敏,丁绍刚,等.游客视角的中国古典园林景点热度感知评价与传播途径研究——以苏州古典园林留园为例[J].中国园林,2021,37(08):56-61.

作者简介:

刘妙娟(1985-),女,汉族,广东惠州人,硕士,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文化意境
观海听涛,宁静致远
健康长寿,幸福生活
论紫砂壶“心舟石瓢”的创新
论紫砂作品“团花锦簇壶”的创作感悟
慎思明辨,博学笃行
苏州园林“松竹梅”文化意境解读
体育电影的文化现象学阐释
古诗翻译之文化意境为本
基于苏州文化意境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风格探析
软装设计中的文化意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