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优化路径探究

2024-06-21周艳红伍友龙

华章 2024年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三全育人

周艳红 伍友龙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校育人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开展优质协同育人,需要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凝心聚力,然而,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却存在一些外显问题,影响了育人效果的整体提升和阻碍了协同育人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校协同育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

“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要求,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新型育人模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能够有效弥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的不足,推进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发展[1]。“三全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协同育人是对“三全育人”的深化,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三全育人”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增强育人实效的必然之举。理论上,实施协同育人可以帮助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把握“三全育人”实施的必然要求和关键内容,在创新育人理念、丰富育人内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上,有利于实现高校行政部门、教学单位整合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良好发展,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强大提供优质人才。

一、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大学生培养成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知”和外化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实践的“行”相统一的人才。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高校教育教学中,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成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将“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加强贯彻落实。

(二)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功能核心在于育人,我国大学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特别是新一轮本科审核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查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新一轮审核评估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可见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社会思潮依托新媒体等渠道向青少年奔涌而来,给主流价值观传播带来了挑战。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应该彻底从传统意义的教书匠向肩负教书和育人双重使命的教育工作者转变,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把它很好地融入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工作体系中去,必须于教学过程中响应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丰富自身的思政理论知识,并在自我的行为选择中更好地发挥思政意识对自我行为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育大德,高校辅导员则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同频共振的协同育人效应,进而促进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

二、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内容相对独立,协同育人意识淡薄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和工作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相对独立,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相对固定,大学生智育与德育存在明显的教育界限,刻板地认为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专业课教师则侧重于教授专业知识和帮助大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可见,二者相对独立,认知相对片面,这就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往往被割裂为“两层皮”,育人主体出现“孤岛化”现象。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缺乏协同育人的主动性, 以完成好个人的工作任务作为重点,这种现象会导致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阻碍协同育人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工作时间不一致,协同育人无缝衔接欠缺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分析,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对他们的思想状态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及发展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丰富自身的思政理论知识,并在自我的行为选择中更好地发挥思政意识对自我行为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2]。因此,专业课教师应该了解任课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状态和学习表现,需要加强与带班高校辅导员进行沟通交流,高校辅导员则应主动向专业课教师反馈学生课堂外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但是,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工作时间不一致,工作领域缺少交集,导致他们在协同育人上缺乏无缝衔接,缺乏有效沟通,这直接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和协同育人的效果。

(三)教育观念更新缺乏,协同育人方法单一

高校教育教学中,从事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承担着开展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传播的智育提升的重任,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等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中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重任,他们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完成高校辅导员九项工作职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技巧等工作能力,其核心能力体现为做好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树立协同育人意识,将协同育人理念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个阶段和大学生发展过程,创新育人方法。但从实际角度观察可知,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方法和手段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校辅导员过于依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需求,难以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导致育人效果不佳。而一些专业课教师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学习相应的教学知识,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的技能不足,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却存在明显的不足[3]。

三、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优化实施路径

(一)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制订育人目标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三全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现实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4]。协同育人的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成长目标为依据,共同制订育人目标和计划来实现协同育人,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高校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这样可以确保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不断锤炼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以“专业之姿、以技能之力、以健康之我”投身社会和建设祖国,实现个人潜力发挥的最大化。

(二)整合教育资源,共同制订学习指导方案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需创造彼此交流和了解的机会,让协同育人的理念真正渗透到各自的意识当中。通过协调配置好各自资源,深度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做到补位、不缺位;不断丰富工作场景应用平台,做深做实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位、不越位;精准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有效引导人才全面发展,做到找准位、不错位。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而专业课教师则可以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还可以共同组织一些活动和项目,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他们通过联合举办讲座、工作坊和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与课堂学习不同的体验和机会。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交技巧。同时,高校辅导员和教师可以共同参与这些活动,相互借鉴、学习和共同促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精进个人的教学技能及育人能力。

(三)创新育人方法,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在“课程思政”与“现实发展”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都有必要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共同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跨学科的项目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可以开拓视野和增长见识,并培养融通学科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双方制订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计划,分享学生的情况和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高校辅导员可以向教师提供学生的背景信息和个性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也可以向高校辅导员了解学生在学术方面的表现和困难,以便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当然,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和多元的教育方法,如开展小组讨论、心理咨询、实践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而专业课教师则可以在坚持以教授专业知识为根基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课、实践项目等形式,将价值塑造带入课堂教学,形成协同效应,立足课堂教学第一主渠道,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最佳作用。

(四)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协同育人的效果。通过建立互相支持和信任的工作氛围来促进协同育人工作顺利推进,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和成功而努力,比如,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或座谈会,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同时,双方通过建立线上平台,便于彼此加强交流和合作。在畅通沟通和交流的机制的前提下,高校辅导员能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情感支持和专业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压力和挑战。专业课教师可以为高校辅导员提供学科知识和教学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增强他们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意识,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高校应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资金、教育设备和教育软件等,以支持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即让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这种机制的构建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拓宽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思路,有效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全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育人方式,探索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现途径,以达到共同的育人目标。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运行机制,整合资源、建强队伍、协同联动,我们可以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出更大的

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罡.“三全育人”背景下辽宁高校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2):96-100.

[2]熊双,蒋毅.“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12):48-52.

[3]蒋占峰,刘宁.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逻辑进路[J].中国大学教学,2022(3):70-76.

[4]马得平,张君孝.“寓德于体”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审思、现实困境、路径抉择[J].浙江体育科学,2022,44(2):62-66.

作者简介:周艳红(1979— ),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工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伍友龙(1978— ),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工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像处理、智能控制。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云南民族大学)202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开放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立项编号:YNMD2022YB0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