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与写作牵手

2024-06-21陈丹路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语文课堂课文

陈丹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大重要板块,阅读与写作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通过写作表达情感。基于此,教师推动读写结合的融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构建语文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实现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应用读写结合提升课堂活力,有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读写兴趣

读写结合的有效落实需要在环境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推动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为了充分体现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教师创设的语文课堂情境可以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深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新课标的指导理念下,教师要增强语文课堂的情境性与实践性,有效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保证学生语文学科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认识到情境教学的价值,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理语文教学资源,创设读写情境,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读写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时,文章讲述了作者向母亲讨要购书经费,但由于作者非常心疼母亲,最终用买书的钱为母亲购买了罐头。文章通过真实的故事以及细腻的描写,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用质朴的语言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使他们了解文章通过细节性描写烘托了作者家庭的窘迫,有效夯实了他们的阅读学习基础。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作探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与母亲的合影,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积极展开小组合作讨论升华情境渲染力。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炼文中的关键词句,尝试应用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创作。教师鼓励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以生活中细小的感受为出发点,由阅读学习迁移至学生的写作活动中,有效推动读写结合课堂的构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读写方法,提高读写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基础,在学生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应结合课文为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有效提高其读写能力。教材中的课文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教师可以以课文为基础展开读写方法的指导。首先在阅读课文时学生需要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与写作风格,在建立基础认知后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标注文中的修辞方法,分析这些修辞方法在文中发挥的作用,提炼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完成课文阅读指导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由阅读迁移至写作活动中,独立进行写作布局的构思,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能否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一课时,文章对昆虫的外形及生长习性进行了描写,为学生打开了探索昆虫世界的大门。课文以感受“多彩春天”为主题,主要目标是借助文字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对昆虫内容的学习展现出浓厚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其在阅读时观察文章布局,了解具体的布局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并在阅读活动中养成摘抄记录的良好习惯,将学到的阅读技巧应用于写作。教师鼓励学生结合阅读对课文进行仿写,在生活中观察一些昆虫或小动物,如蝴蝶、蚂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可以逐渐提升其阅读质量,培养其写作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积累文本素材,注重实践训练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基础学习阶段,各项能力都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读写活动,培养其读写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多读、多写、多练可以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以基础教学目标为导向,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设计实践训练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如教师可以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结合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要求学生进行遣词造句,有效强化其基础写作能力,引导其对各类知识进行素材积累,积极解决语文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以外,教师要将实践练习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组织能力,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独立阅读,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正确认读课文中新出现的生字与生词,通过文中人物描写分析作者情感。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为学生设计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对文章的“穷”字进行解读(整篇课文除了在题目部分有“穷”字以外,文章内容再也没有出现过“穷”字,那么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扣住文章的主题)。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文章内容,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深入解读,掌握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这也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写作参考。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写作训练,要求他们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通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写训练有效丰富学生的认知。

四、培养良好习惯,加速读写结合

为了保障学生语文学习的持续性,教师要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结合这一目标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些阅读学习任务,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规划能力,使阅读渗透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源源不断的文化补给。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记录,如修辞方法和优美的语句。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读写结合模式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教师考虑到这一课文是我国传统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且这一神话故事已经被编创成动画影视资料,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影视作品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变换不同的阅读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基础。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课本教材或其他辅助的纸质材料为主。在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现代化数字阅读学习形式,有效提升阅读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教师为学生介绍诚信的具体含义,了解文章的具体内涵。在阅读教学视角下,教师为学生讲解故事中的写作方法和风格,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力。阅读并不是单一地阅读文学作品体会情感,也包括在特定情境下获取信息。这种能力的发展符合核心素养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融入写作活动,可以在一步一步的读写训练中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写作与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二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关注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积极创设读写教学情境,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掌握正确的读写学习方法,使阅读与写作渗透至学生的生活,有效拓展语文学科的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寓教于乐的学习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