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06-21李晓玲
李晓玲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而言,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相较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阶段教育教学的重点目标,而教师只有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双向优化,才能为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本文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还着重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语文本身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但由于其教学内容与运行形式皆为语言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十分常见,所以很多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偏见。尤其在小学阶段,学习任务相对轻松,部分教师便片面地认为语文学习并无难度,只需要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即可,根本不曾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加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教学培养计划。
2. 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天真烂漫、活泼爱玩的天性,对他们而言,枯燥的知识学习远不如有趣的游戏具有吸引力。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习惯了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课程开始到结束,所有的主动权都牢牢掌握在教师手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不断消磨着学生的耐心与热情,学习兴趣与动力的缺失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
3. 课堂实践机会十分有限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永远占据着中心位置,任何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开展全部都由教师所掌控。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进度不落后,很少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思考以及互动交流的时间,甚至还会以省略实践环节的方式,挤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供学生学习和练习。如此一来,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便十分有限,只能在教师的教导下一味埋头苦学。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生活,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也无处表达,难免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引起他们的厌学心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1. 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着“教”的主动权,而学生却没有“学”的主动权。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却没有接受系统化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因此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新时代下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光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还要求能够从容地面对遇到的挑战以及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 提高学生综合竞争的能力
现如今的就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学生要想在众多优秀人才中脱颖而出,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缺一不可。教师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磨炼和提高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逐渐变得强大,日后步入社会后也能够快速适应并凭借出色的综合竞争力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3. 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应试教育最重视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开设课堂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视野,全面发掘自身的潜力与优势,同时还能够充分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应变能力,使其成为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1. 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先天条件与后天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选择开展统一化的教学,单调又压抑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印象非常负面,学习态度也并不积极。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落后保守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真正地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其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为依据,营造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借助氛围的感染扭转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刻板印象,让他们不再对语文学习抱以抵触心理。同时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例如,在《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各自挑选感兴趣的课文片段,伴随着背景音乐,带着情感朗读。受到热烈课堂氛围的感染,学生的情绪逐渐高涨,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改变,不需要教师的督促也可以积极地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深刻理解并主动继承和发扬文中传递的延安精神。
2.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有效实践活动的开展,除了要充分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思考,还应充实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设置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抓住其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带动其思维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当然,仅依靠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创新,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时间,精心设计问题,保证每个问题都能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将抽象的文字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联系到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兴趣,并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例如,在《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的教学中,太空图片的展示成功引起了学生对太空的强烈好奇心。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播放与太空相关的视频,观看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从视频中都学到了哪些太空知识?”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还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
3. 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对于向往新鲜事物的学生而言,长久面对同一种实践活动,很容易感到厌倦。因此,教师务必要及时调整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此丰富其实践经验,并有效锻炼其思维能力,促进语文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实践的完美融合。这样做还可以让学生切身感知语文学习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习惯。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读完故事后都会有探索更多童话故事的想法,教师便可以将“童话故事”定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大胆设计,有些学生想要将童话故事编排成舞台剧,还有些学生提出要举办童话故事续写比赛,教师将学生的奇思妙想汇总,筛选几个切实可行的想法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增添表演环节和评比环节。当学生得知自己的想法被采纳时,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最终将会取得非常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多多汲取外界的先进思想,用以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全新、高效和理想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