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探究
2024-06-20张灿梅
作者简介:张灿梅(1992—),女 ,白族,云南鹤庆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摘要:文章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为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24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03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二Ο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根基,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当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客观分析影响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因素,通过创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改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等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让农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依据。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重构了农业生产激励机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现代农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贡献逐渐增大,逐步由以往单一的农业结构朝着多元化的农业结构转变,且农业发展由以往只关注数量转向关注质量,促使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同时,通过对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进行调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逐步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功能性、产品性特点和农业绿色、健康、文化和康养的功能逐步凸显出来。加之对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的重视,现代农业生产结构越来越完善,农业现代化区域布局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农业智能化、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1.2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通过聚焦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尤其是在当前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的各项资产要素也得到了盘活,有效提升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更多的农民认识到了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专业人才的优势,广大农民的收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打破了一直以来靠单一的农产品种植获得经济收入的瓶颈,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1.3现代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改变“卖原材料”的传统模式,用工业化思维经营农业化至关重要[2]。近年来,借助现代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向品牌附加值要效益,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把产业兴旺作为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关键,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4绿色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绿色农业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发展绿色农业的本质目的是推动我国农业健康长远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过去,由于化肥、农药等的滥用,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接踵而至,间接加重了人们的生活负担,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充分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可持续农业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农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出一条“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和“农文旅体商学研”全面发力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做强特色农业,注重绿色有机认证,建设绿色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抓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取得了突破性成就[3]。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现有的生产激励机制作用减弱等原因,农业现代化发展也面临着农村市场化建设水平不高、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未理顺、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实现农业现代化,可采取以下措施。
2.1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动绿色农业高效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缺一不可,但一切工作都必须建立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农业生产体系,综合利用科学技术来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效率,能够保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农业生产综合水平受制于现代科技和自然资源储备的情况下,构建完善的生产体系,推动绿色农业高效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促使现代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个调节器,再统筹结合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来调整农作物的种植份额[4]。其中,通过优化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更好地结合起来,强化农业机械化程度,促使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农产品的生产阶段中,应该尽量以绿色加工和精细加工为主,例如,通过培育出更多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农作物,能够让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销售阶段则可以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宣传和推广载体,有效拓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同时,适当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其与传统产业更好地融合起来。例如,通过大力发展景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来消解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剩余劳动力,统筹兼顾传统农村的结构,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再如,借助自动化设备进行农产品加工,并严格参照大数据相关资料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方式,这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推动农业生产朝着绿色化方向转型。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一些对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小的化肥或者农药来代替一些污染性较高的化肥和农药,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通过对农业废物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适当加大对农业废物的利用力度。例如,通过对秸秆进行再加工,使其成为动物的饲料或者是建筑材料;通过建立沼气池的方式来处理家畜粪便,使其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
2.2推动农业多元平衡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这是立足我国农业发展所处阶段、所面临问题作出的重大选择和重大部署。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核心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就是要用现代科技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传统局面。通过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产品体系,切实增强产业体系的黏合度和关联性,以此保证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促使现代农业的市场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首先,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5]。其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搭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业生产体系,结合大数据分析“最适合”种植的产品,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如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积极发展除农产品生产之外的其他旅游、特色养殖产业,并进行统筹规划,发挥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发展。
2.3创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稳定持久发展
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生产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益的重要交叉点,在我国目前状况下,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关键是要培育和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由于我国广大农户的分布情况比较分散,家庭经营规模过于细小,且经营成本和风险较高,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很难形成规模,大规模的技术要素转移和资金投入很难找到合适的承载对象,“谁来生产”和“怎么组织生产”的问题难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应当因地制宜,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积极调整分散的、小规模的、粗放式经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逐步建立起新型的集体化经营模式,实现家庭、集体、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发展,并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力量,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让广大农民掌握丰富的农业知识,有效提升农民的科技应用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从而更好地助力现代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2.4完善现代农业相关政策,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政策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和农业农村发展大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局,进一步完善涉农相关政策,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至关重要。
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农村金融创新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等,探索建立补贴资金与地力保护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同时,人才是任何时代、任何行业不可或缺的资源,现代农业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因此,各地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管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认真实施“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工程,加强村组干部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奋战在“三农”一线的“土专家”作用;要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各地农业管理部门应积极与当地涉农高校及农业科研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加强对涉农人才的引进,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文明乡风,加大“三农”工作宣传力度,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营造良好氛围。
3 结束语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的城乡工农关系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是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建成农业强国的过程中,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和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体系”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抓手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我国农业更快更好地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杜志雄,来晓东.农业强国目标下的农业现代化:重点任务、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OL].东岳论丛,2023(12):16-23[2024-01-12]https://doi.org/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3.12.002.
[2]王曙光,刘家昊,马诗芮.农业产业化视域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其财税政策建议——以哈尔滨市延寿县为例[J].商业经济,2024(01):171-173+179.
[3]许晓冬,程雪,孙业明.数字经济推动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2023,48(06):80-84.
[4]韦荣芳,甘立辰,李钰萍,等.浅析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以湖南永州市为例[J].现代化农业,2023(12):50-55.
[5]凡启兵,胡玲.基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4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