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2024-06-20刘岚清

村委主任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刘岚清(1991—),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乡村振兴。

摘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阶段,推进乡村地区精神生活富裕具有特殊意义。然而在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农村地区是工作的重难点。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角度入手,厘清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乡风文明以及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为实现农村地区精神生活富裕提供有效动力,这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共同富裕;精神生活领域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19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2  文章标识码:A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关注农民精神生活,提升农民精神境界,不断为农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1 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探索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对共同富裕的需要,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具有其必然性,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深化,也是围绕现实问题、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1.1理论内生: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内在要求

必然性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在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理论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

1.1.1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内在规定

要精准认识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必须对其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领悟。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而社会的发展又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1],同时不能忽视作为社会发展重要构成要件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因此,人民精神层面的解放与发展应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实现人民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共同发展,可以充分凸显社会主义的本质。

1.1.2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共同富裕由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构成。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高级的共同富裕。如果没有后者,共同富裕便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会导致两极分化。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相关著作中没有直接提到“精神富裕”一词,但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求人的精神境界有所提升[3]。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既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具体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除了要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还需要及时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精神共同富裕和物质共同富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涉及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外,促进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本身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加强多方面的建设,才能整体提升人民素质,逐渐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1.2现实召唤:社会现实赋予的时代使命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是时代最实际的呼声。新时代背景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对于现实社会的直接回应。

1.2.1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贴合我国国情,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趋势,契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需求,在精神、思想等方面也有了新期待和新要求,美好的精神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和愿望。从要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4],到明确“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标志着“精神生活”的地位发生了明显转变,也更加明确了共同富裕中精神富裕的内涵。

促进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就是为了给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需要,实现人的全方位发展,其中不仅涉及物质需要,还包含民主、法治、文化、安全、生态等需求。当前,我国发展稳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所保障,社会发展也愈加稳定,这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精神生活领域上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需要得以有效解决,共同富裕才会迈出一大步。

1.2.2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显著优势的彰显

社会主义国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需求,共同富裕理念坚持为以人民为中心,在本质和追求的目标上与资本主义国家截然相反。中国共产党明确以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重视人民需求,强调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发展,要求实现全方位的共同富裕。其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我国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共同富裕的特殊之处,充分体现出我国从摆脱贫困到共同富裕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

1.2.3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的彰显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全体成员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丰富多元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遵循公平原则,这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不谋而合[5]。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由全民参与,成果由全民共享,因此要努力创造出更多的优质精神产品,同时要处理好精神产品分配问题,努力消除精神上的两极分化,从而实现全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现代化是精神之魂。因此,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脱离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要目标。

2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体现

2.1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过大,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精神生活仍旧匮乏、单一。乡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短板和重点。而要想实现共同富裕,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重要内容,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和弱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乡村精神生活富裕与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同属一个美好愿景。实现共同富裕,乡村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人民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了,但精神生活仍相对匮乏。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在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也在乡村。整体上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部分村民存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重物质、轻文化现象也较为严重。因此,现阶段乡村在推动物质富裕的基础上,亟须加大力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引领、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引导广大农民追求更有品质、更加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视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补齐精神文明短板,使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2.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

首先,乡风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除了要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要积极进行乡风文明建设,在农村营造浓厚的精神生活建设氛围,进而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其次,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其文化自信和幸福感,从而更好地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最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和核心。乡风文明为乡村特有,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智慧,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关键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讲,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进行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净化农村文化环境,通过培育农村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是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乡村地区进行乡风文明建设十分必要,如开展家风建设、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形成良好的家风和淳朴的民风。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在农村地区配置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民俗文化活动,通过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举办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可以让村民了解和传承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当然,农村青少年群体也是推动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可以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校外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储备人才力量。

3 结束语

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还为乡村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一,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还能为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第二,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以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精神享受,通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可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此外,乡风文明与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人文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新的契机。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与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为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文化支撑。同时,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体现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乡风文明与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以实现乡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