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记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研究
2024-06-20邓玉超赵金国
邓玉超 赵金国
基金项目:2023年广西高校理论政策研究课题“民族文化记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研究——以八段锦文化记忆为例”(项目编号:2023GXTZ001)。
作者简介:邓玉超(1981-),女,湖南永州人,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哲学,体育伦理,体育教学。
通信作者:赵金国(1982-),男,瑶族,湖南永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通信邮箱:864899291@qq.com。
摘要: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八段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八段锦文化记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独特的促进作用。该文通过资料分析、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八段锦进行了研究,发现八段锦文化记忆可以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表达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生命哲学思想、生命观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同时对广西师范大学在公共体育武术课程中进行了八段锦练习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八段锦文化记忆还可以引发各个民族的情感共鸣,通过练习八段锦活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和情操。研究得出:八段锦文化记忆可以促进各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交流、生活方式交融和精神文化生活融合。
关键词:八段锦;民族;文化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082-06
A Study on the Role of Ethnic Writing and Memorization in Form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aking Baduanjin Cultural Memory as an Example
DENG Yuchao, ZHAO Jinguo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0, China)
Abstract: Cultural memor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spiritual hom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self-confidence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it is an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Chinese nation's sense of community. Baduanji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memory of Baduanjin culture plays a uniqu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means of data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Baduanjin, and finds that the cultural memory of Baduanjin can stimulate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xpress the common life philosophy, life concept, value pursuit and life styl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arried out on the students who have practiced Baduanjin in the public sports martial arts cours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cultural memory of Baduanjin can also trigger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Baduanjin cultural memory can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values,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styl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all nationalities.
Key words: Baduanjin; Nationality; Cultural memory; Cast firmly;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Function study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1]。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当前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忆,汲取文化认同力量,达成最广泛的民族文化共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当代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路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由之路[3]。恰好,八段锦是中国古代健身气功,是最早的养生术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八段锦概述
八段锦历经千年锤炼,心口流传,最早的相关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八段锦,又称健身气功·八段锦,从文字涵义上看,其文字口诀与战国时期《行气铭》45字的思维方式相似,认知范式和方式具有高度一致性,都将“气”作为生命哲学的本体概念,将“气”理解为生命的本源,将人体视为阴阳二气运行变化的小宇宙,阴阳运行二气和谐统一,人体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则失衡生病,处于不健康状态。
本研究以健身气功·八段锦(立式八段锦)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了方便叙述,以下简称“八段锦”)。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八段锦的传承主要以心口要领传承和动作图形记载传承为主,到清代以后才出现歌诀化传承形式,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难免出现大量文化信息遗失、篡改、错传,以至于现在仍然没有一本专著系统地介绍八段锦的内容、故事、历史和思想。八段锦在中国文武分化的背景下被列入武术传承体系,而习武者不擅长文字功夫,导致留存下来的八段锦文化遗产偏少,文化记忆碎片化严重,未能形成体系化传承范式。
从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八段锦文化记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记载及文献记载背后的历史故事;第二部分是歌诀要领和相关注释;第三部分是技术动作图势和注解。
1.1 八段锦的核心概念“气”
从字义上看,“气”是健身气功的核心概念。八段锦口诀都是围绕“一呼一吸”而展开的动作姿势。“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双手攀足固肾腰。”[4]《行气铭》名字的核心概念就是“气”。“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1.2 八段锦动作图
从八段锦动作图势上看,八段锦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44图的4个动作图势十分相似,即八段锦的第2、3、5、6动作与《导引图》的第3、8、12、24动作图势相似。
不难分辨,八段锦现存的动作图势、文字记载、歌诀要领和文化符号都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记忆,这些记忆对达成民族文化认同、构建民族情感共同体及引导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八段锦文化记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2.1 八段锦文化记忆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文化是一个类比概念,相对于人类创造的政治、经济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因此文化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又分为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诚然,文化记忆是一个复合概念,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文化”属于人类学的概念,“记忆”属于脑科学的概念,文化记忆属于文化科学范畴的概念。文化记忆通常包括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字、图形、仪式、神话、音乐、舞蹈、诗歌等产物。而本研究主要将八段锦的文字、歌诀、动作技术图形等文化记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共有文化的确认[5]。确切地说,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政党对自己文化体系和系统的一种识别、确认和认可态度。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必须根植于各民族的“共有文化”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只有56个民族都认可的文化理念、文化审美、文化载体、文化样态、文化形式才能得到各个民族的认可,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身份标识。
恰好,八段锦就是中华民族的“共有”文化和身份标识。八段锦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样式,又是56个民族共同传承的共有文化,还是中华传统生命哲学思想具象化的身体动作表达。八段锦作为中国古代健身气功功法之一,是导引术的一种功法,主要以技术动作为载体,以传统生命知识为内容,以天人哲学理念为引领。八段锦分立式(武式)八段和坐式(文式)八段,立式八段锦最早见于南宋曾慥《道枢·众妙篇》,坐式八段锦最早见于南宋洪迈《夷坚志》。流派分南北,南派伪托于梁世昌,北派附会于岳飞,究竟何人何时所创,尚无定论。由于八段锦广泛流传于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阶层,成为中国流传最为广泛和最有影响力的健身气功。八段锦遗留下来的文字、歌诀、技术动作图对于确认民族身份、识别自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认同作用。
首先,八段锦是中国生命哲学思想的身体技术动作表达,表达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生命观。生命观是世界观的一种,是人类看待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生命的一种态度。不同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生命认知、生命起源和生命意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蛋白质与核酸和酶产生同化和异化作用,从而蛋白质不断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更新的复制过程。然而,中国生命哲学认为生命的本质是精、气、神在躯体内的协调运行,而每一个躯体的运行就像一个宇宙,按照精密的机械规则保持和谐统一运作。
而中华传统文化则认为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命之本始”[6]。中国古人关注天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自然界普遍规律与人伦道德,以及人的生命、健康、运动和保健养生方法。人体生命健康就是人体内外、形神、阴阳二气、五脏六腑运行统一的平衡状态。八段锦就是维护人体精、气、神内在平衡的八个肢体动作和干预技术。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7]。
其次,八段锦是中国人追求长生久视的行为方式,展现了各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诚然,人类社会的任何群体或个体的行为都有它所指向的目的,并在若隐若现目的牵引下不断接近或实现目标。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的每一种技艺与研究、实践与选择都以某一种善为目的[8]。八段锦作为一种健身行为,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释家是外来文化,而儒家和道家则是地地道道的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经》成为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道德经》记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9]长生久视就是形容人身体不老,耳目不衰,健康长寿。长生久视不仅成为中国古人追求的价值理念,也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价值追求。正好,八段锦就是实现健康长寿的方法之一,提供了中国人健康需求的技能。表面上看,八段锦只是中国古人进行身体锻炼的8个动作、技能、技法。实质上,八段锦的技术动作和口诀背后隐含着中国人普遍的生命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说和生命阴阳平衡说。
在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概念里,天、地、人共同构成了宇宙,人立于天地之间,天给予人以雨露滋养,地给予人衣食住行的生活。同时,把天与人看做是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人按照天地的规律生活。一年有四季,二十四个节气,日有昼夜交替,天气有寒暑更替,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此为天地运行的“大周天”。练习八段锦,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不间断,遵循阴阳平衡原则,将身体的精、气、神有效地沿着经络脉络运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就是八段锦的内丹功法“小周天”。
最后,八段锦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强化了56个民族的身份认同。“中华”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魏晋北朝,“五胡入华”之后形成多民族杂居交融的社会现象,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走向兼容并蓄的发展格局,文化形态出现多元共体样态。
然而,身份认同就是文化认同的确立过程。要确立自身的身份,首先要确定自身在周围大环境中的位置,鉴别自己民族文化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身份和标识。而要确认身份认同关键是要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并运用独特的文化形式表达出来。显然,八段锦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形式,表达了中国古人“长生久视”的价值追求,“动以健身”的生活观念,外在呼吸活动促进内在生理循环的健身方法。
八段锦传承了“动以健身”“炼气化神”方法。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时期“行气”铭玉杖首表面雕刻45个字,阐述了中国古人一个回合的呼吸方法,讲述了意念、呼吸、肢体运动三者高度统一协调的功法。唐代初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中同样表明了“运动”健身的方法。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运动”习惯使人体的血液流动,身体不堵塞,再加上节制欲望,就能更好地养藏精气,保持身体健康。
不难分辨,八段锦是中国古人独特健身锻炼方法,也是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代表性项目,蕴含着古人质朴的生命观念和思想,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华民族特有体育文化认同的标识和符号。
2.2 八段锦文化记忆引起中华民族的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广泛引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情感共鸣的前提是两者之间的价值共识,而价值共识的前提是认知同频和观念趋同一致。情感共鸣的实质是客体、他人或实物蕴含的价值和情感引起主体情绪情感上的相似主观反映。正如个人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说,情感共鸣的本质是同理心和同情心搭建精神融合桥梁。而搭建情感共鸣桥梁的关键在于两者的价值共识和情感共鸣。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实体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经历了氏族联盟—部落联盟—华夏族团—汉族中心联合—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叠加组合而成的“民族集团”。同样,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囊括了56个民族的风俗、工具、社会组织、运行机制、行为方式、语言、文字、宗教、道德、情感、哲学思想和精神面貌等。
首先,八段锦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中华民族价值共识。八段锦历经千年锤炼,呈现出孕育期、形成期和成熟期。孕育期(363—1162年)是指晋代葛洪《神仙传》记载,到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记载,再到南宋洪迈《夷坚志》文字记载。形成期(1162—1898年)是指南宋到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八段锦导引法》,再到清代梁世昌初刊八段锦图。成熟期(1898—1957年)是指清代八段锦图到歌诀化推广,到民国王怀琪首次注解《八段锦》并流传海内外,再到马凤阁、卓大宏、唐豪1957年出版立式《八段锦》。《八段锦》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广泛流传至今的文本文献、歌诀、技术动作图式;另一部分是八段锦文化记忆背后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认知方式、知识结构等。
总结起来,八段锦文化记忆存在三个方面的多民族价值共识。首先,八段锦属于本土文化,八段锦的孕育、发展、成熟都是在中国境内完成,历经千年锤炼,不断增删打磨完善,八段锦的成长历程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同频共生。其次,八段锦文化基因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是纯正的中国文化基因。八段锦蕴含的思考方式、价值取向、认知体系和文化品格都沿袭了母体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天人观、生命观、健康观、养生论。最后,八段锦不是哪一个人创造,也不是哪一个民族创造,而是56个民族文化共同孕育的文化遗产。
其次,这些价值共识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精神,展示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和朴素情感。八段锦不仅是一种健身形式,还是一种内丹功法,还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生命哲学、伦理道德,以及人的内外兼修方法,上承中国传统生命观,下承“动以健身”方法。商周时期《尚书·洪范》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考终命”“康宁”都是追求健康长寿和长生久视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中国古人质朴的生命观。《吕氏春秋·尽数》同样记载了中国古人的健身观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思想。精、气是人体能量单位,精气的运行不滞、畅通流动是身体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在这些共识价值的加持下,八段锦的观念、思想、价值、精神品格自然会感染练习者,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质朴情感。
笔者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阐释八段锦的价值共识如何引发各民族习练者的情感。从发生机制上看,八段锦文化记忆引发各民族练习者情感共鸣的发生机制:情景塑形—通感会神—价值会意—情感互通。
第一步将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制作成文化道具、文化故事、情感场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八段锦实践活动,感受、体验和熏陶,内化和升华情感。运用体育教育学方法,制造八段锦练习情景,营造练习氛围,制作八段锦的教具,设计流程。运用伦理叙事方法找到共同价值理念,梳理八段锦文化故事,编制八段锦文化故事情节,创设情感场域,塑造八段锦文化时空环境。
第二步通感会神将八段锦的客体文化情节内化为主体感知世界的要素过程。主体认知世界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感觉的方式间接认识世界,从而建构起主体的主观世界,也就是人是通过5种“通感”和感觉的综合化过程构建主观世界。因此,通感会神将实现八段锦价值观念的5种感觉传递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一传递过程实现客体八段锦价值的主体化。
第三步价值会意将八段锦的客体文化价值通过5种感觉的“通感”价值传统传递到主体的“已有”观念世界,并与已有的观念发生会意融合。而主体的“已有”观念是主体从小生活情景和文化情景刺激所形成的后天观念。当客体八段锦的价值观念与主体的“已有”观念在大脑中相遇时,就会产生价值观念的会意融合,这种会意发生过程就是客体价值传送到主体精神世界的过程。
第四步情感互通是主体意识向客体八段锦文化价值观点和立场反向确证求证的认知过程。即主体对客体的价值产生兴趣,并对其价值观念和潜在立场进行追问和廓清的探索过程。这个时候,主体与客体实现了观念的碰撞融合,情感实现了互动互通,文化立场得到了认同,帮助中国人确立民族身份,增进国民意识,形成共同观念,认同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10]。
3 八段锦文化记忆促进中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成效调研
中华56个民族的交流是各民族的文化、价值、立场、价值、情感上的交流,主要体现是在精神层面。交往是指各民族的物质、资源、利益、行为上的实际层面的交往互动。交融则是各民族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多维度、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互动融合。
从实质上看,至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推广八段锦以来,八段锦就已经对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产生实在的影响力。为了弄清八段锦文化记忆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实际情况,本研究运用田野调查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实证八段锦文化记忆的促进作用。
笔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开设的八段锦项目中,随机抽样采集了100名各族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10个项目囊括的问题为:
第一,对八段锦文化的了解程度
第二,对八段锦口诀的掌握情况;
第三,进行八段锦习练的频率每周有进行3次及以上吗?
第四,对八段锦功法特点的理解情况;
第五,对八段锦动作要点的掌握情况;
第六,习练八段锦对自身的影响状况;
第七,习练八段锦后让您和同学有更多共同语言了吗?
第八,习练八段锦后让您和同学更想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吗?
第九,习练八段锦后,您和同学是否找到了共同兴趣点?
第十,习练八段锦后,您和同学关系更融洽了吗?
问卷结果显示,10个项目中有8个项目达到了80%及以上,其中有6项达到了90%及以上,只有2个项目低于80%。说明八段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记忆名片已经深入人心,对我们的意识文化形态已经产生实质影响。
就广西师范大学而言,虽然平时习练不多(据不完全调查:健身气功·八段锦在广西师范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程中占2个学时),但学生对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身体感受深刻,已经基本知道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并清晰明白八段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八段锦文化记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独特的促进作用。八段锦文化记忆可以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表达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生命哲学思想、生命观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中华武术的“觉悟”认知思维方式与中国哲学“觉解”认知方式一脉相承[11]。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八段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记忆,而这些文化记忆已经化作我们“日用而不觉”的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特别是“气”概念的运用更为广泛,“气虚”“气盛”“气馁”“精气神”“生气”“气化”等普遍用语,无不展现着八段锦的内涵。同时,八段锦作为中国内丹术、养生术、健身气功的功法,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内化为健康观念和生活观。中国人普遍认为“健”是指精神和意志坚强,“康”是指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健康就是阴阳二气在人体内顺畅运行、平稳周转,也是中国“气一元”生命哲学思想的具体呈现。
综上所述,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八段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八段锦文化记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独特的促进作用。八段锦文化记忆可以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表达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生命哲学思想、生命观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八段锦文化记忆可以引发各民族的情感共鸣,通过练习八段锦活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和情操。八段锦文化记忆还可以促进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交流、生活方式交融和精神文化生活融合。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EB/OL].(2023-06-20)[2024-02-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598017 578668182&wfr=spider&for=pc.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26.
[3] 邓玉超,敬龙军,赵金国.新时代中国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伦理价值辨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6):471-474, 493.
[4] 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武术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363.
[5] 崔新建.文化认同的本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4-107.
[6] 谭华,刘春燕.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6.
[7]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98.
[8]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8.
[9] 王弼,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60.
[10]邓玉超.东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1.
[11]赵金国,邓玉超.中华武术觉悟认知的两个维度: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12):1052-105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