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时代价值判析

2024-06-20余成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义利观辨析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明清理学政治伦理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ZXF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余成煜(1996-),女,江西上饶人,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传统义利观中的以义为先、以义谋利、义中取利、义利合一等论述,对于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坚守以义为先,避免人际交往的失信化、利己化和功利化,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信守义中谋利,既是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前提,也有利于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和企业软实力的增强,推进社会的持续发展;遵循义中取利,能帮助人们树立合理的财富观;坚持义利合一,公利即为义,也就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以集体利益为首,促进健康群己观的形成。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伦理;义利观;现实价值;辨析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059-04

Analysis of the Time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ew on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s

YU Chengyu

(Library,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middle of social trans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inherit splendid tradit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ews of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s, including putting righteousness first, seeking benefits through righteousness, reaping benefits within righteousnes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s,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oday.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upholding the principle of putting righteousness first can help avoid the discreditation, self-interest, and utilitarianism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hich is the basis for building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biding by 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benefits through righteousness is not only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but also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ir moral quality and enhancing their soft power, thus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reaping benefits within righteousness can help people establish a reasonable view of wealth; and insist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s means that public interest is righteousness. That is, when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personal interests and collective interests, we should put collective interests first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healthy group-self concept.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onfucian; Ethics; View on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s; Practical value; Analysis

中国传统义利观形成于先秦时期。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曰:“以义取利”“见利思义”。孟子也曾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1]董仲舒认为,“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然而不能义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终曰言不及利”[2]。“二程”以为“欲利己者必损人,欲利财者必敛怨”[3]。朱熹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中国传统义利观承认,义利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出现过义利对立的观点,但总体上还是强调义利是辩证统一的。苗润田认为,“义利问题涉及道德原则与经济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群体利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等问题”[4]。因此,深入理解传统义利观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建立健康的群己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现代社会发展和形成合理财富观念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1 以义为先与现代和谐人际观

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以义为先,是孔子所提倡的义利观。孟子也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将孔子的“以义为先”阐述得更为彻底,当义和利发生矛盾时,要以义为先,舍生取义。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受经济繁荣发展和文化多元的影响,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功利化、利己化和失信化。如过分看重个人,只顾自己需要,不顾他人感受,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换取自己所得。失信化现象也有发生,诚信本是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但有的人为了利益甚至做出背信弃义之事,动摇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降低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度。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需要的是互利共赢,共同进步,因为只有互相帮助,以和为贵,才能可持续发展。要扭转利益为先的观念,就要将义作为人际交往的前提。

人是一个社会的组成元素,只有人与人之间交往和谐,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而个人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的前提。他人遇到困难而施以援手,这样当自己遇到困难时才会有人来帮助,整个社会才能形成和谐的氛围。在交往过程中做到言而有信,不做背信弃义之事,诚信是交往的基础,抛弃诚信就失去了与他人真心交往的机会。人类之所以能够和谐相处,与动物界弱肉强食的规则脱离,就在于道义的存在。其实人际交往中的义和利本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信义就是利己。在交往中尊重他人,诚信待人,不忘社会责任,这样在相互尊重对方的立场上创造利益,不仅会促进自我发展,还会推进整个社会发展。以义为先为解决人际关系中的义利矛盾提供了明确的先后顺序,注重以义为先,就会避免人际交往中的负面因素,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逐渐内化为人际关系中的交往原则,推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有原则、稳固、和谐的人际关系。

2 以义谋利与现代社会发展观

孔子曾指出:“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荀子也曾经说:“为事利,争货财,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重死而持义不挠,是士君子之勇也。”[5]即强调见利思义,以义谋利。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瞬息万变,经济发展速度快。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个人则是道德文明的传播者。但是,现实中少数企业和个人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甚至毫不避讳对物质利益的渴望,以求获得物质利益而满足自己。然而,物质利益的增长并不必然带动社会道德文明的发展,一个社会想要取得真正的进步,物质文明与道德文明必须两手抓,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企业和个人获取利益应当从义中取,取之有道,取之有方,这样才能利义兼得,可持续发展。现实中,由于个别企业盲目追求利益,只注重企业效益,漠视产品质量,甚至超越道德底线,坑蒙拐骗、言而无信、以次充好。只顾利益不仅会造成企业和个人的失败,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传统义利观则强调,要用合乎道义的方式取得利益,因为义是取得利益的前提。以义谋利是企业进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以义谋利,不仅能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品牌效应,扩大企业在市场的影响力,最重要还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增加企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个人从义中谋利,以义生利,不仅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获得他人的认可,还能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3 义中取利与现代合理财富观

义中取利能为人们获得财富提供正确途径。狭义的财富,是指物质财富。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是出于人的一种本性。所谓财富观,是人们对财富的态度和观念及人们获取财富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的相关思想。儒家财富观强调对财富进行权衡,提出了富而有道、财自道生、有财有用、和气生财、富而后教、富而好礼、调均贫富、贾而儒行等思想观点[6]。自货币出现,人就有钱财的概念,也从等价交换中认识到了财富的重要性,孔子所说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便是肯定利的存在。这里,孔子主张的是合理的个人利益存在,他强调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必须以符合道义为前提,先义后利,义中取利。荀子曰:“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反对“唯利所在”“唯利是求”。诚然,儒家尽管承认利的合理性,肯定符合义的求利,但是从主要倾向上看,是抬高义而贬低利[7]。马克思曾指出,“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8]。现代社会也强调,让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反对不义之财。若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出现了对财富的过分依赖,不顾道义,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财富,会遭人唾弃和谴责。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义利并不矛盾,义并不是利的对立面,义利是辩证的关系,义中有利,利中有义,两者可以很好地调和,因此义中取利就是人们获取财富的正确途径。从个人来看,合理的财富观不仅会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还会增加自身拥有的财富。从国家层面来看,合理的财富观会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使人们更加尊重劳动者,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而错误的财富观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财富观念产生偏颇,甚至对获取财富的途径产生歪曲的理解。

对商人来说获得利益是经商的重要目的,但古代一些晋商并非把获利当成唯一目的,凡事以道德信誉为标准,坚持义中取利,将这种观念贯彻到经营之中,甚至当义利不能兼顾时,果断放弃利,遵守道义。还有青海西宁一位面馆老板也诠释了什么叫“义中取利”,这位面馆老板连续6年为孤寡老人免单,面馆老板的善行感动了许多陌生人,他们专门到面馆吃面,增加了面馆的效益。如果利脱离了道德的束缚,那么将会出现唯利是从的现象。国外一些国家实用主义风靡,拜金主义盛行,社会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现象十分猖獗,不仅破坏了商业规则,也造成人们扭曲的财富观,认为只要拥有财富,任何手段都是合理的,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须警惕错误和不健康的财富观出现,坚持义中取利。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运行的道德规范[9]。

4 义利合一与现代健康群己观

《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说:“行而宜之之谓义。”从某种意义上,儒家思想倾向于提倡义利合一、义利兼顾、义利并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本质与内涵是“爱人”、利人,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在处理群己关系时“能近取譬”,将心比心,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因此,儒家把“以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极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谐。总体来看,儒家学说充分地肯定了个体与社会是能够而且应该统一的[10]。这种主张,对于构建现代健康的群己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群己关系,即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健康的群己关系就是指正确地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需要义利合一义利观的指导。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是本性,趋利避害是本能,但是如果没有把握义和利的平衡,过分注重利,而忽视义,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中,如果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抛弃集体利益和社会正义,将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置于不顾,就会放纵“唯利是从”的思想观念,形成个人主义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产生利己主义,甚至是为了谋取利而不择手段,危害社会的正常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容易出现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儒家的所谓义与利之概念,从广义谈,有时利泛指为“个人私利”,“义”则泛指群体、社会、国家、民族的公利。义利之辨,实质上是公与私之辨[11]。办企业当然要追求利润,但如果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惜弄虚作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贪求高额利润,那么就会扰乱市场正常的运行规则,国家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市场管理。因此,不能搞“利益至上”,过分强调利益的后果不堪设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一定条件下是一致的,如果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由于矛盾产生冲突时,需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应主动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来保证集体利益,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坚持集体利益就是在保护个人利益。

党的十八以来,反腐倡廉是备受关注的重点话题。当今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就要求社会管理者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着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坚守公平公正,以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大利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违反政策、违背道义的现象。特别是个别腐败分子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大搞行贿、权钱交易,假公济私,有些甚至与利益集团相互勾结,置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只为自己利益。他们的所作所为,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损害了集体利益,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发展,社会稳定运行,对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若他们能承担社会责任,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会助力国家发展繁荣,对其个人而言,也会得到人民的信任与尊重。

当然,坚持集体主义并不等同于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相反,合理、正当的个人利益是应该也是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的。物质是经济基础,在任何时代,义都不可能脱离利独立存在,脱离利的义是不存在的,义利是统一的,所谓公利即为义。追求利益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把握义利之间的平衡,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和社会利益,极力鼓吹抽象的禁欲主义,这样只会产生反作用,使劳动者丧失劳动积极性,不利于劳动者实现个人价值,更不利于经济发展,义利并重是当今社会向前发展的时代需要[12],因此,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左时,需要从多方面周全地考虑并做出妥善处理。

5 结束语

总之,我国传统义利观以重义轻利为起点,并伴随社会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义利合一的观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强调义利观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对传统义利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指导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价值在于:一是现代健康群己观念有赖于义利合一观念的贯彻。义利合一不仅强调了义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利的重要性。在集体与个人关系发生矛盾时,要先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必要时应主动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二是以义为先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现代人际交往观念中人们常常陷入只与对自己有利的人交往这种错误观念,义在利前,则能避免人际关系中的失信化、功利化和利己化,对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三是义中谋利是企业与个人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在社会发展中,企业和个人是组成社会的重要单位,企业和个人谋取利益必须强调以义谋利。以义谋利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也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四是义中取利能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人们需要形成合理的财富观,义中取利强调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必须以符合道义为前提,先义后利,义中取利。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应正确看待传统义利观,并对其进行现代转化,将义和利结合起来,融注现代社会的发展观念,弘扬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型义利观。

参考文献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M].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3] 程颢.二程粹言·人物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 苗润田.“放于利而行多怨”:儒家义利学说再探讨[J].哲学研究,2007(4):45-50.

[5]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 涂可国.儒家财富观新释[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5):1-12.

[7] 焦会琦,雷桂贤.传统义利观略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1): 34-35,41.

[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9] 于雅章.传统义利观及其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9(35):66-67.

[10]古怡.儒家美学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J].理论学刊,2006(7):33-35.

[11]高德文.儒家义利观的现实启迪[J].管子学刊,2001(2):78-80.

[12]李成远.传统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37(5):97-100.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义利观辨析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孔子义利观内涵探析——以《论语》为中心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义利观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浅析洛克的有限政府思想
新媒体在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孔子义利观的现代文化传播意义 张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