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

2024-06-20杨雪

中国新通信 2024年6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互联网+教育职业能力

摘要: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需要。“互联网+教育”为我国教育发展带来新变革,也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带来新挑战。本文在提炼和归纳“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职教师;职业能力

随着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目前,“互联网+教育”已成为“互联网+”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职业发展是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1]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也迫在眉睫。推进“互联网+教育”,应准确把握“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基于此,本文旨在厘清“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从而提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提升策略,这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互联网+教育”内涵

关于“互联网+教育”的内涵解读,教育部没有明确的部署,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看法。有学者从人才培养目的、人才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评价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教育”的内涵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将教育注入互联网基因,实现从人才培养目的、过程到评价等全过程的变革,实现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生态化教育,最终实现教育全局性发展、战略性转型。[2]也有学者从研究“互联网+教育”的典型案例如慕课(MOOC)、可汗学院、翻转课堂/习本课堂等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教育”是指运用云计算、学习分析、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超越学校和地区的界限,面向不同学习者,提供优质、丰富、个性化的新型教育服务模式。[3]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角度还是从“互联网+教育”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互联网+教育”的本质,都认为“互联网+教育”并非简单地使用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也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在教育中,更不是浅显地将二者简单相加,而是要实现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教育进步,增强原有教育创新力和激发生产力。因此,本研究认为“互联网+教育”仍是以教育为本,将“互联网+”的本质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中,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和重构,使其升华,让原有的传统教育焕发出新活力,创建更加优良的教育生态。[4]

(二)“互联网+教育”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重塑融合。“互联网+教育”可以在教育活动中的任一环节进行跨界融合,如“互联网+教学”“互联网+管理”“互联网+评价”等,甚至可以在教师和学习者中进行跨界融合,每一个“+”代表的都是跨界融合,都要在原有教育水平上进行升级,以实现质的飞跃。[5]“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与教师、学习者、课程、教学、管理等的深度融合,从而优化当前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二是创新驱动。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新型的教育创新模式更易于实现,也能更广泛地被大众所利用,从而推动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大众在快速共享教育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更多教育创新理念和设想的集成,为原有传统教育注入新活力。三是优化关系。“互联网+教育”打破了原有传统教育形态中的师生关系,对其进行了优化重组。“互联网+教育”践行“共享”教育理念,不受国家、地区限制,一切可学习的资源都能被师生通过互联网在短时间内获得。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优化自身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相关知识,拓宽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自身定位,一定程度上将优化师生关系。四是更具生态性。推进“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互联网+教育”仍是以教育为本,因此,核心在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核心关注点。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师可更广泛地关注每一位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因此,“互联网+教育”更具生态性,真正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了“人”身上。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高职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但缺乏有效转换

高职教师群体对教学资源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紧跟时代发展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各种信息化培训,努力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能快速从网上在线教育平台上汲取营养,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提升自我。但“互联网+教育”不仅要求高职教师具备信息获取能力,更需他们能够将所获取的信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职业素养。然而,有研究发现,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方面的素养还不尽如人意,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和共享效果并不理想,仅有不足10%的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6]

(二)高职教师具备利用信息化教学设施的能力,但缺乏有效加工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具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条件,学校配有多媒体教室,也引入了像云班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这为开展信息化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然而,多数高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运用仍然主要停留在PPT课件展示阶段,只会简单制作PPT,并初步使用多媒体技术。他们对网上在线教育平台、在线资源的了解不够深入,较少将在线教学平台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对整合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和应用资源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高职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视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开展

高职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但有些高职教师存在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专注“人机”对话,忽视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开展。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仅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讲解全部来自多媒体课件,而且课堂上任一环节的开展都依赖于信息技术实现。这不仅没有处理好信息技术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更忽视了“互联网+教育”仍是以“人”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舍本逐末,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运用。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提升策略

(一)学校层面提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策略

1.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提供平台保障

在“互联网+教育”大环境下,学校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尤其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等的建设。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应具备评估功能,让教师更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评估教学效果,以便更好进行教学活动。资源库为教师教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促进教师技能提升。

2.提供全方位培训,促进教师技能升级

学校应对教师开展全方位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是学校应提供不同类型的、全方位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解决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学校应加强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与本校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信息技术运用情况开展线上研讨活动,共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同时,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共同打造信息化教学,让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信息化教学运用效果。三是通过信息化教学大赛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信息化技能的提升。通过技能大赛平台,既可磨炼教师实践技能,也能提升信息化能力,促进教师技能升级。

3.建立“激励+服务”一体的保障机制

为保障“互联网+教育”的顺利运行,一方面,高校应建立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指为实现或达到某种目的,采用特定的方法与手段,最大化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7]一个学校要实现“互联网+教育”的顺利运行涉及多个环节,不仅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还需要对最终目标和任务实施评估和考核。因此,为了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真正落实“互联网+教育”技术,高校必须全方位实施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并给予相关部门和个人物质和精神结合的奖励。另一方面,为最大化保障“互联网+教育”的效用产生,高校还应建立服务机制。高校作为师生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平台,不仅应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还应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服务,如制度服务、技术服务、研究服务等,促进教师“互联网+教育”的真正实现,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效果。

(二)教师层面提高职业能力发展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应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评价者。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在线教育平台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线上教育资源,师生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养成搜集信息、辨别信息的良好习惯,并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来整合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不仅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受到了冲击,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多样化,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因此,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储备,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传授知识和学习教材来获得知识,而教师教授的知识和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来源于教材这个狭小的范围。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各种优质的、免费的课程资源在互联网上大量涌现,如慕课(MOOC)、哈佛大学的免费公开课等,都可以被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随时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中学会甄别与分辨,结合学生的学情,选取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信息,以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的效果。

2.优化教学模式,升级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升级教学方法。教师应利用在线网络教育平台,构建“课前自学+课中教学+课后辅导”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贯穿了完整的学习过程。课前,教师可提前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本节课讲授的教案、需要学生思考或探讨的问题等内容供学生课前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反馈向教师反馈疑惑点;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节内容重难点和学生疑惑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教师既可以通过在线网络平台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巩固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困惑再次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师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升级。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情,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使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同时,应避免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盲目追求新奇和不同的教学手段,而应当追求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

3.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随着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模式等的变革,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已逐渐成为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能力。一方面,教师应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能力。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快速、准确地在网络平台上获取教育信息,并能将各种信息整合利用。另一方面,教师应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具备将课程特点、教学模式、学生学情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深度融合的能力,以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真正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精神,让教育焕发出新活力、新动力。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为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一方面,这一变革为高职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互联网技术,高职教师能更全方位地掌握学生动态,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同时,为高职教师在教学信息化比赛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平台。另一方面,“互联网+教育”也为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带来了新挑战,要求每一位高职教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并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杨雪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隋淼.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09):187.

[2]吴南中.“互联网+教育”内涵解析与推进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1):6-11.

[3]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4):3-8.

[4]杨秋燕,余亮.“互联网+教育”的内涵、特征与核心要素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5):25-30.

[5]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6]王玲玲,宋晓晴.“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22-25.

[7]孙绵涛.教育现象的基本范畴研究[J].教育研究,2014(9):4-15.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互联网+教育职业能力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