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态度系统视阈下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对碳中和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2024-06-20贾碧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碳中和哈萨克斯坦新闻报道

作者简介:贾碧璇(2000-),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

摘要: 该研究以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Kazinform对碳中和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以态度系统为理论框架,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为指导,自建语料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生态话语分析,试图发现哈萨克斯坦对碳中和问题的关注焦点和话语中的态度资源。研究发现:Kazinform对碳中和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实现碳中和的途径及其社会影响上;总体而言,态度资源中的情感和判断所占比例较大,但在不同生态实体中的分布有所不同;新闻报道的总体生态态度是有益的。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哈萨克斯坦对碳中和的态度,为中亚其他国家实现碳中和及进一步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态度系统;碳中和;哈萨克斯坦;新闻报道;生态哲学观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055-04

An Eco-Discourse Analysis of Kazakhstan's News Reports on Carbon Neutr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itude System

—Taking Kazinform as an Example

JIA Bixuan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is an eco-discourse analysis taking the news reports on Kazakhstan's mainstream media Kazinform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using the attitude system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guided by the ecosophy of "diversity and harmony, interaction and co-existence", and using a self-built corpus that combin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find out the focused issues on carbon neutrality and the attitudinal resources in the discourse. It is found that: Kazinform's focuses on carbon neutrality mainly rest on the ways to achieve it and its social impact; affect and judgement account for a larger proportion in general, but the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entities varies; the general ecological attitude of the news reports is beneficial. This study is useful in revealing Kazakhstan's attitude to carbon neutrality,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other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and further building a harmonious ecosystem.

Key words: Eco-discourse analysis; Attitude system; Carbon neutrality; Kazakhstan; News reports; Ecosophy

随着人们对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关注,语言学家们试图通过语言研究来寻找解决方案。一些研究者认为,语言的建构功能非常重要,因此生态语言学应运而生。它是通过分析语言来探究人类与人类、生物和物理环境之间维持生命的关系,试图揭示人们的认知结构,并最终对其进行改变[1]。国外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语言教学与语言习得,理论建构与文献综述,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语言接触,话语分析[2-3]。可以看出,豪根范式下的研究较为流行,即将语言生态视为隐喻,强调语言的多样性,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现状调查、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等[4]。然而,在国内韩礼德范式更为流行。宏观层面的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多集中在对生态语言学这一学科的界定、生态话语分析与其他类型话语分析的辨析及对生态哲学观的探讨等方面,话语分析的类型和生态哲学的建构也呈现本土化的趋势。例如:2017年,赵蕊华、黄国文从生态话语分析的发展背景,研究模式、目标、原则和方法,以及与不同话语分析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5]。之后,黄国文和何伟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生态哲学观来指导生态话语分析[6-7]。微观层面的生态话语分析研究涉及文学小说、诗歌、新闻报道、政策文件、课本教材等多种文本类型,涉及的生态问题包括动物保护、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研究对象多为涉及上述文本类型和生态问题的中美两国的中英文文本,且多使用及物性系统和评价理论作为理论框架。

由上可知,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已涉及各种生态问题和不同类型的话语。然而,关于碳中和这一热点生态问题的研究很少,对中亚国家的关注也不足。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关于碳中和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剖析哈萨克斯坦的生态意识和态度。

1 态度系统

态度系统是Martin和White于2005年在《评估语言:英语评价系统》(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中提出的[8],是评价系统的核心部分。评价系统由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态度与我们的感觉有关,包括情绪反应、对行为的判断和对事物的评价。介入指态度的来源,态度有不同的来源,既可以来自作者本人,也可能来自他者。级差指对情感、人品好坏、事物价值等评价程度的差异级差[9]。

态度系统(Attitudinal System)可进一步分为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每一种态度均有极性,即积极或消极。情感是指人们情绪和感受的表达,表明说话者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和观点的态度和立场。判断是指使用一系列制度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正面或负面的评价,有社会尊重和社会约束两种类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思考社会判断的积极内涵是否确实值得赞扬,社会判断的消极内涵是否确实值得批评。鉴赏是对物质、艺术、过程和事物状态等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而不是对人类行为的评价[10]。

态度系统的生态意义体现在作者/说话者(评价者)对人/行为/事物(被评价者)的判断和评价中,以揭示其对生态问题的感受。

2 Kazinform中碳中和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本研究以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Kazinform中的碳中和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共18篇,7 518词),以态度系统为理论,以何伟提出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为指导,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力求回答三个问题:哈萨克斯坦碳中和报道关注碳中和问题的哪些方面?报道中的态度资源分布如何?相关报道的生态态度取向如何?

2.1 高频词根和关键词分析

Kazinform中的碳中和相关报道的高频实词词根(前20个),如表1所示。

表1   Kazinform中碳中和相关报道的高频词词根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语料库中,对碳中和问题本身(carbon和neutrality)和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和country)的讨论最多,且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陈述、哈萨克斯坦将提供哪些政策支持和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情况。“carbon”“capture”“technology”等有关实现碳中和的手段(achieve)和可再生能源(renewable)生产等影响碳中和的因素也有所讨论。此外,与碳中和密切相关的能源词汇“energy”“resource”和“gas”也是语料中的高频词。相关讨论涉及哈萨克斯坦能源消耗的具体数量(percent)、能源储备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实现碳中和并非纸上谈兵,而需要哈萨克斯坦积极采取行动。因此,“achieve”是语料中的高频词之一。哈萨克斯坦实现碳中和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international”和“support”也是语料中的高频词。其余高频词如“sector”“development”“green”“climate”“quality”“economy”等均体现了实现碳中和的社会影响。“Air”不同于其他高频词根的是,所收集语料中有一篇报道聚焦空气污染及碳中和背景下相应的改善措施。

高频词是语料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而关键词则是通过与参照语料库对比得到目标语料库中相对而言显著性较高的词。综合两者能更好地说明目标语料库的语言特点。表2为关键词词表。

表2   Kazinform中碳中和相关报道的关键词表

注:关键性越高,目标语料库与参照语料库中的差异越显著。关键值为6.6或更高时代表p<0.01。

高频词词根表和关键词表之间存在细微差异。“transition”“decarbonization”等词在碳中和新闻报道中比在一般新闻报道中更为显著,体现的是实现碳中和的方式。“EBRD”和“Chevron”在目标语料库中也较为显著,因为其中有特别报道介绍了社会团体或国际组织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合作,以及哈萨克斯坦从其中得到的支持。

从以上分析可知,Kazinform中碳中和的新闻报道强调了哈萨克斯坦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事实,并讨论了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储备和消耗、实现碳中和的措施、碳中和对哈萨克斯坦各行各业的影响,以及对其可持续发展的益处等。

2.2 态度资源分析

2.2.1 生态实体分析

进行话语态度分析首先要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标记。通过标注共发现314处态度资源及对应的被评价者,整合相同项后,目标语料中的被评价者共分为5类:哈萨克斯坦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事实(简称“事实”)、实现碳中和的举措与政策、碳中和实施对社会的影响、碳中和本身、国际社会和其他(包括哈萨克斯坦、国际专家与组织、哈萨克斯坦与多方的合作等),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Kazinform在碳中和主题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承诺本身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际方法上,包括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哈萨克斯坦社会或国际社会的投资等方面的讨论。实现碳中和的社会影响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效率的实现、各行业竞争力的提高等。大部分内容集中在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这不仅表明了哈萨克斯坦实现碳中和的决心,还体现了哈萨克斯坦为达到目标做出的努力。对其社会影响的讨论也体现了哈萨克斯坦实现碳中和的明确目的及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对社会各界的考虑。哈萨克斯坦实现碳中和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及与其他团体的合作。 因此,国际社会和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其他实体、国际专家和组织、哈萨克斯坦与其他国家或团体的合作等都在目标语料中有所讨论。

2.2.2 态度资源分布与生态态度取向分析

不同生态实体的态度资源分布,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情感占比36.94%,判断占比40.45%,鉴赏占比22.61%。 情感和判断占比接近,但在各个生态实体中的分布差异较大。在评价实现碳中和的方法时,情感和判断的使用频率较为接近,这意味着目标语料不仅介绍了实现碳中和的方法,还表达了评价者的赞扬。但在评价实现碳中和的社会影响时,多采用判断和鉴赏资源;在评价国际团体和其他实体时,更多的是感情表达,如“hope”“support”“cooperation”“believe”等词经常出现在目标语料中;当谈到哈萨克斯坦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及碳中和时,“它是什么”是焦点,而不是“它将如何”或“我怎么看”。

Stibbe(2015年)认为,根据话语意识形态是否与分析者的生态哲学观相一致,生态话语可以分为生态有益型、生态破坏型和模糊型三种,且对于两者是否一致的判断无形地贯穿于整个生态话语分析中。生态语言学家有责任塑造和促进生态有益型话语。因为本研究对态度资源极性的评价是以生态哲学观为基础的,所以话语中的态度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其生态态度取向。

从表4可以看出,态度极性总体比例分布不均,且在各个生态实体中的分布也不均匀,总体积极态度占比75.48%,消极态度占比12.10%,模糊态度占比12.42%。目标语料主要讨论哈萨克斯坦为了实现碳中和已经采取或将要采取的举措,如提升减少碳排放的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促进经济数字化、接受国际团体的投资和支持等。相关内容均在赞扬政府和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目的是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生态系统。因此,相关论述可以被定义为生态有益型。

碳中和的实现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可持续发展都是有利的。因此,对碳中和的社会影响的评价总体上是正面的,小部分消极态度资源主要集中在不采取行动带来的不良影响上。相关论述展望了生态系统和谐的绿色社会,可归为生态有益型。语料的其他部分也传达了生态有益型态度,例如:促进国际组织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合作以帮助实现碳中和,赞扬哈萨克斯坦和其他组织为开发更有效的减少碳排放或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所做的努力。综上所述,Kazinform中碳中和新闻报道的生态态度取向为生态有益型。

3 结束语

综上分析可知,Kazinform中碳中和新闻报道的内容广泛,包括“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实现途径、社会影响,哈萨克斯坦与他方的伙伴关系等,重点关注碳中和实现途径及其社会影响。就其态度资源来说,情感和判断所占比例大于鉴赏,这意味着Kazinform的新闻报道在客观的同时又充满“人情味”,且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本研究“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一致。因此,判断Kazinform关于哈萨克斯坦碳中和的报道为生态有益型,体现了哈萨克斯坦为建设一个生态更加平衡、更加宜居的环境所做的努力与展望。

本研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哈萨克斯坦对碳中和的态度,并为中亚其他国家日后实现碳中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STHBBE A. Ecolinguistics:Language, Ecology and the Stories We Live by[M]. London:Routledge,2015.

[2] CHEN S. Language and ecology: A content analysis of ecolinguistics as an emerging research field[J].Ampersand,2016(3):108-116.

[3] 常远.基于ROST内容挖掘的国内外生态语言学研究动态及热点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583-591.

[4] 黄国文,赵蕊华.生态话语分析的缘起、目标、原则与方法[J]现代外语,2017(5):585-596,729.

[5] 赵蕊华,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研究与和谐话语分析:黄国文教授访谈录[J].当代外语研究,2017(4):15-18,25.

[6] 黄国文.论生态话语和行为分析的假定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6):880-889,960.

[7] 何伟,魏榕.多元和谐,交互共生:国际生态话语分析之生态哲学观建构[J].外语学刊,2018(6):28-35.

[8] MARTIN J, WHITE P.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Ltd,2005.

[9] 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6):13-20.

[10]司显柱,庞玉厚.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与语篇翻译[J].中国外语,2018(1):96-102.

猜你喜欢

碳中和哈萨克斯坦新闻报道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美国航空公司的碳中和实践及其效果研究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