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代词汇环流个例研究
2024-06-20庞大瑜
作者简介:庞大瑜(2000,10-),男,广西北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
摘要:综合利用语料库、报刊数据库、词典等资料,可以明晰“神经”一词在中日两国间演变和环流的词汇史,辨析其古今各义的出处,对“日语借词”的身份进行认定。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神经”一词于1889年通过《申报》传入中国,但并未得到广泛认可,1908年颜惠庆译《英华大辞典》参考了英和辞典中对于日源新词的对译,继中国前代各双语词典之后首次将“神经”一词编入辞典对译英语词nerve。经认定“神经”一词极有可能为日语借词,该词现代释义主要源自日本,古代释义及部分现代释义源自中国。对于该词“日语借词”身份的最终认定仍有待今后针对词汇传入、成立、固定的动态过程进行深入调查。
关键词:神经;日语借词;中日词汇环流;词义演变;词义出处;身份认定
中图分类号:H134;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030-06
Case Study of Lexical Circulation in Modern Chinese-Japanese
—The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Shenjing" and Its Identification
PANG Dayu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Abstract: By comprehensive use of corpus, newspaper database, dictionary and other materials, we can clarify the lexical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word "Shenjing"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distinguish the sources of its ancient and modern meanings, and identify its identity as "Japanese loanword". The study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word "Shenjing"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889 through Shenbao, but it was not widely recognized. In 1908, Yan Huiqing translated Yinghua Dictionary by referring to the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neoglyms in the Yinghe dictionary, and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word "Shenjing" was compiled into the dictionary to translate the English word nerve after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bilingual dictionaries in China.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the word "Shenjing" is most likely a Japanese loanword, and the modern definition of the word is mainly from Japan, and the ancient and some modern definitions are from China. The fin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identity of the word "Japanese loanword" remains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vocabulary introduction, establishment and fixation.
Key words: Nerve; Japanese loanwords; Lexical circulati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he evolution of word meaning; Semantic provenance; Identification
中国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主要发源地,自古以来便影响着周边国家,近代以前日本更是从中国借用了大量的汉语词,这些汉语词植根于日本后受到各方面影响衍生出新义,附带新义的日语汉语词汇再次回传中国后,被赋予汉语词新义,这一过程即为中日词汇环流。朱京伟(2020)通过《申报》和其他5种清末报刊考证日语借词源流,将“神经”归入《申报》(1880—1889年)出现的二字新义日语借词[1]。同时,朱京伟(2020)也指出:“虽说以上词经过词源考证筛选为日语借词,但要对此进行最终认定仍需具体例证,仍需对其在日语中的产生过程及进入汉语的过程进行逐一描述[2]。因此,本文通过中日两国词典、语料库、报刊数据库等资料,利用具体例证试对“神经”一词的新义日语借词身份进行认定,对该词各义出处进行辨析,以此明晰“神经”一词在中日两国间演变和环流的词汇史。
1 “神经”在中国的溯源结果
1.1 语料库及报刊数据库溯源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对“神经”一词进行检索,分别得到了132、786条结果,因用例过多,此处仅选取部分用例以供参考[3-5]。
(1)素灵所秘,不行於世。凡受上真之法,三宝神经,虽通灵究微,不知雌真一之法,亦无所成矣。
《上清大洞九宮朝修秘訣上道》(周)
(2)至於神经怪谍,绿笥丹筒,金版玉箱,锦文缇帙,并藏诸灵府(后略)。
《全梁文》(六朝)
(3)曾有神经繁锐、思想高超的先生们,把这话批评得毫无理由(后略)。
《八仙得道·八十四回》(清)
(4)取县印出,跳舞狂歌于市,似有神经病者。
《清代野记》(清)
(5)阿肌稣丸者本媚药,或兴奋剂,而兹则羼入猛烈之品,能使脑力失其效用,神经中枢为过度之激刺,亦不能制其百体,其形态遂类颠狂。
《十叶野闻》(民国)
通过分析上述用例可知,“神经”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朝,在近代以前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①泛指神奇的经书;②泛指古代专门记载奇异故事的书简;③特指前凉名儒祁嘉依据《孝经》,并结合时风所作的《二九神经》一书。其余用例中的“神经”经逐一排查确认为神和经的线性排列,语义上是隔断的。如“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一句指的是“他的灵魂自由漂泊,飞越高山而不碰撞”,神指的是灵魂,经指的是飞越。在近代“神经”主要有以下五种含义:①神经纤维构成的组织,把脑和脊髓的兴奋传给各个器官,或把各个器官的兴奋传给脑和脊髓;②精神状态;③对事物过于敏感,该义为神经与过敏组合而成,故这一含义暂定;④内心感受;⑤感知洞察。
经考证发现,以上近代用例仅有《八仙得道》(1868)、《十叶野闻》(1917)可考证具体时间,其余用例仅知为晚清民国成书,具体时间不可考。用例出现时间对于考证词源极其重要,而报刊作为近代吸收外国文化的典型方式,时间明确可查,显然具备重要研究价值,故笔者利用爱如生《申报》数据库对“神经”进行检索,结果选取部分以供参考[6]。
(1)聘請名醫 日本報云俄國皇后曾患神經病前次因在汽車。
(1889 年5月3日 第一页)
(2)席入房又爲宫人纒住連盡數觴使之腦熱驟增神經昏亂和。
(1907 年8月18日 第十页)
(3)人之心理。可以推測。世變繁劇。文人之神經過敏。
(1911 年2月11日 第二十页)
根据《申报》记载可知医学意义上的“神经”于1889年在中国出现,“精神状态(失常)”一义出现于1907年,“过于敏感,失去常态”一义出现于1911年,此为上述“神经”部分释义在中国的具体用例出现时间。
1.2 词典溯源
词典向来是考证词汇出处的绝好工具书,且观上文语料库调查结果可知,近代是关键时期,在该段时间内“神经”衍生出了与古代“神经”迥然不同的新义,“神经”一词似为近代外国借词或为吸收外来文化后的中国有典新义词。故本节将通过各版本现代汉语词典和近代双语词典分别对“神经”一词的古义、今义及新义进入我国的过程进行分析,以考证其来源[7-9]。
1.2.1 现代汉语词典
本文选择中国代表性国语词典《汉语大词典》(1986—1993)、《现代汉语词典》(2005),以及词源辞典《新华外来词词典》(2019)对“神经”一词展开调查,结果汇总整理为表1。
词义上,“神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与《新华外来词词典》中的释义基本一致。然《汉语大词典》中没有以上两本词典的释义(2)的义项,却多了一项古代延续下来的释义“神秘奥妙之典籍”。词源上,据《新华外来词词典》记载,“神经”源自日语的「神経」一词,而日语的「神経」则意译自荷兰语“zenuw”一词。此外,通过书证年代可推断出“神经”成词于近代。经调查,日语「神経」一词确实出自1774年杉田玄白所译的《解体新书》,是在翻译荷兰语词“zenuw”时,将「神気」和「経脈」组合造出的新词汇。从此处看,中国古籍中的“神经”一词似乎未传到日本,或者是未被日本作为一个独立词汇吸收借用,因此日本在近代借用汉字翻译外来概念的时候不得不自行造词。
1.2.2 近代双语词典
本文通过英华字典数据库对“神经”一词的英汉双语解释展开调查,记载有该词条的词典有以下4本,即颜惠庆《英华大辞典》(1908)、卫礼贤《德英华文科学字典》(1911)、商务书馆《英华新字典》(1913)、赫美玲《官话》(1916)。因词条过多,故仅选取相关性强的部分以供参考,结果汇总整理为表2[10]。
通过对英华字典资料库中各版本的近代双语词典的考察可知,近代中国“神经”一词主要对译英语的“nerve”,即目前医学上通常指的“神经”一义。
综上,笔者推断“神经”古义为:①神秘奥妙之典籍;②记载奇异故事的书简;③特指《二九神经》一书。发展至近代,该词以日语借词的形式传入国内,衍生出一系列新义:④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给各个器官,或把各个器官的兴奋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由许多神经纤维构成;⑤过于敏感,失去常态;⑥精神状态(失常);⑦内心想法;⑧感知洞察;⑨思想思路等。但“神经”一词是否确为日语借词,在近代前是否传入日本,对日本是否产生影响,日本在创造了「神経」一词后,其新义为何,现代“神经”释义究竟哪些源自中国,哪些源自日本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考证,以下将同样利用语料库、词典及报刊数据库等资料,考察“神经”一词在日本的成立与演变。
2 “神经”在日本的溯源结果
2.1 语料库溯源
据上文对中国语料库和词典的溯源可知,“神经”一词的新义首次出现应是在清末《八仙得道》一书中,释义为“感知洞察”,紧接其后的是《申报》(1889)一则新闻上,释义为“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方面疾病”,其后直至《英华大辞典》中对译“nerve”的“神经”一词出现,上文总结的中国“神经”一词所有含义在中国可考史料中首次彻底面世。值得注意的是,因在颜惠庆译《英华大辞典》之前清代各小说中所用“神经”一词已经具备医学上所指“神经”一词演变而来的特征,故此处的“首次”存疑,仅为方便以下检索数据所做的推断。在此基础上,如若该词确为日语借词,则理应日本在中国该词新义出现前便存在可考的同义「神経」用例。故本文选取「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NDL)」这一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库及语料库,对日本「神経」一词在1774—1908年间的记述情况进行检索,并将其结果汇总为表3。
因该段历史资料中19世纪内史料多数无法确定具体时间,只知出于该时间段内,故表格将对19世纪内的史料考证以100年为区间进行划分。以下将依据日本近现代各国语词典和双语词典对「神経」释义及其出典进行再次考证。
2.2 词典溯源
本节选取《日本国语大辞典》(2000—2002)、《大辞泉》(2018)两本现代日本国语辞典以及《英和对译袖珍辞书》《附音插图英和字汇》《明治英和字典》《双解英和大辞典》四本近代日本双语辞典对「神経」一词的相关记述进行考证,结果分别汇总为表4和表5[11-14]。
综上可知,据「神経」一词最早出现年代推断,中国“神经”一词的日本传播有三种可能:未传到日本;未以独立词汇的形式传到日本;以独立词汇形式传到日本,但未固定。因为以上三种原因之一,日本近代之前并未出现「神経」的用例。但尽管如此,通过杉田玄白造词过程描述的「神気」与「経脈」的组合可知,源自中国汉籍的诸多汉字仍然成为日本自造「神経」的重要基础。
日本「神経」有以下释义:①神仙鬼怪;②统率动物体各部分的功能,并作为各部分和中枢之间的刺激传达途径的器官的总称;③感受和思考事物的功能,心理作用,特别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关心,心情,知觉精神;④敏锐、敏感的感觉,把不存在的事情当作事实来思考和感受的心理活动。
3 “神经”的日语借词身份认定及释义辨析
据日本国会图书馆数据库语料库,以及日本现代国语辞典溯源可知中国“神经”一词的②④⑤⑥⑦⑧释义皆可在日语中找到对应用例。释义②中国的出典为六朝的《全梁文》,远早于日本出典,在中国原生释义这一点上证据确凿。释义④日本出现的最早用例在1774年,先于本文调查的中国最早用例1889年。《申报》记载近130年的时间(最早用例并非1901年叶瀚译《泰西教育史》),即便具体时间不可考,有可能演变自该释义的上述用例,时间上也仍晚于1774年,故该释义有极大可能自日本传入中国。释义⑤中国该词组合义最早用例出自1911年《申报》,非组合义大概率出现于民国之后的当代,而日本该词组合义最早用例出自19世纪,非组合义最早出现于1900年6月,因该义亦极有可能出自日本。释义⑥中国最早用于1907年《申报》,日本最早用例出现于1900年7月,故笔者推断该义始发地同为日本。释义⑦经本文调查中国最早用例为民国时期的《清史演义》,成书时间不详,本书共一百回,起于满清之源起,终于宣统帝逊位,故推断其成书时间最早为1912年。据《日本国语大辞典》记载用例,在1878—1879年织田纯一郎译的《花柳春话》中就曾出现类似用例,故推断该释义同样传自日本。释义⑧中国最早用例出现于清代《八仙得道》一书,成书时间1868年,反观日本,据笔者调查其最早用例或是出自1890年的落語《牛的出嫁》中,故推断该释义始发地为中国。
再将中日近代各时期各版本近代双语辞典,即表2、表5进行对比可发现,记述有“神经”一词的英华辞典的成书普遍晚于英和辞典,且双方共8本双语辞典都将“nerve”一词对译为“神经”与「神経」,这种惊人的一致性不同寻常。纵观中国各类语料,除了《申报》等报刊外,在1908年前的各版本英华双语辞典中并未出现明确意义上的医学上的“神经”一义,为何会在1908年的《英华大辞典》中突然出现呢?中国不同于日本,日本在1774年的《解体新书》上明确记载了「神経」一译“神奇的经脉”的创作由来及其对应音译,但中国该词该义的出现无根无源,无相应古义支撑,也无具体创词描述翻译经过。郭玉红(2017)对颜惠庆译《英华大辞典》的出典进行研究,发现《英华大辞典》记载了很多前代同类辞典并未记录过的译词,其根据《汉语外来词词典》的日本语借用语一览抽出67个词条中的某一译词,对比马礼逊《英华字典》(1822)、卫三畏《英华韵府历阶》(1844)、麦都思《英华字典》(1847),以及颜惠庆《英华大辞典》等一众双语词典发现,上列出的译词跟其英文单词的对应关系第一次出现均是在颜惠庆的《英华大辞典》中,且在将颜译辞典与《明治英和字典》(1884)、《英和双解字典》(1885)等一众英和辞典中抽选的67个词条进行对比后指出颜惠庆译《英华大辞典》有很大可能借鉴了英和辞典进行编撰[1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神经“医学方面的现代释义主要源自日本,古代释义及部分现代释义源自中国”。颜惠庆译《英华大辞典》很可能借鉴了英和辞典进行编撰,“神经”极有可能为日语借词。本文主要通过中日两国各大数据库语料库及国语双语辞典对“神经”这一汉语词的日语借词身份进行了认定,并对其多种释义的出处进行了辨析整理,试为今后的中日近代词汇环流个例研究提供参考。尽管如此,本文离该词的最终认定仍有距离,该词在两国传入、成立、固定成型的动态过程仍有待细致考察。同时,中日词汇史的个例研究将是佐证中日词汇交流计量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朱京伟.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时间溯源:以《申报》和其他5种清末报刊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20(4):1-10.
[2] 朱京伟.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的轨迹:清末报纸中的日语借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237.
[3] 肖江乐.中日近代词汇环流个例研究:“认识”词义的演变[J].高等日语教育,2020(1):91-102,161.
[4]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DB/OL].[2023-11-01].http://ccl.pku.edu.cn/.
[5] 北京翰海博雅科技有限公司.鼎秀古籍全文搜索平台[DB/OL].[2023-11-01].http://www.ding-xiu.com/ancientbook/portal/ index/index.do.
[6] 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爱如生申报数据库[DB/OL].[2023-11-06].http://bn.ersjk.com/spring/front/read.
[7]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93.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图书馆,2005.
[9] 史有为.新华外来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10]台湾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英华字典资料库[DB/OL].[2023-11-17].http://mhdb.mh.sinica.edu.tw/dictionary/index.php.
[11]邓牧,马俏楚.经济术语“年金“”养老金”在中日两国的互动与流变[J].日语学习与研究,2023(6):95-106.
[12]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DB/OL].[2023-11-28].https://dl.ndl.go.jp/.
[13]小学館国語辞典編集部.日本国語大辞典[M].2版.東京:小学館,2000.
[14]小学館.大辞泉[M].2版.東京:小学館,2018.
[15]郭玉红.颜惠庆与《英华大辞典》的编纂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