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译本的谚语翻译研究

2024-06-20李娜阿步利孜·穆沙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翻译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技巧

李娜 阿步利孜·穆沙江

基金项目:新疆伊犁师范大学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维文平行语料库研究”(项目编号:2022YSYB045)。

作者简介:李娜(2001-),女,回族,新疆伊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维翻译。

通信作者:阿步利孜·穆沙江(1982-),男,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维翻译,通信邮箱:81724171 @qq.com。

摘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一本集中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完善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书。该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谚语进行翻译探究,概括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及其维译本中的谚语概说、谚语特点、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虽然书中谚语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但是种类丰富、运用灵活,这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谚语运用特色,该文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具体实例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维译本中谚语的运用特色分别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其翻译方法、翻译技巧等。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研究;维吾尔语;谚语;翻译方法;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0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022-04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in the Uyghur Version

—Taking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as an Example

LI Na, Abuliz Mushajia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s a book with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which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 contents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takes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ume 1, 2 and 3)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probes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in it. This paper generalizes and analyzes the proverbs, characteristics,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Volume 1, Volume 2 and Volume 3) and its Uygur versions. Although the frequency of proverbs in the book is relatively low, it is rich in variety and flexible in application, which also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verbs us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usage features of proverbs in the Uygur version of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explore his translation methods, translation skills, etc.

Key words: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Translation studies; Uyghur; Proverbs; Translation methods; Translation skills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中国梦的实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言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式语言风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民族文字译本的出版发行,为广大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更直接、更广泛、更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帮助,极大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明生活,同时也为从事翻译事业的学者提供了研究空间。

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维译本中的谚语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谚语运用情况进行探究分析,主要目的就是运用谚语相关理论知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维译本中出现的谚语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进一步深入翻译探究。

1 原著及译本简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1篇,分为18个专题,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记述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

为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活动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整理编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本书记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收录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92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2卷)维译本是201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维译本是2021年12月首次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翻译出版,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出版活动[2]。来自新疆、内蒙古、西藏等民族地区的十多位民族翻译专家参与翻译工作。译者在做到信、达、雅的同时,准确地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传达给少数民族读者[3-5]。

2 谚语概说

2.1 谚语定义

谚语是固定的短句,通俗精炼,寓意深刻,在群众的口头语中流传较广,揭示客观事理,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6]。谚语是通过总结人类生活中某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在平时的言谈中或者写作中适当运用一些谚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亲和力。

2.2 谚语的特点

2.2.1 语言精炼性

谚语“以片言明百意”,通常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或生活经验,言简意赅,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亲望亲好”“百闻不如一见”“道路通,百业兴”等。

2.2.2 语言通俗化

谚语大多数都来自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口语性较强,所以语言较通俗易懂。例如:“有多少汤泡多少馍”“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等。

2.2.3 讲究声律美

谚语讲究节奏,谚语的节奏大致和诗句的节奏相似,同时,谚语还讲究押韵,所以大部分谚语读起来郎朗上口。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山问樵,入门问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

3 翻译方法

3.1 逐词翻译

逐词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将原文语句一个词(字)一个词(字)地对译,不考虑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以及语义方面的差异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1:摸着石头过河。

译文:ta?蘩ni sila?蘩turup d?藓rjadin ?覬ty?蘩.

“摸着石头过河”形容一个人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无法分清这条河哪个地方水深,哪个地方水浅,所以只能用最保守、最原始的方法逐步摸清情况然后想办法安全涉水。意思是办事要谨慎,边摸索经验边去做事情。这一谚语告诫广大干部群众小心谨慎,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不能懈怠。

例2: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译文:k?藓?蘩ni?耷 putqɑ d?藓l k?藓lɡ?藓n k?藓lmiɡ?藓nlikini kijɡ?藓n ki?蘩lɑ bilidu.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指鞋子是否合适,只有穿鞋子的人清楚,比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谚语说明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摸索实践后,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发展道路,也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这条道路到底合不合适。

3.2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不会对原文进行太多的加工和调整,而是尽可能忠于原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式,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思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3:河有源泉水才深。

译文:bulɑqni m?藓nb?藓 qil?掼ɑn d?藓rjɑni?耷 syj ter?藓n bolidu.

“河有源泉水才深”意思是有源泉不断补充的河流水才会深。这句非洲谚语和中国古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事物发展中源泉和动力的重要性[7]。维吾尔语译为“bulɑqni m?藓nb?藓 qil?掼ɑn d?藓rjɑni?耷 syj ter?藓n bolidu”(有源泉的河水很深),这里采用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法,该方法准确地将原文的意思表达了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一谚语表达了中国与非洲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中非友好交往动力十足、源远流长。

例4:打铁必须自身硬。

译文:t?覬myr soqu?蘩 y?誦yn bz?掼ɑn?誦ini?耷 beli ?誦i?耷 bolu?蘩i ?蘩?藓rt.

“打铁必须自身硬”指铁匠自身强壮有力,才能把铁打好。此谚语比喻处理问题或从事工作,必须自身的思想作风、才学技能过硬,才能得心应手。维吾尔语译为“t?覬myr soqu?蘩 y?誦yn bz?掼ɑn?誦ini?耷 beli ?誦i?耷 bolu?蘩i ?蘩?藓rt”(为了打铁,打铁人的腰杆必须紧),这里采用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法,该方法准确地将原文的意思表达了出来。这一谚语告诫我们要严格要求自身,同心协力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难。

3.3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通顺易懂。

例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译文:jɑmɑn i?蘩 qil?掼ɑnlɑrni?耷 h?藓rqɑndiqi qɑnunni?耷 ?諨ɑzɑsidin qe?誦ip qutulɑlmɑjdu.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上天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维吾尔语译为“jɑmɑn i?蘩 qil?掼ɑnlɑrni?耷 h?藓rqɑndiqi qɑnunni?耷 ?諨ɑzɑsidin qe?誦ip qutulɑlmɑjdu”(做坏事的人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这句谚语采用了意译法来翻译。这一谚语强调了要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坚持追逃防逃两手抓的工作。

例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χ?藓wp-χ?藓t?藓rni ?藓stin ?誦iqɑrmi?掼ɑnlɑr ronɑq tɑpur,rɑh?藓t pɑrɑ?掼?藓tk?藓 berilɡ?藓nl?藓r hɑlɑk bolur.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多灾多难的环境能使人精神振奋,得以生存下去,而安逸快活的生活,会使人懈怠消亡。维吾尔语译为“χ?藓wp-χ?藓t?藓rni ?藓stin ?誦iqɑrmi?掼ɑnlɑr ronɑq tɑpur,rɑh?藓t pɑrɑ?掼?藓tk?藓 berilɡ?藓nl?藓r hɑlɑk bolur”(牢记危险的人会繁荣,贪图享受的人会灭亡),使用意译法将原文意思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这一谚语强调了我国在当前的历史发展下,需要时时刻刻警惕,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

4 翻译技巧

4.1 减译法

减译法指在翻译过程中删除某些词、句子或段落,以更简洁、流畅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但不会影响原文的意思。

例7: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译文:h?藓rqɑndɑq borɑn-?誦ɑpqundimu t?藓wr?藓nm?藓j m?藓zmut tur?掼ili bolidu.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是无论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维吾尔语译为“h?藓rqɑndɑq borɑn-?誦ɑpqundimu t?藓wr?藓nm?藓j m?藓zmut tur?掼ili bolidu”(无论在什么样的暴风雨中不动摇才能站稳),这里使用减译法,没有翻译出“钓鱼台”一词,但并不影响原文的意思,且使译文更加简洁流畅。这一谚语强调了不管全球局势如何变化,我们要稳扎稳打[8]。

例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译文:ɑt uzun joldɑ sinilɑr,ɑd?藓m uzɑq jildɑ.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想要了解马的耐力就需要遥远的路途,想要看出人心的好坏则要通过时间。维吾尔语译为“ɑt uzun joldɑ sinilɑr, ɑd?藓m uzɑq jldɑ”(马在漫长的路上考验,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使用减译法,没有翻译出后一句的“考验”一词,但并不影响原文的意思,且使译文更加简洁流畅[9]。这一谚语借喻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合作,中国永远会是一个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表明中国的态度。

4.2 转译法

“转译法”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为了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述方式和习惯,而对原文中的一些词类和句型进行转换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9:众人拾柴火焰高。

译文:k?覬pni?耷 ky?誦i k?覬p.

“众人拾柴火焰高”意思是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用来比喻人多力量大。维吾尔语译为“k?覬pni?耷 ky?誦i k?覬p”(人多力量大),这句谚语在维吾尔语中有其特定的表达,译者采用了转译法来进行翻译,这一谚语强调了只有互帮互助才能走得远。

例10:百闻不如一见。

译文:mi?耷 ɑ?耷li?掼andin bir k?覬rɡ?藓n ?藓lɑ.

“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听闻过数百次都抵不过亲眼看到一次,指的是自己亲眼所看到的比听到的更为可信。维吾尔语译为“mi?耷 ɑ?耷li?掼andin bir k?覬rɡ?藓n ?藓lɑ”(一千次听说不如一次看见),这句谚语在维吾尔语中有其特定的表达,这里译者采用了转译法,将“百”翻译为“千”(mi?耷)。这一谚语用于欢迎国外记者走进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发展。

4.3 合译法

合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为了使译文简洁流畅,而把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译成一个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合译为一个句子的翻译方法。

例11:道路通,百业兴。

译文:jol rawan bolsa h?藓mm?藓 i?蘩 gyllinidu.

“道路通,百业兴”意思是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就会带动各行各业都兴旺起来。维吾尔语译为“jol rawan bolsa h?藓mm?藓 i?蘩 gyllinidu”(道路通的话事业就兴旺),这里将原文中的两个短句合译为一句,使译文简洁明了[10]。这一谚语指出了要想发展,道路十分重要。

例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mi?耷 t?蘩aqirimliq m?藓nzilgimu bir q?藓d?藓m - bir q?藓d?藓mdin basqɑndɑ j?藓tkili borarm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是没有一步半步的累计,就无法到达千里的地方,指做事情如果不一点一点积累,就永远无法达成目的。维吾尔语译为“mi?耷 t?蘩aqirimliq m?藓nzilgimu bir q?藓d?藓m - bir q?藓d?藓mdin basqɑndɑ j?藓tkili borarma”(千里之行也要一步一步才能达到)。这里将原文的两个句子合并,译为一个句子。这一谚语指出我们的实践过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

5 结束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集中反映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是一本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书中运用了许多的谚语,有效地提高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全书的可读性,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由于维汉两种语言在语义内涵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忠实翻译原则,加强词义理解,保持原作特点等。

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中的谚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维译本中的谚语,其在遵循翻译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用多种翻译方法及技巧。本篇文章分析的翻译方法有逐词翻译、直译法、意译法;翻译技巧包括减译法、转换法和合译法,并找出了相应的例句来展现谚语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文)[M].2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维吾尔文)[M].2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文)[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维吾尔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1.

[6]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姜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熟语运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2.

[8] 热娜古丽·图尔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熟语的维译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1.

[9] 刘培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特色词汇的维译研究[D].伊宁:伊犁师范大学,2021.

[10]华锦木.维吾尔谚语的文化特征[J].语言与翻译,2011(4):26-28.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技巧
图式理论下旅游宣传语翻译探讨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