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标准化需求

2024-06-19黄超林1赵云龙蒋青青刘永吕晓旭郭雅双

中国标准化 2024年10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

黄超林1 赵云龙 蒋青青 刘永 吕晓旭 郭雅双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标准农田七个建设区域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工作现状调研,分析各区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及模板。从高标准农田基础、规划、建设、验收、管理、评价与分级及安全生产七大类以及术语、编码规则、信息采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概算、建设通则、基础建设、海绵农田、验收通则、整体验收、专项验收、管理通则、日常管理、科技管理、污染管理、总体评价、土壤评价、水资源评价、智慧农田评价与分级、无废农田评价与分级、安全生产通则、安全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安全经营、安全教育二十六个维度建立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为各个建设区域提供统一规范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标准需求,标准体系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10

0 引 言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1]。这样的农田具备较高的生产能力,能够稳定保障粮食产能,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是指通过治理田间灌排系统、建设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等措施,提高农田抗灾能力、农田产出能力和农田生态能力,使农田质量达到更高标准的农田建设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范和统一、促进农田建设技术的进步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耕地保护建设,明确指出,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格外注重标准及与标准密切相关的质量、品牌等成为高频词,彰显了标准化在政府管理中的重要性[2]。2018年机构改革中,明确提出为统筹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明确建设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制定标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是当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迫切需要。

1 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现状

1.1 总体情况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根据各地农田实际情况将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划分为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各区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土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不同[3]。目前各地已发布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基本上都是围绕《规划》中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进行建设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管理要求等进行编写。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目前已有地标级以上有效高标准农田标准48项,其中国家级标准共有2项,分别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T 30600—2022《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及GB/T 33130—2016《高标准农田建设 评价规范》。行业标准共有3项,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NY/T 2148—201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NY/T 2949—2016《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TD/T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以及地方省市发布的43项地方标准,各省市已发布高标准农田数量如图1所示(统计数据来源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1.2 东北区

截至2023年9月,东北区已完成19.2%高标准农田建设,但仅有辽宁省发布3项高标准农田相关标准。三项标准均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类标准,主要是对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项目概算编制、项目预算定额这些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期工作的要求,这显然还不足以满足整个东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缺乏对东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针对性如完善农田灌排设施、黑土地保护指标等相关标准。

1.3 黄淮海区

截至2023年9月,黄淮海区已完成22.7%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有山东省于2012年3月发布的1项、河南省于2023年6月发布的5项高标准农田相关标准。山东省发布标准主要是对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技术规程方面的要求。河南省发布的5项标准较为全面,包含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规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建设项目验收规程及智慧灌溉技术规程方面的内容。除河南省外黄淮海区其他省市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不足。

1.4 长江中下游区

截至2023年9月,长江中下游区已完成23.0%高标准农田建设,湖南省已发布11项、江苏省已发布7项高标准农田相关标准。湖南省现已发布的高标准农田相关标准最为全面,已发布的标准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灌溉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建后管护、评价规范、耕地地力评定技术规范,紧扣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整体与《规范》要求相符。

江苏省现已发布的高标准农田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图及其图例规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工程概算编制规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四项建设前期标准,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要求1项总体性指导标准,及根据江苏省农区不同发布的DB32/T 2270—2012《淮北农区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指标》及DB32/T 2271—2012《太湖农区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指标》2项土壤肥力指标标准。

1.5 东南区

截至2023年9月,东南区已完成6.4%高标准农田建设,未来建设任务较多,目前暂无发布任何地方标准。

1.6 西南区

截至2023年9月,西南区已完成11.9%高标准农田建设,西南区四川省已发布3项高标准农田相关标准,其中包括1项规划类标准及资阳市和眉山市发布的地方标准。

1.7 西北区

截至2023年9月,西北区已完成16.3%高标准农田建设,西北区已有陕西省发布的7项、山西省发布的3项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1项高标准农田相关标准。陕西省已发布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包括规划与建设、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农田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生态与生态环境保持、辅助工程,整体内容较为全面。山西省已发布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包括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及配肥技术规范,主要是对高标准农田土壤提升做出的规范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高标准农田标准为建设规范。

1.8 青藏区

截至2023年9月,青藏区已完成0.5%高标准农田建设,暂无发布任何地方标准。

2 我国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各地高标准农田标准缺失

目前,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但只有少部分地区省市能够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土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高标准农田相关标准。

2.2 缺少智慧农业方向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智慧农业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延伸和升级。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项目支持、人才培养等。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高质量发展。但是全国就此问题缺少相关标准。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亟需建立完善的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标准体系,确保全国各项智慧农业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得到合理应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发展。

2.3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需加强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标准尚不完善,导致部分地区农田建设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为此,应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2.4 人才培养与推广应用标准需跟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如土壤、水利、农业技术等。为此,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人才。此外,还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田建设效益。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标准尚不完善,应加快制定相关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应用标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5 缺少标准体系指引

总体来说,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于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的建设及研究较为缺失,各地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标准工作的过程中缺少体系指引,导致工作重复、资源浪费、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亟需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以指导各地高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3 高标准农田标准化体系建设思路

3.1 统一规划,协同推进

高标准农田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协同推进。在确保完成建设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构建更加完善的农田建设工作格局,为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有利条件[4]。在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的问题上,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5]。其次,各省市地方应依照国家标准和《规划》至少制定到市级层级的地方标准,同时,各地应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相关标准的制定。最后,要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对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3.2 因地制宜,科学制定

《规划》中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土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按照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条件相对一致、生产障碍因素与破解途径相对一致、粮食作物生产与农业区划相对一致、地理位置相连与省级行政区划相对完整的要求,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成七个区域[3]。各地在制定高标准农田相关标准之前,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当地农田进行合理调研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考虑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在满足建设要求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制定高标准农田标准。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既注重建设规模和速度,又注重建设质量和效益来制定更高要求的标准,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3.3 综合配套,系统治理

在制定高标准农田标准过程中,需要注重综合配套和系统治理,除了制定包括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排水、农田防护、地力提升等方面标准外,还应注意这些标准之间应该实现各项措施的协同作用,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在制定高标准农田标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农田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求,确保每一项标准都能够与整体规划相匹配。在农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可以放眼未来,针对智慧农业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标准农田地方标准。

3.4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在制定高标准农田标准过程中,应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态环保方面做出要求,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采取生态友好的技术和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对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

根据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依据GB/T 13016—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建立应满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需要,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为补充,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调开放、运行有效、彰显高质量发展特点的标准体系[6]。标准体系由多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子体系构成[7]。标准体系明细表应包含高标准农田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必须的、现行有效的、拟制修订的标准。标准体系表应由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和标准统计表组成。标准体系应遵循建设、运行、评价、改进动态循环管理。

基于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现状的深入研究以及各地调研成果,对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的关键指标与核心内容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从而启动标准体系框架与层次结构的构建工作,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修订与完善。具体而言,这包括结合当前高标准农田发展状况,规划体系构建框架,设定分类分层级标准,设计体系结构,明确体系建设流程与大致模块,并对各环节框架及相互关系进行明确定义。

高标准农田体系的搭建分为基础、规划、建设、验收、管理、评价与分级及安全生产7大类别,参照GB/T 13016等标准,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事项、流程的标准明细表、标准汇总表及编制说明。体系包括术语、编码规则、信息采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概算、建设通则、基础建设、海绵农田、验收通则、整体验收、专项验收、管理通则、日常管理、科技管理、污染管理、总体评价、土壤评价、水资源评价、智慧农田评价与分级、无废农田评价与分级、安全生产通则、安全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安全经营、安全教育等高标准农田标准子类,每个子类均衍生出若干个标准,从实际出发,体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特点,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等全部事项及各个环节。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框架具体如图2所示。

综上,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的搭建分为基础、规划、建设、验收、管理、评价与分级及安全生产7大类别。基础类标准规定了术语(包括基础农田、高标准农田、海绵农田、都市农田等)、编码规则(包括数据库编码、数据库设计等)、信息采集(包括农田信息、气候信息、承租情况、违规信息等)方面的要求。规划类标准规定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概算等方面的要求。建设类标准规定了建设通则、基础设施(包括田、土、水、路、林、电、景观农田等)、海绵农田(包括总则、设计与规划、建设标准、验收标准、管理、评价与分级等)等方面的要求。验收类标准规定了验收通则、整体验收(包括质量标准等)、专项验收(包括田、土、水、路、林、电等)方面的要求。管理类标准规定了管理通则、日常管理(包括田、土、水、路、林、电、环境等)、科技管理(包括科技服务等)、污染管理(包括面源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药肥使用、地膜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评价与分级规定了总体评价(评价通则等)、土壤评价(质量等级、地力评定、土壤墒情等级、农田固碳评价等)、水资源评价、智慧农田评价与分级、无废农田评价与分级等方面的要求。安全生产类标准规定了安全生产通则、安全设施建设(包括科研型农业园区、生产型农业园区等)、安全生产(农机安全、药肥安全使用等)、安全经营、安全教育(企业教育、种植户教育、公众宣传等)等方面的要求。

5 结 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了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在深入研究各地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提出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存在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标准体系的指导,在通过对关键指标与核心内容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后,总结了一套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的搭建方案。该方案包括基础、规划、建设、验收、管理、评价与分级及安全生产7大类别,涵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等全部事项及各个环节。同时,本文还强调了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应遵循建设、运行、评价、改进动态循环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体系,以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总之,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高标准农田标准是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体系,可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S].

[2]本刊编辑部.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标准重要性[J].中国标准化,2017(7):9.

[3]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批复的通知[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29):7-9.

[4]刘兴.坚持问题导向 解决突出矛盾[N].经济日报,2021-03-24(9).

[5]汤向辉.河南省着力破除农田建设体制机制性障碍[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2):39-40.

[6]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18[S].

[7]杨志花.智慧农贸市场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1(23):94-98+110.

作者简介

黄超林,通信作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学。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
河北省旅游标准体系建立研究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
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
浅谈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中小学民汉合校班主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
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