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学

2024-06-19张松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一轮复习高三数学生本理念

张松

[摘要]当前的高考明确强调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这意味着一轮复习需要建立生本理念,这样才能将高考目标落到实处.当生本理念成为教师的认知基础时,后续的复习空间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扩张,学生在相应的复习空间里自然也能更充分地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在知识结构完善的过程中形成解题能力,并奠定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生本理念下的一轮复习,需要教师将教学的目光从考试结果向复习过程回归,这可以让一轮复习更加科学,可以让学生的复习体验更加丰富.

[关键词]生本理念;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组织一轮复习.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当然这并不是说一线教师在一轮复习时没有自身的教学理念.事实上,即使是基于应试需要的一轮复习也是有理念的.只不过理念的着力点停留在应试本身而已,当前的高考明确强调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将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渗透在具体的考题中.这意味着只有建立新的复习理念.才能将高考目标落到实处.

核心素养是指向学生的,课程改革早就强调必须以生为本.因此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须建立生本理念,立足教材,借助真题,帮助学生厘清基本概念,建构知识体系,内化通性通法.着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下面就对生本理念下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学这一话题.谈谈笔者的理念认识与实践探究.

生本理念是一轮复习的认知基础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组织实施一轮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和题目的精选.同时更是对自己教学认知的一种检视,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生本理念是高中数学教师组织一轮复习的认知基础.在传统的一轮复习理念中.其实已经约定俗成了一种认识.那就是一轮复习就是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让学生将日常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串联起来.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与规律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解题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联想与推理.但这一认知中存在着不少缺陷,比如教师所搭建的一轮复习架构.以及在该架构下设计的复习流程.未必真正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完善的需要,而当教师发现不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时.一轮复习就很可能走向无效,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贯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将学生学会复习放在复习的首位.

所谓学会复习,不是体现在学生解题能力的迅速提升上——实际上这也不是一轮复习的目标:真正学会复习,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发现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不足,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同时对教师所组织的一轮复习有所期待.可以肯定地讲.当一个学生具有这样的意识时.其所体验到的一轮复习一定是非常有效果的.问题在于.当更多的学生没有这一意识的时候,教师应当怎样努力?这一问题的回答就在于“以生为本”理念的确立,教师必须认识到生本理念应贯穿落实在一轮复习的整个过程中,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学情的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具有普遍性的知识难点在哪里,又应当如何突破;思考与考点相关联的重点该如何凸显……当这些问题得到重视与回答的时候,就是生本理念真正成为教师认知基础的时候.后续的复习空间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扩张.学生在相应的复习空间里自然也能更充分地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在知识结构完善的过程中形成解题能力.并奠定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生本理念引领下的一轮复习案例

生本理念与一轮复习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前者对后者有引领作用.后者应当体现前者.因此.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作为建构有序化、条理化、系统化、网格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必须得到重视.在教学中,要从整体出发,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可以从知识、方法与思维等三个层次进行思考.然后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追根溯源、纠错反思、滚动练习,并在例题教学中严谨审题、变式训练、解后反思等,为形成良好的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进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生本理念引领下的一轮复习,要将上面的理念分析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的方式去确定一轮复习的重点.采用检测的方式确定学生的知识盲点.然后设计出具有架构特征的一轮复习方案.这里来看一个具体案例:

在“圆锥曲线”这一知识的复习中.笔者通过对自身教学经历的回顾,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描述角度并不熟悉.而实际上在学习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时候,有相对固定的描述角度,笔者还关注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尽管教材上对圆锥曲线的性质运用表格进行了概括,但学生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个表格的价值,通过口头调查发现.学生对不同圆锥曲线的认识是有差异的.绝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圆锥曲线是椭圆,最不喜欢的圆锥曲线则是双曲线,站在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学生之所以喜欢椭圆,可能是因为首因效应;而学生之所以不太喜欢双曲线.可能是因为其相对复杂,在这一知识的一轮复习之前.笔者利用一些基本题进行过测试,结果发现确实存在一些学生不自知的盲点,比如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的重视往往不够.

在上述努力的基础上.对于圆锥曲线的一轮复习.笔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设计,其中特别强调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弱点.然后设计有针对性的理论引导与例题(包括解题思路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择取其中的要点进行阐述.例如笔者重现课本上对圆锥曲线性质的概括表格.强调标准方程、图象、对称轴、渐近线等都是描述某一圆锥曲线最常见的视角.它们都要被重视.对于三大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笔者跟学生强调它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定义,是因为其源于对相应圆锥曲线最直接的描述.于是学生也就进一步深化了对三大曲线第一定义的认识.

当然.只有认识上的深化还是不够的.此时应当结合一些基本题目.来帮助学生认识第一定义在解题中的作用,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解题思路,比如提供这样一道题:

已知双曲线C:x2/9-y2/16=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为C的右支上一点,且|PF2|=|F1F2|,则△PF1F2的面积等于( )

A.24 B.36

C.48 D.96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用作一轮复习中发挥基础巩固和提升作用的例题讲授,学生求解这道题,需要结合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去确定具体参数的值,然后结合题目给出的定量关系,并采用作图的方式将具体的数值和等量关系显示出来.这样更容易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将这一过程中的复习结果与复习预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相互吻合.这说明这样的复习策略是有效的.这时再来看其中的生本视角.可以发现正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复习的内容进行预判.才保证一轮复习的思路符合学生知识完善以及解题方法积累的需要,从而也就能够夯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中的生本落实

一轮复习的主要作用在于强基固本.在于为后续的二轮复习奠定知识基础与数学思想方法基础.只要是带过高三的教师,都知道一轮复习的重要性.但从复习的现状来看,很多时候对一轮复习的重视程度受外界相关因素的干扰.比如当复习进度比较紧的时候.一轮复习的时间与内容就有可能被压缩;当对高考试卷的难度预估发生变化的时候,也有可能节省一轮复习的时间.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续的专题复习中.这些看似机动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与生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实际是客观存在的.其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一轮复习作为衔接学生的新知学习与后续系统复习的重要环节.必须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巩固基础.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的反复训练中完善知识结构.

所以,笔者认为一轮复习必须具有生本视角.要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形作为一轮复习的出发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将教学的目光从学生的考试结果向学生的复习过程回归.这样的回归可以让一轮复习更加科学,让学生的复习体验更加丰富.教师也必须坚信在建立了生本视角后.一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结果.这或许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真谛!

猜你喜欢

一轮复习高三数学生本理念
思维导图引领下的高三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优化对策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浅议高三数学教学有效复习方法
高三数学第三轮复习的有效性辨析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