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融入动画资源的教学策略
2024-06-19吴锦娟
吴锦娟
摘 要:为了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客观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学习起点。动画设计、创作、欣赏等都属于美术学习范畴,教师对动画资源进行针对性筛选,探寻动画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切入点,借助动画资源改进教学设计,构建系统性美术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画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多感官冲击下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综合提升美术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画融入;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6-0038-0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动画资源,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美术学习体验的强化、美术学习情境的创设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升学生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从整合动画资源、创设动画情境、推出动画活动、设置动画作业等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化实践活动,从更多角度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美术学习核心。
一、整合动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学习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的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要具备学情调研意识,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科能力等方面展开调查,整合适配性更强、更契合学情的动画资源,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挖掘动画资源的教学价值,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助力。
在教学苏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色彩的纯度渐变》时,教师要求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水杯、铅画纸、抹布等材料,对三原色进行回顾,并尝试往三原色中添加其它颜色,观察色彩的纯度变化。在学生对色彩的纯度变化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对这些动画角色的形象特征进行细致分析,对动画形象的背景色彩搭配和衣服、配饰等的色彩纯度渐变进行模仿。学生纷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绘制,主动讨论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教师进行班级巡视,适时加入学生的互动交流,对绘制对象的色彩搭配进行归类指导,引导学生找到上色的要领。经过一番尝试,大部分学生顺利完成绘制任务,个性化动画形象不断呈现,教师从专业角度对这些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着重表扬优秀作品,提升了学生学好美术的自信心。
动画形象图片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能够有效丰富美术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为了巩固学生对学科认知的内化,教师不妨在布设作业时,要求学生寻找动画片中的色彩渐变画面的信息搜集任务,让学生在生活观察、信息搜集、图案分析等操作中建立较为完整的学科认知体系,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小学生对动画片有较高认可度,能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顺利进入学科核心。
二、创设动画情境,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借助多媒体展示多元化动画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冲击,让其产生更大的心理触动,让学生在直观、灵动的动画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美术学科带有创造性属性,教师围绕学生的基本学情,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动画资源,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创作启发,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探索性学习,在观察、讨论、实践、思考等操作中提升综合素养。
学生不仅对观看动画片感兴趣,对动漫形象设计和动画故事创编、动画制作同样感兴趣。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我设计的动漫形象》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葫芦娃》《海绵宝宝》《小马宝莉》等动画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卡通形象,探究动漫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并以这些典型的卡通形象为范例自主设计动漫形象。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加入讨论行列,课堂进入良性互动循环。经历一番讨论,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受到一定启发,个性化卡通形象逐步呈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等存在一定差异,设计出的作品也各不相同,一部分学生只是在原形象上稍做修改,另一部分学生则是设计了全新的卡通形象。教师跟进指导,对学生的创作行为给予肯定,课堂气氛逐渐高涨。由于学生对动画角色较为熟悉,故此,教师以当前热播的动画片进行激趣导入,展开教学活动是明智的选择。
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动画情节和动画形象比较有触动,教师对这些动画进行介绍和分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内外的思维对接。通过演绎动画情境、复述故事内容、挑选画面分析等实践活动,将美术学习融入其中,在丰富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推出动画活动,强化学生实践体验
创作动画角色、创编动画故事、演绎动画情境以及探讨动画的画面构图、造型、色彩等都属于美术学习范畴。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对接学生的学习诉求,创新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新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布置科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完善美术学科认知体系。
在教学《动起来动起来》这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片,要求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学生兴趣高涨,随即进入观察状态。为了帮助学生激发创作灵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传统绘画卡通、水墨卡通、电脑三维卡通、纸艺卡通等卡通表现形式,推出相关动画形象创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索学习。教师适时传授运笔方法、造型设计等创作技巧,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创作主题,确保创作活动顺利推进。经历一番探索实践,具有个性化、创意性的美术作品纷纷呈现。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观察、创作、反思中不断强化学习体验。
教师借助动画或动漫形象做教学引导,促使学生通过掌握卡通的概念与发展历史,感受卡通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对卡通的喜爱从感性认识自然升华到理性认知。
四、布置动画作业,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以及美术能力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教师要适时布置美术作业,增加学生的观察、实践频次,让美术学习进入良性循环。教师要创新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减少单纯纸质作业的比重,增加动画形象创编、动画网络评价、动画信息搜集、美术作品展评、美术软件应用等实践类作业,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教师适当延伸美术训练维度,布置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常态化的作业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适当融入动画内容,通过网络展评、创编竞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在教学《动物面具》时,教师教授学生制作面具所需的剪、挖、贴、画、拼接等方法,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不同动物的卡通形象,制作动物面具,以照片、视频的形式投放到班级微信群。学生对动物形象比较熟悉,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交流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观赏、实践、分享机会。由于家长的参与,学生的表现更加积极。教师在设置作业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卡通动物形象入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对动画片的掌握情况对美术作业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在多样化作业中提升实践能力。延伸美术训练的维度,适当布设生动、有趣,且有一定难度的亲子作业内容。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要求家长协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动画创作,以及借助美术软件进行美术创作等,为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心理触动。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动画资源,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时有机融入动画资源,让学生在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艺术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对动画有着别样的喜欢,教师紧抓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效果,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志伟.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22,(13):143~145.
[2]戚 祎.小学美术教学中动画资源的穿插应用[J].学苑教育,2022,(34):72~73+76.
[3]王红霞.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应用[J].新教育,2023,(2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