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成线 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2024-06-19顾任飞
顾任飞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因其活动内容及过程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高,主观上限制了学生及教师开展活动的热情,又因其活动对象或地点难以保障,从客观上限制了活动的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在“实践”二字上做文章,大胆整合、充分准备、善于指导、鼓励探究和多元评价,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度探究;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6-0029-02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真实、开放的情境中进行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活动,通过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笔者从大胆整合——充分准备——善于指导——鼓励“深究”——多元评价五方面入手,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之路。
一、大胆整合,还学生实践的天空
纵观八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用书,遗憾地发现:每册书里都有二至三个,甚至四至五个课题因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如愿开展。如五年级下册“参观造纸厂”“生活中的艺术”与六年级上册“走进茶场”“参观果园”等,就因参观地点的距离或经济条件等因素被搁置。但这并不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正如教学用书里编者的话:对书中的主题素材,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周边课程资源每学期选择2~3个主题使用,也可以此为蓝本,结合各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区环境,师生携手,对主题素材进行拓展充实。可见,编者在编写教学用书时已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要素,故教师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如五年级上册“家乡特产”,因本区家乡特产多为岭南佳果,故设计课程时可与六年级上册“岭南佳果”进行整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更充分、更深刻地进行探究。又如,三年级下册“我们去郊游”可与学校的秋游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背景下计划、设计、收集、记录相关的郊游知识,以达到实践探究的目的。
二、充分准备,供学生实践的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大抵有六课型——选题课、开题课、活动策划课、方法指导课、期中汇报课和成果展示课。无论哪种课型都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物质、工具以及实践活动所需素材与知识上的准备等。现以三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为例,就课前准备的积极意义做出论述。
三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教学用书提供的“幸福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家居环境;住房建筑特点;家族社会关系;家庭经济来源”等参考课题里出现的一些名词、概念理解不到位。因此,笔者于选题课时作了“幸福家庭的意义讲解”“日常住房建筑类型简介”“家族概念明示”三方面的准备,同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加上学生喜欢的课题。因准备充分,选题过程十分顺利,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善于指引,促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导在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相当重要,尤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按一定的规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是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减少了盲目性,保障了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前期指导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前期要做很多筹划工作,如建立实践小组,选好研究课题,做好人员分工,定好研究方案等,教师的指导性意见能给予学生莫大的帮助。如在进行四年级第下册“身边的动物”课题实践时,笔者就在“选好研究课题”与“做好人员分工”上作了重点指导,解决了第一、第四小组课题过大、过难与第二、第五小组任务分配不当的问题。通过恰当的点拨、指导,五个小组均有了出色的表现。
(二)中期研究阶段
中期研究阶段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此阶段,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可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三)后期总结阶段
表面上看,后期总结没什么可指导的,而实际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整理成果、展示成果、推广成果,能使学生的实践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显著增强其再实践的兴趣。
四、鼓励“深究”,养学生实践的品质
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良好品质是活动最重要的情感目标。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选题、开题、活动策划、成果展示类的课型兴趣较浓、参与积极性也高。但在研究过程中,因研究时间长且研究内容深,学生总会遇到各种难题,而当问题出现时,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此时,教师及时采取措施,以小组的进步、收获等作为切入点加以适当指导,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被再次唤醒,推动了活动进程。
五、多元评价,体现综合实践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多元的评价是促进活动主题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活动中起着导向及监控作用。
多元性评价,即参与评价的主体全面,评价的内容与手段多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作出相对应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得到肯定与满足,并不断反思、改进。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通常用以下三种方式——记录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终结的等级性评价。记录性评价指的是对每位学生、每个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包括优点与不足,其目的是细致地、全方位地记录学生的表现,以便更加公正地进行评价;展示性评价指的是以学生的展示成效为评价对象,从其小结、报告、小制作或其它实质性作品中评价其成绩;终结的等级性评价指的是对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作最终的、等级性的评价。三种评价方式联合运用,具体且真实,全面且到位,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充分展现。此时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有着别样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在“实践”二字上作文章,通过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把孜孜不倦的实践精神带到课时中去。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五点成线,定能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