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性的建构与延续:动画电影《茶啊二中》IP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及文化反思
2024-06-18贾荔
贾荔
动画电影《茶啊二中》(夏铭泽/阎凯,2023)以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为基础,对2014年推出的同名动画作品进行合理改编,通过回归现实题材,选择合理的宣发模式,利用夸张、变形的动画手法,将动画电影的媒介特性与现实主义相融合,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大多选择具有一定热度、受众基础的神话故事或玄幻文本进行改编、创作。作为一部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影片,电影《茶啊二中》所获得的成绩和认可,充分彰显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强大生命力,不仅为优质IP的跨媒介改编提供了合理借鉴,也为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本土化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现实叙事:创作理念
巴赞认为:“摄影的美学性质是揭示现实的力量”。[1]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通过用电影介入现实,抓住生活痛点、发掘社会盲点,恰当处理真实生活与理想意义的关系,将在表现客观生活的同时,使主观理念融入客观生活的艺术表达之中,从而构建起揭示现实力量的阐释空间。动画电影《茶啊二中》以东北师大附中为原型,对主创团队的校园故事进行改编,设置趣味对话和特定情境,引领观众在回归现实的同时,通过更加接近、抵达观众,更好理解其中所诠释的换位思考、教育评价和师生相处等社会话题。
(一)人物群像:校园符号的集中呈现
学者徐岱在《小说叙事学》一书中提出:“叙事总是和叙人难舍难分,叙事的目的是为了叙人;反过来也一样,只有写好了人,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体会到‘事的存在魅力。”[2]人物作为叙事的关键要素,不仅是生产、承载积极情感的载体,也是表达叙事主题的核心。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题材,能够跳出传统现实主义的制约和束缚,还借助超现实的艺术表达方式,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为观众呈现完全不同的观赏体验。[3]动画电影《茶啊二中》以类型化人物为叙事主体,从更深层次挖掘人物个性,从不同视角刻画校园人物,以系列化的人物谱系反映真实、客观的人性,成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实现了“校园故事”的多元建构。该片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通过汇总具有普遍性特点的人物性格,借助IP角色人物进行呈现、表达,奠定了“茶啊二中”IP叙事的基础。该片中,三班的学生是对学生形象的集中汇总,其中既有高矮胖瘦等外在形象差异,也有调皮、善良等内在人物性格。通过塑造贴近现实的人物形象,使观众更容易对影片人物故事形成直接、深刻的观赏体验:三班学生王强作为“坏学生”的代表,经常逃课去网吧;外号“猴哥”的贾淳,作为城市留守儿童的代表,不仅讲义气,性格憨厚豁达;同时,班长刘若琳、马泽平和宁欣等学生的特点都极具辨识度。老师的人物形象,则是对现实中诸多老师的特点进行集中呈现:初二三班班主任石妙娜干练且伶牙俐齿,其角色形象很容易在现实校园中发现;无拘无束、语言幽默的生物老师张岩,校长孔祥德等角色都是对现实人物的艺术加工。该片以群像特征的角色塑造方式,尽可能地赋予每个人物完全不同的性格,其中既有“男学渣”和“女学霸”的人物角色,也能让各类配角以合适的方式表达个人想法,并通过人物联动的方式,使不同人物实现有机串联,进一步阐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该片在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中,呈现了不同人物角色的鲜活情感,使其真正成为校园生活的写照,并且让观众对“茶啊二中”IP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书写现实:生活典型的真实再现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概念,并在《电影是什么?》一书中提出:“电影是对现实的精确记录。”[4]深入日常生活,以拥抱世俗的方式,书写贴近大众的故事内容,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特征。[5]表现现实、关注现实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彰显人文价值的核心主题,通过从现实角度反思问题,探寻解决方案,遵循符合情理的创作原则,能够激发观众积极探寻现实问题的叙事意义。现实主义题材动画电影《茶啊二中》通过彰显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使用彰显现实风格的故事题材、艺术手段和符号元素,不仅赋予观众“沉浸感”,也在成功唤醒观众校园记忆的同时,产生了“话题性”叙事效果。为使叙事内容更加贴近校园实际,创作团队在吉林长春的大街小巷、校园进行了长达3年的实地采风,塑造了深入人心的教师、学生形象,故事剧情引人入胜。老师石妙娜与学生王强“灵魂互换”的故事剧情,也恰恰源自实地采风的灵感。在文化意蕴层面,通过使用大量鲜活的叙事符号,展现了时代文化和地域文化。例如,该片将故事设定在2005年,使用了单机游戏《红警》、经典歌曲《两只蝴蝶》,以及深受学生喜爱的甜皮“小雪人”和巧克力脆皮雪糕等丰富、鲜活的“90后”记忆符号,进一步书写了真实的校园场景。与学生共同配合完成公开课是贯穿全片的重要事件,这一情节是对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师生而言,上课与讲课既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连接师生情谊的重要符号。该片坚持原创的叙事理念,在讲述抢饭、翘课等场景时,通过生动还原学生下课时,“张牙舞爪”地涌入食堂,不仅塑造了生动形象的叙事场景,也精准唤醒了观众对青春校园的记忆。
(三)主题表达:社会话题的真正关注
学者郭景萍在《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一书中提出:“情感和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喻关系,社会规约着特写情感的发生,情感表征着社会现实。”[6]现实主义创作以“真”为灵魂,通过采用真实的情感逻辑,描述客观现实的故事场景,阐释多元化的叙事主题,不仅成功支撑起影片的可看性,也实现了主题表达与内容叙事的有机融合。动画电影《茶啊二中》将叙事镜头对准现实热点,通过讲述现实的校园生活故事,不仅丰富了动画电影的叙事维度,也拓宽了动画电影的表达空间。基于校园题材的动画电影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唤醒观众的观赏体验,还能有效消除观众的距离感、陌生感,深刻地表达叙事主题。该片通过直面现实话题,对大众关注的教育评价、师生关系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刻探讨。“学渣”王强与同学们虽然调皮,成绩不好,但是他不仅讲义气,也有着良好的奋斗精神,使观众进一步反思评价学生的完整标准。该片积极诠释跨越年龄和地域的情感,使青春校园记忆感染更多观众群体。在讲述“灵魂互换”故事时,通过先按照故事情节拍摄真人版的故事,再按照动画电影的艺术形式进行场景升级和人物塑造。“灵魂互换”旨在引导观众从老师视角来体验教学,从而更好地理解老师对自己严格管理的初衷,并且助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动画电影叙事范式与主题表达的有机融合。
二、IP延续:叙事升级
《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一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娱乐产业中多种媒体介质间融合共生的文化现象进行总结,认为不同类型的艺术文本在创作、传播等过程中,存在相互渗透、融合,每一种媒介都对叙事目标做出了独特且有价值的贡献。[7]受故事情节、行为方式及受众群体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动画电视到动画电影的“跨媒介”叙事改编,对IP延续提出了较高要求。动画电影《茶啊二中》以原作IP的故事内核为创作基础,通过汇总不同媒介受众的审美偏好、观赏诉求,加入新的故事内容,以新的媒介形态对具有情感共鸣的经典IP进行改编、重构,成功建构起符合电影艺术的“故事空间”,实现了动画《茶啊二中》IP的多维升级。
(一)题材开拓:延续故事内核,拓展故事线
美国叙事学家戴维·赫尔曼将故事世界定义为心理模型,将文本视为“创造世界的蓝图”,提出故事世界是“存在于阐释者的心中由文本唤起的世界,是被叙述的情况和事件的心理模型”。[8]动画电影文本的可叙述性源自主观的心理表征能力,通过围绕故事的显性特征,向观众塑造、阐释可被信服的叙事框架,从而赋予观众相应的沉浸感和代入感。[9]动画电视剧版《茶啊二中》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设置较为单一,在对其IP进行电影改编时,需要严格遵循动画电影的叙事逻辑,在延续“茶啊二中”经典IP内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故事性,贴合电影观众的审美需求,成功建构起具有吸引力的叙事文本。该片以电影视角对动画电视剧IP进行转换编码,通过采用设置故事悬念、情节反转等叙事手法,超越了传统动画电影的公式化范式,使用真人电影才会使用的“灵魂互换”故事题材,不仅成功扩容了IP叙事空间,确保了叙事情节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也在叙事内容的互文映照中,描画出校园故事的多元形象,进而为观众体验、洞察师生相处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理解。
(二)元素重组:丰富动画语言,重构叙事框架
美国学者玛丽·瑞安对叙事研究的跨学科性与跨媒介性进行研究,认为媒介所提供的叙事资源并非完全统一,“意义的核心”具有跨越性,但是新媒介可以通过展现其独特的“资质”,实现不同的叙事潜力。[10]共享叙事元素是跨媒介叙事的重要方式,通过适应叙事媒介的全新转化,丰富动画语言,以新的方式重组叙事框架,从而成功跨越IP的媒介区隔。[11]经过近十年的动画电视IP运营,“茶啊二中”已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观众群体,不仅为电影作品提供了基础声量,也为IP从小屏幕向大银幕延伸提出了更高要求。“茶啊二中”在开发、延续动画IP时,通过深化人物角色,以电影艺术的方式来讲述新的故事细节,并以合理自洽的叙事框架,提升了观众的认同感。该片利用动画语言来讲述更加开放、独特的校园故事,又借助动画媒介的方式来讲述“身体互换”的故事情节,不仅使观众获得独特的艺术美感,也以想象表达的方式讲述了现实故事。虽然该片讲述了王强与石妙娜两人身体与灵魂互换的玄幻故事,但其中所表达的本质仍然是“换位思考”,通过将现实题材与动画电影的媒介特性相融合,采用动画语言的方式塑造人物造型,使观众更好地接受了相对夸张的“身体互换”情节,并充分体会其中蕴含的趣味。
(三)制作升级:融入时代场景,重构宣发体系
我国学者夏卫国在《电影票房营销》一书中提出:“电影的定位就是设计、传播影片的内容与形象,使其能够在目标消费者的心目当中占据独特的位置的过程。”[12]在对动画电视IP进行改编时,既要关注原粉丝群体的审美偏好,也要结合电影艺术的创作要求,重新构建动画电影IP宇宙。动画电视《茶啊二中》作为“泡面番”,人物角色、场景道具的精细度都相对有限。在电影化制作过程中,需要按照电影艺术的美学品质,做好动画电影细节管理,强化美学质感,通过对人物角色的精细度、毛发、皮肤纹理等细节进行优化,不仅适应了新的电影叙事场景,也将时长几分钟、简单人物和教室场景的电视剧版的IP改编、升级为具有复杂故事情节的90分钟电影。面对数字传播环境,该片利用“茶啊二中”IP的粉丝优势,将短视频、虚拟直播等多种技术融入宣发体系,使影片口碑持续发酵,成功助力影片营销,探索了动画电影新的宣发模式。从2018年开始,“茶啊二中”IP就开始以8到9条短视频的更新速度积累短视频粉丝,截至影片上映时,全网积累3000多万粉丝,为影片传播和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①该片在宣发时,还利用抖音的“虚拟直播”优势,开展观众投票增加点映、同台表演脱口秀等活动,使观众与影片主创人员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观影意愿。此外,IP联动也有力提升了该片的影响力。该片上映后,先后与“哪吒之魔童降世”“开心锤锤”“王蓝莓”等二十多个国产优质动画IP进行联动,讲述相关动漫人物来到“茶啊二中”后发生的校园故事,进一步提升了影片的影响力。
三、超越现实:文化反思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场域”理论:“一个场域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造。”[13]场域情境不仅有助于观众从多维角度加深对影片内容、主题的理解,也让观众在沉浸式参与情境叙事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电影《茶啊二中》将校园故事、师生情义作为核心叙事内容,通过塑造基于现实情境的校园文化,使用大量东北方言、长春城市校园生活等现实符号,借助老师、学生等特殊人物的故事铺陈,实现了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等内容的生动解构。
(一)地域文化的生动表达
《电影的艺术》一书将电影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运动图像,并对电影的类型进行分类,将其描述为动态的雕塑、动态的绘画或动态的建筑。[14]电影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中呈现的场景、空间作为电影生产的重要内容,被统一置放于艺术与现实的融合、碰撞之中。[15]动画电影《茶啊二中》通过使用电影艺术手段,对东北的地域景观、文化符号进行合理改编,用鲜活的场景细节表达了特殊的美学意义,渲染了浓厚的东北文化氛围。从空间视角看,“茶啊二中”是对长春古地名“茶啊冲”的拆解,象征该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该片通过使用长春文化广场、地质宫、南湖公园、桂林路胡同、有轨电车和黑水路等一系列具有长春城市特色的建筑、环境及语言符号,不仅成为连接现实感官的空间,更以重叠媒介的具象表达、现实主义美学的生动隐喻,唤醒了观众对长春城市的生动回忆。该片的本土特质在于通过精选地域文化、方言等文化符号,为观众提供了比日常生活、经历更加真实的环境,不仅使观众将个人记忆与视听想象相融合,也通过唤醒记忆符号,建立起强烈的精神连接,成功寻找到电影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联。
(二)校园文化的符码表达
场所理论认为建立人与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营造独特氛围、彰显场所精神的关键。[16]校园场景是师生活动、生活的重要空间,也承载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和学生友谊。现实题材动画电影通过描摹真实、鲜活的学生形象,呈现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状态,深度挖掘学生培养的现实问题,增强了影片内容的层次性和感染力。电影《茶啊二中》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在“茶啊二中”,校园作为情感叙事的场所媒介,其中呈现的艺术风格,彰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仅具有“场所”的典型环境特征,还通过使用贴近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为推动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初三三班的体育课总被语数外代替,校园里的“江湖气”、学生的检讨书,教师自签的小奖状等校园故事情节及元素,承载了鲜活的校园文化记忆。“茶啊二中”作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实场景的艺术化改造,通过以电影故事发生需要的聚落和场景为依托,充分挖掘丰富的校园文化特质,构建内容丰富、触及实质的叙事空间,唤醒观众内心关于校园文化的独特精神记忆。在开场部分,通过使用夸张的叙事手法,讲述老师到网吧去“抓”逃课的学生,在“你追我赶”的师生追逐戏中,诠释了中学生既充满热血又相对单纯的特征,致敬青春校园文化,让观众获得情感共鸣。
(三)师生文化的真诚表达
在场所电影叙事过程中,其中承载的记忆往往以特定的时间及环境为依托,通过从文化精神体验视角出发,借助视听画面表达更加丰富、深刻的含义,促使观众建立情感共鸣。[17]电影《茶啊二中》以“师生身份互换”冲突为故事内核,将师生文化的“冲突性”进行外化,不仅将影片内容及主题引向师生相处的社会话题,也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叙事结构,增强观众对影片内容和叙事主题的认同感。该片注重表达、传递真情实感,通过巧妙采用“身体互换”的魔幻叙事技巧,具体分析解读了师生文化冲突的深层原因,通过对真挚的师生情、同学情进行生动展示,表达了师生矛盾冲突的是“沟通理解不足,缺乏换位思考”等,当然,通过讲述老师面对学生成绩的压力、内卷时,内心的复杂情绪让观众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冲突本质是一种理解上的错位,是一种情绪冲突。该片既没有回避“学困生”群体,也没有忽略师生相处的现实矛盾,通过讲述校园文化的各类现象,讲述师生换位思考的动画情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老师,也让老师更好地信任和引导学生,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共同形成“同构共生”的师生文化。
结语
电影《茶啊二中》是对同名动画喜剧“茶啊二中”IP的坚持和延续,也是对校园回忆的场景表达。该片以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为基础,通过彰显地域文化,塑造人物群像,书写真实问题,用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架构,对优质IP进行合理改编,讲述真实、精彩的“校园故事”,不仅深受观众喜爱,也阐释了独特的审美品位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在新的叙事语境下,为满足大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审美消费需求,应积极把握主流文化语境,坚守现实主义创作理念,通过开发优质IP,革新叙事思维与叙事范式,塑造具有独特文化意蕴的美学风格,表达关切现实的话题内容,从而实现共情叙事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4][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25,115.
[2]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7.
[3]吴文佳.浅析经典动画IP的全新演绎[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06):174-176.
[5]隋坤,王斐然.《雄狮少年》:新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符号的想象与显化[ J ].电影评介,2022(18):105-108.
[6]郭景萍.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145.
[7][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5.
[8][美]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M].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3.
[9]邓玉娟.“后疫情”时代成长故事中的日常叙事、身份表达与现实隐喻:动画电影《夏日友晴天》评析[ J ].
电影评介,2021(16):94-97.
[10][美]玛丽-劳尔·瑞安.故事的变身[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71.
[11]顾奕俊.现实主义的多重镜像——重提“功能现实主义”的历史线索与文学史意义[ J ].南京社会科学,2021(11):
131-140.
[12]夏卫国.电影票房营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85.
[13][法]皮埃尔·布迪厄.社会学的问题[M].曹金羽,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200.
[14][德]马丁·泽尔.电影的艺术[M].张晏,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34.
[15]陈咏芹.现实主义电视剧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评李跃森著《思辨的激情》《抽象的凝视》[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12):124-126.
[16]江腊生,龚玲芬.世俗情怀与当下现实主义的创作转向——以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为例[ 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116-125.
[17]赵炎秋.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20世纪前期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J ].求索,
2020(05):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