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原动力

2024-06-18李守杰刘丹郭海龙

职业时空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李守杰 刘丹 郭海龙

摘要:在世纪之交,实行“第三条道路”的欧洲国家推出了积极福利改革,即针对第一代福利国家“大包大揽”弊端而开展的系统性改革,为民生领域提供了一个精准施策的治理框架。其核心内容在于“兜底”老弱病残的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收紧福利发放条件,将民生资金用于社会再投资,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思路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脱贫攻坚时期的精准扶贫与积极福利改革的思路不谋而合,而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农民现代化,职业教育则是农民现代化的基础环节。为了对有劳动能力者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应加强顶层设计、转变观念摒弃偏见、精准施策引导就业,激发其通过学习职业技能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基础,以职业教育带动产业振兴为龙头,多管齐下为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原动力。

关键词:积极福利改革;职业教育;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农民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70%以上。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了包括带有冷战思维的西方国家在内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时至今日,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为了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农村人才的重大职责,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防止脱贫地区返贫以及传承乡土文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1]。具体来说,需要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素养,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内在层面通过农民的现代化,带动并实现乡村现代化,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福利改革:一个在民生领域精准施策的治理框架

世纪之交的积极福利改革,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政党针对欧洲第一代福利国家弊端进行系统性改革举措的总称。第一代福利国家诞生于二战后不久的欧洲,以瑞典、英国最为典型。其中瑞典的福利制度涵盖面广,被称作从摇篮到坟墓(from cradle to tomb)[2]。作为大国,英国的福利制度是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建设福利社会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国民医疗体系(NHS)[3]独具特色,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福利国家建设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欧洲经济在战后再次崛起。

这一模式在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诱发的石油危机面前,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由于在战争中,西方偏袒以色列,损害了阿拉伯国家的利益,阿拉伯国家为主的欧佩克(OPEC)于是对欧美实施石油禁运,欧洲福利国家的莱茵模式陷入了“滞胀(stagflation)”危机,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欧洲经济竞争力严重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弗里德曼等人的货币供给学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以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和1980年里根上台为标志,英美率先开始了新自由主义“革命”,极力削减福利等公共开支、大规模减税,激发了企业活力,摆脱了滞胀危机。然而新自由主义降低了社会保障,重新拉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罢工潮不断,执政合法性出现挑战,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再次凸显。

此时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4]的“第三条道路”成了欧洲大多数国家的选择,英国、德国就是这方面变革的代表。“第三条道路”的民生政策就是积极福利改革,即改变过去那种新自由主义放松管制、盲目削减福利的倾向,找到了一套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并且用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路线。积极福利主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对无劳动能力的人实行兜底,保障青少年、孕妇、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基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在对老弱病残“兜底”的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收紧福利发放条件,福利发放与促进就业、培养劳动技能、从事公益事业挂钩。具体而言,对有劳动能力的人,领取失业金的额度与工作收入水平挂钩。通过福利发放条件与促进就业挂钩,开展就业指导和帮扶,提供公益劳动和灵活就业岗位,从而以积极手段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既调动了大多数劳动者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发展。

积极福利改革作为一个在民生领域精准施策的治理框架,为我国的精准脱贫和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精准帮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重要参考。

二、后扶贫时代我国的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与历史使命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脱贫攻坚战线的不懈努力,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已经解决,我国由此迎来了“后扶贫时代(Post Poverty Alleviation Era)”[5]。后扶贫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主要任务,在于防止脱贫人口重新返贫,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不仅应关注物质扶贫,更应关注文化扶贫,为维持可持续生计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国家在治理层面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2021年2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保证脱贫摘帽户不反弹。同一天,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2021年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计划有重点地推动革命老区为代表的局部地区率先实现乡村振兴,意在通过革命老区再次燃起的“星星之火”,呈现出“可以燎原”之势,以点带面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上述政策法规大大促进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而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乡村实现现代化[6]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乡村振兴隶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是通过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弥补乡村这块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短板”,确保乡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7],同理,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实质的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这就需要从各方面提升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就是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

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保底任务是巩固脱贫成果。而刚脱贫地区在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足,教育普及的内容存在一刀切现象,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产业发展需求匹配不足,缺乏针对性。脱贫摘帽户持续维持生计的能力不足,返贫的压力较大。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除了自然条件限制、生理因素致贫返贫外,普遍因素是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投入不够[8],脱贫户职业技能培训尤其缺乏,无法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长点,这是当前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之处。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比较明显,存在着受歧视、出路不广、社会观念陈旧和转变不彻底等消极因素。为促进产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职业技能教育正在不断加强。2022年5月1日起实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不在初中毕业时强行对学生进行“分流”,首次允许职业中专学生参加高考,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互认、互相接轨、互相转化。新《职业教育法》是职业教育摆脱歧视,打通国民教育与职业教育,向发达国家标准看齐的一个重大利好。这是时代的进步,必将有助于缓解本科生“就业难”和高级技工“用工荒”同时并存的问题。

三、方兴未艾的职业技能培训: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原动力

从世纪之交欧洲积极福利改革这一民生治理框架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本科生“就业难”和高级技工“用工荒”同时并存的问题,要把职业教育做成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对于科技、人文、教育都比较匮乏的乡村而言,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并投入到职业技能培训,无疑是脱贫攻坚过程中为当地人“造血”的根本出路,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一)顶层设计:各级党委政府牵头抓好民生就业

在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下,各级党委政府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经济规划、产业布局、乡村振兴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筹划。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9],今后的乡村振兴,需要把摘帽地区下一代的职业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应注重山区摘帽地区的成长。以做好义务教育为前提,大力兴建职业技术院校,帮助摘帽地区群众提高文体素养、就业能力,通过各种接地气的职业教育把摘帽地区孩子培养成身怀职业技能的熟练技术工人、高级技师乃至工程师,满足社会缺口,推动农村地区各项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多渠道培养就业能力,改变脱贫户的命运,并以此为纽带鼓励在外乡的本土人才反哺家乡、其他产业反哺农业,带动当地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

(二)更新观念:以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正名”

目前,长期广泛存在的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就业难”[10],与社会上同时大量存在的“技工荒”[11],形成了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预示着我国的教育制度轻职业技术培训、重学识教育,难以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匹配,所学非所需、所需非所学,导致教育资源极大浪费。时至今日,国内外的现代化历程表明,职业教育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实现产业振兴和国家崛起,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新职业教育法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彻底转变观念,放下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从头脑观念中重视起职业技能培训。

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地区接触外界信息相对较少,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在农村则更加明显。因此尤其要注重对农民宣传到位,针对农村青少年高中就学率低等情况,应出台鼓励农村青少年参加职业教育的政策,在职业培训补贴、就业推荐、人才引进和创业孵化等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扶持力度,培训出现代化农民和高级产业工人等各行业的行家里手,使其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从而激起大家通过练就职业技能本领实现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迎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加速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三)引导就业:以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带动产业发展

积极福利的民生治理模式下,扶贫和乡村振兴都不应“养懒汉”[12],需要对有劳动能力的群体实行引导就业与限制领取保障资金相结合的政策,使他们走向职业培训之路。一方面,积极引导、教育、培训,让脱贫群体通过畅通的渠道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从而获得谋生能力,成为地区产业发展振兴的中坚力量甚至是产业领头人;另一方面,对于有“等、靠、要”思想的脱贫户,有劳动能力的,应收紧民生资金发放条件,限定救济发放周期,明确规定必须参加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参加志愿活动或者参加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推荐的公益岗位,才能获得继续领取社会保障资金的资格。此外,还应结合群体特点,大量提供公益岗位,加大职业介绍力度。用社会帮扶资金有效鼓励人们参加培训、促进就业、积极参加公益事业,从而带动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进步。真正将农民当作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培养农民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能力,让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原动力,用自己勤劳致富的巧手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精准施策:克服“等、靠、要”等懒人思维

积极发挥社会保障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是西方国家克服第一代福利国家“养懒汉”弊端、避免新自由主义缺陷,开展积极福利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福利的民生治理框架,与我国之前的精准扶贫[13]以及未来的精准扶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应通过发放社会保障资金与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挂钩,除了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实施兜底政策外,更需要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与谋生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生计,维护广大农村地区脱贫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应宣扬在全社会树立“多劳多保、少劳少保”的积极观念,避免脱贫人口产生“等、靠、要”观念。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激发和调动当地民众参加职业培训、避免返贫、发家致富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畅通脱贫人口接受职业培训的渠道,对培训进行政策鼓励和资金扶持,树立通过职业教育发家致富的典型,达到“做好一个、带动一片、造福家乡、遍地开花”的良好效果,给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源动力,为农村现代化插上健硕的双翼,从而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

结 语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是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新时代,加强顶层设计,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就业引导与精准施策,多管齐下共同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其带动的产业振兴为龙头,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文、技能和产业基础,赋予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巫福星,刘明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涉农职业教育 [J].河北职业教育, 2023,7(01): 25-28.

[2] 秦富民.瑞典的民生:从摇篮到坟墓[J].决策与信息, 2010(04):76-77.

[3] 刘岩,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与国家身份认同[J].文化研究,2020(02).

[4] 张耀军.经济全球化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第三条道路[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04):74-80.

[5] 张咏梅,张萌,赵金凯.“后扶贫时代”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22,38(09):69-73.

[6] 毛小报,毛晓红,王瑾.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22,50(08): 241-245+249.

[7] [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8] 张媛媛.以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4-22(004).

[9] 钟迎春.精准扶贫视域下高职学生“扶贫必扶智”教育的模式和教育的评价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9-11.

[10] 陈磊,唐心恬,庞国伟等.疫情影响下本科生就业观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9):95-98.

[11] 项万明.缓解高级技工荒的对策研究及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2021(29):38-39.

[12] 黄腾,刘晶瑶.找准“懒汉难扶”的病根[N].新华每日电讯,2021-02-03(007).

[13] 李志伟.“中国的精准扶贫是非凡的故事”[N].人民日报,2022-04-28(003).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