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研究

2024-06-18刘欣然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学

刘欣然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民间丰富的美术资源,创新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师可通过整合民间美术资源、引入民间美术内容、组织民间美术鉴赏、延伸民间美术实践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学生的研学体验,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在常规的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能够加强学生对艺术多元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美术教学;民间美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5-0034-03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扎根乡土文化创造出的具有本原审美文化特征的各类民间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联。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许多民间艺术正在消亡。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充分挖掘民间丰富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形成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责任感。

一、整合民间美术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大多数的认知源于生活。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整合民间美术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提炼教材内容

小学生处于探索世界的初级阶段,对未知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炼美术教材内容,围绕学生的兴趣点,搜集、筛选适合的民间美术资源,将本土文化与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感官冲击,能够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如教学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点彩游戏》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民间美术中的沙画引入课堂教学中,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沙画的创作过程,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粒一粒的沙就是一个一个的点,感受小小的点创作出精彩连贯的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明白点是美术里最小的绘画元素,从而顺利导入新课。教师继续展示人物头像的点彩作品,先放大局部,让学生看到各种颜色的点,再把画面逐渐拖远,让学生观察这些点组成了什么图案。随着画面的逐渐完整,学生能够轻易看出是人物的头像画。教师继续展示点彩派大师西涅克和修拉的作品,放大作品局部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发现西涅克的画使用的是方形的点,而修拉的画用的是圆点。教师适时总结点彩画的特点、技巧、色彩等,并以简单的形状为主题,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点彩画。学生根据作品所展示的点的组合规律,完成点彩画的绘制。

2.吸纳生活素材

教师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民间美术教学素材,让简单的造型和明亮的色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民间美术资源是民众从不同角度对美好事物的感知,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艺术资源。这些美术作品具有内容丰富、形象直观、容易理解等特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

如教学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我设计的服饰》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少数民族、不同地域的传统服饰,让学生观察这些服饰的样式、刺绣、面料、色彩和搭配的装饰品等;再以汉族民间服饰为例,向学生传授汉服的织花、印染、刺绣、画花等装饰工艺,以及丰富的装饰纹样;最后,布置制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喜欢的民族服饰为基础,发挥想象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服饰。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不限创作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擅长的绘画、剪贴等技能进行创作。学生受视频的启发,在创作中加入自己喜欢的色彩、造型等,设计出新颖的服饰样式;同时,在设计中充分体验到艺术创作的魅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美术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入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民间美术资源是地域文化和美术资源的结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将其融入学科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端正学生研究艺术的态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绘画基础、动手能力等,选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民间美术资源,适当融入学科教学中,并充分利用多媒体、道具、美术作品等教学手段创设多元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有趣的民间美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的民间艺术形式能够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冲击,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中成长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

生活中有不同高矮胖瘦、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等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师以“职业”为切入点进行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形形色色的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白各种职业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顶帽子,要求学生猜一猜是谁戴的,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职业有专属的职业服装,以及相应的职业道具。学生认出了厨师和警察的职业服装,并说出一些典型的职业。教师适时运用民间美术中的彩塑技能,将超轻黏土捏成医生、消防员、外卖员的形象,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职业的特征画下来,或用黏土捏出来,并给相关职业配以合适的背景、道具。通过“职业”这一话题,学生了解了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优化知识整合

民间美术蕴含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对弘扬本地的民族文化、传承非遗精神、提升审美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教师根据各地的民间艺术情况,充分挖掘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美术学科知识框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如教学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对称美  秩序美》时,教师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杂乱拥挤上公交车的图片,一张是有序排队上公交车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哪张图片更让人感到舒服。通过对这一现实生活现象的回顾,学生感受到了秩序美。教师组织小组游戏,要求学生把桌面上的学习用品按秩序排列,以小组形式进行打分。当学生按照规律摆放好学习用品后,教师适时总结“秩序就是事物按照一种规律井然有序的存在”,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剪纸作品发给学生传阅,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剪纸作品的共同点。学生发现剪纸作品中大图案中的小图案是重复的。教师适时导入对称的知识,分别以镜面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三种对称形式进行剪纸展示,鼓励学生模仿创作。这样,教师利用民间美术的剪纸形式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对称美、秩序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三、组织民间美术鉴赏,强化学生研学体验

教师可搜集、整合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主题教学情境,布设相关鉴赏任务,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解和欣赏,开阔学生的眼界,并传授绘画技巧、操作方法等,以强化学生的研学体验。

1.设计鉴赏任务

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有剪纸、泥塑、印染、皮影、年画、布老虎等,具有内容丰富、颜色鲜亮、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在学科教学中引入相关的艺术作品,并布置鉴赏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在美术作品的熏陶下,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感悟能力。在鉴赏活动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并进行作品分析等,逐步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都有一定的画动物的经验,但因为受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限制,多以简笔画的形式来表现动物,缺乏对动物特征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动物习性的了解。如教学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动物明星》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运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来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动物的身体构造、外貌特点,把握动物的神态。这时,教师适当运用比较教学法,出示民间美术作品布老虎,引导学生将真老虎和布老虎进行对比。学生对比观察后发现,布老虎在造型、色彩、神态等方面更加夸张、艳丽,进而对布老虎的表现手法和民间美术的审美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2.传授操作方法

在鉴赏作品之余,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吸收民间美术的思想精髓和创作方法,并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个人作品。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将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美术表现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动物装饰画》是在《动物明星》一课的基础上设置的一堂图案绘画课,通过点、线、面和夸张、变形等手段,使动物的形象变得更加有个性,更具装饰效果。教学时,首先,教师以动物的叫声进行激趣导入,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叫声说出动物相应的特征,并进行绘画。教师从所有作品中选择一幅简笔画和一幅繁杂的画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比哪幅画更简洁明了,引导学生直观了解外形简化的动物的表现手法,总结出不管什么动物都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现它的身体。其次,教师出示陕西布堆画中的兔子、公鸡等动物形象,与学生一起观察欣赏布堆画中动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再次,教师示范用半圆画出大象,用棒棒糖图案画大象的鼻子,引导学生了解变形、夸张的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最后,教师邀请学生利用点、线、面等元素,学习布堆画的表现手法对大象进行装饰,感受动物在变化、装饰后的艺术美,引导学生体验造型的乐趣,内化学科知识。

四、延伸民间美术实践,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认知,创新美术学科教学设计,延伸实践深度,拓展民间美术实践训练广度,加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民间美术应用场景的了解和应用意识。

1.联系生活认知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认知,开发更多高质量的延伸实践训练,以针对性、实践性为活动设计原则,导入民间美术内容。同时,教师要着眼训练活动的创意设计,并加入趣味性元素,以更受学生欢迎的趣味游戏、生活实践、竞技比赛等活动,丰富美术学科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美术训练的参与度。

如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认知,先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摸物背形》一课,活跃课堂气氛,再利用废旧鞋盒之类的小箱子制作“神奇的盒子”,邀请学生摸一摸盒子中的物品,感受物体的形状、特征,并用油泥捏出来。经过几轮练习后,学生总结出经验:摸物时要先注意物体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特征,确定大轮廓,再感受细节,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多摸几遍,背形时也要注意从整体到细节的表现等。教师适时引入民间美术中的泥塑艺术,传授给学生泥塑的技巧,让学生能够细致、准确地背形。在延伸实践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与同桌互相放物、摸物、背形,并互相给彼此的作品打分,训练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触觉经验,使学生各感官得以协调发展。

2.培养实践能力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丰富,主要通过造型、色彩等来表现事物。合理的民间美术内容选择是强化学生实践效果的关键因素,生动有趣的民间美术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教师在艺术形式选择时,要考虑学生是否喜爱、是否能对实践创作保持新鲜感,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

如皮影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电影、动漫的鼻祖,但一些学生对皮影戏的了解并不多,更无法欣赏皮影的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展示真实的皮影人物,让学生通过观看、触摸、把玩来了解皮影的构造、特征,从而了解更多的皮影知识,感受民间美术的文化魅力。学生有的说皮影是古代人;有的说皮影是用动物皮做的;有的说皮影的人物形象是侧面的;有的说皮影人物身上都是镂空纹……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播放皮影动画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皮影的应用场景。这堂课,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认识皮影、欣赏皮影、了解皮影文化,使学生掌握了皮影戏的表现形式,感受到皮影的动态美,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认知适当组织实践活动,并配以合理评价,能让学生在感受民间美术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同时,成长民族意识、审美能力、爱国主义情感。教师科学地导入民间美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的色彩美、造型美、工艺美,以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层层推进教学,能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岳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民间美术资源[J].学苑教育,2022 (27):92-93,96.

[2] 邓海燕.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元素的渗透思路[J].教育艺术,2022 (11):46.

[3] 陈红.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界,2023 (1):44-46.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