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凤伟:小学数学成绩为什么容易“高开低走”

2024-06-18远方

现代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加减法笔者家长

远方

【人物名片】

陈凤伟,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著有《旅途中的超级数学课》。

学奥数,对思维水平的要求较高,并不适合所有孩子。如果孩子不适合,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笔者:您从事小学教育工作30余年,前20年在北京史家小学,2018年到北京芳草地教育集团、朝阳实验分校,如今又到了北京兴隆小学。您一直在教育领域深耕,教数学,研究数学,因此我最想问您的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学好数学?

陈凤伟:其实,家长如果留意教育改革,就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2022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关于数学特别强调:不管教师如何进行数学的内容设置和实施,都要围绕“综合性和实践性”。就是说,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也是家长能够下功夫的地方——把数学融入生活。

遗憾的是,我做教育工作多年,发现家长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四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数学太抽象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错误认知。其实,数学很具体,它来源于生活。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然后寻找答案,碰壁后重新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有了这个过程,孩子才能形成数学的意识和思维。

误区二:想提高成绩,就要大量刷题

搞好数学学习,重要的是发展数学意识。刷题虽然会短期获利,但是换不来数学能力的真正增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因为刷题是重复性劳动,容易让孩子倦怠,伤害其学习热情,还容易让孩子陷入解题套路,造成思维窄化,导致学习后劲不足。如果孩子因刷题失去学习热情,不再喜欢数学,那就得不偿失了。

误区三:不学奥数,就学不好数学、拿不到高分

我是资深奥数教练员,对孩子学不学奥数,我的建议是: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看他的感受。如果孩子有余力就可以学,如果不适合就不要勉强,家长切忌跟风。

学奥数,对思维水平的要求较高,并不适合所有孩子。如果孩子不适合,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音乐不好的,自嘲五音不全,大家一笑了之。数学不好的,为何大家就不能放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家长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潜能,促进其优势发展,而不是盯着短板不放。

误区四:幼时错过数学启蒙,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通过报班来弥补

数学启蒙,完全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来弥补而不是报班。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讨论、启发其数学思维,如,优化日常支出,给弟弟妹妹分配物品、规划出游路线等,这种融入生活的数学,会让孩子感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如果家长能在学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理解数学、思考数学,那么等孩子上学后把课内学习与生活实践对接起来,他学习数学的小宇宙就可能爆发

笔者:把数学融入生活,听起来很美好,但具体怎么做,很多家长感到茫然。比如,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要做什么?

陈凤伟: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要让他觉得数学有意思。生活中,可以用游戏的方式给孩子提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这样,孩子答上了,会有成就感;孩子答不上,也不会有畏难情绪,而是想继续探究。这就是最好的学习。

笔者:怎么给孩子提有趣的数学问题?

陈凤伟:举个例子。比如,家长问孩子“2+3=?”,这样提问就太枯燥了。如果家长改变问法:“你有2颗糖,你的好朋友有3颗糖,你们一共有几颗糖?”这样提问就有趣多了。

再比如,数学题“第2个人和第8个人之间隔了几个人”,这对孩子来说很抽象,但假如家长带孩子到真实场景中去数一数,抽象的数学题马上生动起来。

笔者:家长对学龄前孩子进行数学启蒙,需要注意什么?

陈凤伟:1.要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在生活中自然地开展。

学龄前孩子处于运动感知阶段,很多东西需要通过眼看、手摸、动手做才能感受到。比如,对孩子进行量感的启蒙,可以用小碗盛一些豆子,请孩子猜猜碗里大概有多少豆子,然后数一数,让孩子把眼前的事物与头脑中的事物对应起来。再比如,对孩子进行序数的启蒙,可以在超市排队结账时让孩子数一数家长排在第几个。

2.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数”是抽象认知,成人有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对此较容易理解,但孩子生活经验有限,对此并不容易理解。家长不苛责、不打压,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感到安全后才会愿意思考,并进一步增强思维能力。

笔者:在这个阶段,有无必要让孩子做一些数学练习题?

陈凤伟:家长应该让这个阶段的孩子充分调动其感官去学习数学,而不是去做数学练习题。

具体可分3步走——

第一步:看到数学现象。比如,在公园里找一个人、一家人、一群人,找建筑物中的对称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桥梁等。

第二步:听懂数学表达。比如,去动物园,买票时可以问问孩子,家长买全票10元,孩子买半票是几元?60岁以上老人免费,咱们全家一起去动物园,门票要花多少钱?

很多孩子尤其刚上小学的孩子学习数学时,容易卡在应用题弯弯绕的表达上,所以家长不妨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训练他,让他听懂数学表达。

第三步:让孩子说说他的解题思路。

前两步练熟后,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做简单的数学题,最好将题意带入相关的生活情景中,并让孩子说说他的解题思路。

笔者:如果孩子四五岁就会做计算题,是不是说明他对数字很敏感,很有数学天赋?后面又要怎么规划?

陈凤伟:四五岁就会做计算题,说明孩子对数的感知能力较强。但是对数的感知能力只是数学能力的一方面,还要观察孩子其他方面的数学能力。比如,对立体、平面图形的感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类统计能力等。如果孩子的这些能力都不错,家长就可以从生活化的数学学习入手,训练和增强孩子的数学能力。

1.认识数字

让孩子先了解身体上的数字:有几个手指头,穿多大码的鞋,两臂展开是不是约等于身高。再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吃饭的碗能装大约多少个汤圆;客厅的天花板到地面的距离是多少;外出游玩时,8:20上车、12:30下车,要在车上待多长时间等。

2.认识图形

孩子的玩具中,积木、磁力片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好工具。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正方体、圆柱体、椎体等,熟悉它们的特性,了解如何搭建积木才会更稳固等。

3.了解生活中的统计学

看电视时,得知今年“五一”出行人数达到2亿,这是什么概念?同比增长20%,这是什么意思?让孩子了解到统计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4.学习几何

学前和整个小学阶段,孩子要在生活中尽量积累几何素材,能看的看、能摸的摸。因为等到初、高中,做几何题时经常要加辅助线,需要依靠想象,明白图形的移动和变化。能否想象出来,与实践积累有很大关系。实践积累多的孩子,能够通过看得见的部分更容易地想象看不见的部分,这是初、高中学好几何的关键。

以上训练都是在帮助孩子积攒学习数学的后劲。如果家长能在学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理解数学、思考数学,那么等孩子上学后把课内学习与生活实践对接起来,他学习数学的小宇宙就可能爆发。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只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以及培养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和勇气

笔者:孩子上学后,一般头两年数学学习不会遇到太大问题,稍难的题讲几遍,孩子就能明白。对此,有些家长很不理解,觉得这么简单的题,为什么孩子还出错?

陈凤伟:要求孩子一学就会,一做就对,是家长的要求过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要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下学期要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有一个从零起步、逐渐领会的过程。

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很快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这违背孩子的认知规律。孩子识数,是先知道生活中的5个苹果、5捆菠菜、5个糖果,然后才知道课本上的数字“5”是什么意思。没有前面的感性认识,数字“5”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让孩子提前学口算、速算不可取,因为当他对数的概念还不清楚时,学得太多、要求太高,反而不利于他夯实学习基础。

笔者:很多家长会让5~7岁的孩子学珠心算,认为这能帮助孩子增强计算能力。请问,这有无必要?

陈凤伟:珠心算与学校教的竖式计算的算理与算法有些不同,如果孩子没有掌握学校的竖式计算原理,那么就不建议学珠心算。因为学了容易让孩子产生混淆,反而不利于竖式计算的学习。

笔者:数学学习中存在一种“高开低走”现象,即孩子上小学低年级时数学成绩很好,可到高年级后数学成绩一路滑坡。这是怎么回事?

陈凤伟:这是学习后劲不足的表现。前面说过,大量刷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窄化思维,导致学习后劲不足。其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只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以及培养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和勇气。在我看来,孩子面对难题的最好状态,永远是有勇气说“我试试”。

笔者:如果家长想帮助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快速提高数学成绩,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陈凤伟:我曾对小学中高年级孩子的试卷做过分析,发现丢分最多的是2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想让这个阶段的孩子快速提高数学成绩,就是夯实基础,加强20以内的计算练习。

笔者:孩子都上小学中高年级了,怎么还会在20以内的加减法上出错?

陈凤伟:据了解,这类孩子在上学前就学习了加减法,但没有真正掌握,而是靠记忆学习,但记忆不那么牢靠,有时会出错。所以,我总跟家长强调,一定要让学龄前孩子在生活中大量接触、认识数学现象,这样他上学后就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不是靠记忆力去学习数学。生活中,孩子反复见过的、体会过的,才是记忆最深刻的。

【编辑:杨   子】

猜你喜欢

加减法笔者家长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老师,别走……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