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校涉农专业推进“课堂革命”的研究与思考

2024-06-18刘召华王嘉珍

新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

刘召华 王嘉珍

【摘要】课堂革命不仅体现在理念与思维上的突破,更要从实践与行动上进行创新。农村中职校涉农专业面对发展基础薄弱、优质资源匮乏、特色发展减少、理论实践脱节等困境,需从理念、机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思想、方法、质量革命等路径来推动课堂革命,从而提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中职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农村中职校;涉农专业;课堂革命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倡导职业学校开展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课堂革命”,使得职业教育课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课堂革命是关系农村中职校扩容、提质、升格、强服务能否实现,以及职业教育能否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农村中职校的教学改革只有从课堂开始,通过转变教师观念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起到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性、开放性的作用,才能提升农村中职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推动“课堂革命”的研究和实践是双师团队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中职校发展的现实困境

第一,农村中职校的教育发展“空心化”。二元教育制度导致包括农村中职校在内的农村学校教育发展基础薄弱,且由于城乡之间的彼此割裂,农村中职校的教育逐渐表现出供需结构失调、优质资源匮乏的发展困境。第二,农村中职校办学“普教化”。受我国长期以来“重普教轻职教”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中职学校教育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忽略自身办学定位,表现出“普教化倾向,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渐丧失了农村中职学校教育的原有特点,即“职业性”和“农村性”,将过多的教学时间分配到专业理论课上,忽视了学生对专业实践课、专业技能课的需求,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办成了“升学教育”,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中职教育的特色发展。第三,农村中职校的教育发展模式僵化、“内卷化”。一方面,农村中职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农村中职学校大多地区仍然习惯于以所谓“课堂理论讲授+企业技能实习”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专业理论内容太枯燥,学生对于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兴趣不大高,与社会生产的实践不能很有效的结合;且中职学生企业岗位实习培训内容普遍与在校期间理论实际学习内容相比存在相当大的知识差距,理论课程学习水平与进度要求远远落后于企业员工现有理论技术技能水平,无法做到学习理论技能与社会实践应用相结合,直接影响未来农村中职学校的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农村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在适应于当地特色农村产业教育发展人才需求的能力培养与质量评估上仍然存在了较大结构性缺口,无法全面满足于当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于高层次农业人才培育的巨大需求。

二、农村中职校推进“课堂革命”的意义

职业教育多是由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联合办学且如今办学主体呈现由单一到多元的趋势,教师队伍是兼具学校专业专任教师、企业兼任教师、企业导师等多种类型的“双师型”队伍。学校专任教师、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导师、企业兼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怎样得到有效保证、怎样得以快速提升?“双师型”队伍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怎样合理分工、怎样协作发展、共育学生?怎样才能提升课堂的吸引力,让学习兴趣低、学习习惯普遍不好、把握不住学习方向的学生变成爱上课、会上课、能上课者?或者怎样进一步增强课堂的包容性及针对性和适应性,为有着不同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学习的个性化、开放化课堂?为适应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课堂、实践课堂已走进行业企业、走入生产一线,具有职业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的职业课堂比比皆是。这要求教师、学校管理者、教育专家等需时时思考,课堂是什么?课堂在哪里?怎样坚守住课堂阵地?职业学校教育要面向行业企业,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建设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内容必须与发展新产品技术、新优势产业、新的业态、新增长模式同步变化,教学主题灵活改变,兼具时代性和发展性。怎样保证课堂教学中教学和内容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的跟上时代、技术需求的迅速发展,怎样在这些发展变化的浪潮中保证我们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不下降,反而稳步地提升?中职课堂结构的开放性、职业性等特点要求教师以及学校应更加主动关注中职课堂教学,更为主动适时地着手开展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革命。

三、农村中职校推进“课堂革命”的创新方向

创新理念:“思想革命”是课堂革命的核心,通过教育观念更新推进“思想革命”的发生,触发“课堂革命”。

此前,职业院校曾致力于探索怎样实施课堂改革更有成效,但在探索改革、推行改革以及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系统性问题,导致未能触动课堂改革的根本。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是新时代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略,遵循共同体学习理论,研究团队由五个相关涉农双师团队自愿组合在一起,以课堂革命为抓手,以促进双师团队发展为共同愿景,群策群力,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相激励,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优势,协同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智课堂。课堂革命是新时代农村中职学校扩容、提质、升格、强服务的重要推动力量。

创新机制:“机制”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通过优化组织、运行及评价机制,增强整个机构的竞争能力,促进“课堂革命”。

根据共同体学习理论的指引,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双师教学团队的现状,结合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立足专业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通过校际联合、校内沟通等教研活动,构建了团队建设的目标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独特路径,促进团队成员专业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方法:“方法革命”是课堂革命的关键,通过有效的方法变革提升“课堂革命”的实效。

校际联盟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学校同类专业的特色及优势,破解单个学校或专业无法解决的难题,促进合作学校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为了紧跟“农情”变化并应对“学情”的转变,试点乡村产业课堂建设,致力于产教学研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以探索并解决农村中职校涉农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发现共性问题—科学归纳分析关键性问题—着力解决方向性问题,通过探索解决共性问题和探索创新双师团队建设的有效实践机制,增强了专业研究教学的创新方向性和工作实效性。主动积累我校课改经验和创新做法,全力推进由地方政府及行业机构引领、社会广泛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的新教学模式实施,培养学生在本地农乡经济环境发展需要的技能,提升职业技能教育的适应性,从而推动全面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改革。

四、农村中职校推进“课堂革命”的路径

1.在坚守与重塑中推进系统性变革

教师立于三尺讲台之上,决定着本班级、本专业乃至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肩负着提升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重任。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因此中职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与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其内容更新频率更要紧跟时代技术之发展变化。

对于农村中职校涉农专业的专业教师教师,具有专业特色及个人特点的高水平专业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农业工艺生产和管理经验,以便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技术,并需要直接参与生产实践,以增强其教学实效性,这代表他们能更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术。对那些无实践经验或实践经验不足的专业教师,特别是教龄不长的年轻教师,学校需要有目的地调派他们到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养殖基地、畜牧站等前线岗位进行实战研究或直接参与,同时学校应规定并实施科学的管理技巧,采用标准化管理,使参与实践的教师得到实战学习和训练的机会,以及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实践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技术和操作技能,形成一支“既能讲授理论又亲身实践”的农业职业教育团队。

课程是中职课堂革命的主攻点。中职课程建设既要准确地对接企业实际用人岗位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元成长需要。以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为例,采取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机会亲历生态养猪场等业务,并亲自实践,以“学徒”的方式参与其中。在这里,专业教师充当“教练”和“指引者”,引导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再只是单纯地“讲解原理、传授知识、解答困难”,也肩负起“师傅”的责任,针对性地制定学生成长计划。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增强他们对实践技能的学习。另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进行花坛制作、花卉种植、园林设计等实践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机会亲自进入实验实训基地和生产基地,将这些基地视为教室,将实践项目视为教材,这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实践和操作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又能更好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2.为课堂革命插上信息技术之翼

课堂革命既是一场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手段模式变革的全面更新,更是教育科学技术的伟大飞跃。信息技术更新在课堂革命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首先,互联网提供了学习资源以及其获取方式和共享获取途径,大大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此外,VR技术的应用在农村职业学校动态展示中,解决了课堂教学上的困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理念具体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得到接近实际体验的真实学习感受,有力的应对了职业教育中的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等实操教学问题。再者,线上教学直播、互动教学平台等创新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模式的时间空间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构架方式,引领了现代化课堂教学的新篇章。

3.深化产教研融合促进课堂革命

涉农专业需要对实际操作、地区具体情况和季节变化有深入理解,具有实践性、区域性、季节性等特点。这样的特性使得农村中职校学校仅凭借自身资源难以建立优质的实验和实践训练基地。因此,一种可行的策略是深入合作当地的农业公司、行业和政府机构(如农业技术推广站点)等,以实现教育的“企业化”。秉承“高质量、高效率、独具特色、现代化”的准则,借助当地农业区的产业优势,以满足本地经济需求为出发点,创建一个与乡土产业紧密结合,社会服务能力强大,学校与企业(或乡村、工厂)密切协作,教育资源丰富,管理体系完善的共享式产业实习训练基地。

农村中职校涉农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及服务社区经济的方面,应深度对接本地农村的实际经济社会需求。此类学校应根据本地农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优选具有强实用性和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教程,推行“教、学、思、做”融合的教学方式,激励大多数学生积极投入到农村的生产服务中,突显农业专业学生在农村人才孵化中的核心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职业道德及创新创业能力。要设计明确的实验和训练项目,将这些项目的实行纳入教学安排,建立相关的教师和学生管理条例。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为了优化实际教育成效并重视专业技能的核心培训,计划设立学校和企业(或村庄、工场)之间的一对一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每家企业与学校共享管理、培育模式,根据专业和企业的特定需求,组织实地实习,设立实习监控团队,执行导师制度。专业理论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的角色,产业专家或技术人才能担当全面技能的引导老师,学生班级负责人能担任素质教育导师,三位教师全过程指导、管理、检查、评价学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关键技能。

职业教育以其便利于促进地方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民的持久积累的优点而备受重视。中国的年度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强调对职业教育在服务“三农”方面的独特优势的需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中职校涉农专业的乡村企业实习实践必然要作出全面性、颠覆性改革。其中“课堂”是革命的主场域。课堂革命能否顺利推进,关系到农村中职校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路径能否落地落实。推进中国特点和农业专业特性的人才培育所需的专职教育双师课程小组进行研究,优化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创新途径和策略。

职业教育具备“下沉当地农村,服务农业生产,培育现代化农民”的长期积累性优势。我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强调职业教育在服务“三农”方面的独特优势的需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中职校涉农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践必然要作出许多改革,其中“课堂”是革命的主场域,关系到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能否落地落实。推进中国特色和农业专业特性的人才培育所需的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研究,深化和完善课堂革命的创新途径和策略,有利于匹配“乡村新经济、新行业的农业发展趋势”;有利于符合“农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学习特性”。

【参考文献】

[1]张启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政策逻辑与内涵解析—《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解读[J].江苏教育,2021(46).

[2]廖波光.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改革实践探讨—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0(35).

[3]周维莉,胡思宇.智造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彰显、现实困境和应然选择[J].成人教育,2023(11).

[4]郑硕,杜德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深化课堂革命的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ZJCX/2022/0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
“课堂革命”之课堂导入的革命
以未来的名义将“课堂革命”进行到底
“课堂革命”:育人为本的价值回归
转变学生观是推进“课堂革命”的突破口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游戏中经历“反算”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实现高职课堂革命
企业学院深度协同的“五教合一”育人模式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