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主体价值观培养策略
2024-06-18全建莉
全建莉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价值观是核心目标,教师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核心素养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相关知识,提出了一些针对初中生和教师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主体教育;价值观;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健康发展和全面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培养道德意识,引导价值取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意识是指学生对于道德规范、道德准则以及道德价值观念的认识和理解。价值取向则是指学生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会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和判断。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具体的道德问题。
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逐渐领悟到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形式的创作或欣赏,引导学生关注道德议题,并从中感受到道德情感的冲击和启发。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和反思,学生可以加深对于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上述理论知识,以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青春时光”为例,来论证如何通过培养道德意识和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来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讲述了小明面对捡到一只钱包后的抉择。小明想要将钱包交给警察,但又担心自己的名誉可能会受到质疑。最终,小明选择了按照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行事,将钱包交给了警察。通过这个例子,学生看到小明是如何在道德意识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小明考虑到捡到钱包是一种道义行为,而且该行为符合他所接受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他明白即使名誉受到质疑,也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价值判断。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加深对于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在现实情景中做道德抉择的挑战,从而加深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形成。
通过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并通过实践和讨论来锻炼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辨析能力。
二、提升法治素养,培养守法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培养守法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法治素养是指学生对法律的基本认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则是指让学生明白守法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他们主动遵守法律的行为和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法治概念、法律的种类和层级、法律的作用等基础知识。通过系统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法庭、接受法律讲座、参与模拟法庭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的运行方式,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和尊重感。通过让学生解读法律文本、分析法律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教师可以具体案例为基础,让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引导他们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实施。“走进法治天地”是部编版七年级教材内容,其中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提升法治素养和培养守法意识的教学策略。通过该教材的运用,可以看到初中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学习效果。例如,在该教材中有一个关于法治社会的案例,通过讲述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向学生传达了守法的重要性和法治的力量。学生通过案例中的角色扮演和讨论,深入理解了社会规则和法律的运行。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法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了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件的背景和细节,讨论相应的法律规定及其对应的法律责任。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并对守法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法治所带来的和谐和公正。
提升法治素养和培养守法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组织实践活动、培养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能力等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和守法意识。同时,通过运用“走进法治天地”等教材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作用,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以实践为基础,强化教育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教育效果。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和体验道德行为,深化对道德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道德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包括学校社区服务、参观实地、开展实验活动等。
通过学校社区服务,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清洁卫生、志愿者服务等,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参观实地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的道德境遇,例如参观福利院、环保组织等,使学生对弱势群体和环境保护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开展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道德决策的复杂性和权衡的难题,如在模拟的道德困境中进行冲突处理的讨论和解决。以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进社会生活”为例,通过实践的方式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道德知识。例如,在教学内容中涉及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时,通过教师讲解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并进行讨论。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例如进行一次诚信考试,让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不作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诚信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此外,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团结互助、尊重他人等道德原则时,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师设计了一些团队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相互协作、互相帮助来实现共同目标。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教师有意识追求教育主体价值观培养,为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有益的教学经验和启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以实践为基础,强化初中道德与教育教学的效果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和体验道德行为,深化对道德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而通过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进社会生活”所提供的实践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道德知识,并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来加强初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教育效果。
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策略研究,教师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对于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非常有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和谐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施珊珊.初中生友善价值观的培养—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吉林教育,2023(13).
[2]任发俊.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5).
[3]王海玲.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J].新课程,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