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推广策略研究

2024-06-17宋菊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政策扶持社会服务农业机械化

摘要: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撑。通过调研分析山东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总结出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农机利用效能不高、农机发展不平衡、农机提档升级不足、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等。结合山东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出优化考核牵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大宣传推广、联动社会形成多方合力发展等对策,为促进山东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政策扶持;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53 (2024) 06-0312-09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23日

修回日期:2023年4月27日

*基金项目: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2018YF018)

作者简介:宋菊兰,女,1971年生,山东莱阳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E-mail: 543808775@qq.com

Research on the extension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ong Julan

(Jin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Jinan, 250003, 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lled for all-rou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o liberate and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ransforming the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rur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support for realiz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in the promo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cluding low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sufficient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insufficient social service abilit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furth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assessment and traction, increasing the policy support, enhancing th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intensifying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linkaging society to form multi-party development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impetus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uneven development; policy support; social services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现阶段,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是解决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前提[1]。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农业生产模式的变革和新技术的应用,而农业机械化正是应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农业机械的高水平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水平、节省能源和化肥农药消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农民,也有助于提升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2]。反之,农业机械化推广滞后,则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农业机械化推广提供了机遇[3]。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能够在政策、资金、人才及研发方面为农业机械化提供更多支持,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农机需求从传统的大马力装备向智能化、数据化、生物化转变升级,有助于促进农机产业的更新换代以及新型农机农艺的结合推广,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现阶段土地确权流转发展规范及新型农业主体规模扩大,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成为农业产业振兴的必然选择,同时农业机械化也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主体组织、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民素质等方面的改善提升,有助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1 文献综述

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学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研究。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研究发现,高水平农业机械化离不开保护和扶持政策、农机研发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农业技术培训体系等。李祯然等[4]对比美、日、韩、欧盟等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发现,各国主要对农机装备购置、农业生产者的农机培训、农机服务提供等方面进行补贴扶持。Aryal等[5]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促进了农户更多使用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各国需要根据国情、地情因地制宜地、有选择地发展农机化。学者们针对中国不同区域、地形、领域的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开展研究,从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加快农机基础条件建设、加大农业机械研发、提升农机社会服务等方面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供建议。农机补贴方面,李祯然等[4]借鉴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经验,提出了优化补贴模式、细化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等政策优化建议。张雨鑫等[6]对山东、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产区从农业机械总动力、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人均农机总动力和主要农业机械数5个指标进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促进农业均衡化发展等建议,为粮食主产区乃至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参考。梁磊等[7]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困难进行研究,提出加快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强化农机试验鉴定等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建议;孙立涛等[8]建议通过完善相应管理制度来加快科技创新,从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生产水平、完善农机推广机制、提高农机服务能力;林安源等[9]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所存在的结构不均衡、整体水平落后、制度体系待完善、土地资源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指出促进绿色智能、适用精准的农业机械应用,加强农业机械的结构优化,才能更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李宪翔等[10]以花生为代表调研河南省、山东省1171户小农户,实证考察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有机衔接全程机械化的影响,为小农户衔接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提供了实践路径。

综合分析来看,当前关于如何推广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或农机补贴政策、农机装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学者们深入剖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总结提出大量对策建议,为本文提供指导。山东省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大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探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提供参考。

2 发展现状

山东省作为国内的农业大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281.533khm2,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瓜果菜、肉蛋奶生产基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良好。

2.1 农业生产规模大

山东省农产品增长值自1990年起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即便是新冠肺炎爆发的2020年,农业总产值也超过了10000亿元,农产品出口达到1 257.4亿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3.9%。全省农业发展具有生产规模较大、农产品资源丰富、产业品类齐全等特点,如表1所示。截至2020年,山东省已有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各类经营主体超过50万家,累计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336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2 753个,累计培育智慧农业应用基地352个。山东省农业生产规模大、市场容量好,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

2.2 农业机械保有量大

山东省是国内第一农机大省,农业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约450家,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农机装备制造已覆盖7大门类,农机品种超过3 500种。2020年全省农业机械设备保有量达到694.15万台,同比增加0.39%。其中,畜牧业机械达27.4万台,同比增加7.83%;水产机械16.97万台,同比增加1.5%;种植业机械667.34万台,同比增加0.57%,如表2所示。

农业机械设备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为山东农业机械化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产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装备支撑。

2.3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从表3可以看出,山东省2021年农机总动力突破1.1×1012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7%,相较于2020年,农机总动力增幅0.32%,综合机械化率增长0.7个百分点。和往年对比看,2021年农业机械化指标的数量增长有所放缓。但2021年农业总产值达11 468亿元,比2020年增长12.54%,2020年粮食单产比2019年增长2.06%,增幅为近几年来最高。可见依靠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已经有所显现。

201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林牧渔加业机械化率总体超60%;全省整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率先建成“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省。

3 存在问题

3.1 农机利用效能不高

农业机械化补贴方面,总体存在着补贴覆盖面不足,尤其是对于普通农户的机械化补贴;对高端农机的补贴精准性不够;农机补贴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农机购置贷款匹程度不足等诸多问题,其都制约着农机的利用效能。

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山东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排名第一,但受地形相对复杂、粮食种类多等因素影响,和黑龙江、吉林等地相比,综合机械化率并不算高。以单位播种面积农机动力为例,其计算公式为:单位播种面积农机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从表4可以看出,2017—2020年山东省单位播种面积农机动力投入的年平均增幅3.76%,但粮食单产年平均增幅不超过1.24%,说明农机利用的总体效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正是推动农机利用效能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山东省农业经营规模化不断发展。2020年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农业龙头企业超9600家,家庭农场8.7万家,农民合作社23.6万家。据估算,2019年土地经营规模化率已超60%,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已达9 733.33 khm2。但以上数据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

小规模农业对农机使用效能的提升存在明显制约作用,分散经营造成了种植标准不统一、农机选用不合理等问题。具体来看,耕地分散会导致农机很多时间浪费在路上,经常转场转弯的农机作业辅助时间占比较大;农机工作时会因为宽畦窄畦并存的情况,导致机械作业幅宽得不到充分利用;播种机械性能单一,影响播种质量;人工背负的植保器械仍大量存在,作业效率低、防治效果差[11]。小规模农业中农机的日工作效率,远低于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的农场,并且一年中农机设备闲置时间较长、利用率低,在关键农时季节,动力机械上阵作业机械仅占机械保有量的1/3左右。

3.2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

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建设方面,各地区、各领域、各环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农业机械化的结构不均衡、整体水平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问题。

3.2.1 各地发展不均衡

山东省耕地面积6461.87 khm2,其中平原耕地占比82.52%;园地面积1262.37 khm2,其中果园占比89.44%。济南、济宁、滨州、德州、泰安等山东中部地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渔业、畜牧业发展较缓慢;山东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主要以渔业为主,缺乏特色产品种植区。

受到各地经济差异以及自然资源差异等因素影响,山东各地的农机化发展并不均衡。16个地级市中,2021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3%的有德州、东营和枣庄,其中前两位均超过了95%;而排名后三位的济南、临沂、日照综合机械化水平均未超过90%。

3.2.2 各领域发展不均衡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但各领域的农业机械化情况并不均衡。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小麦、玉米2021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96%,而经济作物棉花2019年综合机械化率54.36%,畜牧养殖2019年综合机械化水平43.92%。设施农业中占比最大的蔬菜,对山东省农业生产来说举足轻重,面积、产量、产值均在全国居于首位,但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35%左右。

3.2.3 各环节发展不均衡

多数地区在耕作、播种和收获等农业生产环节上,农机使用不均衡,也就导致了农业机械化的不均衡。耕种收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产中高效植保、产后粮食烘干和经济作物种收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例如山东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玉米秸秆还田质量是决定小麦机械耕播质量的首要因素,但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9%,而2018年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率仅有86%。

从不同领域各环节来看,当前田间植保大多还是采用简易背负式植保机械,产后环节的粮食产后烘干技术机械化水平基本保持在13%左右,大部分粮产地产后处理的主要方式仍以自然晾晒为主。经济作物中的棉花生产,2019年山东省机耕率96.6%,机播率50.7%,而机收率仅1.7%。畜牧养殖中,2019年山东省饲草料秸秆收获和处理环节机械化率68.52%,机械饲喂环节为28.14%,机械清粪环节仅为22.17%[12]。设施蔬菜种植在耕整地环节机械化率超过70%,水肥环节超过50%,其他生产环节基本还是依靠人力劳动,如种植环节只有15%,采收环节仅有7.7%。茶叶生产各环节机械化程度差距也很大,加工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程度最高,超过90%,而采摘环节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不足20%[13]

3.3 农机提档升级不足

农业机械研发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的需求迫切,农业机械科技创新进入到加快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宽领域的新发展阶段。和需求相比,农业机械的提档升级还存在明显不足。

3.3.1 农机供应转型升级有限

山东省是我国的第一农机大省,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约450家,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作为农机生产强省,山东省在拖拉机、作物收获机、农业运输车辆等农机生产领域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但整体来说,大而不强,在国际上仅处于中等水平。首先,农机的稳定性、可靠性、作业效率、舒适性、智慧化等方面和进口农机尚有差距。如水稻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约为50 h,而外国的产品可以做到200 h以上;拖拉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仅为国外产品的30%~50%。其次,在一些产业领域和一些生产环节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如雷沃谷神系列收割机,16 h最多能收6.67 hm2田地;而美国凯斯的收割机,16 h能够收26.67 hm2田地。另外,国产收割机存在“掉粒”严重,杂物分离不干净的情况。除此之外,新兴、空白领域的农机产品创新也存在“供不足需”的问题。

上述农机供应方面的问题导致了进口农机在国内市场占据主流。潍坊一家农业综合体购入的1.5亿元农机设备,八成以上为进口;省内多地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社,高端农机基本被国外垄断。一家农业服务公司中496台(套)农业机械,除了价格较低的植保机外,大批高端农机都是凯斯、马斯奇奥等国外品牌。对进口农机的依赖,不仅让国外农机企业赚走了大额的农业生产利润,更存在农业数据泄露的风险。农业生产的土质情况、种植情况、产量数据等都会随着进口农机的作业而被国外农机企业所掌握。

在农机研究方面,省内农机企业虽然在高效、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普遍存在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足、原创性科技成果少、很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和掌握等问题。国产农机在智能农机、高端农机等方面缺乏核心技术,大马力智能拖拉机、智能棉花收获机等主导产品尚未形成自有技术体系,信息感知、决策控制等技术及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14]

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影响,国内农机市场需求有限,产业增长乏力,企业增长缓慢、生存压力加大。面对国内农机行业基础材料参差不齐的情况,企业对细分行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大企业不愿投入,小企业投不起。市场环境中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因素也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国内农机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常年不足1%,而欧美等农机发达国家则在4%左右。

受转型升级不足的影响,山东保有的农业机械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较为明显,这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造成负面影响。

3.3.2 农机更新换代的动力不足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山东省有近4 000万人居住在农村,在常住人口中占比36.95%,比2010年低13.34个百分点。可以预见将来农村居住人口占比会更低。据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务农人口大多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初中以下学历,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不愿意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这也影响了农户对新型农业机械的接受程度。

农机更新换代,往往会更加智能和高效,但稳定性和可靠性却未必有保证,如果技术培训、售后维修等服务跟不上,则会带来耽误农时的风险。目前多地存在农机作业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如地块零散、形状不规则,机耕道路狭窄、高低不平等,机具进地难、作业难,严重影响了农户使用大中型农机的意愿。对农机大户和合作社来说,缺乏稳定的客户,农机的适宜性不足,都会导致其不敢投资购置新农机,从而影响农机的转型升级。

通过淄博等地的样本调研可以看到,即便农户出于省力和增加收益的考虑有意愿购置新型农机,也常因为经费不足而止步[15]。以花生为例,联合收获或联合捡拾机械化作业机具价格昂贵,均在10万元左右,而花生条铺机(收获机)、花生摘果机每台只需几千元。在小麦等粮食作物、大蒜等特色经济作物、蔬菜等设施农业等领域,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严重制约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购置新型农机的积极性。

除了价格因素外,农机的适用性也是农户们最关注的问题。如对小麦进行一次性作业的复式作业机械,虽然能够一次性完成免耕深松施肥播种或土壤深翻+浅旋整地+小麦宽幅精播等作业操作,但其操作使用对农户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农户对农业机械化的新政策新技术等了解学习渠道有限,在对其提升收益的效果、操作及维护的方便性等不够了解,或者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没法掌握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下,农户对农机进行升级的动力也就会有所缺乏。

3.4 农机社会服务不足

在农业机械化领域中,近年来农机服务组织及所拥有的农机工具数量迅速增加,农机服务的社会需求也日渐增长、多元化趋势明显。农机服务的专业化、系列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小农户与农业机械化的有效衔接。

山东省2020年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17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8 733个。这些农机服务组织及运行机制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 政府主导型,由县或者县以上政府部门投资建立,由乡镇政府、村集体负责具体事务,如农机站、排灌站、植保站及农机作业队等。一般以村集体为单位,进行机具的统一购买、操作和维护保养;农户根据土地数量缴纳费用;政府负责资金扶持、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

2) 重点企业带动型,以重点企业为龙头,通过农户、资金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发挥集群效应。有的通过建设农产品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合同,统一供应农机及技术指导、设备维护等服务,从而实现规模经营;有的将农户土地、劳力等转化为股份,统筹安排农业生产。

3) 农机协会带动型,由农机专业协会搭建中介平台,维系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户间的合作,主要提供农机服务信息的搜集、发布及协助等服务,利益关系相对松散。

4) 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型,是农机户与其他关联性服务组织联合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互助性合作机构,鼓励农户以机具或现金形式加入,对外提供从耕地到收获的一条龙服务。合作社产权明晰、社员权益有保障,便于提升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

尽管山东省一直致力于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结构和运营机制规范化发展,但目前四种模式的发展均存在不足:政府主导型,投资和经营上比较依赖政府部门,对农户农机户的积极性调动不足;重点企业带动型,依靠契约关系约束,缺乏稳定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容易产生违约行为;协会带动型,产权边界不清晰,在收益分割、业务量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公;合作社带动型,随着规模扩大,效益会受到运营机制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总体来说,现有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化不足,服务意识不强,受到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有限,各组织间缺乏交流沟通,适应市场的能力比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和快速发展的农机市场需求相比,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在人员配备、农机设备、维修售后、科学管理、配套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推广。

4 对策建议

4.1 优化农业机械化的考核牵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各地的“应用和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评价标准”应进一步多元化,不只注重扩大规模、增长数量,还应该关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标以及指标变化代表的效率提升、效能增长。具体措施包括:以规模化作业为主,加大对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产业化经营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增加对农机农艺融合的考核等,牵引加快制定农机装备配套标准、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加快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的相互适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提升作物产量。

4.2 加大政策扶持

4.2.1 加大农机研发投入

为加快推进山东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农机装备升级,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推动农机农艺结合,促进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农机装备融合,从而推进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具体措施包括:从省里到各地级市梳理一批制约农机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持续投入机制;鼓励农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联合攻关,跨领域多学科协作,推动各地亟需的特色机具的研发供给,推动高端智能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粮食烘干机等重要环节短板装备的研发创新,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应用;根据市场需求,加强联合农机装备研发基地、协同创新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研发深度融合,推广应用智能终端和智能作业模式,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创建和智慧农机创新。

在技术装备之外,还应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农业技术部门的协作协同,培育选择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重点加强植保、烘干等机械化薄弱环节,加大对实施大面积机械作业的农艺标准和技术路线制定,实现农机与农艺协调发展,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有利条件。

4.2.2 加强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加强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农田“宜机化”改造的扶持力度,利用好国家扩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机耕道路,改造田地坡度和面积,保证机械能下地、能作业,解决有机难用的问题;完善机耕道路、农田的维护管理制度,保证宜机化基础设施的持续有效;加大便于农业机械保管、存放、使用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机械的更大规模使用创造条件。

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及机械服务信息平台,定期收集和发布有效的农业机械需求、使用、库存信息,为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4.2.3 针对性开展补贴

政府应当针对性地对农机具购置及服务开展进行补贴。具体措施包括:发挥购机补贴的引导作用,放大其“结构杠杆”作用,即按照利民便民原则,优先向农业机械化落后地区及农业生产带头地区供给农机设备,优先对种植大户提供购机补贴;推广增产效果明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新型农机,将通过农机专项鉴定的创新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的补贴力度,有条件的县区可针对关键、紧缺机具实施财政累加补贴。补贴方式可包括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考虑对规模化全程托管服务、旧机具报废进行补贴。引导农机装备增量向高端智能化、高效节约化、绿色环保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4.2.4 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

由于集约化大规模生产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显著,并且现行的农村家庭承包式的超小型农户经营模式并不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因此需要探索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现实路径,在不影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化。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产业化经营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在用地、用电等生产条件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先保障;引导小农户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组成新型农业生产联合体,鼓励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新业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回乡创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鼓励农机农技相关专业大学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投身乡村振兴。

4.3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4.3.1 提升社会服务组织类型及数量

结合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和服务供给,探索培育综合性、专业化的农机服务组织,扶持、引导农机合作社等机构发展,进一步丰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类型及数量,从农机专业户提供单一服务向农业机械股份公司、农业机械专业协会、农业机械合作社等组织相互协作转变,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具体措施包括:引导支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根据地域、种植种类组建不同服务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租赁社等;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纳入乡村建设规划予以统筹安排;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和个体农机户的农机互补、融合合作以发挥现有农机、新购农机的更大效能;加强基层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即在县、镇级建设公益性农机服务机构,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提供农机惠农政策落实、农机操作使用、安全教育、新机具示范推广、技术指导等服务,保证公益性服务在基层全覆盖。

4.3.2 提升社会服务组织的能力

以农机管理部门为主导,协调传统农机部门、科研院校优化社会服务供给,并引导规模化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力度,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衔接,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1) 优化农业机械推广队伍人员结构。吸引更多大学生扎根基层,加强农业机械推广队伍的专业技能培养,尤其是自动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使一线推广人才熟练掌握本地农业生产及维修、保养等服务技能,发挥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中介组织在服务供给方面的作用,引导技术工作者下到田间地头,结合生产实际提供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培训及维修保障服务。针对大多数农户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加强农业机械化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加快学习和掌握。

2) 优化农机服务的网点布局。加强农机推广的仪器设备等基础条件建设,构建分级服务体系,提升整体服务效率,降低农户在农机维修服务方面的成本。做好农户的需求调研,响应农户需要改进农机服务。

3) 拓展农机供应渠道。引入和推广与当地地形适宜的新型农机,弥补品种单一、数量不足的问题。合理配置农业机械设备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减少闲置浪费。重视并做好农业机械设备跨区作业的指导工作,依靠农机跨区作业等方式,缓解农机短缺问题。

4) 推动农机农艺协同。协同农业技术、植保、农机等多家单位在技术研究、试验以及示范等项目实施中开展技术指导与试验示范的合作,推进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规模的农机装备配套标准、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的制定,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适应、相融合,从而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能。

5) 学习建设现代化管理运营模式。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如跨区服务、承包服务、订单服务、信息服务、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提升运营能力,发挥山东农业机械化主力、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聚焦制约农业生产的1~3个关键环节、薄弱领域,有组织地实施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调动政府、服务组织、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合力,培育农业生产的增长点。

4.3.3 优化社会服务机制

通过优化流程、下放权限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社会服务机制。具体措施包括:简化农机购置补贴程序,优化购机报废服务,下放购机补贴报名、验货和结算权限,从县级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或农机服务站,加快建立统一、快捷、便民的农机政务服务体系;加快购置补贴实施进度,压缩补贴办理与资金兑付时间等。

除此之外,还应当依靠各地政府,加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功能,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确定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提供农机服务、监测服务质量、组织项目验收、拨付补助资金、整理档案资料、开展绩效评价等环节,监控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适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技术规程,指导工作规范开展,形成系列制度性文件。当前已形成的制度文件包括发布农机服务合同的示范文本、关于服务收费的指导意见、服务项目的资金管理办法等[16]

4.4 加大宣传推广

加强区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镇街农机站、农机专业合作社三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农机科技下乡、组织参加农机博览会、召开现场作业演示会、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等活动,借助报纸、杂志、电台、新媒体等多种媒介,常态化地加大农业机械化的宣传推广。

组织专家因地制宜地指导机具选型、技术路线制定和技术培训等,确保农机化新技术的精准推广,大力引进推广国内外与当地地形适宜的新型农机,弥补现有农机品种单一、数量不足问题。加大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新政策、新技术、新收益的认识,提升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通过推进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技术路线,重点展示机械作业过程、作物生长情况、作物收获产量情况、节本增效情况,发挥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引领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5 社会联动聚合力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形成发展合力,实现多方共赢。首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村镇级农机推广服务“土专家”,发挥他们生产生活在一线的优势,共同构建起县镇村紧密联系的服务网络。其次,通过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积极开展基地建设、示范宣传、人员培训等活动,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最后,可考虑在财政优先保障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金融倾斜,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入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业机械化、农机与“互联网+”融合等领域投资,如建设线上农机服务平台提供跨区作业调度等服务。

5 结语

本文从山东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分析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主要存在农机利用效能不高、各地各领域各生产环节的农机发展不均衡、农机提档升级不足、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山东农业生产实际,进一步提出优化考核牵引,加大对农机研发投入、宜机化改造、针对性补贴、农机服务机构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从社会服务组织的类型、数量、能力和机制等方面着手增强服务组织服务能力,加大宣传推广,形成社会多方合力等发展建议,以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能够因地制宜地加快解决山东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的问题及短板,推动山东农业机械化的高质量发展,从而顺利达成“2025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等发展目标,以此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参 考 文 献

[1]刘铮, 魏传成.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难点及对策[J]. 经济纵横, 2021(10): 122-127.

Liu Zheng, Wei Chuancheng. Key points,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J].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2021(10): 122-127.

[2]王素敏. 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探析[J]. 南方农机, 2022, 53(9): 80-82, 89.

[3]刘月升, 于乃壮.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 山西农经, 2021(21): 73-74, 77.

[4]李祯然, 雷泽, 高鸣. 优化农机补贴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世界农业, 2022(11): 5-13.

Li Zhenran, Lei Ze, Gao Min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optimiz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bsidy policy [J]. World Agriculture, 2022(11): 5-13.

[5]Aryal J P, Rahu D B, Maharjan S, et al. Understand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A Bangladesh case [J].Wor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2019, 13: 1-9.

[6]张雨鑫, 吴晓华.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17): 8-11.

[7]梁磊, 马小非, 陈晓杰, 等.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和农机鉴定情况调研报告[J]. 山东农机化, 2022(6): 25-27.

[8]孙立涛, 葛玉珠, 李西红. 农机科技创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新动能[J]. 农业工程技术, 2022, 42(24): 28-29.

[9]林安源, 周丽华. 浅析中国农机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1): 65-69.

Lin Anyuan, Zhou Lihua.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echnology [J].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2022(1): 65-69.

[10]李宪翔, 丁鼎, 高强. 小农户如何有机衔接全程机械化——基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视角[J]. 农业技术经济, 2021(4): 98-108.

Li Xianxiang, Ding Ding, Gao Qiang. How to organically connect small farmers to mechanize the whole proces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rvi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21(4): 98-108.

[11]马根众. 山东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与建议[J]. 山东农机化, 2022(2): 27-30.

[12]张仰猛, 马亚军, 张翠英, 等. 山东省畜牧养殖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 42(7): 177-181, 201.

Zhang Yangmeng, Ma Yajun, Zhang Cuiying, et al.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of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in Shandong Province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1, 42(7): 177-181, 201.

[13]王文明, 肖宏儒, 宋志禹, 等. 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 41(5): 226-236.

Wang Wenming, Xiao Hongru, Song Zhiyu, et al.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ea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technology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0, 41(5): 226-236.

[14]杨守勇, 张志龙. “国产农机不好用 我这农场八成农机依赖进口”[J]. 新华每日电讯, 2020(11): 11-13.

[15]高光明, 董晓, 胡金良, 等. 山地丘陵地区典型乡村农机现状分析——以淄博市为例[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 43(2): 214-220.

Gao Guangming, Dong Xiao, Hu Jinliang, et al. Analysis on agro-machinery actuality about a typical village in mountainous-hilly area: Taking Zibo City as an example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2, 43(2): 214-220.

[16]李晓阳, 杨璐, 井立义. 山东东平: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粮食生产[J]. 农村经营管理, 2021(8): 17-19.

猜你喜欢

政策扶持社会服务农业机械化
依托农家书屋提高全民阅读积极性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地方政府助力小微企业众筹融资扶持性政策的路径研究
浅析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对东营市2015年棉花种植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