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趋势研究

2024-06-17涂磊吴文睿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9期
关键词:趋势性空间设计

涂磊 吴文睿

摘 要:在今天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下,美术馆的艺术展现形式及与观众的交流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当代美术馆空间形式多向度地探索与实践,同时呈现出一系列的迭代演变趋势。其中,将美术馆融入城市、历史和社会的整体性趋势尤为引人注目。当代美术馆更多地倡导“功能复合化”设计理念,旨在将建筑融入生活,强调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在空间设计方面,弹性化的趋势更为显著,允许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和组合空间结构,以灵活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展览。文章分析了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的趋势性发展脉络,以期为今后的美术馆空间设计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当代美术馆建筑;空间设计;趋势性;美术馆设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9.035

0 绪论

美术馆作为文化类建筑的代表,其起源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一时期,贵族和富商开始在自己的府邸中收藏艺术品,形成了早期的私人美术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私人收藏逐渐对公众开放,演化为早期的公共美术馆和国家博物馆。这一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赋予了早期美术馆极强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使其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传统美术馆是文化遗产的宝库,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和艺术传统。其庞大的馆藏包含了大量经典的绘画、雕塑和工艺品,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杰出艺术成就。这些传统美术馆不仅是文化的守护者,更是观众深入了解艺术历史和传统的重要场所。正是对传统美术馆的这份尊重和热爱,使当代美术馆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当代美术馆作为文化的新风口,不仅在展示现代艺术的多元表达上更具灵活性,同时也能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更丰富的互动和参与体验。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艺术时代,当代美术馆通过创新、实验和关注当代社会问题,为观众打开了崭新的视野,成为当代文化的引领者。

传统美术馆和当代美术馆各有其独特之处,但二者相辅相成。传统美术馆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人们提供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基础,而当代美术馆在这个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它们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传统美术馆和当代美术馆的区别整理如表1。

随着当代美术馆的不断建设,设计和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些趋势性的规律。这些规律包括:更加灵活的空间设计,以适应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艺术作品反映和引发对社会议题的思考。这些趋势性规律使当代美术馆既延续了传统的文化保存和传承功能,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多元需求,成为文化建筑领域的重要代表。

随着美术馆的持续发展,其焦点由“展品”逐渐转向“观众”,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美术馆的看法。这意味着美术馆的设计需要更多考虑如何缩短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美术馆作为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求设计师具备更高超的设计技术和更丰富的设计手段,以使空间充满趣味性,吸引人们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因此,深入研究当代美术馆的空间设计趋势显得至关重要。

1 美术馆空间布局规律性分析

本研究以较大规模的当代美术馆建筑为案例,采用类型学的分析手段来深入探讨美术馆的空间布局规律。类型学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理解方式,有助于整体把握美术馆空间布局的复杂性,找到美术馆空间布局之间的共性特征,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概念。在美术馆空间布局中,通过类型学的手段可以识别不同美术馆之间共享的设计元素、展览策略、观众互动方式等共性特征,帮助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当代美术馆空间布局方式可以分为心式布局、垂直叠加、循环回路、水平并置、开放空间(表2)。

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的一些共性特点。当代美术馆不再受传统空间结构的限制,而是形成了一个融合复合建筑、城市、自然和社区的全新模式。尽管不同的布局方式在当代美术馆设计中各具特色,但是它们也共享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布局方式展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艺术品类型或观众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观展体验。在优化观众导览路线的同时,强调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将观众的日常活动融入美术馆的功能中,形成一个开放式共享的建筑空间。这一设计理念使美术馆不再仅仅是一个陈列艺术品的场所,更成为一个与人互动、参与度高的文化社区。这些空间布局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展示更多的艺术品,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整体而言,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在打破传统框架的同时,强调了灵活性、互动性和社区参与,为观众创造了更丰富、更个性化的艺术体验。这一研究对于美术馆设计的未来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2 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趋势

2.1 整体性趋势

当代美术馆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整体性趋势,其中之一是其与城市环境的深度融合。美术馆不再被视为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与城市环境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一部分。这种融合在多个层面上得以体现,包括建筑设计、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以及城市规划。

在建筑设计方面,当代美术馆越来越注重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和谐融合。建筑设计考虑城市的特征,如城市风貌、人流、交通等因素,以确保美术馆的建筑风格与周围建筑协调一致,不显突兀。美术馆的外观设计常采用与城市特色相契合的元素,如当地材料和符合当地文化传统的装饰,以加强美术馆与城市环境的融合感。例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主体由几何形状组合,并且按照院落的方式与旁边的忠王府和拙政园相互呼应,保留了江南园林一贯的建筑特色。

建筑设计也尊重当地文化和历史,融入传统元素和建筑风格,以与周边环境相呼应。例如,日本地中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采用低矮的建筑体量和自然材料,以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其设计追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使观众可以在自然的流动中欣赏展览作品。美术馆的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空间的流动性、尊重文化和历史,为城市美术馆的整体性趋势提供了有益范例。

在城市规划层面,美术馆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它们通过与城市地标和景观的协调、与城市交通和社区的连接、与社区居民和文化机构的互动以及对城市活力和形象的贡献,实现了与城市环境的有机融合,共同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

2.2 功能复合化趋势

当代美术馆的功能复合化趋势不仅包括传统的艺术展览功能,还增加了各种吸引大众参与的元素。此趋势的兴起旨在吸引更广泛的观众,使美术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性的日常性文化场所。

美术馆内部不仅提供传统的艺术展览,还引入了各种额外的功能,如咖啡厅、餐厅、书店和商店等。这些附加功能不仅为观众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还为美术馆带来了经济收益。观众可以在欣赏展览的间隙休息,品尝美食,购买艺术品或文化商品,增强了他们在美术馆的整体体验。

美术馆积极推动各种教育和社交活动,以吸引更多人群的参与,包括艺术讲座、工作坊、艺术家座谈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艺术和学习的机会,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美术馆成为一个知识分享和社交互动的场所,吸引了各个年龄、背景和兴趣领域的人们。

美术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和娱乐活动来吸引大众,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电影放映和时装秀。这些活动将美术馆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娱乐场所,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使他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享受其他形式的文化娱乐。这一综合性的趋势使当代美术馆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中心,吸引着多样化的观众。

通过以上的功能复合化,当代美术馆能够吸引更多的大众进入内部参与活动。新模式的出现旨在打破传统美术馆给人们的高门槛印象,使美术馆成为一个开放、多样化的场所,吸引不同兴趣和背景的人们参与其中。这不仅促进了公众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也提升了美术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2.3 弹性化空间趋势

当代美术馆的弹性化空间趋势指的是将美术馆内部设计为可以随意分割的大型空间,并通过隔断、二次设计等方法来实现空间的弹性变化。这一趋势的出现是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展览、活动和需求,同时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展示和体验方式。

当代美术馆将大空间作为主要的展示和活动单元。这些大空间通常具有较高的天花板和开放的布局,可以容纳大型艺术品、装置作品,以及举办大型活动和展览。这些大空间拥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分割和组合,以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展览。

隔断是实现美术馆空间弹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墙壁、隔板或幕帘等隔断装置,可以将大空间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这些隔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移动,以适应不同的展览主题、作品风格或活动类型。隔断的灵活运用使美术馆能够同时展示多个展览,或在同一空间内举办多个活动,实现空间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

通过弹性化空间的趋势,当代美术馆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的展览和活动需求,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展示方式,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观体验。这种灵活性和多功能性的设计使美术馆成为一个具有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文化空间,能够不断创新和适应艺术和社会的变化。

3 美术馆未来趋势展望

未来的美术馆空间将与城市有机融合,使艺术家、观众、游客以及美术馆空间中的各个元素成为当代美术馆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美术馆将打破原有的边界,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功能也将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一个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而不再是封闭的盒子。

在科技的推动下,数字技术将在未来美术馆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参观者将能够获得全新的艺术体验,实现对艺术品的直观接触。数字艺术品展示和在线呈现也将成为与艺术品互动的常态。

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发展意识将贯穿美术馆建设的始终。绿色设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环保材料的选择将成为美术馆建设中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以确保美术馆在建设和运营中长久地符合环保标准,使更多代的人能够享受艺术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

未来美术馆作为促进文化交流的平台将更加重要。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够减少空间、地域和语言的限制,使参观者能够轻松地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交流。国际合作、巡回展览和数字化交流将进一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互动。

教育项目、学术研究和社会责任项目将成为未来美术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项目,美术馆将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参与机会,促进社会的艺术素养,使美术馆真正成为一个文化的灯塔和社区的核心。

4 结语

基于对当代美术馆建筑研究的深入,我们汲取了空间布局的规律以及当前美术馆设计的趋势,将人的日常活动置于建筑总体环境的核心。设计的着重点是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使人们踏入美术馆时期待的不仅仅是对艺术品的欣赏,更希望能够沉浸在更多元化的活动中。以人的日常活动为出发点,将建筑设计的核心放在空间中的活动。这一设计理念打破了原本封闭的限制,为各类观众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美术馆不再仅仅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播文化和展示艺术的平台。受众范围扩大至更广泛的大众,美术馆具备包容多元文化和思想的特质,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提高美学思维,并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同时,美术馆需要始终关注当代设计的前沿,推动新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理念的发展,以促进文化的繁荣。

这样的发展使美术馆不再仅仅是艺术品陈列的场所,更成为一个激发创意、提升文化互动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在这个空间中,人们不仅是观众,更是参与者,共同构建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申舒丞.基于美术馆空间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2):144-146.

[2]林娟.弹性设计视域下美术馆空间设计研究:以成都蓝顶美术馆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11):169-171.

[3]郝文璟.美术馆建筑公共空间开放性价值一论:城市价值[J].四川建筑,2022(4):57-59.

[4]刘平.在反思中走向未来的美术馆[J].美术大观,2022(8):133-137.

[5]杨琳,黄德安.浅析由工业建筑改造的美术馆普适性设计:以北京民生美术馆为例[C]//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2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出版者不详],2022:25-28.

猜你喜欢

趋势性空间设计
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江上游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研究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分析与调控
《彩梦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趋势性和区域分异性
基于M—K方法及成分提取的海洋表层热状分析
谈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