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美土司洞府遗址探微

2024-06-17龚艳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9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功能

龚艳萍

摘 要:容美土司洞府遗址以万人洞、万全洞、晴田洞最具代表,折射出容美土司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挖掘和研究容美土司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可支撑的基础。

关键词:土司洞府;功能;文化内涵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9.030

容美宣抚司为明代施州卫所辖四大土司之一,是湖北境内势力最为强大之土司,有“湖广五大土司”(永顺、保靖、桑植、容美、施南)之称,故雍正皇帝朱批:“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自元至大三年(1310)立黄沙寨千户所开始,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容美土司在鹤峰运行长达400多年,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文化特征最鲜明的就是以万人洞、万全洞及晴田洞为代表的洞府遗址,现就其分布、功能以及文化内涵做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1 容美土司洞府遗址的分布情况

1.1 容美宣抚司晴田洞洞府遗址(图1)

晴田洞洞府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太平乡庙湾村东1千米大寨山西侧峭壁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晴田洞洞府为容美宣抚司三大洞府之一,系石灰岩天然洞穴,洞内面积约7500平方米。主洞口呈纺锤形,高约30米,中宽约14米。主洞左侧有一小洞,右侧有四小洞。主洞外壁右侧有《晴田洞记》石刻及田舜年所撰《捷音者叙》碑,记载容美土司于康熙十九年(1680)修造洞内建筑以及在此抗击永顺、桑植诸土司之经过,对研究土司建筑史、战争史具有重要价值。

晴田洞记

昔人云:山川待人而显者也。以予思也,若夫□□名山大之崇高巨壑,小之培地塍水,碑铭所经纪,题咏所评援。历千百年而使人景俱在,读者之目前者,是文如保佑所云,自附山水而永久也。□以是而推,不仅人有知遇,而山川与人更有知遇也。余自嗣首先绪以来,经营创造,曰南府北府,曰西平天泉,其间□仙宫□□佛寺,南有太田张、王,北有仁和平田,城隍保胜,水月东山,西平则有保田之□目之所见,无非土木要之□怨筑愁,是予临深履薄之所。首惕,斯皆屈群策群力而渐成之工,后也子孙有伊尹之志,则可无文,断不可复加,此皆恨有之山川,没一旦而遇于予者也。唯是□功路一隔,积思有□矣,何也?是不仅为门户之阖机,且人自岢峰而进胸目,为之豁然一新。西陵□文太史过关外合掌岩,有诗寄先太父云:岩名合掌,千林绕山,拥岩具一水□是实□其□以言□□□□之流秀阶断才诸邦也。迫频□来予于祖父时未了之报雪,一一俏为,通当惧此一方之民,如鸟兽之散处也,欲得困守村落,使如右俗,首望相扶。疾首相循,使可明悉教戒。如臂之使指□结局者,历丁巳、戊午、己未三年矣,而三年之内,报桑人欺侮之仇,平悉洞负义之仇,雪东乡以完□,先世未了之恨。收疆土以全身,兴开成之务,靡不由此点兵发哨,众营镇过□累累,道其墙垣浅薄,半为颓坏。予因思其制庶禾岩竟成泥海,不唯民无安宅而以不能持守之,墙圈皆抵高山,设□使仇方肆志,则是予□不保民,而罪在罔民矣焉。有仁人而□民为也。自冬至春,无刻不与营镇及诸友,如宋士仁者,苛计必于来秋七月半后,旧例为民间草罢时,非七月,则墙以不坚,是以于今庚申七月初四日,予自西平长发□九十六之期,以待酷暑炎蒸,劳□勉众,勤易举成此壮观,于垣外一箭之左,建帝君宫。颜曰:威宁有信,威而使吾民得以有宁也。右山从秀处,有若情川之望武汉,因奉□玄帝。颜曰:佑胜感频年之佑胜,复亿佑胜于万年也。□之中于峒之下立衙宇,羡楹中起一楼。颜曰:昭远取其山无循形,水无藏秀,历历在吾目中,□是寨者之左首,峭壁刻画间,复有一洞,周环可十丈余,内则空洞,万派一穴可通大洞。其中□□无湍流秽污之气,不减洞天福地,与予北府之上酉洞相敌,而险要过之。因如二酉洞之例,创造小楼三间,生之生为卧,内中为拙才著述之所,左列兰钧申伏楼下,以中间为大仓,可贮五六百,顾左右皆侍卫宿值之用,其洞中之千窟万派,或藏兵仗,或藏火药,或火炮、石具,不必悉举。用颜其洞,则名情田,取古人云人隽者□王之田也。以此峒俯视一切□□众民暇时□□兴,恳辟问其痛痒,民之□已辟矣,而圣王之洞穴可劈也。如保成子平易近民,上泽下流,下适则圣王之田,无恶果而留□然星之大有可期也。此情田洞之修当祚也,而此大寨则乃同村落之名曰太平镇,而改曰太平洞,是予以□祈名,而永乞天保云□,为记。

时 皇清康熙庚申仲秋吉旦 少保兼太子太保都统承恩伯田九峰甫识

1.2 容美宣抚司万人洞洞府遗址(图2)

万人洞洞府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庙湾村万人洞,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人洞洞府为容美宣抚司三大洞府之一,系石灰岩天然洞穴,共两洞,可相通,右洞俗称“鱼泉洞”,左洞俗称“龙洞”,洞内面积约2万平方米。“鱼泉洞”洞口有二道石砌门洞,外门洞高2.75米、宽1.3米,内门洞高2.9米、宽1.1米,两门洞相距约17米。外门洞内左壁上嵌土司田舜年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所撰《万人洞记》碑,高0.4米、宽1米,楷书阴刻20行163字,记修造洞内建筑之经过,洞外左、右侧均有石砌建筑遗迹,洞内采集有铁箭头、灯盏、剪刀等。

1.3 容美宣抚司万全洞洞府遗址(图3)

万全洞洞府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赵家湾南400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全洞洞府为容美宣抚司三大洞府之一,洞内面积约600平方米。系石灰岩自然洞穴,洞口呈椭圆形,高40余米,中宽约20米。南侧洞壁上刻《万全洞记》,为容美土司王田舜年所撰,记载此洞为田舜年藏书之处。刻铭如下:

平山之麓有万全洞焉,自非排空驭气,穿云破石,罕得与人境相通。而九峰先生一朝得之,以为藏书之府,不亦快乎。

洞口右侧立龟座碑1通,碑残高0.76米、宽0.74米、厚0.18米,龟碑座长1.56米、宽1.72米、高0.56米,阴刻楷书18行500余字,碑文记载了地势险要以及修造万全洞的前后经过。清雍正十三年(1735),容美末代土司田旻如,因朝廷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万全洞自缢,容美土司制度四百多年的历史从此结束。

2 容美土司洞府的功能

2.1 军事防御功能

容美地处荒僻,既依附于政府给予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贡赋和供征调的义务,因为当时容美土司的实力远远不能与清王朝分庭抗礼,所以不得不暂时服从于清政府,加之土司自身的独裁欲望,使它与清廷的情感关系相当微妙。同时容美土司与周边的大小土司因争夺土地以及祖先血缘等利益冲突,关系十分复杂。当时湘西桑植、永顺、保靖三大土司与容美土司相邻且实力相当,其中保靖历来与容美交好,但桑植与容美既通婚联姻以促和平,又是世代仇敌,相互促进又征战不已,加之常有流寇滋扰,因此容美土司为进一步巩固自身统治地位,加强军事防御力量显得尤为重要。顾彩的《容美纪游》中介绍“梯悬十仞,攀之惴惴”,诗句“一蹬悬丝下太空,巨鳌张吻白云中”充分表达了顾彩去万全洞的感受,也足见其地势之险要。根据考古人员的发现,万人洞建筑包括用于军事防御的城楼、城墙以及民房、街道等生活设施,洞口有石门、寨墙、炮台等防御设施。前面提到《晴田洞记》及《捷音者叙》碑记载了康熙十九年田舜年修建晴田洞的过程以及在此大败永顺、散毛等诸土司的经过,战斗初期,田舜年被困于晴田洞,正是因有洞中的清泉、暗河的鱼群和存粮,才让他渡过难关,也许因此后来在此修建房屋作为屯兵储粮之所。由此看来,容美三洞均建在地势险要之处,藏于深山高处,并且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易守难攻,是军事防御上佳之所,也反映出土司时期依山依势建城的智慧。

2.2 行政文化功能

顾彩的《容美纪游》中记载了田舜年邀约诗人到万全洞举行诗会的情景,以及介绍了万全洞洞口左上方台地阁楼式的建筑—就月轩,洞口边伸出部分—受日亭,土司王晚上可在这里休息赏月,天气晴好时在这里晒太阳。就月轩右下方为魏博楼,为土王藏书、看书以及著述的地方。洞中还有大士阁,用于安置历代土司王的衣冠,同时也可作为祭祀的场所。201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容美洞府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发现,万全洞洞内岩壁的两侧有许多人工开凿的石孔,很有可能是用于搭建建筑的遗迹,通过考古发掘清理,显露出的建筑遗迹大致与顾彩的《容美纪游》记载相符。万人洞是三个洞穴中面积最大的,考古人员发现洞口处建有两组建筑,第一组为高约4米的城台,第二组为一堵石墙,在地面发现有垫木的基槽和柱洞、柱础,岩壁上存有大量人工凿痕和人工修建的石阶。尽管万人洞内空间巨大,但洞内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合人长期生存居住,因此万人洞的建筑设施也主要修建在利于生活和居住的洞口区域,这些建筑包括用于军事防御的城楼、城墙以及民房、街道等生活设施。在万人洞和晴天洞,各有一个支洞采光较好,在此发掘出了剪刀等女性生活用品,民间传说为土司及其夫人和女儿居住的地方得到基本印证。由此也可以看出,洞府不仅仅用于军事防御,在和平时期,也用来作为休闲娱乐及办公场所。

3 洞府遗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洞穴文化是一个庞大体系,包含了物质和精神文化内涵。其物质形态主要包括洞穴中自然物的加工、洞穴中的文化积淀及利用洞穴作承载物的各种物质文化表现形式,如洞穴中的建筑遗迹以及生产生活工具等;在精神文化领域,洞穴文化主要表现在洞穴的艺术、文化、宗教等方面,如洞穴的书法、描写洞穴的诗词以及洞穴遗迹遗物中所体现的丧葬、宗教及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等。

3.1 穴居文化内涵

3.1.1 反映土家族地区渔猎采集经济形态

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洞穴星罗棋布。这些遍布各地的自然洞穴冬暖夏凉,易守难攻。直至清王朝时期,容美土司仍然凭借自然山洞修建城池,用于屯兵储粮、行政办公等,而没有效仿汉族地区建立大型城池,除了与土王“性喜迁移”有关,更多的应是地僻民贫,更加符合当时土家族地区自给自足的渔猎经济生活特点。《容美纪游》记载:“入馔又野猪腊为上味,鹿脯次之。洋鱼味同鲂鱼,无刺,不假调和,自然甘美,龙溪江所产也。麂如鹿,无角而头锐,连皮食之。”“司中地土瘠薄,三寸以下皆石。耕种止可三熟,则又废而别垦,故民无常业,官不税租。有大麦无小麦,间有之,面色如灰,不可食。”“蕨粉、葛粉,荒年居多,二者相得乃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容美土司时期,土地贫瘠,农耕经济发展滞后,仍以野生动物及采集加工制品为主要食物,农耕作物则较少,渔猎采集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在这种经济形态下,选择在洞穴居住,便于随时进山打猎、下河捕鱼,反映了土家族先民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

3.1.2 反映土家族地区丧葬文化习俗

早期人类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固定的居所,大多选择天然洞穴作为居住场所,因有天然屏障,既可以躲避野生动物的袭扰,也可遮风避雨等,于是有了山岳洞穴即是孕育人类母体的认识观念。土家族流传着祖先起源于洞穴的神话,因此土家族先民亦有以洞穴为生育崇拜对象的观念,认为洞穴可象征生命力。考古发掘发现,土家族地区有多处崖葬墓,在恩施地区就有茅坝箱子岩、鸦沐羽箱子岩、七孔子、破石板、石板滩、白羊渡、头坝堰、大井坡、小径峡等,这些崖葬遗迹是“密藏祖骨”“弥高以为至孝”观念的体现,同时反映了土家族地区人民生有所居、死有所葬的观念。《容美游记》关于万全洞的记载中提到的“大士阁”等,根据考古人员介绍,为安置先世衣冠所以及祭祀、僧人主持法事的场所。君所居曰“魏博楼”(上有先世魏博节度田弘正像)。由此可见,万全洞内也有供奉祖先、祭祀礼拜之用处,田舜年以为万全洞“缓急可恃”,上可慰祖先,下可荫子孙,一劳永逸。晴田洞有宽敞的主洞,穹顶高三四十米,如一座大厅,可容千人,厅内有“点将台”,传为土司之演兵场,出征前在此祭神盟誓等。

3.2 土汉文化交融

《容美纪游》在游万全洞的记载中写道:“十六日,雨。举诗会,悉召钟,祝、皇甫诸客,唯高君惮险不至。命石工磨崖间片石如镜,朱书刻之,诗成,随写于上。”据史料载,田舜年修建于此的藏书之所“魏博楼”,收藏数千卷中华经典,并成田舜年编纂《田氏一家言》《二十一史要》等民族巨著的重要场所,堪称中国大西南的天一阁,成为中国土家族历史文化的圣地之一。1860年,容美土司对晴田洞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修,在洞口设立士兵营房,并建有寺庙一座。仅从这些洞府遗址所显现的遗迹中就可以看出,当时容美土司在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已开始受到道教、佛教的影响,呈现出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同时,土王喜以文会友、以诗会友,广招文人贤士,与汉族文人墨客交流频繁,共同探讨诗歌文化,并以汉字为官方语言,自明中叶田九龄开始至清中叶田舜年止,连续六代出了九位有诗集的诗人,这在文化史上也实属罕见。正是由于文化素养相当高的田氏土司乐于接受外界新鲜事物,或土王朝贡、巡游、出差公干,或外来文人学士、贸易往来等,以宽容、鼓励的态度积极引进、主动学习、兼收并蓄新的文化,为闭塞深山中的容美注入了不同文化的新鲜气息,使容美土家族文化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直到现今,土家族相比其他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同化的程度较高,但同时又保留一部分土家族本土文化的丰富文化现象,显示出了土汉文化的高度融合。

4 结语

容美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通过容美洞府遗址历经百年沧桑展现于世。本文仅仅在各专家学者研究容美三洞遗址的理论基础上整理归纳其文化内涵,恐有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但它们的存在,无疑对研究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支撑基础。正是由于容美土司开放包容的政策和胸怀,才孕育出了土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特性,并延续至今,对于现代土家族人来说,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有利于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义,并为文旅融合的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讲好恩施故事注入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朱世学.鄂西南清江流域穴居文化的初步研究:以利川鱼木寨、船头寨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2011(2):1-6.

[2]谷斌.容美土司穴居文化初探:以鹤峰“容阳三洞”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3):61-67.

[3]陈楠,杨薇.从《容美纪游》看清初鹤峰土家文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9-81.

[4]容美土司文化研究所.容美土司史料文丛[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