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在北海粤方言的演变研究
2024-06-17陈洁陈静
陈洁 陈静
【摘要】在调查了北海粤方言的音系后,发现北海粤方言中入声仍然存在。前人对入声多有讨论,认为入声更应看作一种韵。入声在声母清浊以及韵母主要元音的影响下,在北海粤方言中分为上阴入、下阴入和阳入,清声母入声字主要派入下阴入,浊声母入声字主要派入阳入,[a]主要分布在开口一等、二等,合口一等、二等,主要是咸开一、山开一、山开二、山合一、山合二,少数在开口三等、合口三等;[?]主要分布在开口一等、合口一等、开口三等和合口三等,少数分布在开口二等和开口四等。[?]类元音的来源有四,一是[e]元音,二是[?],三是[i],四是[o、u]。
【关键词】入声;北海粤方言;演变
【中图分类号】H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0-0079-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0.024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北海市廉州方言程度副词研究”(项目编号:2020KY65005)。
一、引言
北海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通用的汉语方言为粤方言,即当地人俗称的白话。根据《广西的汉语方言(稿)》,广西的粤方言分为广府片、邕浔片、沟漏片及钦廉片,北海粤方言属于钦廉片。粤方言作为一种强势方言,是广西地区主要流行的汉语方言,同时也是北海第一大汉语方言。北海粤方言主要分布在海城区、银海区和铁山港区,按照陈晓锦《广西北海市粤方言调查研究》的划分,有市区白话(即海城区内流行的粤方言)、南康话、廉州话、佤话、海边话五个粤方言点,文章中讨论的主要是北海市海城区流行的粤方言。此外,北海市还有少数地区流行客家话和闽方言。北海粤方言和广东粤方言一样保留了入声的[-p][-t][-k]塞音韵尾,由此讨论入声在北海粤方言的演变。
二、北海粤方言的音系
北海粤方言有声母22个,韵母48个,声调8个(见表1、表2、表3)。
三、入声的定义
在讨论入声的演变之前,先确定入声的定义。入声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下的定义是:“古汉语四声的第四声。普通话没有入声……有些方言有入声,入声字发音一般比较短促,有时还带辅音韵尾。”[1]《辞海》中的定义是:“四声之一。音长短促,有塞音韵尾,或有-g[-k],-d[-t],-b[-p],如‘六,八,十的广州音;或收[?],如这些字的上海音,也有韵尾消失,音不短促,自成一个调类的,如长沙音。”[2]由以上两本词典的定义可以看出,入声的语音特征是:发音短促,带有塞音韵尾。
“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3],入声的语音特征明显没有音高这一成分。“发音短促”是入声的音长特征,“带有塞音韵尾”是入声的音段组合特征,音高没有被纳入特征范畴。音高的不同使得平声、上声、去声产生并具有辨义作用,入声因与平、上、去三调有着显著的不同也产生了对立,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入声是与平、上、去并列的四种声调。四声的观点最早由齐代的周颙提出,长久以来已深入人心,但经过以上的分析可得,入声与平、上、去三调实际上是一种跨范畴的对立,不可并列比较。
实际上对于声调的讨论,王力先生认为上古的声调应分为两类:舒声和促声。他认为上古声调的形式应为:
这种形式包括了“高/低”和“长/短”的两种对立,形成了四种音高组合,但这和平上去入四声完全不一样。王力先生提出的四个调类实际上指出了上古汉语的音节结构不仅包括音高的对立,还包括音长的对立,也就是说传统的声调特征不同于现在的二分,而是多分的,因此入声在平上去入的排列中才显得不恰当。
四、入声在北海粤方言的演变
入声是汉语音节的特殊类型,它的分化有两个条件,一是根据声母的清浊,二是按照韵母主元音的长短、高低。古入声清声母字一般是阴入,浊声母字一般是阳入,清声母字划分到阴入后再根据韵母主元音的长短、高低分为上阴入和下阴入,浊声母字则不论韵母主元音的长短、高低,一般都是阳入。以下将从声调和韵母两方面来讨论入声在北海粤方言的演变。
(一)中古入声字在北海粤方言中的声调演变
1.中古清声母字在北海粤方言中的声调演变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统计北海粤方言中的入声字后得出:
(1)中古清声母入声字共有187个,其中上阴入字有53个,下阴入字有120个,阳入字有14个(见表4)。北海粤方言中古清声母入声字的占比为:上阴入:28.3%,下阴入:64.2%,阳入:7.5%。从以上数据可得出清声母入声字归下阴入的最多,其次是上阴入,阳入最少。
(2)北海粤方言清声母入声字主要来自开口三等字、开口一等字和开口二等字。其中开口三等字占29.4%,如:咸开三、深开三、山开三、臻开三、增开三等;开口一等字占27.3%,如:咸开一、山开一、宕开一、增开一等;开口二等字占17.1%,如:咸开二、山开二、江开二等。余下的清声母入声字共占26.1%,它们的占比分别为:合口一等字9.6%,合口三等字7.5%,开口四等字6.4%,合口四等字2.1%,合口二等字0.5%,主要来自山合一、臻合一、宕合一、咸合三、山合三、臻合三、咸开四、山开四等等。
2.中古浊声母字在北海粤方言中的声调演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统计北海粤方言中的入声字后得出:
(1)中古浊声母入声字共有180个,其中上阴入字有20个,下阴入字有27,阳入有133个(见表5)。北海粤方言中古浊声母入声字的占比为:上阴入:11.1%,下阴入:15%,阳入:73.9%。从以上数据可得出清声母入声字归阳入的最多,其次是下阴入,上阴入最少。
(2)北海粤方言浊声母入声字主要来自开口三等字、开口一等字和合口三等字。其中开口三等字占40.9%,如:咸开三、深开三、山开三、臻开三、宕开三、增开三;开口一等字占18.2%,如:咸开一、山开一、宕开一、增开一等;合口三等字占15.3%,如:山合三、臻合三、宕合三等。余下的浊声母入声字共占25.6%,它们的占比分别为:开口二等9.7%,合口一等8.0%,开口四等5.1%,合口二等2.3%,合口四等0.57%,主要来自咸开二、山开二、江开二、山合一、臻合一、宕合一、咸开四、山开四等等。
通过以上两个表格,可以得知:入声在北海粤方言中分化为上阴入、下引入和阳入三个调类,其中清声母入声字主要派入下阴入,浊声母入声字主要派入阳入。
(二)中古入声字在北海粤方言中韵母的演变
入声在历史演变中除了声调产生了变化,韵母也有所不同。粤方言往往存在着主要元音相近、有对立关系的几对元音。北海粤方言存在着[a]和[?]的对立以及[e]和[?]的对立等,由于[a]和[?]数量较多,因此以下将主要讨论[a]和[?]。
通过与《切韵》系统的比较,发现北海粤方言[a]元音主要分布在开口一等、二等,合口一等、二等,主要是咸开一、山开一、山开二、山合一、山合二,少数在开口三等、合口三等(见表6),仅有法[fat3]、集[tshap2]、习[tsap2]、袭[tsap2]、发头发[fat3]、发发财[fat3]、栗[lak2]7个;[?]元音主要分布在开口一等、合口一等、开口三等和合口三等,少数分布在开口二等和开口四等,主要来自曾开一、臻开三、深开三、臻合一、臻合三等,开口二等有如:恰[h?p5]、狭[h?p2]、匣[h?p2]、钹[p?t2]、拔[p?t2]、辖管辖[h?t2]等,开口四等仅有1个:捏[n?t3]。[?]类元音主要集中在深摄、臻摄、曾摄,它们的主要元音在中古为[i e u o ?],[?]类元音是后代从其他元音演变来的。它的来源有四,一是从[e]元音,在北海粤方言中,[iet]、[iek]韵母i介音丢失,变为[ek]、[et],主元音后来又进一步变为[?],实现了从iek→ek→?k,iet→et→?t的变化;二是从[?],表现为[?k]→[ek]→[?k];三是从[i],变化形式为it→et→?t;四是圆唇元音[o、u],由于声母圆唇化的作用,使主元音[u]变成[?]。
粤方言韵母系统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介音i的丢失引起了韵母元音系统的变化,在音系内产生了具有对立性质的成对的相近音,所以导致了入声调的分化。
五、结语
文章调查了北海粤方言的音系,得出:北海市粤方言共有声母22个,韵母48个,声调8个。关于入声的定义,得出:入声是发音短促,带有入声韵尾的一种特殊的音节类型,相比划入声调,入声更应看作一种韵。
比较中古入声字在北海粤方言中声调和韵母的演变,得出:北海粤方言中保留了入声,在声母清浊和韵母主要元音的影响下,入声分化为上阴入、下阴入、阳入三个调类。通过统计发现,北海粤方言清声母入声字主要派入下阴入,浊声母入声字主要派入阳入;通过统计发现,[a]主要分布在开口一等、二等,合口一等、二等,主要是咸开一、山开一、山开二、山合一、山合二,少数在开口三等、合口三等;[?]主要分布在开口一等、合口一等、开口三等和合口三等,少数分布在开口二等和开口四等,主要来自曾开一、臻开三、深开三、臻合一、臻合三等。[?]类元音的来源有四,一是[e]元音,二是[?],三是[i],四是[o、u]。[?]的演变是因为介音i的丢失,这引起了韵母元音系统的变化,所以导致了入声调的分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113.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308.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5.
[4]杨焕典.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5]陈晓锦,陈滔.广西北海市粤方言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谢建猷.广西汉语方言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7]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3.
[8]杨焕典,梁振仕,李谱英,等.广西的汉语方言(稿)[J].方言,1985(03):181-190.
[9]古德夫.论入声[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02):71-80+17.
[10]杨蔚.粤语古入声分化情况的当代考察[J].学术研究,2002(06):169-172.
[11]邵慧君.广东粤语的入声格局及舒促对应关系[J].方言,2022,44(03):289-297.
[12]杨信川.试论入声的性质及其演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1):77-84.
[13]黄文浩.论中古入声字在广西平南话中的演变[J].安康学院学报,2017,29(03):61-67.
作者简介:
陈洁(1997.3-),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训诂学。
陈静(1993.12-),女,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