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智慧”之翼,让互动式阅读教学高效落地
2024-06-17陈秋影
陈秋影
德国哲学家马丁认为,教学是一种近距离的“你—我”的关系,没有互动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构建开放、平等、民主的生态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沉闷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然而,受教师观念素质、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及教学环境的影响,互动式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智能时代,“智慧课堂”的出现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能量,为突破互动式阅读教学的困境、提高教学效率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主要探讨在智慧教育环境下,互动式阅读教学高效落地的策略。
一、互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及教学困境
《小学教育学教程》中阐述:互动式阅读教学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进行汇拢、交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
如今,互动式阅读教学已经是语文课堂的主流形式,无“互动”不“课堂”。但是,在常态课堂教学中,互动式阅读教学却面临着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困境,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是互动属于“少数派”,无法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发展是互动式阅读教学的愿景。从一篇课文的学习来看,是希望通过互动式阅读教学,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悟文本内涵,落实语文要素。从长远目标来看,是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语文能力得到训练,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在课堂中,师生互动往往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垄断”;生生互动中,主动性不够的学生被边缘化;教师、学生、文本的三者对话,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度不够,就无法达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愿景。
二是互动浮于表面,无法建构深层次互动。许多课堂看似互动频繁,但仅仅是“一问一答”的状态,思维停留在找现成答案的层面。没有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没有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没有学生对文本中心意思、价值意义、语言特点的深入解读,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在互动过程中被激活,也就不会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建构知识,拓展阅读经验。
三是互动高耗时低产出,影响教学进程。在传统课堂中,师生、生生及生本对话主要凭借“语言”“书写”“演示”等形式表达,而且一般只能一一表达,接着点评反馈,一轮互动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互动充分的课堂往往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教学困境都指向互动式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学生和文本,以及由三者构成的互动教学环境。
教师因素。首先,教师观念没有更新,仅把互动式阅读教学当成服务于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不是当成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途径。所以当受到教学进度、文本难度、学生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就会放弃互动,直接灌输。其次,教师的个人素质无法支撑互动式教学。如: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到位,没有得当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带领学生进行深层互动;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强,也无法在互动中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指导作用,难以达成有效互动。
学生因素。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学习习惯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预习不到位、对文本认知不足、不好意思表现等原因,无法加入到互动中,久而久之,就成为课堂的“局外人”,只想坐收答案。
环境因素。包括心理和物理教学环境。首先,课堂中缺失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在互动中缺乏安全感。课堂上要产生真正的互动,应该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师生平等、尊重、理解,这是师生互动的本质。在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师往往以上位者的姿态调控课堂,学生不敢表达不同的看法,也习惯于“服从”老师给出的答案。其次,缺乏有效的互动模式、激励及评价机制,无法培养学生积极表达、参与互动的习惯,也无法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勇气和兴趣。再次,受到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定,如果没有合适的“互动工具”,在生均数量40人以上的班级中,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全员参与互动。
综上所述,突破互动式教学的困境,需要教师更新理念、提升素质,需要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以满足不断发展创新的教学需求。
二、“智慧课堂”的内涵及技术优势
“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核心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和移动学习终端的运用,通过数据化的教学决策、即时化的评价反馈、立体化的互动交流和智能化的资源推送,变革课堂教学内容与结构,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生本理念研发的“智慧课堂”,对于突破互动式阅读教学的困境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一是支持多种互动形式。“智慧课堂”借助智能设备,支持师生文本的单向互动,也支持一师对多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同时,互动可以是语音的、文字的乃至图片和视频的互动,促进师生互动。互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跨时空的互动,有效改善固化的教学环境。
二是为教师提供精准指导。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智慧课堂”可以收集并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包括讨论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这样,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互动教学策略,提高互动教学效果。
三是营造轻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智慧课堂”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趣味性评价技术和游戏化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总之,“智慧课堂”为学生创设了科学互动、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技术层面上为教师实施互动式教学提供指导,为增加学生互动面、避免虚假互动、提高互动教学效率提供可能。
三、“智慧课堂”优化互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智慧问答,搭建科学互动的平台
师生问答是互动式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由于教师观念、学生能力和个性等原因,每个学生获得课堂对话的机会是不均衡的,甚至被个别学生“垄断”。借助“智慧课堂”中的随机选人系统、点答器即时反馈、平板数据传送、教学白板的交互功能,能够搭建科学互动的平台,有效改变“垄断式”课堂对话现象。
方法一,“智慧课堂”的选人抢答系统,创设均等互动。这套系统类似于“摇号抽奖”,选谁回答问题,带有极强的随机性和挑战性。教师可以排除潜意识的心理干扰,也无需思考“我选谁”。而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无法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等待答案,作答机会在每个学生面前都是均等的。具有抢答功能的学习终端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以不经“教师同意”抢到答题权。这样的选人抢答系统,克服了传统互动课堂中师生问答带有“指向性”以及部分学生面对问题“消极怠工”的缺点。在选人的那一刻,学生已经在思考,即使没有机会回答问题,但前期的思维活动已经参与了课堂中的互动学习。
方法二,“智慧课堂”的点答器,创设“多向”互动。如果说随机选人系统还停留在一问一答的线性互动层面,那么点答器的使用可以达到“点面”交流、“多向”互动的效果。比如:某位教师在上《四季之美》一课时,围绕“发现文章中的动态描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后,在电子白板上出示这样一个问题:
全体学生可以利用点答器选择作答。同时,系统实时收集、反馈每一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类比对后加以呈现,这样就实现了课堂上点对面的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根据统计数据抽取学生回答“选择的理由是什么”,选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阐述理由,促进互动交流。
任务驱动文本学习是互动式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对于阅读教学中一些主观性问题,比如“你觉得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再将独特的阅读体悟进行分享交流。传统课堂中,这样的问题只能由几个学生代表发言。在“智慧课堂”中,全体学生都可以通过平板、手机等学习终端,将想法说出来录音发送,或流注于笔端写下来,再拍照上传。教师在接收端查阅学生答案,有针对性地回复,筛选有价值的答案,并在班级中开展研讨交流。
另外,对于一些非文字呈现的学习任务,如《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课后题“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需要以思维导图呈现,“分角色朗读,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需要以语音、表演的形式呈现,学生也可以通过拍照、录音功能发送数据。而教师端同样可以接收全体学生的答案,适时点评反馈。
学习终端可实现语义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拓展互动参与面,提高互动效率,加深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
总而言之,借助“智慧课堂”搭建的科学互动平台,学生获得互动的机会是均等的,学生互动的参与面是广泛的,在互动中思维火花能够全面迸发,继而获得共同发展。
(二)智慧评价,营造和谐民主的互动氛围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智慧课堂”的评价工具可以计分数等级,也能书写评语,还有快速统计数据的功能,具有快速、直观、跨时空的技术优势,有效营造和谐民主的互动氛围。
1.计分等级评价助力小组学习的积极互动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是互动式阅读课堂的形式之一,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但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小组学习中“搭便车”的现象时常发生。借助“智慧课堂”评价系统,教师建立学习小组后,呈现小组评分榜;再根据小组成员角色分工、确定个人责任,设定小组中个人得分。个人表现与小组最后得分息息相关,互帮互学才能完成任务。计分表中有红花、有星星……生动有趣,评价结果及时快速,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促其克服害羞、畏难等心理障碍,融入集体的互动学习中。
2.跨时空评价增进师生、生生互动的民主关系。教师可以在智慧教育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班级学习空间,在空间中布置作业、上传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提交作业、下载资料。师生都可以在空间浏览、点评、质疑,这种类似微信朋友圈般的评价互动,有效弥补了课堂中时间和空间的不足,增进师生间民主和谐的关系。
(三)智慧勾连,生本互动走向纵深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中的互动教学要留有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沉浸式阅读,与文本互动。但受个人的生活经历、语言积累和心智水平的影响,学生无法进入语境,展开联想,与作者产生心灵碰撞,理解文章内容,体悟情感。这时,教师需要凭借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借助资料辅助理解。
“智慧课堂”中资料库的链接、学科工具、微课等系统,能够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深入文本,与文本互动。比如,《梅花魂》一课中写到:外公读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两句古诗时悄然落泪。无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自然就无法理解外公的思乡之愁。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中的资料链接,查阅这两句古诗所蕴含的情感,也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外公思乡却无法归乡的愁苦有了更深体会。随着“智慧课堂”系统研发的深入,像“资料链接”这样的学习支持系统越来越丰富完善,为深层次生本互动提供有力支持。
2022版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提升信息素养,插上“智慧课堂”之翼,优化互动式阅读教学,实现真实的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精神的丰富,使互动式阅读教学高效落地。
(柳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