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策略

2024-06-17张月芳

天津教育·上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法治道德

张月芳

在新课标视域下,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培养有着更加严格的标准,需要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新课标下所需要达到的培养要求。项目式学习的出现能够较好地帮助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热情。项目式学习是将课堂内容作为一整个项目,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挖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并将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因此,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仍有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是否有所提高,显然这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小组成员的选择不合理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小组来进行的,因此,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以及整体框架后,需要小组成员结合自身能力进行相应的思考,并与小组成员讨论后确定后续的项目分工,以及如何开展项目学习,因此,小组成员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但是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而言,在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成员的安排存在着极不合理的现象,如整个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甚至出现小组合作不和谐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导致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

(二)学生的体验过程较差

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时,不难发现,在大多数小组中存在着主要领导人,以至于整个项目都由主要领导者参与,其他学生并未真正参与项目学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安排小组成员时,应将上课积极的学生尽量分开,带动所有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让整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参与到项目式学习中,而非由一名或几名学生包揽所有的任务。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

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反应,也不会过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始终将自身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带领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难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魅力,学习过程中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烦心理,这对学生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二、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更严格的教育标准,小学教师采取项目式学习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项目式学习法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有趣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探索与发现。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较为牢固的基础。

(二)有利于学生深度探究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时,学生能够激发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不断地发现问题,面对发现的问题,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及办法来解决,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深度学习的机会。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提升,从而更加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更好地掌握相关概念。此外,项目式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等,促进了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策略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明确项目主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时,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对该项目产生兴趣,遵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原则,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点来进行项目式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对该项目产生兴趣,才能自主地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明确本单元包含的主要内容分别为“健康看世界”“网络新世界”以及“正确认识广告”。其次,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并确定一个主题,教师统计所有小组确定的主题,小组推选出代表进行投票,将获得票数最多的主题作为本单元的项目主题。再次,学生基于该主题进行发散式探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能够较大程度地激发探究兴趣,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教师对该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二)将项目式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学习框架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从以往的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在项目式学习中,这种转变尤为重要。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明确一个项目主题,并将这个主题中的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将一个大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小任务或子项目。接下来,这些分解后的任务会被分配给项目小组的各个成员,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该项目学习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需要搭建的学习框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明白项目式学习并不是一个难题,相反,将一个大项目主题划分为详细的小任务,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完成,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此外,这种方法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他们以更高的质量完成整个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仅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本单元包含“国家机构有哪些”“人大代表为人民”以及“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这三个小单元的内容,且主要围绕国家机构这一项目主题展开,从而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国家机构相关知识及其对应的职权,明白权力在使用时是有边界的。其次,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有关本单元的项目式学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如“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的职权有哪些?”等,并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到选举人大代表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谁有资格参加选举”等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再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提出的每个问题出发,在每个问题下设立相应的小问题,让学生在教材或相关资料中找寻答案,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最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汇总,并对本单元的主题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框架。

(三)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进行深度探究

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的探索与学习,因此,对于学习小组成员的选择是较为重要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个性以及兴趣爱好,以确保在后续的项目式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发挥最大的作用。然后,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将学生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总体水平相当,这样的分组方式有助于确保每个小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都能保持相似的进度和效率。在小组内部,每个成员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项目进度。这种分工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当各小组完成项目式学习后,需要将项目成果进行相应的展示,包括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讨论结果等,每个小组可以推举一名代表来表达整个小组的思想和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敢于展示,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督促他们提高学习质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可以以民间艺术为项目主题,让学生展开探讨,而教师在其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地给予其正确引导。其次,教师应当以自身对学生的了解,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4~5人为一组,其中一人负责挖掘项目信息,一人负责收集资料,一人负责提取资料中有用的信息,一人负责记录所有人的发言并进行提炼,还有一人负责项目成果展示。再次,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民间艺术源自哪里?”“还有哪些民间艺术?”“你所在的家乡有哪些民间艺术呢?”“该如何传承民间艺术?”等,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最后,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组织小组互动讨论,完善学习过程中的漏洞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发散,对于同一个项目主题,他们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看法和结论,甚至可能出现两个小组之间的结论截然相反的情况。这种多样性的观点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小组成员就项目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了解其他小组的观点和结论,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自己在独立学习时可能忽略或未深入考虑的地方,还能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项目主题,在交流和讨论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第八课“网络新世界”作为讨论的主题内容,让学生自由结组,并确定本小组的发言主题,同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本小组的思想和结论。教师要对学生之间的讨论进行适当引导,提出问题,如“能否在互联网上告知陌生人自己详细的住址等敏感信息?”“在互联网上遇到不良信息时该如何处理?”等,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小组之间提出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可以将小组的议题单独提出来,让所有小组参与讨论,以此对讨论内容查漏补缺,完善小组项目结果中存在的漏洞。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和使用互联网。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听取和分析其他同学的发言,学生能够从中查漏补缺,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不仅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而且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整个团队的协作。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落实与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存在小组成员选择不合理、学生体验过程较差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不足等问题,而项目式学习法能够有效规避这些不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明确项目主题,分解项目式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学习框架,促使学生分工合作,及时弥补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得以全方位发展。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新课标法治道德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