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习力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2024-06-17张群
张群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基于新课标这一要求,本文以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发展学习力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策略。依据部编版教材,本单元紧紧围绕“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展开教学,通过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此外,还编排了“口语交际”、“做手工”、古诗《小儿垂钓》、“我爱阅读”《王二小》等与这一单元主题紧密相关的内容。各篇课文虽然形式和内容各异,但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对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整体把握,使学习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一、学习力发展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在联系
学习力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并不断发展的学习动力、能力和素质的总和,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多个方面,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策略性和坚韧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单位、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强调对单元主题的整体把握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二者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上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一)二者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力发展和单元整体教学,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全面发展。首先,学习力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学习力发展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从单元整体出发,系统地设计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碎片化、孤立化的问题,将知识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跨学科学习。同时,单元整体教学还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学习力发展和单元整体教学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二者都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二)二者在教学目标上相互促进
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框架。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同时,学习力的发展也是单元整体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学习力强的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单元整体教学的节奏和要求,实现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他们不仅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的提升,又能够反过来促进单元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习力发展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动力和能力。这种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基于发展学习力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策略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整合教材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不是知识点的简单整合或章节的合并,而是一种系统性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重构,以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和关联的学习单元。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教师要围绕“儿童生活”这一单元主题,整合教材内容,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做手工”和“语文园地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学习,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本单元教学需要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力为目标,以单元整体形式展开教学,引导二年级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童真、童趣,充分体悟儿童的情感世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新思维,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一)设计单元任务单,推动单元整体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从核心素养导向和学习力发展需要出发,深入研究并创新单元学习内容,要求教师立足长远,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单元任务单,以突破传统单元教学中对课文逐一进行讲解的模式,解决单元教学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的问题。设计单元任务单,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单元主题和目标,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形成结构化教学体系,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单元整体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单元主题,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任务单设计,教师需要先分析教材,对几个课程的知识点教学进行梳理,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构,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单元任务单。几篇课文都讲述了童年故事,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包含学习、生活、游戏等领域,有展现儿童聪明才智的故事,也有学习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故事。“口语交际”“语文园地”里安排的内容也与儿童生活有关:蓬头稚子,聪明可爱;王二小机智勇敢;“做手工”“弹钢琴”,写写最喜爱的玩具。会读书会积累,都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本单元以“童年那些事”为核心,由此形成单元核心任务“聊聊童年那些事”,展开真实的大单元教学活动,教学重点定位为“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再依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任务单。比如:《玲玲的画》,可联系生活,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谈体会;《曹冲称象》,可通过比较,谈谈哪种办法好;《一封信》,可以通过比较,说说喜欢哪一封信。围绕“童年那些事”这一核心,设计任务单框架,对单元进行整体内容安排,初步设计如下。
图1: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任务框架
表1: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安排表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实现了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通过核心任务的设置,使得各个学习任务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串联教学情境,提升单元学习体验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课文逐一讲解,缺乏对单元整体内容的整合和把握。单元整体教学则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单元主题和目标,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形成结构化教学体系。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可以采用串联教学情境的方法,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单元主题,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儿童生活的美好和纯真,借助串联教学情境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串联起来,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验。教学情境设计如下。
情境一:“智慧小达人”。
情境描述: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许多聪明的小朋友,如曹冲、王二小等。同学们口语将这些小朋友视为“智慧小达人”,并围绕他们的聪明才智展开智慧探寻,发现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智慧。
学习任务:首先,找出课文中展现智慧的场景和细节,并积累相关词语。接着,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些智慧故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智慧小故事。
学习活动: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展现智慧的场景和细节,并积累相关词语。然后,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故事,并进行互评。最后,班级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选派1名代表分享自己的智慧小故事,全班进行评价和反馈。
情境二:“心情信箱”。
情境描述:玲玲画了一幅画,但心情发生了变化;露西写了两封信,表达了不同的心情。我们将这些心情视为“信件”,装入一个“心情信箱”。
学习任务:首先,通过朗读课文,理解玲玲和露西的心情变化及原因。接着,结合自己的心情体验,给朋友写一封信,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最后,将这封信放入“心情信箱”,与其他同学分享。
学习活动:学生先通过朗读课文,理解玲玲和露西的心情变化及原因。然后,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并进行互评。接着,班级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选派1名代表分享自己写的信件,全班进行评价和反馈。最后,将“心情信箱”中的信件互相传阅,互相交流和学习。
串联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和尝试,不断加深对单元主题“儿童生活”的理解和体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习力。
(三)着眼资源拓展,促进知识整合与重构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多元化的视角出发,积极寻找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各类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整合,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资源的拓展与整合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建构、提升学习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横向拓展,实现跨学科资源整合,寻找与主题相关的其他学科资源,进行适度的丰富和拓展。例如:《曹冲称象》一课,教师可以结合数学中的重量和测量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称象的方法和原理,促进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教师也可以纵向关联,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及时回顾已学内容,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关联,促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构建。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写“最喜爱的玩具”。一年级下册中学过《文具的家》一课。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文具的家》中如何描述文具的形状、颜色和功能等特征,这些描写方法可以迁移到“最喜爱的玩具”的写作中,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描述玩具的特点。将两篇课文进行关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除了传统的教材和教辅,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进行立体化资源利用,拓展多元化学习材料。例如:拓展文本《称象》(美国版)《善于思考的徐文长》《红气球》和小故事《落墨成蝇》,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母亲》,视频《小鬼当家》片段,古诗《游子吟》《小儿垂钓》,整本书《少年英雄王二小》等。教师还可进一步拓展实践活动,围绕“口语交际”“做手工”,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各种手工材料,如彩纸、绒线、纽扣等,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制作童年玩具、装饰品等,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学习资源的接受程度和需求,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资源的选择和整合进行调整和优化,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获得学习力的综合发展。
总之,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实践,探索了如何基于发展学习力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通过设计单元任务单、串联教学情境、着眼资源拓展,帮助学生在知识层面获得显著的积累,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取得进步。为此,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学习力全面提升。
(柳艳芳)